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科學
一、教材實驗裝置存在的問題
蘇教版、人教版、魯科版電解氯化銅實驗裝置均采用U形管裝置,需要用鐵架臺進行固定,電源一般采用220 V轉(zhuǎn)低壓可調(diào)的直流電源,比較笨重,不便于攜帶且存在觸電隱患。陽極產(chǎn)物為氯氣,為有毒氣體,吸入量達到0.2 ppm就會引起身體不適,該實驗一般要求在有通風設(shè)備的實驗室里進行。教材實驗裝置氯化銅溶液用量較大,因石墨棒離得較遠,電阻較大,需要6 V~12 V電壓電解較長時間(2~3分鐘以上)才有現(xiàn)象。按教材的實驗裝置無法在普通教室進行分組實驗,即使在有通風設(shè)備的實驗室進行分組實驗,因分組多,仍然不可避免地聞到刺激性氣味。日常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選擇演示實驗,需要攜帶較多裝置,比較麻煩,演示時不能移動展示,不少教師不愿演示該實驗因而將其改為播放實驗視頻,實驗效果不佳。本課實驗對電源、電極、電解容器均進行創(chuàng)新改進,改進后的實驗裝置只需很少用量、很低濃度的氯化銅就能完成,且實驗所需時間短、現(xiàn)象明顯,產(chǎn)生的氯氣能有效控制。
二、改進實驗裝置
1. 實驗儀器和藥品
廢棄電蚊香液空瓶(帶蓋)、2.0 mm自動鉛筆芯、9 V方電池、9 V電池帽、導線、小鱷魚夾、1%氯化銅溶液、淀粉碘化鉀試紙、蒸餾水。
2. 改進后的實驗裝置(如下圖)
3. 實驗步驟
(1)連接導線兩端的小鱷魚夾和9 V電池。
(2)用酒精清洗蚊香液空瓶,再用水清洗。用錐子在靠近瓶口的方向鉆兩個對稱的孔,孔徑和2.0 mm鉛筆芯的直徑相當。
(3)插兩個筆芯電極,向瓶中加入濃度1%氯化銅溶液,用鱷魚夾分別夾住兩個筆芯電極,扣上9 V電池連接蓋,幾秒鐘就能觀察到陽極表面產(chǎn)生氣泡,陰極可以觀察到紅色物質(zhì)出現(xiàn),斷開電池連接蓋,電解即停止,將陰極筆芯向上抽出液面,紅色物質(zhì)更明顯,用鑷子夾取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擰開瓶蓋,很快就能觀察到淀粉碘化鉀試紙變藍。
4. 實驗條件優(yōu)化
由表1可知,氯化銅溶液濃度不宜過大,濃度越大,藍色越深,濃度大不利于直接在溶液中觀察紅色銅析出現(xiàn)象,且會造成電解液浪費,本實驗裝置只需采用0.5%~1%的氯化銅溶液就得到理想實驗現(xiàn)象。電壓越大,電解速率也越快,在濃度較小的氯化銅溶液,本實驗選擇3 V~9 V電池都可以較快完成實驗。
三、實驗改進亮點
1. 整套裝置為微型實驗,比較環(huán)保
該實驗裝置采用廢棄電蚊香液空瓶,體積小,瓶子本身透明,很容易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電解消耗的氯化銅濃度和體積均較小,節(jié)約藥品。電解時瓶蓋一直處于密封狀態(tài),氯氣不會泄露,檢驗氯氣時,只需擰開瓶蓋,在瓶口放置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微微壓瓶身讓少量氯氣溢出,就能觀察到現(xiàn)象。筆者嘗試在教室進行分組實驗(10組),教室內(nèi)沒有聞到刺激性氣味。本改進裝置適合教室內(nèi)進行分組實驗或者演示實驗。
2. 電極、電源及開關(guān)改進
實驗裝置均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儀器,便于學生課后在家進行拓展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常用自動鉛筆芯有0.5 mm、0.7 mm、1.0 mm、2.0 mm幾種規(guī)格,選用筆芯時太細容易斷且不容易夾持,也不利于瓶上打孔,最終本實驗選用2.0 mm的筆芯。因本實驗電極離得比較近,采用低壓9 V電池就能完成實驗。電池電壓低,無安全隱患,容易攜帶,成本低。此外,學生還能直觀感受到電解電源是直流電源。本改進裝置也拉近了實驗與學生的距離,增加了實驗趣味性。
3. 實驗時間短
學生在進行分組實驗或者教師在進行演示實驗時,約10秒就能透過透明的瓶身觀察到紅色物質(zhì)析出,避免紅色銅轉(zhuǎn)化為亞銅離子導致觀察不到的問題,同時在陽極也能觀察到微小的氣泡生成。因為實驗時間短,實驗現(xiàn)象觀察到后斷開電池扣,電解就停止,因此污染小,消耗能源少,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平望中學)
責任編輯:閔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