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狀
感染性休克是臨床常見的重癥監(jiān)護室休克疾病之一,具有演變進展迅速、起病急驟等鮮明特點,會在極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致死風險。與此同時,除早期血流動力學及呼吸系統(tǒng)復蘇搶救外,救治感染性休克患者往往需要給予必要的抗感染藥物治療。同時,多巴胺注射液及去甲腎上腺素注射液是臨床常用的兒茶酚胺類藥物,占據(jù)著救治感染性休克極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1,2]。目前,臨床對多巴胺及去甲腎上腺素治療效果的研究仍存在著一定爭議,特別是二者對感染性休克患者機體組織代謝的影響程度、臨床療效及預后效果存在著明顯差異性。鑒于此,本文重點探究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用于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將研究結(jié)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12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98 例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符合臨床關(guān)于重癥感染性休克的診斷標準,并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于知情條件下簽署相關(guān)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精神疾病及非自愿參與本次研究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6∶23;年齡37~78 歲,平均年齡(56.24±7.26)歲。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7∶22;年齡38~79 歲,平均年齡(56.23±7.5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行多巴胺治療,即:將20 mg 鹽酸多巴胺注射液(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174)與0.9%濃度氯化鈉注射液相混合予以靜脈泵入,控制其初始泵入速度≤5 μg/(kg·min),結(jié)合患者血壓恢復情況,適當加快泵入速度及泵入濃度,確保最大泵入劑量≤20 μg/(kg·min)。持續(xù)用藥24 h。
1.2.2 觀察組 行去甲腎上腺素治療,即:將2 mg重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注射液(遠大醫(y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1301)與0.9%濃度氯化鈉注射液相混合予以靜脈泵入,控制其初始泵入速度≤0.1 μg/(kg·min),結(jié)合患者血壓恢復情況,適當加快泵入速度及泵入濃度,確保最大泵入劑量≤2 μg/(kg·min)。持續(xù)用藥24 h。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PCT、CRP 水平和腎功能指標水平、動脈血乳酸水平。分別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CT 及CRP 指標的波動幅度;并納入CCr、BUN、每小時尿量,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臟功能的改善程度[3,4];此外,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乳酸指標的升降幅度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PCT、CRP 水平比較 對照組治療前PCT 為(3.02±0.25)ng/ml、CRP 為(398.76±19.85)μg/ml,治療后PCT 為(1.41±0.32)ng/ml、CRP 為(279.32±13.51)μg/ml;觀察組治療前PCT 為(3.01±0.26)ng/ml、CRP 為(399.26±17.35)μg/ml,治 療 后PCT為(0.59±0.04)ng/ml、CRP 為(201.19±10.93)μg/ml。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PCT、CRP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194、0.133,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PCT、CRP 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7.799、31.472,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CCr、BUN 水平和每小時尿量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CCr、BUN 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每小時尿量多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乳酸水平比較 對照組治療前動脈血乳酸為(5.02±0.47)mmol/L、用藥后12 h為(3.69±0.72)mmol/L;觀察組治療前動脈血乳酸為(4.97±0.32)mmol/L、用藥后12 h 為(2.51±0.67)mmol/L。兩組患者治療前動脈血乳酸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616,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動脈血乳酸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398,P<0.05)。
感染性休克指由病原微生物及自身毒素等誘因所產(chǎn)生的休克癥狀,其本質(zhì)為分布性休克,以動靜脈出現(xiàn)短路或血流分布異常為典型臨床癥狀。絕大多數(shù)感染性休克患者就診時病情往往相對沉重,其機體微循環(huán)出現(xiàn)一系列障礙,一旦錯失臨床最佳救治時機或早期逆轉(zhuǎn)休克癥狀無法得到有效治療則存在造成機體代謝紊亂及細胞受損等情況的可能性,甚至引發(fā)機體多器官功能障礙或組織缺氧,大大增加致死風險。目前臨床治療感染性休克以循環(huán)支持治療為主要方法,以有效充分液體復蘇為基礎(chǔ)再予以血管活性藥物治療[5,6]。由于感染性休克患者以血流動力學紊亂為典型臨床癥狀,促使支持有效血流動力學成為治療感染性休克的核心原則,以器官灌注為例,其能明顯改善器官功能的受損程度。
從感染性休克角度來看,臨床治療期間不得脫離液體復蘇救治的支持,盡量于6 h 內(nèi)達到機體復蘇的目標,即平均動脈壓不得<65 mm Hg(1 mm Hg=0.133 kPa),并且選擇治療效果顯著的血管活性藥物能明顯改善低血壓癥狀,極大程度上改變大腦及心臟血流灌注的基本狀態(tài),甚至改變腎臟及腸道等內(nèi)臟器官的血流灌注狀態(tài),真正意義上做到改變機體組織的缺氧狀態(tài),預防出現(xiàn)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癥。多巴胺及去甲腎上腺素均是臨床最為常用的兒茶酚胺類血管活性藥物[7]。其中,多巴胺不止能大大提高心臟搏動量,加快心率速度,更能改善平均動脈壓及心搏量,甚至能激動位于腦動脈、腎腸系膜及冠狀動脈的多巴胺受體及腎上腺素受體。
有研究資料顯示,小劑量或單一使用多巴胺無法明顯改變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壓指標,尤其是對于癥狀嚴重的患者存在出現(xiàn)心律失常等問題的可能性。去甲腎上腺素能有效縮短動靜脈短路血管,極大程度上減輕分流情況,有效控制乳酸分泌量,對于改善內(nèi)臟缺血癥狀及加大肝臟血流量具有顯著價值作用。本次研究中納入的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分組分別實行多巴胺治療(對照組)和去甲腎上腺素治療(觀察組),其結(jié)果顯示:對照組治療后CCr(45.36±4.82)ml/(min·1.73 m2)及BUN(4.54±0.64)mmol/L 與 觀 察 組 的(50.42±12.78)ml/(min·1.73 m2)及(4.98±0.38)mmol/L 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去甲腎上腺素治療效果優(yōu)于多巴胺。
綜上所述,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實行去甲腎上腺素治療的效果顯著,能明顯改善腎臟功能,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因此,值得在臨床治療領(lǐng)域中使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