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族
劉慎鄂雖然是一位植物學(xué)家,但人們?nèi)砸回灠阉?dāng)作一位行者看待。劉慎鄂1931年從北京出發(fā),穿過大沙漠,進入昆侖山進行科學(xué)考察。進入大山之后,音訊全無。人們都以為他在某一場大風(fēng)雪和某一個寒夜中化成了一座冰雕。沒想到一兩年以后,他竟奇跡般地在印度出現(xiàn),令世人驚嘆不已。
在這條“天路”上行走,一日可遇四季。高山反應(yīng)有時候就像惡魔的雙手一樣,緊緊揪著你的神經(jīng),讓你頭痛欲裂,痛不欲生。翻越海拔五六千米的達坂和空氣不怎么流通的昆侖山時,每個人幾乎都會在心里發(fā)誓,此生再也不上昆侖山一步,哪怕別人每天給自己一萬元的報酬。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任何保障依靠的劉慎鄂,要憑著一雙腳翻越雪山峽谷,設(shè)身處地地想想他遭遇的具體情況,不由得讓人依然在心里吃緊。
我想劉慎鄂肯定也反悔過,甚至在那種郁悶孤獨的氣氛中絕望過,因為在那樣高海拔的地方,沒有一絲生命的跡象,沒有一個可以給你安慰的東西。有的只是凄冷的雪山和深褐色的山巖,多看幾眼,就感覺一個人正在死去,而且有血正在汩汩流淌。劉慎鄂作為植物學(xué)家,肯定比別人更明白雪山是“永凍層”,高原是“生命禁區(qū)”的可怕。與如此可怕的自然環(huán)境相對立的,是自己弱小的生命。幾乎每往前邁一步,都有一種要被吞噬的感覺。但劉慎鄂一直走了過去。
我想,與他最終取得成功相關(guān)的,肯定不止我在這里所能設(shè)想到的這些情況。他遭遇的苦難,可能復(fù)雜得多,艱辛得多。
劉慎鄂走進昆侖山后不久,就迷失了方向。于是,他買了一群羊,一邊放羊,一邊走,以自己的羊充饑,不可思議地穿過了高原無人區(qū)。
這真是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好辦法。要換了那些西方探險家,絕對不會想出這樣的辦法。
我想劉慎鄂是深諳游牧文化的,所以,在絕望之中,馬上就想到游牧民族常用的邊牧羊邊生活的方式。他那樣做,不光減輕了他體力上的重負,而且從頑強不息,總是在路上發(fā)出咩咩歡叫的羊身上得到了安慰。
那群羊同樣因為被他選擇而具備了特殊的使命。生命總會在某種方式中更為沉重、更為輕盈,是它們,與劉慎鄂一起在昆侖山上創(chuàng)造了不可能中的可能,完成了一次不可思議的行走。
我一直在想,苦難很容易被傳播和銘記,而個人經(jīng)受的艱辛劫難,他不開口,就永遠消解了。劉慎鄂說到底還是一位學(xué)者,變成一個牧人,是在偶然之中被環(huán)境所迫。但一個人的閃光點往往是轉(zhuǎn)瞬即逝的,尤其是在行動之中。所以,當(dāng)他獨自陷入不可想象的困境之中,能馬上拿起牧羊的鞭子,驅(qū)趕著能夠解決“溫飽”問題的羊群,一直走到印度。這種人和大自然之間的適應(yīng)和順從,帶有很強烈的悲劇色彩。因此,人們都寧愿把他劃入行者的行列。
據(jù)說,當(dāng)劉慎鄂走出無人區(qū)時,那群羊還剩幾只。他將它們送給當(dāng)?shù)啬撩?,沒想到?jīng)]走多遠,那幾只羊咩咩大叫著,追了上來,他抱著它們的頭,淚水忍不住沖涌而下。
至此,生命再次向我們展現(xiàn)出它的某些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