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8歲的徐仁洋是中國鐵路鄭州鐵路局鄭州車輛段的職工,業(yè)余愛好攝影。他潛心鉆研攝影技巧,時常利用工休時間捕捉精彩瞬間,為工友拍照,用一張張生動的照片記錄檢修車間的歷史,講述工友敬業(yè)愛崗的故事。
2016年暑運期間,徐仁洋拍攝了一組《勞動者最美》的作品,用照片記錄在高溫下堅守生產(chǎn)一線,保障旅客列車安全運行的鐵路職工的工作。照片被多家新聞媒體采用。
徐仁洋保存著一張20年前拍的照片。那時,檢修車間大庫還是1951年前蘇聯(lián)人幫助設(shè)計建造的。照片上,一名青工正滿頭大汗拆卸車體配件,另兩名青工搬著百斤重的均衡梁進行組裝。
徐仁洋回憶,那時候車輛段配屬的客車是22型綠皮車,車間每月的檢修任務只有40多輛車,徐仁洋負責上部組水暖設(shè)備的檢修。當時水暖鍋爐、水箱腐蝕漏水是常事,一漏水就必須立即更換。由于沒有車床,那時都是手工套絲,如全車散熱管都要更換,一個人一天得套幾十根管子,很辛苦。更苦的是,散熱管安裝在座席下面,人干活非常不方便。但徐仁洋每日都能完成生產(chǎn)任務,客車驗收交車達標率達100%。
圖為工作中的徐仁洋。
從清一色的綠皮車到橙色雙層客車,25G、25K型綠皮車……徐仁洋見證了鐵路的快速發(fā)展。2009年,他也從水暖工轉(zhuǎn)崗到要求更高的探傷工崗位。探傷工被譽為“火眼金睛的診斷師”,探傷是車輛檢修的一道重要安全防線,因為設(shè)備細小的裂紋都可能給安全生產(chǎn)埋下隱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徐仁洋重復著每一個探傷規(guī)定動作。重達20多公斤的搖枕吊環(huán),還有牽引拉桿、閘瓦托吊等配件,他小心翼翼地搬到工作臺上,在紫外燈的照射下認真觀察,還總結(jié)出經(jīng)驗:“上料下料要小心,確認探傷狀態(tài)要細心,觀察磁懸液流向要留心,觀察磁痕波形要專心,分析可疑磁痕要耐心。”
隨著客車飛速發(fā)展,檢修車間年檢修任務由過去的700余輛遞增至1000多輛。徐仁洋每天檢修5輛客車,至少需要探傷40個吊環(huán)、20個牽引拉桿、80個閘瓦托吊。徐仁洋說:“我把工作當健身,不同的是,健身房搬的是杠鈴,我搬的是車體配件,但效果一樣!”
工作之余,徐仁洋常常用鏡頭記錄身邊事。一個三角架、兩個相機機身,幾個鏡頭,背著10多公斤重的背包,他興致盎然。
為了能拍到殘陽如血的傍晚畫面,他多次騎車來到南三環(huán)運河旁,靜等守候那長河落日圓的瞬間。他拍攝的《運河兩岸是我家》 《最美笑臉》 《吃糖葫蘆的小女孩》 《踏遍千山萬水,唯有嵩山醉美》等攝影作品,在各界新聞媒體舉辦的攝影大賽中連續(xù)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