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勇
(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寬厚板事業(yè)部,山東 濟南271104)
寬厚板產品在生產、堆垛、倒運過程中,因工序設備不良、關鍵工藝參數(shù)設定不合理、操作不當?shù)仍驑O易造成鋼板表面缺陷。隨著國內中厚板市場逐漸飽和,越來越多的寬厚板生產企業(yè)開始重視鋼板表面質量,以此提高市場競爭力。通過對萊鋼4 300 ㎜產線表面缺陷進行長期跟蹤與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少部分表面缺陷無法避免,其他缺陷可通過加強控制、規(guī)劃合理流程、合理設定參數(shù)等措施,減少缺陷鋼板的產生,以達到減少返工作業(yè)、降低產品質量成本損失的目的。
萊鋼4 300 mm寬厚板生產線,整條生產線的軋機及控制系統(tǒng)等關鍵設備和技術均從西門子—奧鋼聯(lián)引進,設備配置齊全,整體設備和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主要品種有低合金結構鋼、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鋼、壓力容器用鋼、工程機械用鋼、建筑結構用鋼、管線鋼、耐磨鋼等。主要生產流程為:連鑄坯→加熱→預除磷→粗軋→精軋→ACC→預矯直→熱矯直→冷床→切頭剪→UST 探傷→雙邊剪→定尺剪→冷標識→下線堆垛→入庫發(fā)貨。
因鑄坯表層區(qū)域存在缺陷,經軋制后在鋼板表面形成的一條或多條長短不一、寬窄不等、深淺不同、形狀各異的條形縫隙或裂縫。裂紋根據(jù)缺陷所處鋼板位置分布情況,大致可分為邊部裂紋、板面裂紋、端部裂紋、上/下表面裂紋等。根據(jù)裂紋缺陷形態(tài),大致可分為縱向裂紋、橫裂紋、星狀裂紋、山峰狀裂紋、蜂窩狀裂紋等。
形成原因:主要是鑄坯表層存在缺陷,導致鋼坯軋后在鋼板表面形成縫隙缺陷[1]。
預防措施:連鑄生產時要合理控制鋼坯澆注溫度和拉速,做好連鑄機結晶器、扇形段、配水等關鍵環(huán)節(jié)的管控,對連鑄頭尾坯及時進行火焰清理。軋制工序加強原料接收管理。
處理方法:對鋼板表面較淺且面積較小的裂紋進行修磨處理;裂紋較深或面積較大時需做切除處理;裂紋缺陷位于鋼板寬度方向位置呈通條或通板裂紋缺陷時,需做判廢處理。
鋼板本體內嵌入或壓入非本體異物的統(tǒng)稱,分非金屬夾雜和金屬夾雜兩大類,常見表面夾雜缺陷有“點狀”夾雜和“塊狀”夾雜等。
形成原因:主要是鑄坯表層存在夾雜物缺陷,導致鋼坯軋后在鋼板表面形成點狀或片狀嵌入式缺陷。
預防措施:檢修前連鑄停澆前最后幾支鑄坯,必須下線及時進行火焰清理;檢修后重新生成連鑄開澆前幾支鑄坯,必須下線及時進行火焰清理,防止因除渣不徹底、設備附著金屬異物等缺陷問題嵌入鑄坯表面,缺陷鑄坯經軋制后形成夾雜缺陷。
處理方法:夾雜缺陷為嵌入式缺陷,缺陷深入鋼板基體深度遠大于日常鋼板軋制公差范圍,出現(xiàn)此類缺陷時:如果缺陷位置較為聚集,可以做局部切除處理;如果缺陷分布較為彌散,位置不一,呈通板分布,需做判廢處理。
在鋼板表面呈現(xiàn)為舌狀、塊狀或魚鱗狀壓入或翹起的金屬片。一種是與鋼的本體相聯(lián)結,并折合到表面上不易脫落;另一種與鋼的本體無聯(lián)結,但粘合到表面,易于脫落。
形成原因:鑄坯端部采用火焰切割分段時,因熔渣未完全去除,切割熔渣附著于鑄坯上下表面端部位置,經軋制后,熔渣在鋼板表面頭尾位置形成舌狀或魚鱗狀薄片壓入缺陷。
預防措施:提高切割渣切除設備精度及運行可靠性,杜絕切割過程晃動,減少割渣飛濺問題;在鑄坯分段出口輥道位置,增加鑄坯在線表面質量監(jiān)控系統(tǒng),對鑄坯切割渣去除情況進行逐支檢查。增加鑄坯在線清理裝置,采用火焰清理槍及時對未去除干凈的鑄坯進行二次清理。規(guī)范和提高人工檢查頻次,及時有效地填補表檢等設備盲區(qū),對存在表面結疤起皮缺陷的鋼板,安排下線劃線切割,確保表面缺陷全部切除。
處理方法:結疤缺陷為壓入式缺陷,缺陷深入鋼板基體深度一般大于日常鋼板軋制保留公差范圍,出現(xiàn)此類缺陷時,鋼板未分段切割前可通過人工劃線定位后切割去除,個別深度較淺缺陷可通過修磨處理完成處置。
由于軋機工作輥或矯直輥上粘附有較厚的氧化鐵皮、其他外來金屬附著物,以及生產過程被撞傷、輥面掉肉、輥面裂紋等,鋼板經軋制或矯直時,在鋼板表面壓出周期性痕跡,主要特點為存在明顯的周期性,周期性一般為對應輥徑周長。
形成原因:輥印形成主要是軋輥輥面、矯直輥面、輥道輥面、雙切邊剪夾送輥等輥式設備表面不光滑,生產過程中在鋼板表面留下的周期性痕跡;個別分散或獨立的壓痕主要為生產過程中異物掉落軋材表面,經軋制、矯直后形成的點狀或者塊狀凹陷。
預防措施:提高軋制鋼板頭尾上翹或下扣控制精度,減少軋制、矯直過程中鋼板對輥面的撞擊;加強鋼板運輸輥道的檢查和維護力度,對硬度不足、圓度超標、嚴重掉肉的輥道進行打磨或更換處理;設備維護檢修時,禁止在運輸輥道上亂點亂焊,輥道上方螺栓、焊接件等緊固件必須牢固,防止生產過程中出現(xiàn)脫落;在生產線關鍵位置增加質量檢查關口,采用如表面檢測儀、直照燈光等非接觸式輔助檢測設備完成鋼板全方位檢查,對發(fā)現(xiàn)的周期性缺陷問題及時完成處置。同時,規(guī)范和提高人工檢查頻次,及時有效地填補表檢等設備盲區(qū),提高鋼板表面規(guī)律性缺陷檢出率。
處理方法:缺陷可分為凸起狀缺陷和凹陷狀缺陷。凸起狀缺陷明顯高于鋼板基體,缺陷經修磨后不會出現(xiàn)厚度不合等問題,因此凸起的點狀缺陷可通過修磨處理完成處置;凹陷狀缺陷需使用探針測量凹陷深度,凹陷超出公差范圍則需做改尺或判廢處理。如果輥印缺陷僅在鋼板表面存在陰影痕跡,缺陷無明顯凹凸感,可根據(jù)實際情況給予放行或供需方協(xié)商接收。
鋼材在軋制、矯直和輸送的過程中,被設備、工具刮出的單條或多條溝痕狀表面缺陷。
形成原因:生產過程運輸輥道導梳存在凸起、堵轉,步進式冷床兩側不同步,冷床托架存在凸起,鋼板吊裝時起吊不平穩(wěn),上下疊放鋼板之間存在邊部凸臺等,均能對鋼板表面造成劃傷缺陷。劃傷缺陷是鋼板生產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表面缺陷,大部分劃傷缺陷較淺。
預防措施:熱軋區(qū)域輸送輥道導梳水冷系統(tǒng)要運行完好,防止因缺水過熱造成導梳膨脹凸起或劃傷輥道;加強鋼板運輸輥道、步進式冷床的檢查和維護力度,對出現(xiàn)堵轉、不同步的輥道及時做好更換處理;在生產線關鍵位置增加質量檢查關口,采用如表面檢測儀、直照燈光等非接觸式輔助檢測設備,完成鋼板全方位檢查,對發(fā)現(xiàn)的劃傷性缺陷問題及時停機排查并完成處置。
處理方法:根據(jù)生產經驗,生產過程中出現(xiàn)的劃傷缺陷一般深度都較淺,缺陷經修磨后缺陷可正常消除,因此凸起的點狀缺陷可通過修磨處理完成處置;如果劃傷缺陷較深,經探針測量超出鋼板厚度判定標準時,需要做改尺處理,劃傷位置較大深度較深時,需要做判廢處理。
鋼板表面氧化鐵皮主要分為一次氧化鐵皮和二次氧化鐵皮。一次氧化鐵皮多為灰色Fe3O4;二次氧化鐵皮多為灰色FeO 及紅色Fe2O3組成,在軋制過程中氧化鐵皮壓入鋼板表面,呈現(xiàn)紅褐色條狀、塊狀、斑點狀氧化鐵皮,經拋丸后鋼板表面可見一定深度壓痕[2]。
形成原因:鑄坯加熱過程中形成較厚的氧化鐵皮,鋼板經除鱗后爐生氧化鐵皮無法完全去除,鋼板經軋制后在鋼板表面形成片狀氧化鐵皮壓入缺陷;控制軋制過程中間坯溫度過高或者待溫時間過長,中間坯表面會生成次生氧化鐵皮,精軋階段軋制時,該部分次生氧化鐵無法完成去除,鋼板經軋制后在鋼板表面形成片狀氧化鐵皮壓入缺陷。
預防措施:細化加熱工藝操作要點,分規(guī)格、分牌號、分坯型,詳細制定加熱一段、二段、均熱段加熱參數(shù),嚴格控制鋼坯加熱過程中爐生氧化鐵皮的生成;定期對預除鱗、粗除鱗、精除鱗進行除鱗打擊測試,對比每次測試效果,及時發(fā)現(xiàn)除鱗系統(tǒng)中存在的故障問題,保證生產過程中鋼板表面除鱗全覆蓋。
處理方法:根據(jù)生產經驗,生產過程中出現(xiàn)的氧化鐵皮壓入缺陷一般深度都較淺,如用戶無特殊說明或者要求,一般不用處理;如果氧化鐵皮壓入缺陷較深,經探針測量超出鋼板厚度判定標準時,需要做改尺處理,面積較大時做判廢處理。
在鋼板表面形成局部的或連續(xù)的成片粗糙面,分布著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鐵氧化物,脫落后呈現(xiàn)出深淺不同、形狀各異的凹坑或凹痕。
形成原因:軋制過程中鋼板運輸輥道上方存在氧化物聚集物等散狀異物,因震動、剝落等原因,異物掉落至鋼板表面,經軋制或矯直后,散狀異物在鋼板表面形成彌散狀凹坑或粗糙面;鋼板軋制過程中冷卻水滴落到鋼板表面,水將鋼板表面的粉狀次生氧化鐵皮聚集成堆,經矯直后聚集的氧化鐵皮壓入鋼板表面形成粗糙面或者凹坑。
預防措施:檢修時,對工藝通道等關鍵區(qū)域設備表面附著的氧化鐵皮進行人工清掃,并用水沖洗,保證工藝干凈,運輸輥道上方無附著物;定期對上軋輥冷卻水密封情況進行維護,保證生產過程中無漏水等現(xiàn)象。
處理方法:麻坑缺陷彌散分布于鋼板表面,并形成凹陷,屬于較為嚴重的一種表面缺陷,局部麻坑需要做改尺處理,滿面麻坑做判廢處理。
針對以上幾種常見表面缺陷,采取相應控制措施后,萊鋼每月因表面缺陷脫合同重量占入庫量比例控制在0.1%以內,產品獲得了造船廠等高表面要求用戶的認可,增強了市場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