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應萍
[摘? ? 要]轉變教學方式已成為當前廣大教師的自覺行動,有一些教師在轉變教學方式的過程中,走進了誤區(qū),其中包括選擇教學方式不應忽視教學內容的需要、選擇教學方式不應忽視教學進程的需要、選擇教學方式不應忽視不同目的任務的需要、選擇教學方式不應忽視學生學習方式的需要,要想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走出這些誤區(qū)。
[關鍵詞]教學方式;誤區(qū);觀念變革
轉變教學方式已成為當前廣大教師的自覺行動,但也有一些教師在轉變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未能把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的差異,不能準確地根據不同教學方式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任務目的的要求來選擇和運用教學方式;或只注意教師轉變教學方式,而忽視指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致使其選擇或運用的教學方式與教學需要不匹配,與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協(xié)調,走入了誤區(qū),自然難以產生好的教學效果。
一、選擇教學方式不應忽視教學內容的需要
教學活動中,不同的教學內容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有不同的要求。如屬于識記層次的知識,學生只要簡單了解即可,而無須深入探究,弄深弄透。而對于屬于理解層次的基礎概念、基本原理,或是學生容易混淆,易產生歧義的易錯點、易混點,或是學生不易掌握的疑難點、薄弱點,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由表入里,從現象到本質,或結合情境材料層層分析、透徹理解,或引導學生加以比較,相互爭辯,真正做到準確區(qū)分,切實把握。而那些屬于應用層次的核心概念、重點內容,其內容往往具有深刻性、關聯性和綜合性,則需要結合背景材料深入分析,多層次、多角度地反復運用,讓學生全面、牢固、扎實地把握。由于不同的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同,要求不同,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也應不同,而不能隨意選擇,相互混淆。
一般而言,屬于識記層次、比較簡單的知識,就適宜于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個人努力,獨立思考加以把握,而沒必要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進行討論,更沒必要組織學生通過探究學習的方式深入探究。而屬于理解層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就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而對理解難度較大,屬于應用層次的核心概念,教材中的重難點以及易錯易混點,則適宜通過探究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分析,相互爭辯、橫聯縱引、結合熱點,多角度、多層面地加以分析,讓學生全面地、深入地、透徹地、完整地把握。如果我們忽視教學內容的不同特點,針對識記層面的知識點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而屬于理解、應用層次的概念、原理卻輕描淡寫,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來解決,就會讓我們的教學顛倒主次,費力不討好。
二、選擇教學方式不應忽視教學進程的需要
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必須遵循認知規(guī)律,即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順序推進,這樣才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自主學習是教師通過問題的引導,促使學生個人去學習課文內容,它強調的是學生的獨立思考、自我探究,這種學習方式一般適合于內容淺顯、難度不大的內容。就整個教學進程來說,它就適合放在課前的預習階段或課中的知識講解階段。而隨著教學進程的繼續(xù)推進,內容的逐漸加深和知識難度的逐漸提高,就適宜于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借助小組的力量,通過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共同解決問題。當教學進入后半部分,思維需要進入更深層次,認識需要升華到更高階段,知識需要提煉、綜合、拓展時,或遇到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都不能解決的疑難時,就適宜于采取探究學習的方式,全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的學習情境,通過思考、分析、交流、討論、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表達等探索活動,主動地獲取知識,并應用知識來解決問題。若教師忽視認知規(guī)律,忽視教學不同階段對教學方式的不同要求,學習一開始,學生對教材內容還不了解,認識還很膚淺,就讓學生開展探究學習,或者,在課文快學完了,或需要攻關、突破的時候,讓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其效果就肯定不佳。
三、選擇教學方式不應忽視不同目的任務的需要
自主學習是學生在總體教學目標引導和教師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自主地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并通過自我調控的學習活動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和諧互動和合作學習,共同達成某一預期教學目標的學習方式。探究學習則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地發(fā)現問題,經過討論、實驗、操作、調查、搜集、交流等探索活動,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特別是探索精神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的學習方式。由三種不同教學方式的含義可知,三者的目的與任務是不同的,開展自主學習的目的在于促使學生過去的被動學習、機械學習轉向獨立思考、自我探究。它強調的是“主動”,重在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開展合作學習的目的是促使學生由個體學習轉向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它強調的是合作,在共同任務中承擔各自的責任;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開展探究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過去消極被動的“接受學習”模式。它強調的是發(fā)現,重在促使學生積極地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因為目的任務不同,其功能作用也就有所差異,教師在選擇教學方式時,就不能忽視這種差異。
如,自主學習強調的是“主動”,教師的著眼點就在于如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它既需要教師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也需要教師設計的問題不能太難,所對應的學習內容不能太深,這樣,學生在學習中依靠個人也能學有所獲,獲得成功的喜悅,就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讓所有學生都積極投入到自主學習的活動中來。合作學習強調的是“合作”,它既需要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地溝通交流,也需要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個性特點,對學生科學分組、合理搭配,并提出明確要求,以促使學生能有效地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探究學習強調的是“發(fā)現”,學生發(fā)現的不光是問題,還包括分析問題的思路、解決問題的方法、探求中的技巧、學習的規(guī)律等。它既需要教師在課前準確地把握教材內容,摸清學生的知識基礎與學習能力,設計出有一定深度、廣度和梯度的問題,并能及時將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沒有解決的問題轉化為全班學生共同探究的問題。還需要教師在提出問題時,注意問題與背景材料的有機銜接,能讓學生依據問題的引導從材料中發(fā)現隱匿的知識,能利用材料說明和印證教材中的觀點;能通過與熱點材料的結合對教材知識加以延伸與拓展;能通過知識的綜合運用使認識不斷深入,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得到提高;能掌握如何分析材料、提煉要點,合理推導、歸納概括等解題的方法與技巧。如果我們忽視了它們不同的目的與任務,該選擇自主學習的時候卻選擇了合作學習或探究學習,該進行探究學習的時候又運用自主學習,讓它們的功能作用得不到有效發(fā)揮,優(yōu)勢不能充分體現,這樣的教學方式改革就會虛有其名,收不到實效。
四、選擇教學方式不應忽視學生學習方式的需要
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學習方式的改革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應同步進行。教師在選擇教學方式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使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相統(tǒng)一,學生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如,選擇自主學習方式,就不僅要設計合理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應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掌握自主發(fā)現、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學習中如何通過抓住課題、框題、目題,抓住中心主旨;如何依據關聯詞、主體、內容、標點符號等,將教材內容分出層次、歸納提煉要點;如何通過上下文的內容、知識的種屬、主體行為的因果、現象的緣由與對策等,揭示知識之間的邏輯關聯、內在聯系;如何實現對概念從內涵到外延的全面把握;如何運用符號對教材中的重難點、疑惑點等進行標示;如何把握問題的要求,帶著問題從教材中尋找答案等。學生只有掌握了與教師所選擇的教學方法相對應的學習方法,學習活動才能順利進行,才能收到好的學習效果。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產生“我要學”的愿望,積極主動地學習,還能讓學生產生“我能學”的自信,形成“我會學”的能力品格,使學習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習慣,學生才能把學習同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發(fā)展有機聯系,主動完成學習任務。也才能使教師進行的教學方式改革不只是表面的熱鬧和形式的泛化,而是實實在在的方式變革,推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