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孟子章句》作為東漢時期語料的代表文獻,其中包含著大量的新詞新義詞語,現(xiàn)列舉其中十三個詞語,進行釋義,并指出其對《漢語大詞典》的作用。
關(guān)鍵詞:《孟子章句》 新詞新義 釋義 《漢語大詞典》
東漢時期的語言處于上古漢語向中古漢語的過渡期,呈現(xiàn)出變化性特征,在此期間也產(chǎn)生了大量的新詞新義詞語。《孟子章句》作為東漢時期的代表文獻,就存在著大量新詞新義詞語?,F(xiàn)舉例如下:
【蒼姬】:以木德王的姬姓王朝,即周朝。文中一例,即:
《孟子題詞》:“孟子亦自知遭蒼姬之訖録,值炎劉之未奮?!?/p>
按:“蒼姬”與“炎劉”相對成文?!洞笤~典》收錄“炎劉”一詞,釋義為:“舊指以火德王的劉氏王朝”,屬偏正結(jié)構(gòu)。據(jù)此,“蒼姬”則應(yīng)該釋義為:“以木德王的姬姓王朝”,也是偏正結(jié)構(gòu)。在后期文獻中“蒼姬”出現(xiàn)的頻次較高,如《牧萊脞語》卷四《封事》:“當周之初,東有齊,西有秦,北有燕趙,南有吳楚,皆蒼姬賜履之封疆也?!薄段暮喖肪硭氖碾s志:“司馬子魚曰:‘自我蒼姬不振,天下莫復宗周。”《訄書》:“然其足以撥亂反正,寧不得與于蒼姬之典乎?”《圭塘小稿》卷一《弄田賦》:“蒼姬八百年之王業(yè),實基于生民之篇,炎劉去古而未遠,殆謀亦甚乎?”文獻中也有“蒼姬”與“炎漢”一起出現(xiàn)的情況,如:《清文獻通考》卷二百五十四封建考:“顧蒼姬炎漢,隔世無猜繄遙胄之紹封匪勝朝之永譽”《兩浙輶軒續(xù)錄》卷十九:“惜無銘詞紀年月,蒼姬炎漢徒推詳”?!吧n姬”在趙岐注中首次出現(xiàn),宋代開始大量出現(xiàn),一直到民國都仍在使用,詞義固定?!稘h語大詞典》(以下簡稱《大詞典》)漏收,當補。
【離蹇】:遇蹇卦,指遭遇困難。文中一例,即:
《孟子題詞》:“少蒙義方,訓涉典文。知命之際,嬰戚于天,遘屯離蹇,詭姓遁身,經(jīng)營八纮之內(nèi),十有余年,心剿形瘵,何勤如焉!”
按:“遘屯”與“離蹇”相對成文,《大詞典》對“遘屯”的解釋是:“遇屯卦,屯卦為難,故指遭難”?!犊滴踝值洹分小半x”下注釋有:“又《玉篇》遇也?!稉P子·方言》:罹謂之離?!兑住ば∵^》:飛鳥離之?!肚皾h·揚雄傳·反離騷注》應(yīng)劭曰:離,猶遭也?!薄!洞笤~典》“離”下有義項為:“遭受;遭遇。后多作‘罹。”《易經(jīng)》中有蹇卦,《易·蹇》:“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薄恼Z法角度來看,“離蹇”和“遘屯”一樣,都可以看成是動賓結(jié)構(gòu)。據(jù)上,“離蹇”可以解釋為:“遇蹇卦,指遭難”。在后期的文獻中“遘屯”與“離蹇”多連用。同時還有“ 媾屯離蹇”、“遭屯離蹇”,都表示遭遇困難之義。如《楊文懿公文集》卷十一東觀稿:“蓋仕焉而中道天者,不能至乎此;其媾屯離蹇者,不足享乎此?!薄稑椑钤娤怠肪砹骸霸馔碗x蹇,來僑寓南湖灣”?!半x蹇”首次出現(xiàn)在趙岐注中,在明清文獻中零星出現(xiàn),詞義固定?!洞笤~典》漏收,當補。
【聊欲】:愿意;想要。文中一例,即:
《孟子題詞》:“余困吝之中,精神遐漂,靡所濟集,聊欲系志于翰墨,得以亂思遺老也?!?/p>
按:《大廣益會玉篇》:“聊:力雕切?!墩f文》云:耳鳴也?!对姟吩疲毫呐c之謀。聊,愿也。又且略之辭?!庇钟校骸坝河酄T切。貪也。愿也。邪媱也”。據(jù)此,“聊欲”為同義連用,可釋義為“愿意,想要”,用作狀語,其后多接動詞或動賓結(jié)構(gòu),表示想要做某事、愿意做某事。后期文獻例證有《陶淵明集》卷第十:“后為鎮(zhèn)軍,建威三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珊酰俊薄逗朊骷肪淼诰拧峨y神滅論》:“予意猶有惑焉,聊欲薄其稽疑,詢其未悟。”《北齊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三:“帝曰:‘庫莫奚南侵,我未經(jīng)親戎,因此聊欲習武。”《初學記》卷二十一文部:“踐行分句?!逼湎伦⑨層校骸案蓪毐碓唬骸记傲挠o古今恠異非常之事,會聚散逸,使同一貫。”《佩韋齋集》卷七絕句:“杖藜聊欲問山翁,山空葉落無行跡?!薄堕e居叢稿》卷三:“詩成供莞爾,聊欲話情真。”《吞松閣集》卷三十六:“余今者亦既老矣,含恥徒谷,行且沒世,聊欲附古人后,托空文以自見”?!傲挠弊钤绯霈F(xiàn)在趙岐注中,在之后的各個朝代中都大量出現(xiàn)。一直到民國都仍在廣泛使用,詞義固定。《大詞典》漏收,當補。
【肥飽】:指人或動物豐滿肥壯;也有“飽滿”之義。文中兩例,即:
《梁惠王章句上》:“獸肥飽則濯濯,鳥肥飽則鶴鶴而澤好而已。”
按:“飽”《大詞典》下有義項為:“特指動物豐滿肥壯”,首例引李漁《慎鸞交·狠圖》:“你到那時節(jié)呼假慈哀,做個饑貓救鼠相貸,少不的飽兔償鷹自會來?!薄墩f文解字》:“肥,多肉也。從肉從卪,符非切。臣鉉等曰:‘肉不可過多,故從卪。”“肥飽”屬近義連用,指人或動物豐滿肥壯,在后期文獻中也有較多例證,如《后漢紀》后漢孝明皇帝紀上卷九:“初,天下亂,人相食,孝弟禮為賊所得,孝聞之,則自縛詣賊,曰:‘禮久餓羸瘦,不如孝肥飽?!薄洱R民要術(shù)》卷第六:“純?nèi)〈气?,無令雜雄,足其粟豆,常令肥飽,一鴨便生百卵?!薄锻郊吩娂骄硐拢骸罢埧辞苫聞菅?,羸饑何以肥飽?”《天真閣集》卷一詩一《雙燕歌》:“僮仆肥飽,骨肉不相見,富貴不如貧且賤”。由以上例子可見,“肥飽”與“羸饑”、“羸瘦”常連用,用來表示人或物“身體肥壯”。此外“肥飽”也可以用來表示“飽滿”的意思,如《蹶張心法》:“面上滾圓狹些,下面亦狹些,中則肥飽?!薄痘ㄧR》卷五:“又一種膽瓶藥,根出土時肥飽,狀如膽瓶?!薄胺曙枴笔状纬霈F(xiàn)在趙岐注中,在南北朝時期文獻中大量出現(xiàn),在發(fā)展過程中產(chǎn)生了新的義項,一直到清代都還在使用,詞義固定?!洞笤~典》漏收,當補。
【每輒】:總是;常常。文中一例,即:
《滕文公章句下》:“丑怪孟子不肯每輒應(yīng)諸侯之聘,不見之,于義謂何也?!?/p>
按:《康熙字典》“每”下注釋有:“《唐韻》:武罪切?!都崱贰俄崟罚耗缸锴小!墩崱罚耗V切,〖XC25-1.TIF〗音浼?!对鲰崱罚骸R玻饕?,凡也?!度n》曰:每,非一定之辭。《詩·小雅》:每懷靡及?!肚f子·外物篇》:圣人躊躇以興事,以每成功。郭象注:事不遠本,故其功每成?!薄洞笤~典》“輒”下注釋有:“副詞。每每;總。”引《史記·魏公子列傳》:“臣子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睘槭桌??!懊枯m”同義連用,表“總是;常常”之義。同期及后期文獻例證有《漢書》卷九十七下:“妾伏自念,入椒房以來,遺賜外家,未嘗踰故事,每輒決上。”《風俗通義》皇霸第一:“且有強兵良謀,雜襲繼踵,每輒挫衄,亦足以祛蔽啟蒙矣?!薄度龂尽肪硎晃簳唬骸岸S初以來,征命履下,每輒辭疾,拒違不至?!薄锻ǖ洹肪硪话倭男潭骸爸劣谥髡卟桓胰畏?,每輒關(guān)咨,委之大官,非為政之體。”《黃氏日鈔》卷九十二題跋:“鄉(xiāng)書親里,每輒讙以請,皆不從。”《天中記》卷二十六:“時人有以人物問徽者,初不辨其高下,每輒言佳。”《日知錄》卷十二:“興言及此,每輒為之流涕”?!懊枯m”在東漢時期產(chǎn)生,三國兩晉南北朝開始普遍使用,唐宋時期大量使用,一直到清代都仍在使用,詞義固定?!洞笤~典》漏收,當補。
【鑒視】:察他人或他朝之是非,自己引以為戒。文中一例,即:
《離婁章句上》:“殷之所鑒視,近在夏后之世矣,以前代善惡為明鏡也,欲使周亦監(jiān)于殷之所以亡也?!?/p>
按:《廣韻》:“鑒,上同‘鑒?!庇钟小拌b,鑒諸,以取月中水。又明也,鏡也,誡也,照也。亦作‘鑒。”《釋名》:“視,是也,察是非也?!薄拌b視”近義聯(lián)合型詞語。表“察他人或他朝是非,自己引以為戒”之義。后期文獻例證有《蘇門六君子文粹》卷四十五濟南文粹五:“當念好兵之貽禍,鑒視漢唐之侈心,緝熙祖宗之多福?!薄渡袝斀狻肪硎模骸敖裢醣赜M學問之道,不必他求,但鑒視先王成湯所以為學之成法而躬行,則所謂:‘學古而克永世者,斯無過失矣,蓋湯學于伊尹自有成法,高宗但鑒視之,則無過矣?!薄峨p湖先生文集》卷六史纂通要綱斷:“孔子作春秋,鑒視前代。賢可與擇以天下為公,嫡可與擇以天下為家,此萬世無〖XC25-2.TIF〗之法也?!薄遏旪R遺書》卷四:“后來周家做天子的,當要鑒視殷家,這上天的大命,保守甚難,不可失了人心?!薄短靻栭w文集》卷二:“昔者太祖高皇帝鑒視往古,有碑立禁中,曰:‘宦官不許識字,甚為慮遠矣?!薄痘拭髟t令》卷五成祖文皇帝中:“爾等宜鑒視前代,勉輔朕躬以承天與,朕皇考皇妣鑒臨之意故勑”?!拌b視”在趙岐注中首次出現(xiàn),唐宋時期開始大量使用,一直到清代都在使用,詞義固定。《大詞典》漏收,當補。
【捐去】:除去。文中一例,即:
《萬章章句上》:“使舜登廩屋,而捐去其階,焚燒其廩也?!?/p>
按:《康熙字典》“捐”下注釋有:“又《增韻》:除去也,損也。《史記·吳起傳》:捐不急之官?!薄洞髲V益會玉篇》:“去,羌據(jù)切。除也。違也。行也。又丘與切?!薄熬枞ァ蓖x連用,表“除去”之義。同期及后期文獻例證有《太平經(jīng)》鈔己部卷六:“愚者捐去,賢者以為重寶,此可謂長存之道。”《法苑珠林》卷第六十五:“捐去憂念,勿復憂戚?!薄督?jīng)濟文衡續(xù)集》卷一:“臣愚伏愿陛下捐去舊習,無用浮華之文,攘斥似是而非邪诐之說……”《宋史》卷四百三十八列傳第一百九十七:“年踰三十,始知家學之原,捐去俗學,勇于求道?!薄督?jīng)濟類編》卷二十四:“乃捐去玩好,以經(jīng)史自娛,省刑薄賦,境內(nèi)以安?!薄赌隙射洝肪硪唬骸敖褚司枞コ梢?,一秉虛行”?!熬枞ァ痹跂|漢時期就已產(chǎn)生,南北朝時期零星出現(xiàn),唐宋時期開始普遍使用,一直到清代都仍在使用,詞義固定?!洞笤~典》漏收,當補。
【竊匿】:盜竊藏匿。文中一例,即:
《盡心章句下》:“有來問孟子者曰:是客從者之廋?廋,匿也。孟子與門徒相隨,從車數(shù)十,故曰侍從者所竊匿也?!?/p>
按:《大廣益會玉篇》:“竊,千結(jié)切。穴也,盜也。又淺也,且結(jié)切。竊盜也。”《爾雅》:“瘞、幽、隱、匿、蔽、傳微也。”“竊匿”為動詞聯(lián)合型詞語,表“偷竊藏匿”之義。后期文獻例證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九十二:“宗偃根究,沿路盜拆,后數(shù)日乃知〖XCZ1.TIF〗過山陽城下,為郡中所竊匿?!薄栋惭盘眉肪硎骸傲d之間,庶務(wù)畢舉,凡朱張業(yè)產(chǎn)之為奸人所竊匿者,悉求得之?!薄肚б讳洝肪矶澹骸八苇Z以所賜鐘乳付醫(yī)合煉,不猜其竊匿,此盛德事也?!薄侗碧旓L俗》:“其亡矢遺簇,無人竊匿,恐罹重罰?!薄抖ㄏ阃すP談》卷二:“余在湖州,以官帖向山僧取觀,留帖為券,閱畢仍以卷易帖,以防胥吏竊匿,且為后來長官取卷之例?!薄逗鴪D志》卷二十八西南洋:“一種異犬性好竊衣履、巾帨之屬,稍不甚,輒為竊匿矣”?!案`匿”在趙岐注中首次出現(xiàn),宋元時期零星出現(xiàn),明清時期開始普遍使用,詞義固定?!洞笤~典》漏收,當補。
【違闕】:錯誤。文中一例,即:
《孟子題詞》:“愚亦未能審于是非,后之明者見其違闕,儻改而正諸,不亦宜乎??!?/p>
按:《大詞典》注釋為:“短缺”引《唐六典·將作都水監(jiān)·將作監(jiān)》:“若諸司之應(yīng)供,四署三監(jiān)之財物器用,違闕隨而舉焉?!睘槔?。若此處釋義為“短缺”則文意不通,應(yīng)單列義項?!犊滴踝值洹贰斑`”下有:“又邪惡也,過失也?!?《大詞典》“違”下注釋有:“過失;錯誤。”引《后漢書·朱佑景王杜等傳論》:“故光武鑒前事之違,存矯枉之志?!睘槭桌?。《康熙字典》“闕”下注釋有:“又《廣韻》失也,過也?!??!洞笤~典》“闕”下注釋有:“缺誤;疏失?!币对姟ご笱拧A民》:“袞職有闕,維仲山甫補之?!睘槭桌??!斑`闕”同義連用,表“過失;錯誤”之義。后期文獻例證有《通典》卷二十一職官三:“梁門下省有侍中、給事黃門侍郎四人,掌侍從儐相,盡規(guī)獻納,糾正違闕,監(jiān)合嘗御藥封璽書?!薄督鹄溩印分衅矶骸鞍矗簳x世風俗頺敗,禮教陵夷,而法度之士猶正色引經(jīng),小見違闕,輒相舉正”?!洞笤~典》漏收義項,當補。
【粲然】:多貌。文中一例,即:
《孟子題詞》:“包羅天地,揆敘萬類,仁義道德,性命禍福,粲然靡所不載?!?/p>
按:《大詞典》“粲然”下有三個義項,分別是:“明白貌;明亮貌”、“精潔貌”、“笑貌”。三個義項用在此處均不符合文意,應(yīng)單列義項?!犊滴踝值洹贰棒印毕掠校骸坝直娨?。《詩·鄭風》:三英粲兮?!豆{》:眾意。注:采諫反。《朱注》又光明也?!薄洞笤~典》釋義為“眾多”?!棒尤弧睉?yīng)該有“多貌”這一意思。文獻中也還存在一些例證,如《論衡》卷第十三:“古賢之遺文,竹帛之所載粲然,豈徒墻壁之畫哉?”《刊誤》卷下:“古典粲然,不可悉數(shù)其誤也?!?/p>
【寶重】:形容詞,寶貴;貴重。文中一例,即:
《梁惠王章句下》:“孟子勸王急出令,先還其老小,止勿徙其寶重之器?!?/p>
按:《大詞典》釋義為:“珍惜重視”,引《元史·歐陽玄傳》:“片言只字,流傳人間,咸知寶重?!睘槭桌?。若此處解釋為動詞“珍惜重視”則釋義不通,應(yīng)解釋為形容詞,表“寶貴;貴重”之義。后期文獻例證有《新序》卷一雜事第一:“昭奚恤對曰:‘此欲觀吾國得失而圖之,不在寶器在賢臣,珠玉玩好之物非寶重者”《六臣注文選》卷第五十二:“翰曰:‘帚謂除地之帚也,言家有弊破之帚,自以為寶重者,乃通比于千金,此則不自見之甚患也”?!洞笤~典》漏收義項,當補。
【拒逆】:拒絕。文中兩例,即:
《告子章句下》:“君有惡命,臣長大而宣之,其罪在不能拒逆君命,故曰小也?!?/p>
《盡心章句下》:“孟子曰:‘夫我設(shè)教授之科,教人以道德也,其去者亦不追呼,來者亦不拒逆,誠以是學道之心來至,我則斯受之,亦不知其取之與否?”
按:《大詞典》釋義為“違抗”,引干寶《搜神記》為首例。趙岐注中共出現(xiàn)兩次,《告子章句下》中的“拒逆”可解釋為“違抗”,但《盡心章句下》中若釋義為“違抗”,意思也就不通了,因此根據(jù)上下文應(yīng)該釋義為“拒絕”。后期文獻例證有《匡謬正俗》卷七:“老小扶持車轂,爭奏酒炙,延壽不忍拒逆,人人為飲酒石余”?!洞笤~典》漏收義項,當補。
【隱遁】:釋義含糊、隱晦不明。文中三例,即:
《公孫丑章句上》:“有隱遁之辭,若秦客之廋辭於朝,能知其欲以窮晉諸大夫也?!?/p>
《離婁章句上》:“伯夷讓國,遭紂之世,辟之,隱遁北海之濱,聞文王起興王道“盍歸乎來”,歸周也?!?/p>
《告子章句下》:“膠鬲,殷之賢臣,遭紂之亂,隱遁為商,文王於鬻販魚鹽之中得其人,舉之以為臣也?!?/p>
按:“隱遁”在孟子趙岐註中共出現(xiàn)三次,意思均有所不同?!洞笤~典》有兩個義項,分別是“隱居遠避塵世”和“隱匿身行”,《離婁章句下》中的可解釋為“隱居遠避塵世”,《告子章句下》的可解釋為“隱匿身形”,而“隱遁之辭”則不適用於這兩個義項。根據(jù)上下文意思,“隱遁”還可以解釋為“釋義含糊、隱晦不明”。後期文獻例證有《韻語陽秋》卷十二:“羅隱題其詩雲(yún):‘九霄無鶴版,雙鬢老漁樵。亦惜其隱遁之言爾。”《浪語集》卷二十四:“某,忠父友也。實相忘於道術(shù)之際,有所論辯,各不敢為隱遁之說以相罔”?!洞笤~典》漏收義項,當補。
參考文獻:
[1]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1-12)[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993.
[2]張玉書,陳廷敬,主編.康熙字典[Z].北京:中華書局,2004.
[3]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8.
[4]孟子注疏(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5]空海.篆隸萬象名義[Z].北京:中華書局,1995.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作者簡介:羅雙(1996-),女,漢族,四川渠縣人,碩士,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研究方向:上古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