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永興九年制學校 董 雄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和叛逆期,他們思維往往表現靈活,敢于挑戰(zhàn)權威,提出課堂的不同想法和觀點,能獨立思考,這給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帶來挑戰(zhàn)。生活化教學指的是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將教學內容建立在生活背景上,在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聯(lián)系社會生活,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生活實踐中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理解,強調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協(xié)調發(fā)展。本文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實踐進行研究,在學生生活化教學的方方面面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結合相關的思想政治教學方面的專業(yè)書籍和教育實踐的一些經歷,給生活化教學的一個概念是:以現實生活為立足點,將教學內容建立在生活背景上,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和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深化引導,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知識、能力方面的協(xié)調發(fā)展。生活化對幾點內容進行強化,第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組織教學活動;第二,教師要保證學生的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也要順應學生的主體地位配合學生進行學習;第三,將學習教材和生活經驗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教材知識;第四,樹立教學的目標,將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融入目標中幫助學生學習科學的三觀,將生活化教學理念融入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中,更好地服務教學。
生活化教學理念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實施對學生的知識理解和運用能力都有顯著的幫助。生活化教學中教師教學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可以連到一起。教師在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加強教學,在具體的生活經驗和課本中的抽象理論進行必要的聯(lián)系。學生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對教學理論進行理解,借助生活上的經驗幫助自己進行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實現學習技能的提升。
教師通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將生活中的技能融入課本,并通過課堂上的教學講述知識點和生活經驗相結合的部分,努力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將生活經驗遷移到學生的課本知識上,引導學生探索和發(fā)現問題的突破口,對教材中的情境和實際生活中的情境進行分析,培養(yǎng)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思維能力。
生活化教學方式的課程要求教師具備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能力。教師只有具備了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情境理解知識的能力,才能讓學生具備生活化的思維方式,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學習的主人。教師也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思維方式的變化和學生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變化等,這樣才能更有利于學生進行生活化的學習。結合生活的實際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的理解,從而在課堂上更加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在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下,教師的教學質量可以得到極大的提升,為更好地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奠定了基礎。
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本質是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社會公德和職業(yè)道德的優(yōu)良社會主義接班人。在課堂中,教師應將好的生活案例引入教學,比如,在教授“合理利用網絡”時,就教學的目標:提高初中生在網絡世界中的取舍信息、辨別信息的能力,對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進行合理培養(yǎng),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用教學案例,將網絡上的案例用數據或視頻的方式向學生授課,以此提高學生對網絡信息的防范意識,引導學生成為一個合格的網民,降低他們獲取網絡不良信息的概率,同時加強他們對視力保護的重視程度,合理安排使用網絡的時間等。
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課程知識的講述,而在課外應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和教師在課外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課外實踐活動主要圍繞相關主題開展,例如,開展“生命的思考”的教學,可以用生命價值為實踐的主題,引導學生參觀紀念館、烈士陵園等,讓學生不僅在線下活動中能感受革命先烈的奉獻精神以及為人民謀幸福實現生命價值的精神,而且能在實踐活動中結合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特點,進行生活化思維培養(yǎng),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感受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的形成,促進學生的成長和全面發(fā)展,實現教學的目標。
教師是學生的主要課堂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在課堂外多關注時事政治,聯(lián)系實際,關注焦點新聞和最新的政治報道,為學生的課堂提供更多新鮮的血液,并對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作出改變,積極地將教變成授,讓學生走上講臺進行學習知識的分享,鼓勵學生對社會道德事件進行評論,將更多的生活素材搬進課堂中來。在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的基礎上,教師應加強和學生的交流,讓學生充分關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的優(yōu)點,積極融入和諧的師生關系中進行自我道德法治教育和感化。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對學生影響的是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所以教師作為課堂的引領者,在具體生活化教學的課堂中應更關注學生的成長特點,對學生的反饋和意見要積極聽取,努力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中積極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演講者和分享者,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堂外的實踐活動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將生活中所見到的道德與法治景象聯(lián)系到書本知識,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化教學思維的引導,不斷深化課堂和課外實踐活動與道德與法治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研究,促進初中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的自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