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池店鎮(zhèn)雁山中心小學 劉天養(yǎng)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能力,是這一階段數學學科教學的重點。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中養(yǎng)成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fā)展非常重要。新課程背景下,有效教學要求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在生活實踐中。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體現小學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是重點話題,本文就此具體分析。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實際情況中,往往出以下問題。首先,不重視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一些數學教師并未結合學校的要求,細致研究教學內容,沒有充分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得不夠透徹,學習傾向于形式化。若教師不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勢必影響數學教學質量。其次,課堂提問存在隨意性,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存在一定的枯燥性與乏味性,學生往往不能對學習內容產生強烈的興趣。而且,對提問對象,部分教師為了節(jié)約教學時間,總是把問題拋向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忽略了如何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效率,這樣的數學課堂教學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最后,師生交流存在局限性。在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以應試教育為目的,提高學生的做題能力,公式化教學,讓學生被動地學習數學知識,忽略了對學生分析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不利于學生邏輯思維和學習能力的提升。此外,由于部分教師不注重師生互動,只是一味地灌輸式教學,致使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不高,課堂氛圍低沉,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教師。小學時期學生取得的學習成績不夠理想,往往是因為缺少對數學學科的學習熱情。因為數學較其他學科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推理、計算、邏輯性很強,部分教師采取傳統(tǒng)化的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對課堂學習產生反感情緒,無形中陷入被動化的學習狀態(tài)。要想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1.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小學生普遍存在較強的好奇心,以形象思維為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保證教學情境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可以借助主題圖或教學課件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圍繞數學的學科特征,喚醒學生學習欲望,煥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為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營造氛圍,使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學習活動。
2.在重點、難點處設疑問。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開展的重點,小學生要具備知識學習理解能力,難點是學生要透徹掌握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點。鑒于此,教師要深入備課,熟悉教學內容,了解學生學習的難處,幫助學生排除學習障礙,整理學習思路,降低教學難度,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數學只是較為抽象,來源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在數學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圍繞學習內容,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數學知識相結合,使學生感知數學知識的作用,拉近數學課堂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以自身的感知為基礎,深入掌握數學知識。比如,學生年齡比較小,在理解單價、數量和總價這幾個概念方面存在難度。教師可給學生設置生活場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要求學生體會售貨員身份和顧客身份,模擬商店中的買賣場景。這樣,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便能了解單價、數量和總價之間的關系,深入掌握數學知識點。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應該積極加入教學活動中,思考多樣化的數學問題,才能透徹地領悟知識點內涵,增強綜合實踐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參與多樣化的游戲競賽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小學生存在著較強好奇心。教師可以通過競爭的方式挖掘學生學習潛能,轉變枯燥的學習局面,賦予數學課堂一定的生動化,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體驗。
新課改要求下,數學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探究興趣和團隊合作精神,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小學階段的孩子缺乏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往往需要通過教師的引導參與學習活動。教師應該利用學生這一特征,根據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情況,當部分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不很清晰時或者當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題方法,特別是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方法時,科學安排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在合作過程中強化學生對解決問題技巧的掌握,動態(tài)分析學生學習存在的不足,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增強學生學習信心,及時對學生進行幫助,全面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
小學數學中的實踐應用不僅是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一些基本練習和變式練習,而且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做到學思結合,學以致用。比如,在教學圖形面積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現場測量,找一樣物體,測量它的面積,或者課后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回家測量客廳、房間等的面積,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動手操作能力,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這樣的數學學習才是有用的、有價值的。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多關注數學教育的有效性,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習慣,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讓課堂教學能更好地服務學生。同時,教師也應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數學教學中的困境,立足于實際生活,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激發(fā)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豐富課堂教學氛圍,在良好的教學氣氛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知識技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掌握,讓數學課堂教學更加生動,讓孩子更加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