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雯,楊 井(通訊作者)
(蘇州市吳中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江蘇 蘇州 215000)
急性胰炎為臨床多見疾病,屬于急腹癥疾病類型,具有發(fā)病突然、病情進展迅速、重癥者預后情況不佳等特點[1],給臨床治療增加了困難,因此需要及時對患者進行治療和干預,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恢復,而準確的診斷就成為治療的基礎和關鍵所在[2]。通過影像檢查可以發(fā)現胰腺組織有形態(tài)上的變化,了解胰腺壞死的嚴重程度,進而為臨床治療提供指導,急性胰炎的診斷大多采用影像學檢查方法,CT和磁共振的應用較為廣泛[3]。本文選擇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55例胰腺炎患者運用CT與磁共振診斷,就該兩種檢查診斷方式進行比較,分析不同檢查方式診斷準確性,結果如下。
2017年1 月—2019年12月我院診斷胰腺炎55例,并有顯著腹痛、嘔吐,部分伴發(fā)熱等癥狀,血清定粉酶均超出正常值的3倍,入選患者符合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相關診斷標準。入選患者均排除嚴重肝腎、心肺、先天性疾病和精神病史患者。男33例,女22例,年齡20~81歲,平均(52.43±11.09)歲,病程6~72h,平均(18.12±4.09)h。
患者就診3d時間內實施相應磁共振檢查和CT檢查,同時兩種不同檢驗手段的檢查時間間隔在24h內。
1.2.1 CT檢查方法:選用64排螺旋CT,行中上腹部或全腹平掃檢查,部分行增強檢查。掃描參數:管電流300mA,管電壓120KV,層厚5mm,造影劑為碘海醇,常規(guī)動靜脈雙期掃描,檢查結束后行薄層及冠矢狀位重建。
1.2.2 MR檢查方法:檢查前對患者進行嚴格呼氣末屏氣訓練(確保掃描時屏氣線為直線),應用1.5T磁共振儀,橫斷位掃描包括T1WI、T1WI-FS、T2WI-FS、DWI(b值=0.800)、正反相位序列,冠狀位為T2WI-FS、MRCP,T1WI序列TE為4.76、60、101ms,T2WI-FS序列TR為124、1000、4000ms。
①影像學特征;②診斷準確率、胰周滲液、胰周結構、胰腺體積改變,胰腺輪廓改變。
數據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①CT檢查可見體積增大、邊界清晰,密度正?;驕p低,胰周滲液等;CT增強檢查存在均勻強化,病情嚴重者體積增大明顯,密度不均勻,存在出血性壞死。②磁共振檢查顯示胰腺腫大,胰周結構改變,膽管、胰腺管擴張等,急性輕型胰腺炎病灶周圍為略長T1、略長T2信號,急性重型胰腺炎病灶周圍呈混雜長T1、混雜T2信號。
磁共振診斷準確率98.18%、胰周滲液80.00%、胰周結構改變36.36%高于CT檢查87.27%、54.54%、20.00%(χ2=4.411,8.974,5.543,P< 0.05); 兩 種檢查方式胰腺體積改變72.73%vs78.18%,胰腺輪廓改變70.91%vs76.36%比較無差異(χ2=0.442,0.501,P>0.05),具體見表1。
臨床上對急性胰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較常見因素為膽源性和高脂血癥性,分析相關資料其發(fā)病機制為多種因素導致患者胰腺酶被激活,從而誘發(fā)胰腺的炎癥,輕度胰腺炎一般預后情況較好,而重癥胰腺炎病情復雜,發(fā)展快,病情嚴重可出現一系列并發(fā)癥,如繼發(fā)性感染、腹膜炎等,易合并存在多器官的功能衰竭,病死率較高,確診后需盡快做好抗炎與解除病因等措施,因此對其進行早期診斷顯得尤為重要,并且檢查要保證有更高的準確性、靈敏度[4-5]。臨床診斷主要是患者上腹的急性疼痛、尿淀粉酶增高及影像學特征性改變等作為主要依據,通過影像學檢查可準確找出發(fā)病部位,了解患者病情,能夠為治療和預后奠定基礎[6]。
表1 胰腺炎CT檢查與磁共振檢查診斷率及影像改變比較
CT主要是根據人體不同組織對X線的吸收和濾過不同進行數據反饋成像,對軟組織均有較高分辨率,CT檢查不受到腸道氣體以及腹部脂肪影響,可以有效的對胰腺病變組織出現的變化做直接性的觀察掌握,屬于急性胰炎常用的診斷方式[7],本文診斷準確率87.27%,采用增強CT動態(tài)掃描,能提高定性和定位價值,但隨著臨床研究在胰腺炎方面的深入,該檢查方式具有一定的輻射性,并且增強掃描中含碘對比劑的應用容易出現不良反應,認為存在一定程度安全隱患,限制了CT的應用范圍[8]。磁共振利用人體電磁信號重建人體信息,可以橫斷位、冠狀位以及不同序列影像檢查,通過有關的高低信號來具體反饋病情的程度[9],隨著磁共振檢查技術的成熟而不斷被推廣,可以有更清晰軟組織分辨率,對胰腺周邊組織狀況以及胰腺本身的形態(tài)都有清晰反饋,該檢查通過對胰腺形態(tài)的改變、胰腺周滲液情況對病情做出判斷,磁共振對急性胰炎的診斷,能夠較好反映出胰腺病灶形態(tài)改變,比如膽管、胰腺管出現程度不同擴張等胰周結構改變[10],尤其是在檢查胰周滲液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這些都可以為急性胰炎的診斷提供重要依據,對病情具體發(fā)病做定位,同時可以判斷其程度,而后設計匹配性的治療方案,同時檢查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也相對較小[11]。本文磁共振檢查診斷準確率98.18%、胰周滲液80.00%、胰周結構改變36.36%%高于CT 檢查 87.27%、54.54%、20.00%(χ2=4.411,8.974,5.543P<0.05),提示磁共振的檢查效果更為突出,相對而言檢查的安全性與準確性更高,避免了病情的延誤,為及時治療提供準確的信息參考[12]。
綜上所述,急性胰炎運用CT與磁共振診斷均可以達到一定診斷效果,其中磁共振診斷準確性顯著高于CT,有助于臨床診斷治療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