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適應與選擇

2021-01-25 22:32:03王佩
關(guān)鍵詞:生態(tài)翻譯學英譯

王佩

摘 要:張愛玲的小說《色·戒》經(jīng)由英國漢學家藍詩玲翻譯后在西方世界廣為傳播,并被知名度頗高的“企鵝經(jīng)典”叢書收錄,是中國文學走出去的重要代表作。本文以生態(tài)翻譯學及其核心理念為指導,從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三個層面分析了藍譯本取得成功的原因,發(fā)現(xiàn)其翻譯具備以下特點:(1)語言層面:把握英語的形合特點和漢語的意合特點,通過改變語序和增刪細節(jié)來增強譯文邏輯性;(2)文化層面:在翻譯與麻將、戰(zhàn)爭以及上海文化有關(guān)的中國特色詞匯時通過增譯、刪譯以及借鑒譯入語文化等方式靈活傳遞文化信息;(3)交際層面:通過段落的調(diào)整和句式的改變使原文更易于讀者理解。整體來說,藍詩玲根據(jù)不同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對翻譯策略和方法進行相應的適應與選擇,是中國文學走出去的成功案例。

關(guān)鍵詞:生態(tài)翻譯學;適應與選擇;《色·戒》;英譯

一、引言

《色·戒》是中國當代著名女作家張愛玲的短篇小說代表之一,該作品構(gòu)思于20世紀50年代,經(jīng)過作者近30年的修改,最終于1979年正式出版。故事比較短小,講的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愛國積極分子們組織策劃刺殺特務頭子易先生,讓團體里的進步女學生王佳芝施美人計以達成目標,不料王在和易接觸的過程中動了真感情,在最后一次刺殺行動中向易泄露刺殺行動讓其成功逃脫,最后易對王及其所在組織狠下毒手的故事。該書經(jīng)由英國當代著名漢學家和翻譯家藍詩玲翻譯成英語后,受到西方世界的歡迎,并被收錄至知名度與準入門檻都很高的“企鵝經(jīng)典”叢書(Penguin Classics)。在此之前,中國文學作品中只有錢鐘書的《圍城》于2005年被該叢書收錄[1]。

目前,國內(nèi)翻譯界對《色·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1)字幕翻譯:從符際翻譯等角度出發(fā)分析《色·戒》的整體翻譯策略及取得的效果[2][3][4][5],或是立足探索其中的文化意象和文化詞語的翻譯策略和效果[6][7][8]。(2)文本翻譯:從不同的視角(如取效對等觀和文體學)出發(fā)以及運用不同的理論(如圖里翻譯規(guī)范論、勒菲弗爾翻譯四層次理論、“雜合”理論和切斯特曼翻譯倫理模式理論等)來分析《色·戒》英譯本[9][10][11][12][13][14]。其中,字幕翻譯研究的關(guān)注度高于文本翻譯研究,且相關(guān)成果也更多。因此,本文從生態(tài)翻譯學的角度對《色·戒》的英譯本進行研究,角度較為新穎。

在翻譯《色·戒》之前,藍詩玲還翻譯了中國作家韓少功的《馬橋詞典》和旅英作家薛欣然的《天葬》,而為什么這兩部作品沒有被選入“企鵝經(jīng)典”叢書,《色·戒》卻被選上呢?這其中的原因是復雜的,有原書作者的海外接受度是否高,原作主題是否受海外讀者喜歡,以及原作和譯本的宣傳是否到位等,毋庸置疑的是,整體翻譯質(zhì)量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而譯者所采取的相關(guān)翻譯策略影響甚至決定了譯文的質(zhì)量,并進一步影響該譯本是否能夠被廣泛認可與接受。為什么藍詩玲翻譯的《色·戒》能夠在海外獲得廣泛的接受并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力將是本文重點關(guān)注的問題。

二、翻譯適應與選擇論與生態(tài)翻譯學

翻譯適應選擇論將達爾文生物進化論中的“適應與選擇”學說引入翻譯研究,將翻譯定義為“譯者適應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選擇活動”;同時,將翻譯的語境擴展至“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此處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即指原文、原語和譯語所呈現(xiàn)的“世界”,是語言、交際、文化、社會以及作者、讀者、委托者等互聯(lián)互動的整體,是制約譯者最佳適應和優(yōu)化選擇的多種因素的集合[15]。在此理論基礎上,翻譯過程被視為由譯者主導的適應與選擇的循環(huán)交替過程,翻譯原則則指,翻譯過程中譯者要根據(jù)具體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多維度的選擇性適應與適應性選擇,翻譯方法則強調(diào)要從“三維”(語言維、交際維、文化維)對原文進行轉(zhuǎn)換,翻譯評價標準則從多維轉(zhuǎn)換程度、讀者反饋以及譯者素質(zhì)出發(fā),從而得出最佳翻譯是“整合適應選擇度”最高的翻譯的結(jié)論[16]。翻譯適應選擇論是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的發(fā)展基礎[15]。

在翻譯這樣一種復雜的文化交流活動中,譯者扮演著重要的橋梁作用,因此,面對作者和讀者,面對出發(fā)語文化及目的語文化,譯者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和溝通方式是翻譯研究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17]15。翻譯適應選擇論關(guān)注譯者的翻譯過程,即其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根據(jù)“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所采取的適應與選擇性行為,而這些行為選擇可反映譯者面對作者和原文,讀者和譯文時所采取的態(tài)度和選擇,反映海外接受度高的譯文是如何做到協(xié)調(diào)作者和讀者的關(guān)系,使原文和譯文處于一個和諧共生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

三、《色·戒》英譯中的適應與選擇

三維(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轉(zhuǎn)換作為適應選擇論的翻譯方法,貫穿著譯者的整個翻譯活動。本文從這三個維度出發(fā)看漢學家藍詩玲是如何在其翻譯《色·戒》的活動中將“適應”與“選擇”有機統(tǒng)一起來,從而實現(xiàn)譯本的平衡,并最終成功“走出去”。

(一)語言維

所謂“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這種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上進行的[18]。奈達曾說過:從語言學角度來說,英漢語言之間最重要的區(qū)別特征莫過于形合與意合的區(qū)分[19]。形合是指句子的順序或邏輯通過相關(guān)的語言形式手段表現(xiàn)出來,比如關(guān)聯(lián)詞的使用,而意合則指句子的順序或邏輯并不一定非得通過相關(guān)的語言形式手段表現(xiàn)出來,主要通過句子內(nèi)部的詞匯和語境來體現(xiàn)。英語一般被視為形合語言,其句子的語法關(guān)系主要通過詞匯的曲折變化來實現(xiàn),而句中各意群、成分以及分句的聯(lián)系則主要通過詞匯紐帶(如介詞和連詞)來反映,重形合的語言邏輯更為明晰,結(jié)構(gòu)更為嚴謹,但是缺乏自由和彈性。相反,重意合的語言邏輯彈性大,自由流暢度強,對讀(聽)者的語言情境敏感度要求高。因此,在翻譯《色·戒》時,考慮到英漢兩種語言形合和意合的特性,需要做出合適的翻譯策略選擇,在形合和意合的天平之上,既不能過分重視譯入語的形合,導致有損譯出語的流暢自由的語言節(jié)奏與韻律,也不能過分在乎譯出語的意合,導致違背譯入語的基本語法規(guī)則,給目標讀者帶來閱讀與理解障礙。讓形合與意合的天平平衡,是一門藝術(shù),需要方法和技巧,接下來通過一些例子來看藍詩玲在翻譯《色·戒》時如何處理這一點的。

例1:原文:淪陷區(qū)金子畸形的貴,這么粗的金鎖鏈價值不貲,用來代替大衣紐扣,不村不俗,又可以穿在外面招搖過市,因此成為汪政府官太太的制服[20]239。

譯文:Thanks to the extravagantly inflated price of gold in the occupied territories, gold chains as thick as these were now fabulously expensive. But somehow, functionally worn in place of a collar button, they managed to avoid the taint of vulgar ostentation, thereby offering their owners the perfect pretext for parading their wealth on excursions about the city. For these excellent reasons, the cape and gold chain had become the favored uniform of the wives of officials serving in Wang Ching-weis puppet government[21]15.

例2:原文:經(jīng)人介紹了這位麥太太陪她買東西,本地人內(nèi)行,香港連大公司都要討價還價的,不會講廣東話也吃虧。他們麥先生是進出口商,生意人喜歡結(jié)交官場,把易太太招待得無微不至。易太太十分感激[20]240。

譯文:Someone in her circle introduced her to Chia-chih—the beautiful young wife of Mr. Mai, a local businessman—who chaperoned her on her shopping trips. If you wanted to navigate Hong Kongs emporiums, you had to have a local along: you were expected to haggle over prices even in the biggest department stores, and if you couldnt speak Cantonese, all the traders would overcharge you wickedly. Mr. Mai was in import-export and, like all business-people, delighted in making political friends. So of course the couple were incessantly hospitable to Yee Tai-tai, who was in turn extremely grateful[21]16.

例3:原文:上次那只火油鉆,不肯買給我[20]241。

譯文:Last time, she showed me a yellow kerosene diamond,but he wouldnt buy it[21]18.

張愛玲的這篇《色·戒》是其短篇小說代表作之一,篇幅雖然短小,但是并不影響作者完整地交代故事背景以及一步步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張愛玲的語言十分之干練簡潔,于只言片語之間將故事線和人物性格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從上述三個例句中不難看出,《色·戒》的語言張力很強,長短句錯落有致卻又環(huán)環(huán)相扣,幾乎不使用關(guān)聯(lián)詞,卻在無形中將因果、并列和遞進關(guān)系展示得清清楚楚。但是如果將其翻譯成英語時也如此的話,其結(jié)果就是句子散亂、邏輯混亂以及意思表達凌亂。但是藍詩玲在翻譯的時候明顯考慮到了這一點,如例1,原文只有一句話,卻有三層意思:金價高引起金鎖鏈貴,金鎖鏈用于紐扣的好處,官太太們喜歡這種制服。第一層意思里含有因果關(guān)系,原文里沒有關(guān)聯(lián)詞傳達這種關(guān)聯(lián)關(guān)系,第二層意思里有遞進關(guān)系,原文里也沒有關(guān)聯(lián)詞來傳達這種遞進關(guān)系,前兩層又構(gòu)成第三層的“因”,且本身含有關(guān)聯(lián)詞“因此”。藍氏在翻譯的時候就意識到了這一點,翻譯的時候每一層意思都單獨用一個句子,且分別使用“thanks to”“but somehow”和“for”來揭示句子內(nèi)部的邏輯關(guān)系。藍氏這種分句以及添加關(guān)聯(lián)詞(如but)或使用能夠表達關(guān)聯(lián)意思的短語(如thanks to)使得句子的邏輯清楚,意思明晰,符合英語句法習慣以及英語讀者的閱讀慣習。再如例2中,“……本地人內(nèi)行,香港連大公司都要討價還價的,不會講廣東話也吃虧……”這句話里有兩個假設:如果不會講廣東話和不會講價,在香港買東西都要吃虧。但是原文并沒有任何表達假設的相關(guān)提示性詞語,所以藍氏在翻譯的時候用兩個“if”讓假設“顯身”,從而實現(xiàn)句意的遞進。例3則用“but”一詞來表達前后兩分句的轉(zhuǎn)折關(guān)系,同時,也反映了易太太這類官太太愛慕虛榮的性格特點。藍氏在翻譯《色·戒》時諸如此類的處理還有不少,但是并沒有隨意濫用,在保證邏輯清晰的條件下,盡量保證了原文的語言風格。這也反映了譯者充分意識到了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英漢語言的差別,并在語言維層面做出了比較有效地適應與選擇,這種處理方法基本實現(xiàn)了譯本的平衡,值得借鑒。

(二)文化維

所謂“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guān)注雙語文化內(nèi)涵的傳遞與闡釋。這種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在于關(guān)于源語文化和譯語文化在性質(zhì)和內(nèi)容上存在的差異,避免從譯語文化觀點出發(fā)曲解原文,譯者在進行源語語言轉(zhuǎn)換的同時,關(guān)注適應該語言所屬的整個文化系統(tǒng)[18]。許鈞教授在其著作《翻譯論》中將翻譯定義為“以符號轉(zhuǎn)換為手段,意義再生為任務的一項跨文化的交際活動”[17]。由此可見,翻譯作為一項跨文化的活動,其承載著在不同語言之間傳遞文化信息的使命,而譯者作為翻譯活動的主體,自然而然的這份使命就落到了譯者身上。對于譯者而言,正確地理解原作源語文化,將這種文化進行合理的闡釋,從而介紹給譯入語讀者,實現(xiàn)文化的傳遞與交流,是一項十分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這不僅要求譯者有扎實的語言功底,還得有關(guān)于源語的深厚文化積累。

《色·戒》中的故事發(fā)生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上海,故事從麻將桌邊展開,最終又回到麻將桌上。因此,里面有很多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政治性詞匯,具有中國特色的麻將文化詞匯,以及和老上海文化相關(guān)的詞匯。對于這些詞匯的翻譯需要譯者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民俗風情知識以及區(qū)域地理知識,處理得好則可很好地傳遞“中國味”,相反,沒有處理好則可能給讀者造成閱讀與理解障礙,接下來就通過具體的例子中看藍氏在翻譯《色·戒》中與中國歷史文化相關(guān)的詞匯時是如何處理的。

例1:原文:戰(zhàn)時上海因為與外界隔絕,興出一些本地的時裝[20]239。

譯文:Isolated from the rest of the world by Japanese occupation, Shanghai had elaborated a few native fashions[21]15.

例2:原文:也許還是受重慶的影響,覺得黑大氅最莊嚴大方[20]239。

譯文:Or perhaps they were following the lead of Chungking, the Chinese Nationalist regimes wartime capital, where black cloaks were very much in vogue among the elegant ladies of the political glitterati[21]15.

例3:原文:……她跟佳芝是兩年前在香港認識的。那時候夫婦倆跟著汪精衛(wèi)從重慶出來,在香港耽擱了些時。跟汪精衛(wèi)的人,曾仲鳴已經(jīng)在河內(nèi)被暗殺了,所以在香港都深居簡出[20]240。

譯文:Shed met Chia-chih two years earlier in Hong Kong, after she and her husband had left Chungking— and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together with Wang Ching-wei. Not long before the couple took refuge on the island, one of Wang Ching-weis lieutenants, Tseng Chung-ming, had been assassinated in Hanoi, and so Wangs followers in Hong Kong were keeping their heads down[21]16.

例4:原文:周佛海家里有,所以他們也有[20]241。

譯文:Chou Fo-hai, Wang Ching-weis second in command, had a pair; and so, therefore, did they[21]17.

上述幾個句子中都有與戰(zhàn)爭相關(guān)的詞語,有些是專有名詞(人名和地名)。在第一句中,藍氏將“戰(zhàn)時”翻譯成為“by Japanese occupation”而不是使用頻率較高的“during the wartime”,“by”一詞與前面的“isolated”搭配使用,其所蘊含的被動語態(tài)恰恰符合抗日戰(zhàn)爭中中國慘遭侵略后被迫反擊的歷史事實。此外,“Japanese occupation”中的“occupation”則將源語中的“大詞譯小”,從“戰(zhàn)爭”到“侵略”,點出了日本侵略之實的同時,能夠讓讀者快速定位故事的歷史背景,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更好地跟著故事線行進,感受張愛玲筆下的愛恨情仇。而第二句和第三句對于專有名詞地名的翻譯都采用了增譯的方法,對于熟悉中國歷史的人來說,抗日戰(zhàn)爭時期重慶的角色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相反,對于不熟悉中國歷史的譯入語讀者來說,也許并不明白重慶當時的地位,也許會好奇為什么官太太的制服會受重慶影響?為什么特務頭子們要從重慶逃到香港?所以簡單的介紹地名無法消弭這些問題,而像藍氏這樣對其進行補充說明,讓讀者知曉重慶當時是“國民政府”所在地,還是“戰(zhàn)時首都”,一定程度上就能回答可能縈繞在讀者心頭的問題。同樣的處理方式也應用于第四句對人名的翻譯,此處藍氏對周佛海的身份進行了補充--“汪精衛(wèi)的另一只臂膀”,不僅能夠回答讀者心頭的問題:為什么易先生要去和周佛海比較?而且還點出了當時舉國上下國民黨特務眾多的事實,也算是對歷史的補充交代。整體而言,在處理和戰(zhàn)爭相關(guān)的詞匯的翻譯時,藍氏將譯入語讀者置于整個翻譯生態(tài)中,考慮到絕大多數(shù)譯入語讀者對中國歷史的了解情況,適時選擇“增譯”的翻譯策略來補充交代故事的歷史背景和地點人物的性質(zhì),有助于譯入語讀者了解譯出語的歷史文化。

《色·戒》中還有很多與麻將相關(guān)的詞匯或短語,如“算胡子”“手風”“三缺一”“打出一張五筒”等,如果譯入語讀者沒有對麻將比較深入的了解,僅從字面上來翻譯的話很可能會鬧出笑話,更別談在翻譯中介紹這種中國獨有的牌桌游戲,此處藍氏很巧妙地將麻將處理為一種譯入語讀者經(jīng)常會接觸到的娛樂游戲(類似于撲克牌),因此在翻譯的時候很多表達都與其相關(guān),如將“算胡子”譯為“calculating their wins and losses”,將“手風”譯為“l(fā)uck”,將“三缺一”譯為“……with only three”,將“打出一張五筒”譯為“moved out one of her counters”,此處的“打出一張五筒”的后果是麻將里的“灌胡”,即出牌人打出的這張牌剛好是對家贏牌所需的,所以打出五筒的人輸牌了要付錢,譯為“打開裝錢的抽屜”準備付錢給贏家。將譯入語的文化納入整個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在翻譯的時候盡量用譯入語讀者所熟悉的文化語境來傳達譯出語的文化,這種翻譯策略選擇能夠很好地適應兩種語言背后所蘊藏的文化差異,值得借鑒。

《色·戒》中有不少獨具時代特色和地方(上海)特色的詞匯和短語,例如“西崽”“估衣鋪”“拆爛污”“跑單幫”等,“西崽”指“舊時西洋人辦的洋行,西式餐館等行業(yè)中當仆役的男子”,藍氏將其譯為“the establishments Chinese servants and waiters”,后面再出現(xiàn)的時候直接譯為“a Chinese”;“估衣鋪”則指“收售舊衣物的店鋪”,藍氏將其譯為“a secondhand clothing store”;“拆濫污”是吳語方言,意指“做事茍且馬虎,不負責任,致使事情糟糕到難以收拾”,藍氏將其譯為“a wicked liar”;而“跑單幫”則指“從事異地販運的小本生意人”,藍氏將其譯為“do smuggling”。整體來看,藍氏對于這類詞匯或是短語的處理比較靈活,有的比較靠近源語,如“西崽”和“估衣鋪”的翻譯,而有的比較靠近目的語,如“拆濫污”和“跑單幫”的翻譯?!安馂E污”在吳語中是比較臟的語言,但是考慮到吳語柔軟的特點,易太太自身官太太的身份,整個文本語言的文雅性,以及文化外譯與傳播的需要,藍氏結(jié)合具體語境,將其處理為“a wicked liar”,既能傳達出原文想要表達的意思,同時也平衡了整個文本的生態(tài)。像藍氏這樣兼顧翻譯的整體生態(tài)環(huán)境,在具體翻譯中采用靈活的翻譯方法能夠很好地平衡原文和譯文的關(guān)系,從而實現(xiàn)譯本的平衡。

(三)交際維

所謂“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guān)注雙語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這種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要求譯者除語言信息的轉(zhuǎn)換和文化內(nèi)涵的傳遞之外,把選擇轉(zhuǎn)換的側(cè)重點放在交際的層面上,關(guān)注原文中的交際意圖是否在譯文中得以體現(xiàn)[18]。許鈞教授在其著作《翻譯論》的緒論中提到“翻譯是復雜的文化交流活動,承擔著精神交流的中介作用,譯者的作用不可忽視,作為橋梁,翻譯的首要職能是溝通”[17]15,那么,譯者應該采取怎樣的溝通方式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翻譯中進行空間重建,對此,伽達默爾的觀點是“譯者會受到文本所寫東西的束縛,他只有先使自己成為這些內(nèi)容的講述者,然后才能把文本的內(nèi)容從外語轉(zhuǎn)換成他的本國語言。但這就意味著他必須獲得與外語中所說內(nèi)容相應的說法的無盡的空間?!边M行空間重建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文本的生命空間重建[17]183。對此,藍氏的處理方式中很明顯的一點就是對原文段落順序的重建,包括段落合譯,段落拆譯,以及段落不譯的方式來實現(xiàn)。如按照筆者本文所使用的英漢文本來看,合譯的段落有:第3和第4段,第57和第58段,第67、第68和第69段,第72和第73段,第77和第78段,第82和第83段,第84和第85段,第127和第128段, 第132和第133段,第140和第141段,第144和第145段,第146和第147段,第155和第156段,第164和第165段,第207、第208和第209段。拆譯的段落有:第10段、第135段和第185段都拆成了兩段來翻譯。沒譯的段落有:第13段。這種根據(jù)意思布局調(diào)整而進行的段落改變就是一種文本生命空間的重建,確保譯文故事性和連貫性的條件下,這種調(diào)整基本迎合了譯入語讀者閱讀時的思維與邏輯習慣,實現(xiàn)了文本交際與傳遞的最優(yōu)效果。此外,藍氏在翻譯中還將多處對話或心理獨白中的疑問語氣改為陳述句語氣,如:

例1:原文:我說廖太太請客難得的,你們好意思不賞光[20]240?

譯文:After all, it isnt often that Liao Tai-tai gives dinner parties[21]17.

例2:原文:這哪像個珠寶店的氣派[20]252?

譯文:This, clearly, was not a high-class establishment[21]21.

例3:原文:不是說粉紅鉆也是有價無市[20]254?

譯文:No one was selling pink diamonds at the moment, she remembered Yee Tai-tai saying[21]32.

例4:原文:都是她不好——這次的事不都怪她交友不慎[20]260?

譯文:It was all her fault, the result of her careless choice of friends[21]39.

這樣的處理在不失原意的前提下,使敘事更為簡潔流暢的同時,保持了故事的節(jié)奏感和整體平衡性。此外,藍氏在處理對話翻譯的時候,往往還省略了說話人,此時的說話人身份有上下文提示,或者其具體身份對故事本身沒有什么影響,從而使對話的節(jié)奏加強,展現(xiàn)人物性格的作用凸顯。無論是對段落的調(diào)整,句式的改變,抑或是直接引語時說話人的省略,都是在整體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所做出的一系列選擇,其目的仍然是讓譯入語讀者能夠讀懂和理解原作,從而實現(xiàn)精神文化的溝通與交流。

四、結(jié)語

翻譯適應選擇論是翻譯生態(tài)學的重要理論基礎,本文通過從翻譯生態(tài)學所倡導的翻譯方法,即從三維(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進行轉(zhuǎn)換,來分析漢學家藍詩玲在翻譯《色·戒》時如何適應與選擇,從而實現(xiàn)譯本的平衡,使其成為中國文學作品走出去的成功案例。研究發(fā)現(xiàn),無論是語言維中把握英漢語的形合和意合的特點,還是文化維中采用靈活的翻譯策略,以及交際維對段落的調(diào)整、句式的改變等都反映了藍氏在具體翻譯過程中,將譯出語與譯入語的區(qū)別、目標讀者的特點與需求、翻譯的目的與任務等納入整個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加以考量,并做出能使這個環(huán)境平衡的選擇與適應。鑒于篇幅有限,本文無法一一列出藍氏在翻譯時做出的選擇與適應,但還是盡量通過比較典型的例子來對其進行說明和闡釋,希望能從生態(tài)翻譯學的角度分析其成功的秘訣,為今后張愛玲的作品外譯或是其他中國文學作品外譯提供一定的借鑒。

參考文獻:

[1] 覃江華.英國漢學家藍詩玲翻譯觀論[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117-121.

[2] 李妙晴.電影改編:另類的符際翻譯——以《色·戒》為例[J].電影文學,2008,(1):57-58.

[3] 陳青.《色·戒》字幕英譯研究[J].電影文學,2008,(8):136-137.

[4] 孫玉風.《色·戒》中英文字幕翻譯之策略分析[J].電影文學,2013,(14):157-158.

[5] 郭穎.電影《色·戒》英語翻譯策略探析[J].電影文學,2014,(17):150-151.

[6] 譚興,談宏慧.《色·戒》英文字幕中麻將文化詞語的翻譯[J].電影文學,2008,(22):137-138.

[7] 石晶.電影《色·戒》字幕翻譯中的文化意象[J].電影文學,2014,(4):161-162.

[8] 朱丹.交際翻譯與《色·戒》中的文化詞的英譯[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8):24-25.

[9] 嚴爽.從取效對等翻譯觀評析《色,戒》英譯本[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11,(2):119-123.

[10] 李竹.淺析張愛玲小說《色·戒》的文體翻譯[J].英語廣場,2015,(2):47-48.

[11] 王新蘭.圖里翻譯規(guī)范論視角下《色,戒》英譯本的研究[D].河南:河南師范大學,2013.

[12] 鄭靜.從勒菲弗爾的翻譯四層次理論分析《色·戒》英、德譯本[D].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2014.

[13] 金楊.“雜合”理論關(guān)照下的藍詩玲譯短篇小說《色·戒》英譯本分析[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4.

[14] 戴萍.切斯特曼翻譯倫理模式下的《色戒》英譯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

[15] 胡庚申.生態(tài)翻譯學:產(chǎn)生的背景與發(fā)展的基礎[J].外語研究,2010,(4):62-67+112.

[16] 胡庚申.生態(tài)翻譯學解讀[J].中國翻譯,2008,(6):11-15+92.

[17] 許鈞.翻譯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18] 胡庚申.生態(tài)翻譯學的研究焦點與理論視角[J].中國翻譯,2011,(2):5-9,95.

[19] Nida, E. A. Translating Meaning[M].San Dimas, California: 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1982.

[20] 張愛玲.怨女[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

[21] Lovell Julia. Lust, Caution[M].New York: Anchor Books,2007.

猜你喜歡
生態(tài)翻譯學英譯
摘要英譯
摘要英譯
摘要英譯
要目英譯
社會科學家(2020年8期)2020-02-21 08:28:30
要目英譯
生態(tài)翻譯學視域下的內(nèi)蒙古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旅游景點翻譯
青春歲月(2016年22期)2016-12-23 23:23:51
生態(tài)翻譯學視閾下漢語網(wǎng)絡流行語英譯的三維轉(zhuǎn)換
科技視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8:04:48
生態(tài)翻譯學研究簡述
生態(tài)翻譯學角度下的中日影視作品片名翻譯分析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1:16
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的譯品長存現(xiàn)象分析
考試周刊(2016年74期)2016-10-08 13:48:48
江源县| 巨鹿县| 铜梁县| 铅山县| 奉贤区| 通辽市| 雅江县| 柳河县| 永昌县| 藁城市| 怀来县| 盐津县| 定兴县| 岱山县| 禹州市| 诏安县| 蒲江县| 龙口市| 襄城县| 南陵县| 进贤县| 鹰潭市| 东乌珠穆沁旗| 万山特区| 那坡县| 阳西县| 汤阴县| 壶关县| 安仁县| 宁海县| 阳原县| 桐柏县| 疏勒县| 永安市| 大邑县| 买车| 全椒县| 台山市| 龙岩市| 北安市| 壶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