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張海林
摘要“雙師型”護理教師隊伍的建設重心是全面提升教師的理論和實踐能力,方便教師可快速適應于臨床醫(yī)學的需求。從綜合的角度來講,指導教師充分意識到臨床護理中基礎護理、突發(fā)狀況、心理干預、健康教育的正確措施,以便全面提升授課質量。在“理論”和“實踐”兩者作用下,構建“一體化”教育模式及平臺,不僅能提升護理師資團隊能力,還能提升護理隊伍的綜合能力。基于此,文章就護理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護理 雙師型 專業(yè)化 隊伍建設 綜合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8.025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ursing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LI Dandan[1], ZHANG Hailin[1][2]
([1]Kangda College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0;
[2]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KangdaCollegeofNanjingMedicalUniversity,Lianyungang,Jiangsu222002)
AbstractThe focu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qualified" nursing teachers i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eacher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bility, so that teachers can quickly adapt to the needs of clinical medicine. From a comprehensive point of view, instructors are fully aware of the correct measures of basic nursing, emergencie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in clinical nursing,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Under the ac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constructing an "integrated" education model and platform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nursing teachers, but als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nursing team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measures of nursing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Keywordsnursing;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professional; team construction; comprehensive literacy
0引言
將“應用型”“雙師型”高等護理教育的支持下,不斷提升雙師型護理教師綜合能力,能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護理教育基礎,從而促進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由此可見,教師應當認知教學、學習、學科研究相融合的方式,確?!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模式更為科學,可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另外,專業(yè)化隊伍建設中,教師也應當不斷融合創(chuàng)新型的護理措施及規(guī)定,利用智慧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平臺推送專業(yè)的護理理論,從而提升綜合護理質量。
1護理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原則
1.1多元性原則
“雙師型”護理教師隊伍構建中,教師應當綜合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方面的產(chǎn)出內容及其結果,在關聯(lián)性課堂中展現(xiàn)出多元性的教學方式,例如可完善專業(yè)課程體系,擴充課本理論知識并理清實踐教學的要點和方式,以期完善護理內容的深度。為此,教師可側重“校企合作”的規(guī)劃,革新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材教法的方式,在改變教學效果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并理解“教改”方式。[1]總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中,教師應當完善理論、實踐兩方面的知識要點,消除兩者之間的割裂問題,指導教師積極融合更多元化的教學規(guī)劃及行業(yè)發(fā)展態(tài)勢,包括于國內外醫(yī)療需求、護理規(guī)劃、人才供給需求等信息,指導學校及時調整教學規(guī)劃及教學方向,以此凸顯出教學的實效性。
1.2專業(yè)性原則
“雙師型”教師團隊中所有教師均需具備專業(yè)性的護理知識,尤其是要聯(lián)合教學改革和科研任務方法,方便在指導、推送、實踐中提升人才團隊的專業(yè)能力。具體而言,應當遵循以下要點:第一,教師應當與臨床主治醫(yī)師、專業(yè)委員會成立規(guī)劃團隊,組織教師定期、定時學習行業(yè)發(fā)展前景、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能力結構的提升要素以及主干課程的指導及排布方式,方便教師在實訓基地內切身地感受到臨床護理所需求的指導要素及配合方式。[2]第二,實訓基地建設中,教師應當定時、定點對校內所涉及的教具、教學設備、實驗設備進行更新,促使教師在理解設備使用基礎的過程確立詳實的培訓、指導方式,進而打造出一個“有機”的實訓模式。第三,臨床課題完善中,學校應當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到正確科研項目的研究中,指導教師自主研討、申報教學計劃及科研方法,以期凸顯出“雙師型”教學的目標。第四,教材編撰前,學校應當探討與護理相關的臨床醫(yī)學理論,融合內科學、外科學、藥理學、免疫檢疫學等學科理論,依據(jù)“雙師型”的建構目標確立專業(yè)規(guī)劃方向,再結合醫(yī)院護理專業(yè)的實踐需求打造出“線下+線上”的教材類目,方便教師在自主編撰校本教材的基礎上不斷更新、融合更新穎的護理學議論,以此提升本專業(yè)教師隊伍的專業(yè)水平。
1.3參與性原則
專業(yè)人才隊伍建設中教師務必參與到實踐過程當中,依據(jù)校企合作的規(guī)劃要點建立正確的紐帶和橋梁,指導教師積極參與到院校合作的過程當中。因此,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完善中,教師應當與護士長、專科護士進行交流,要求教師在短期內進行頂崗實踐,從而了解到畢業(yè)生對護理學科理論及實踐方面的核心需求。在頂崗實踐中,教師應當自主了解到護理方面的核心要求,同時在教材中進行深入的體現(xiàn),確保課程、培養(yǎng)、師資隊伍的構架更為和諧。另外,在實踐體驗與醫(yī)院合作期間,護士長應當及時給予教師專業(yè)的臨床指導建議,要求教師自行記錄儀器、科學技術的應用思路,完成科研項目及技術咨詢的理論要求,可讓校企(醫(yī)院和院校)的合作更為緊密。
2護理雙師型教師隊伍及“應用型”能力的建設措施
2.1確立“雙師型”教師人才隊伍的建設規(guī)劃
明確“雙師型”教師人才的隊伍建設目標,打造出以專業(yè)理論為基本、綜合實踐水平為本質的評判依據(jù),再依據(jù)校方及院方的特點設立完善的專業(yè)考核計劃,以確?!半p向”能力的選拔及規(guī)劃更為規(guī)范。第一,校方應當考察護理教師的畢業(yè)院校、培訓經(jīng)歷、護理工作年限、臨床實踐水平等要求,在考察患者評價水平的基礎是哪個分析教師對高科儀器、計算機操作水平、外文閱讀水平以及個人職業(yè)規(guī)劃的需求,并以此建立正確的評價標準。[3]第二,在理論能力的考查中,校方可重點考查教師對臨床護理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尤其是校本教材的編撰水平,指導教師在過程中提出正確的教學計劃及教學建議。在實踐水平考核中,校方應當分析患者對護師的評價及其職稱情況,包括于臨床護理中是否存在違規(guī)、違法或操作不標準以及是否存在頻繁護患溝通問題等情況。通過確立正確專業(yè)指導建議及準入標準,多次考核護師的綜合水平,再為其制定基本薪酬及績效考核,可讓教師正確的應對醫(yī)院、校方方面的考核。比如在教師培訓內容認知的考核中,學??梢罁?jù)如表1所示的標準進行考核(共考核20位教師,滿分100分,預計淘汰2~3名能力不足的護理教師)。
2.2打造“雙向培訓”及“應用型”培訓平臺
確立雙向型、應用型的互利平臺,要求教師積極參與到護理專業(yè)的培訓和選拔過程當中,可讓教師可臨床實踐的過程中掌握與護理相關的理論基礎和實踐需求。具體而言,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第一,雙向定期培訓中,教師應當定期學習專業(yè)性的護理學科的指導、授課方式,積極參與關聯(lián)性臨床帶教的實訓中,積累臨床帶教的經(jīng)驗及培訓方式。第二,培訓內容完善中,校方應當正確審核與護理學科相關的培訓內容,確立以教學為重心、以專業(yè)理論知識點反復、編撰為輔助的實踐方向。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自身能力的提升,在復合性的培訓指導中明確個人教學方法、護理技術實踐的提升方向,再從多個角度學習與護理服務相關的技術要點。通過在培訓中自主了解先進的護理知識及護理方法,了解到護患溝通、安全隱患審查的方式技巧,在智慧醫(yī)療體系中學習并規(guī)劃臨床護理、治療的仿真性資料,建立線上學習平臺并成立大數(shù)據(jù)庫,指導教師自行利用智慧教學資源學習護理學科的培訓服務方法及繼續(xù)醫(yī)學教育的提升方式。[4]另外,在專業(yè)能力提升期間,教師應當積極參加省、市級別的培訓服務,結合時政特點明確自身專業(yè)水平、實力的雙向提升目標,再要求教師參與到各類課題、科研的學習、評估、交流過程當中,可讓護理教師通過詳實的教研指導項目掌握臨床醫(yī)學及臨床護理學科轉化方向及要點,進而全面提升護理教師的綜合能力及個人核心品質。第三,培訓方法確立期間,教師應當合理運用專業(yè)的教育資源,明確各學科的應用占比,如確立專題講座、短期培訓課程、外出交換、線上學習、國內外進修的教育方向,進而提升綜合培訓的質量。其中,應當整合實操演練(72%)、跟班學習(15%)、討論交流(10%)、課堂授課(3%)的權重分配,尤其是要邀請專業(yè)的護士長、心理學教授說明臨床護患溝通的方法及特點,同時在“線上一對一”的輔導支持下引導教師不斷學習正確的、規(guī)范的、完善的護理學科思想。在“師資落地”應用過程中,校方應當聯(lián)合醫(yī)院導師團隊確立正確的護理理論的提升思路,在授予科學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計劃的過程中確立護理發(fā)展方向,確保教師可自行學習臨床醫(yī)學的實踐經(jīng)驗及建議。通過德育、思想、心理等多方面的培訓指導,在政策落實中給予優(yōu)秀教師一定鼓勵,可不斷提升教師的個人職業(yè)道德意識及其榮譽意識,進而在正確的實訓課程中不斷推廣科學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措施,以期全面提升護理教育的教學質量。[5]
2.3明確“講學練”一體的指導思路
將授課、培訓、評價進行融合,建立“一體化”的指導思路,可讓教師不斷意識到護理內容(理論、實踐)在臨床醫(yī)學的重要作用。因此,應當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第一,應當建立組長負責的授課思路,要求護士長在培訓期間全階段參與到護理課程的試講、備課、課本編撰以及教學效果討論的過程中,積極說明護理教師在臨床指導期間所存在的問題,可讓教師在試講期間自行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當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教師應當自行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收集護理學科的理論及實踐思想,建立完善的監(jiān)控體系及管理制度,同時要求新教師匯總上學期(學年)的護理課程的具體成果。通過要求護理教師掌握正確的臨床護理的教學方法,不斷加工并完善基礎護理學等學科的PPT課件內容,可讓教師在不斷反饋中討論教學質量的提升方向及關聯(lián)性反饋建議。
第二,在教學效果評價過程中,護理教師應當在多渠道、多途徑管理的過程中學習高質量護理授課教學的方式,側重考核教師對在職培訓、參與培訓意愿及原因的考核,同時利用大數(shù)據(jù)給予教師正確的評估及反饋結果。另外,校方高級管理人員、護士長也應不定期監(jiān)督、觀察護理教師的教學計劃及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考核教師對教學方式、教學教具、高新技術、計算機技術的使用情況,同時在課后給予教師正確的督導建議,以便讓加教師不斷發(fā)掘、不斷掌握與臨床護理相關理論要素和客觀評價方向,進而實現(xiàn)“教學→評估→反饋→指導→改進”為一體的人才建設模式。
第三,待教師完成教學研究后,護士長、院校應當調研教師的教研效果,依據(jù)教師的授課情況進行完整、全面的記錄標識。其中,應當重點標識教師的姓名、培時間、參培地點、培訓形式、獲得學分類別、獲得學分等數(shù)據(jù),再采用多次告示的形式讓教師說明與自身院系、教學管理相關聯(lián)的基本內容,以便教師在后期自行查詢到自身的學分情況、教學管理狀況及教學成果。其中,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重點核查教師的教學特點,依據(jù)教學態(tài)度、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效果計算出影響護理教學質量的權重指標(以上四項指標的權重分別為0.289、0.277、0.224、0.207),同時依據(jù)院系的部署、督查、指導情況讓教師認知到權重和學分之間的關聯(lián),以便更快速復核出教師的參培情況及參培效果。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護理“雙師型”教師人才隊伍建設中,教師應當在臨床護理教學中認知有關護理學科的理論內容,還要在持續(xù)性培訓中掌握實踐課程的規(guī)劃要點及規(guī)劃方法,以便讓教師自行完善護理課程的建設思路。另外,教師也應當打造正確、科學、積極的科研環(huán)境及指導環(huán)境,不斷意識到信息化技術、智能化技術在臨床醫(yī)學的使用范疇及科研方向,鼓勵教師自行投身到護理學科、護理培訓內容的改革和建設當中,以期提升護理教師的綜合能力。
*通訊作者:張海林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金號:KD201922JYTZS06);南京醫(yī)科大學康達學院教育研究課題資助(基金號:KD2019JYYJZD002)
參考文獻
[1]王艷麗,孟文,張成,等.名師工作室平臺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護理院?!半p師型”教師建設的初步研究[J].智庫時代, 2019 (06): 110+112.
[2]李神美,高燕,李運梅,等.“雙師型”護理學青年師資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J].高校醫(y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8,8(05):11-15.
[3]梁皎,周云燕,吳婷,等.校企共建視閾下老年護理專業(y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探討[J].廣西教育,2018(26):69-70.
[4]王春梅,苗乃周,李苗.民辦高校護理專業(y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17(32):183-184.
[5]孟文,王艷麗,蘇玉環(huán).名師工作室平臺下護理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7(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