王 慧,馬靜萍
飲食療法目前已有2000余年的歷史,然而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什么樣的飲食模式是健康飲食一直備受爭議。我國傳統(tǒng)飲食結構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約占每日總能量的45%~60%,脂肪約占20%,機體主要通過葡萄糖供能。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KD)模擬人體空腹狀態(tài),刺激饑餓代謝模式,迫使機體利用脂肪作為首要能量來源。生酮飲食的核心是限制熱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實質是改為酮體(乙酰乙酸、β-羥基丁酸、丙酮)供能。早于希臘希波克拉底時代,古人便嘗試以饑餓療法治療癲癇[1]。1921年梅奧診所的Wilder醫(yī)生首次提出生酮飲食的概念,用于治療兒童難治性癲癇。然而,20世紀50年代隨著抗癲癇藥物(AEDs)的發(fā)展,人們逐漸對生酮飲食失去了興趣。鑒于AEDs僅能控制70%癲癇病人的發(fā)作[1],對于剩下30%的藥物難治性癲癇(使用2種以上適當選擇、適當劑量AEDs無效),生酮飲食已被證實為可行的替代治療方法。
1.1 適應證 如今生酮飲食已被廣泛用于多種疾病,根據(jù)2019年專家共識,生酮飲食是代謝性疾病葡萄糖轉運體蛋白1缺乏綜合征(Glut-1DS)和丙酮酸脫氫酶缺乏癥(PDHD)的首選方案;生酮飲食的其他適應證包括Dravet綜合征、West綜合征等難治性癲癇綜合征。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偏頭痛、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多發(fā)性硬化、肌萎縮側索硬化等)、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孤獨癥譜系疾病、腫瘤等也可從生酮飲食中獲益。
1.2 禁忌證 脂質代謝和生物氧化障礙疾病(如原發(fā)性肉堿缺乏癥、脂肪酸β-氧化缺陷癥、卟啉病等)、疾病發(fā)作期(痛風發(fā)作期、急性胃腸炎、急性胰腺炎、活動性膽囊疾病)、重要器官功能嚴重障礙(如慢性腎臟、肝臟疾病)[2]、合用異丙酚、妊娠或哺乳期、生長發(fā)育遲緩、不能配合者均不適合生酮飲食。
生酮飲食用于治療癲癇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雖然療效顯著,但其作用機制尚未明確,血酮水平與癲癇控制無直接相關性,考慮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
2.1 降低神經(jīng)興奮性
2.1.1 抑制谷氨酸突觸傳遞 中鏈脂肪酸抑制突觸囊泡谷氨酸受體,β-羥基丁酸和乙酰乙酸抑制囊泡谷氨酸轉運體的變構激活,減少谷氨酸釋放,進而抑制谷氨酸介導的興奮性神經(jīng)毒性作用[3]。
2.1.2 激活三磷酸腺苷敏感的鉀離子通道(KATP) β-羥基丁酸促進KATP開放,鉀離子外流,神經(jīng)元超極化,細胞興奮性降低[3]。有研究報道,生酮飲食抑制糖酵解過程,細胞能量產(chǎn)生不足,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降低,進而激活KATP[4-5]。
2.1.3 抑制電壓門控鈉通道和L型鈣通道 生酮飲食導致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升高,PUFA抑制電壓門控鈉通道和L型鈣通道,導致神經(jīng)元超極化,抑制癲癇發(fā)作[6]。
2.1.4 增高腺苷水平 腺苷具有神經(jīng)保護作用,穩(wěn)定膜電位,促進細胞穩(wěn)態(tài)。生酮飲食激活腺苷A1受體,調節(jié)腺苷酸激酶,使ATP去磷酸化,促進腺苷合成[7],發(fā)揮抗癲癇作用。
2.1.5 促進γ-氨基丁酸(GABA)合成 GABA是主要的抑制性神經(jīng)遞質,酮體激活L-谷氨酸脫羧酶,促進谷氨酸轉化為谷氨酰胺,進而合成GABA[8];酮體還可以改變GABA轉氨酶活性,抑制GABA降解[4,7]。
2.2 調節(jié)糖代謝 有文獻報道生酮飲食的抗癲癇作用在輸注葡萄糖后迅速逆轉,生酮飲食可促進脂肪動員,能量代謝從糖酵解轉化為脂肪酸氧化磷酸化,繞過受損的糖及能量代謝紊亂,減少細胞內活性氧(ROS)和代謝應激損傷[1,9]。
2.3 抗氧化應激 酮體促進合成谷胱甘肽,清除ROS;抑制組蛋白去乙?;福龠M抗氧化劑合成,減輕ROS誘導的損傷;β-羥丁酸下調葡萄糖轉運蛋白1(GLUT1)及乳酸脫氫酶A(LDHA)的表達,抑制糖酵解,促進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合成,減少ROS生成,提高癲癇發(fā)作閾值[4]。
2.4 增強線粒體功能 癲癇發(fā)作導致線粒體功能障礙,生酮飲食促進線粒體生物合成,改善解偶聯(lián)蛋白、呼吸鏈復合體活性,提高線粒體能量代謝率,發(fā)揮神經(jīng)保護作用[5,10]。
2.5 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號通路 mTOR信號通路失調是難治性癲癇的機制之一,生酮飲食誘發(fā)低血糖,降低胰島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水平,從而抑制PI3K-Akt-mTOR途徑,發(fā)揮抗癲癇作用[6]。
2.6 調節(jié)腸道微生物群 有研究報道耐藥性癲癇腸道微生物種群發(fā)生了顯著變化,異常菌群可能參與了耐藥性癲癇的發(fā)展,生酮飲食促使腸道菌群多樣性降低,類桿菌等益生菌相對豐度增加,進而合成腦腸肽、炎性因子等物質,導致神經(jīng)興奮性降低[11-12]。
2.7 其他機制 生酮飲食還可能通過減少海馬成分的改變、抑制DNA甲基化、抗炎等機制發(fā)揮抗癲癇作用[7,10]。
目前生酮飲食配方?jīng)]有統(tǒng)一的國際標準,研究最多且應用最廣的是經(jīng)典生酮飲食(CKD),此外,常用的生酮飲食配方還包括中鏈三酰甘油飲食(MCTD)、改良阿特金斯飲食(MAD)、低升糖指數(shù)飲食(LGIT),不同類型之間沒有明確界限。有些病人選擇降低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但未達到生酮飲食的要求,也應該是合理的。
3.1 CKD 生酮飲食是限制性最強的飲食。通常將熱量限制在同齡人理想體重身高的80%~90%(活動量大者可適當增加熱量),生酮比(脂肪重量與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總重量之比)為4∶1,即90%熱量來自脂肪[多為長鏈三酰甘油(LCT)],尤其在前3個月,后期生酮比可酌情放寬至3∶1。既往將液體攝入量限制在日常所需90%以內,目前已不再限制。CKD對難治性癲癇療效好,但不易耐受。由于限制熱量,可能不適用于癌癥、惡病質病人。
3.2 MCTD LCT首先被整合到乳糜微粒中,然后進入淋巴系統(tǒng),再在肝臟氧化,而中鏈三酰甘油(MCT)能迅速吸收入門靜脈,無須膽汁或胰酶降解,有快速且高效的生酮潛力。因此,MCTD需要較少的脂肪來實現(xiàn)酮癥,允許攝入更多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MCTD 60%的能量來自MCT,由于MCT水解較快,容易出現(xiàn)腹痛腹瀉癥狀[6],故起始時MCT比例不宜太高,建議自30%開始。療效接近CKD,耐受性較好。MCT也用于CKD的補充劑,以促進酮癥,改善血脂[13],減輕便秘,達到最佳療效和耐受性。
3.3 MAD MAD對熱量及脂肪的限制更寬松,僅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尤其在前3個月,兒童碳水化合物限制在10~15 g/d,成人限制在20~30 g/d。生酮比為1∶1或2∶1,脂肪提供65%的能量,碳水化合物提供5%的能量。在西方,MAD主要用于青少年和成人。由于限制性較低,MAD易于掌握和實施,提高了病人的依從性和可操作性,對于資源有限的環(huán)境是一種更實用的選擇。
3.4 LGIT LGIT的成分構成與MAD類似,主要區(qū)別在于提供了更寬松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并傾向于低升糖指數(shù)(食物升高血糖水平的趨勢)的食物。允許攝入40~60 g/d升糖指數(shù)<50的碳水化合物,生酮比為0.6∶1。療效一般,但高耐受,與上述3種類型不同,LGIT無尿酮且血酮濃度最低[8]。通常于治療12周出現(xiàn)最佳療效,而CKD和MAD約4周出現(xiàn)最佳療效[14]。LGIT對 Angelman 綜合征療效較好[15]。
治療前,完成3 d飲食日記便于計算每日能量需求量,充分了解病人情況(年齡、癲癇類型和嚴重程度、所用藥物、基礎疾病、食物接受程度、社會經(jīng)濟水平、便利程度等),同時進行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血脂、肝腎功能、電解質、微量元素、維生素D、尿酸、血清肉堿),必要時行腹部彩超、視頻腦電圖(EEG)、AEDs血藥濃度、心電圖、骨密度檢查,評估是否可行生酮飲食治療。對于存在生長發(fā)育遲緩、心肌病、肌張力減退、運動不耐受、肌紅蛋白尿、易疲勞的病人行脂肪代謝和氧化障礙的篩查,排除代謝性疾病[13]。
4.1 啟動階段 包括禁食和不禁食啟動。禁食啟動通過禁食12~24 h,快速誘發(fā)酮癥[2]。不禁食啟動從總熱量的1/3開始,或增加生酮比,逐漸過渡到全量生酮飲食。兩種方法達到酮癥所需時間和發(fā)生率以及對癲癇控制沒有顯著差異,不禁食啟動可減少不良反應[16]。MAD和LGIT通常在門診上啟動,無須禁食。禁食和不禁食啟動均每6 h監(jiān)測血糖和血酮,直至血酮>2.5 mmol/L或尿酮大于(+++)。若2周后酮癥未達標準,需調整生酮比,同時排除藥源性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可能。若出現(xiàn)血糖<2.2 mmol/L,低血糖或酮癥過度癥狀,可飲用橙汁或2~4 g葡萄糖,15~20 min后無緩解可重復給予。
4.2 維持階段 生酮飲食是一項長期治療,需要醫(yī)療團隊、家庭成員及病人共同的努力。病人或家屬行家庭記錄(包括飲食記錄、癲癇日記及不良反應),每天監(jiān)測尿酮,每周測量身高、體重、血酮、血糖。于生酮飲食后第1個月,隨后每3個月復查1次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血脂、肝腎功能、電解質、微量元素、維生素D、尿酸、血清肉堿)及心電圖(ECG)、肝膽泌尿系彩超、骨密度等檢查,每半年復查視頻EEG、生活質量量表、發(fā)育行為認知量表。營養(yǎng)師評估生酮飲食是否滿足生長發(fā)育和新陳代謝要求、酮癥狀態(tài)及病人依從性,以指導膳食。臨床醫(yī)師評估生酮飲食抗癲癇及干預行為認知等方面的療效,調整治療方案。酮癥最佳狀態(tài)即尿酮大于(+++),血酮1.2~4.9 mmol/L,血糖控制于4.0 mmol/L,血糖/酮(葡萄糖/酮指數(shù))為(1~2)∶1[17]。
4.3 終止階段 現(xiàn)代研究通常將癲癇發(fā)作減少≥50%定義為有效[18],如果生酮飲食前3個月治療無效,接下來出現(xiàn)改善的概率較小[19],建議3個月后評估其療效。啟動生酮飲食3~6個月無效者,于2~4周內逐漸增加生酮比,過渡到普通飲食,直到酮癥消失;有效者,堅持生酮飲食治療2年,1~3個月過渡到普通飲食。生酮飲食治療的時間越長,過渡的時間也就越長[20]。如果在過渡期間癲癇發(fā)作明顯增加,可恢復至原來的生酮比。
生酮飲食的不良反應多是短暫、輕微的,很少需要藥物干預或停止飲食。
5.1 消化系統(tǒng) 50%的病人于開始階段出現(xiàn)便秘、腹痛、腹瀉、嘔吐、脫水等胃腸道癥狀。便秘可通過增加纖維、MCT和液體的攝入改善。由于胃排空延遲,可能加重胃食管反流癥狀。肝炎和胰腺炎是罕見但致命的并發(fā)癥,合用丙戊酸時需警惕[16]。
5.2 脂質代謝與心血管系統(tǒng) 短期內給予生酮飲食可出現(xiàn)高脂血癥及肝臟脂肪變性,而長期生酮飲食對血脂的影響尚無統(tǒng)一結論。有報道指出生酮飲食1~2年或停止治療后血脂得到改善[21],其機制可能與機體的慢性適應性反應相關。盡可能選擇不飽和脂肪酸,添加MCT,降低生酮比,補充肉堿有助于預防血脂異常,減少動脈粥樣硬化風險。
5.3 泌尿系統(tǒng) 長期生酮飲食會發(fā)生腎結石,年齡較小的嬰兒風險更大,此外,高鈣尿癥、合用碳酸酐酶抑制劑(如托吡酯和唑尼酰胺)也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22]。有報道指出,與生酮飲食相關的腎結石發(fā)生率為3%~7%,生酮飲食大于6年腎結石發(fā)生率高達25%,枸櫞酸鉀可降低風險至0.9%。建議多飲水,口服枸櫞酸鉀,以堿化尿液,溶解尿鈣,防止腎結石發(fā)生,特別是對危險因素較多的病人[20]。
5.4 低蛋白血癥 由于生酮飲食維持恒定的生酮比,蛋白質攝入量低于嬰兒及兒童需求量(尤其CKD),2%的病人出現(xiàn)低蛋白血癥,建議攝入高質量蛋白質,以滿足必需氨基酸的需要。
5.5 生長發(fā)育 由于生長發(fā)育常與生酮飲食管理、持續(xù)時間、后續(xù)方案以及基礎疾病所致營養(yǎng)不良相混淆,目前的研究數(shù)據(jù)仍未得出生酮飲食對生長發(fā)育的確切結論。有研究報道生酮飲食的兒童生長發(fā)育遲緩,年齡較小者風險更高,雖然停止飲食治療后出現(xiàn)追趕性生長,但仍低于預期[20,23],可能與生酮飲食(尤其是CKD、MCTD)限制熱量、蛋白質攝入,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分泌減少和生物利用度降低相關??梢酝ㄟ^降低生酮比補充能量來治療[16]。
5.6 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 生酮飲食可以出現(xiàn)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主要涉及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鈣、硒和鎂[21]。由于高脂肪攝入,脂溶性維生素A和E的含量往往會升高[20]。維生素D和鈣缺乏可導致骨質疏松,尤其與多種AEDs合用時。硒缺乏可出現(xiàn)QT間期延長及心肌病[16]。建議補充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低碳水化合物食物。
5.7 低血糖、酮癥酸中毒 生酮飲食啟動階段(多見于禁食啟動)可出現(xiàn)低血糖,大量酮體生成會造成酮癥酸中毒,尤其合用碳酸酐酶抑制劑時,可出現(xiàn)酸中毒、脫水、循環(huán)衰竭,嚴重時出現(xiàn)昏迷。有研究表明,機體對生酮飲食誘導的酮癥耐受性良好,胰島功能正常者很少發(fā)生酮癥酸中毒。
5.8 體重減輕 生酮飲食能有效降低體質指數(shù),減小腰圍。
5.9 其他罕見不良反應 少數(shù)病人出現(xiàn)嗜睡(4.1%)、高尿酸血癥(4.4%)、皮膚瘙癢、感染風險增加等不良反應[23]。
2000年一項兒童癲癇Meta分析顯示,生酮飲食可使56%的患兒發(fā)作減少≥50%,32%的患兒發(fā)作減少≥90%,16%的患兒無癲癇發(fā)作[24]。相比之下,成人的研究較少。有研究對16項成人生酮飲食效果進行了系統(tǒng)評價,結論是成人的療效與兒童相當,副作用較輕,然而成人依從性較差,研究數(shù)據(jù)的質量低于對兒童的研究[25]。另有研究表明,生酮飲食可以阻止或逆轉癲癇病情的進展。約有50%的耐藥性癲癇發(fā)作減少≥50%,其中10%~20%在停止AEDs和生酮飲食治療后也能保持無癲癇發(fā)作[26]。2015年發(fā)表了一項Meta分析,結果顯示,生酮飲食治療難治性癲癇的綜合有效率為42%,CKD的療效(52%)明顯優(yōu)于MAD(34%),而MAD依從性較高[27]。提示生酮飲食是難治性癲癇的合理選擇,CKD更有利于癲癇控制。一項納入15例超級難治性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病人的研究顯示,11例病人在5 d內控制了癲癇發(fā)作[28]。
癲癇是慢性代謝性疾病,兒童及老年人高發(fā),我國癲癇患病率為7.2%。藥物治療是主要手段,單藥治療是標準初始治療,1種AEDs失敗時可考慮聯(lián)合用藥,3種AEDs的組合沒有優(yōu)于兩種[4]。盡管新一代AEDs不斷發(fā)展,仍有30%的藥物難治性癲癇[1]。相關專家共識中指出凡符合耐藥性癲癇診斷標準,均適用于生酮飲食。生酮飲食需行飲食前咨詢,密切監(jiān)測生長發(fā)育及相關化驗檢查。大量研究表明生酮飲食可以顯著減少癲癇發(fā)作,修復癲癇引起的神經(jīng)元損傷,改善認知及行為異常,降低猝死率,延長預期壽命[6]。據(jù)報道,單藥治療的病人和耐藥性癲癇一樣有效[20,26],此外,生酮飲食可能對全面性發(fā)作更有效[16,18]。需要進一步研究生酮飲食對各類癲癇的療效,盡快識別適合生酮飲食的病人,而不是作為最后選擇。 生酮飲食的分子機制、治療價值有待進一步發(fā)掘。由于脂肪含量極高,其依從性并不容易保證,一項Meta分析顯示,生酮飲食總依從率為45%,CKD為38%,MAD為56%[27]。一篇涉及838名兒童依從率的綜述報道,生酮飲食治療1年和2年的依從率分別為45.7%、29.2%,僅有10%的患兒堅持3年以上,口感差、不耐受是患兒停用生酮飲食的主要原因[28]。我國居民以谷物為主食,而西方飲食中40%~55%的能量由脂質提供,西方飲食結構未必適用于我國居民,歐洲和北美研究表明,限制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可能不適用于其他種族。有必要開展長期、大規(guī)模、隨機的臨床對照研究,探索更適合傳統(tǒng)膳食、個體化、全面干預的膳食模式,明確生酮飲食的長期影響,確認分子靶點,以供膳食補充劑及未來藥物研發(fā)之用,快速誘導和維持高酮血癥,代替嚴格的飲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