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韓永強 圖 | 楊舒然 編輯 |謝澤
長江與下牢溪的入口
如果說長江是一匹奔騰的駿馬,下牢溪就是一條柔韌的絲絳。當長江銜遠山納萬壑,狂放無羈,呼嘯而來時,從南津關腳下斜逸而出的下牢溪,舒展溫婉的玉臂輕輕一束,長江瞬間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萬里長江最重要的節(jié)點城市——宜昌,就在山平水闊間橫空出世,成為長江上游和中游分界的地理標志。
發(fā)源于宜昌市夷陵區(qū)牛坪埡的下牢溪,自北向南流,經(jīng)柏木坪、白馬嶺、覃家廟、姜家廟,至南津關注入長江,全長僅26.7公里。小溪很短,但是卻短得有內(nèi)涵。因為溪流所過之處植被環(huán)境好,所以溪水清澈見底,碧澄如玉。溪流蜿蜒曲折,出沒于層巒疊嶂之中,如神龍見首不見尾。更有兩岸奇峰競秀,翠林藏鶯,繁花戲蝶,飛泉鳴琴,碧水泠泠,魚戲蝦跳,蛙鳴蟹橫,百鳥翔集,又得宜昌城地利之便,千百年來成為文人借景抒懷,展示詩書才華的載體。
宋代歐陽修貶謫夷陵為官,流連于下牢溪山水美景,心胸豁然開朗,寫下千古留名的《下牢溪》:“隔谷聞溪聲,尋溪渡橫嶺。清流涵白石,靜見千峰影。巖花無時歇,翠栢郁何整。安能戀潺湲,俯仰弄云景?!弊浴断吕蜗穯柺?,千百年來,遷客騷人多會于此,意氣風發(fā);平民百姓呼朋引伴,縱情山水。山幽水靜的下牢溪,儼然成為了宜昌城詩情畫意的后花園。
于是下牢溪有了宜昌城郊“第一溪”的美名,更有人贊美它是“萬里長江第一溪”。
最奇妙的是,下牢溪別出心裁,為專門來下牢溪“俯仰弄云景”的人們,特意開了一個“天門”。
下牢溪深處的春天
在接近南津關的一段峽谷中,夾溪而生的山巒陡直高聳,直指藍天,幾欲與天接。在人們極力抬頭仰望間,一道石破天驚的大門轟然開啟?!疤扉T”高有百米開外,闊也有五六十米之寬。最讓人驚嘆的是,兩扇“門”的邊緣光滑整齊,筆直偉岸,非鬼斧神工而不能為。傳說,大禹的父親鯀為助力大禹治水,曾經(jīng)劈開下牢溪的群山,在這里制服了一條孽龍,并在此設置水牢,將孽龍鎖在溪底不許作孽,從此這條小溪才有了“下牢溪”的大名。
漫步下牢溪,白天,透過“天門”,陽光被白云簇擁著,無所顧忌地鋪排而來,峽谷里因而遍布了萬道金燦燦的光芒。雄鷹從“天門”中往復翱翔,閱盡人間春色。夜晚,星星和月亮說的悄悄話,也透過“天門”向人間傳說,人們可以從這里窺見天宮歲月的是是非非。假如真的有天神,這道“天門”或許就是一只“天眼”,天神借助這只眼睛打量著人間的滄桑。
除了“天門”,下牢溪的峽谷里,移步換景,還有石鼓、老虎嶺、羊圈洞、獅子垴等奇峰異石,一個個形象畢肖,令人目亂神迷,浮想聯(lián)翩,如同進入神話世界,抑制不住想攀援而上,不為探險,只為滿足好奇心理。
下牢溪的水不肯空流去,深深依戀著這里的峽谷。溪水傍著群山,把自己養(yǎng)成一個個盈盈的水潭,有的精致小巧,可供魚蝦嬉戲,白鷺沐??;有的則漫漶而不節(jié)制,占據(jù)偌大一段河灘,營造出天然浴場的氛圍,盛夏時節(jié),為城里人提供了一個清涼撒歡的舞臺。水潭無論大小,一律清澈見底,魚蝦皆空游無所依,輾轉(zhuǎn)騰挪,盡情盡興;卵石雜陳其間,斑斕粲然,或人物或文字或山嵐或動物,皆渾然天成,閃爍間勾引人涉足水中,尋寶覓趣。
峽谷里的人家,不會放過這些展示山野菜肴美味的機會。那些過去不值錢的洋芋果果眉豆子懶豆腐鲊廣椒,臘肉土雞子和溪水中的魚蝦,紛紛進入了城里人的肚子里,鈔票也就順理成章地鉆到了山里人的荷包里,于是皆大歡喜。
下牢溪如今是宜昌郊游的好去處
下牢溪流淌的不僅僅是風光、傳說和今天山民發(fā)家的故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這里還演繹過一段蕩氣回腸的神秘歷史。
為了應對國際風云變幻,中國政府上世紀六十年代,在中國西南地區(qū)的崇山峻嶺中,篳路藍縷,展開了轟轟烈烈的三線建設,下牢溪因為峽谷幽深,順理成章地承擔起歷史使命。
今天的下牢溪三線建設遺跡來了一個華麗轉(zhuǎn)身,煥然一新地成為長江流域第一個以軍工為主題的旅游熱門景區(qū)。
曾經(jīng)在這里奉獻了青春和智慧的“軍工人”,他們邀約著回到了這塊由他們創(chuàng)造了奇跡的土地。他們恪守紀律,不講自己在這里創(chuàng)造了什么,只是回憶在那些火熱的日子里,為祖國的國防事業(yè)奉獻的驕傲和自豪。年輕人來到這里會情不自禁地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那個時代的人,靠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力量,支撐著他們砥礪前行的呢?
最喜歡來這里游玩的,是孩子們。他們還沒有學會思考使命,只是喜歡在這里看白鷺飛翔,看魚蝦螃蟹戲水,自己也逐水而歡尋找童趣;喜歡在那些很舊但是依然堅固的房子里,體驗現(xiàn)代科技為他們營造的光電聲控游戲;更喜歡在盡興而歡之后,大快朵頤城里少有的生態(tài)美味。
然而,下牢溪最精彩的華章,卻上演在它奔向長江的最后時刻與南津關的相得益彰。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興建,讓長江在這里徘徊復徘徊,為下牢溪布置了更闊大的一個抒情空間。
南津關,作為長江最著名的地理標志之一,自古只有一個象征意義大于戰(zhàn)略意義的“軍壘”,現(xiàn)在更是沒有了具象的“關”,但是作為長江上中游的分界點,峭崖絕壁,依然傲世獨立。古人一句“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的評價,凸顯了南津關在萬里長江所具有的地理和歷史地位。
下牢溪,夏天。
佇立南津關懸崖邊,向西眺望,但見長江破夔門由巫峽闖“灘如竹節(jié)稠”的西陵峽,浩浩湯湯撲面而來;那些讓李白感嘆“難于上青天”的險隘,面對南津關放棄了參差嵯峨的猙獰,呈俯首稱臣的順從狀態(tài);向東遙望,山平水闊,萬里長江第一個水利樞紐工程葛洲壩長虹臥波,碧水藍天間,巍巍閘門開啟處,巨輪破浪而來,高歌而去;更遠處,宜昌城高樓鱗次櫛比,盡顯大都市風范,承擔起長江流域經(jīng)濟帶西出東進的樞紐重任。
與下牢溪相得益彰的去處,就在南津關的襟懷里。這里有個本來并不起眼的小山洞,千萬年與下牢溪日夜相伴著,只因為唐朝年間來了白居易、白行簡、元稹三位文壇巨匠,小山洞突然先是蜚聲文壇,繼而名滿失意官宦騷客群,最后揚名海內(nèi)外。
時間定格在1201年前一個暮春的下午,一葉扁舟把纜繩系在南津關絕壁斜逸的樹枝上。下牢溪悠悠蕩漾著,扁舟上盤腿而坐的三個人,飄飄蕩蕩間,推杯換盞,詩詞唱和,意趣盎然。突然年長者驚鴻一瞥,發(fā)現(xiàn)藤蔓籠絡的崖壁間,有小徑可攀援,于是提議不妨登而探之。
三位性情中人乘著酒興,披荊斬棘,拉拉拽拽,幾欲筋疲力盡時,一個山洞猶如平地而起,豁然出現(xiàn)在三人面前。三人欣喜萬分,向著山洞奔去。進入洞中,這些見過世面的人,居然被驚得“雖有敏口,不能名狀”!感嘆之余,用生花妙筆記錄下了當時之所見:“初見石如疊、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見泉,如瀉、如灑;其奇者如懸練,如不絕線……仰睇俯察,絕無人跡,但水石相薄,磷磷鑿鑿,跳珠濺玉,驚動耳目。自未訖戌,愛不能去?!比她R聲感嘆“斯景勝絕,天地間其有幾乎?”
假設他們只是三個凡夫俗子,眼前就一石洞耳!只有鎖在山里億萬年的這個石洞知道,它的今生就是為他們而生,他們一旦來了,山洞羽化而成仙的良機就來了!
駐足石洞里的三個人是名滿天下的大唐才子,更是慣見天下美景而萬分珍惜美景的詩人,既然“斯景不易得”,他們絕不會抽身而去。
撫摸著石洞里的鐘乳石,聽著泠泠有韻的飛瀑聲,精美的詞語奪魄而出,三人不能自已。才華橫溢的白居易當即提議同行者“各賦古調(diào)詩二十韻,書于石壁”,以酬天意。
暮春的陽光和煦地暖著石洞,也暖著三個意氣風發(fā)的人。一時間,他們筆走龍蛇,墨綻繁花,各自揮就“古調(diào)詩二十韻”于洞中石壁之上。彼此把玩欣賞,意猶未盡。尋思既有古調(diào)詩在此,何不乘興記事以求永年?三人中白居易年長,且 “文名”盛行天下,白行簡和元稹當然推舉他為大家的詩作序。白居易心情正好,也不推辭,狀景寫物之后,不僅為山洞命名,還深情指點后來人:“以吾三人始游,故目為三游洞。洞在峽州上二十里北峰下兩崖相廞間。欲將來好事者知,故備書其事?!鼻Ч琶度味葱颉?,在那個溫暖的春天里誕生在三游洞的石壁上,一座光耀千秋的文化寶庫就此奠基。
南津關有幸,下牢溪有幸,三游洞更有幸。白居易三人以自己超凡脫俗的鑒賞力,不僅為長江三峽發(fā)掘了一個重要的風景名勝,更以自己卓越的才華,為中國文學史,留下了璀璨的華章。
繼白居易“三游”,歲月更替240年后,下牢溪的清波,又為三游洞承載了新的輝煌。
公元1059年隆冬,“名動京師”的宋朝“一門三父子”蘇洵、蘇軾、蘇轍,出三峽赴汴京,途經(jīng)宜昌,因慕白居易三人邂逅三游洞并留下美詩美文美名的逸聞雅事,決計步白居易先賢后塵,去探訪一番。他們同樣泊舟下牢溪,從荊棘間攀援而上,走進了三游洞。
那天大雪紛飛,父子三人流連忘返,居然不懼寒氣逼人,夜宿三游洞。夜不能寐的三父子,徘徊在三游洞夢幻般的鐘乳奇石和洞中瀑布下間,畫意詩情油然而生。父親蘇洵率先吟出《題三游洞石壁》:“洞門蒼石流成乳,山下長溪冷欲冰。天寒二子苦求去,我欲居之爾不能?!碧K軾自然也成詩一首《游三游洞》:“凍雨霏霏半成雪,游人屨凍蒼苔滑。不辭攜被巖底眠,洞口云深夜無月?!钡艿芴K轍當仁不讓,效法其父,同樣一首《題三游洞石壁》附和:“昔年有遷客,攜手醉嵌巖。去我歲已百,游人忽復三?!?/p>
從蘇氏“一門三父子”留在三游洞石壁上的詩作看,其情懷雅趣不禁令人艷羨至極,而且成就了三游洞富有傳奇色彩的“前三游”和“后三游”的傳奇掌故。
唐宋兩朝名人先后為三游洞揚名,讓三游洞想不出名都很難了!從此之后,歷朝歷代文化名人經(jīng)宜昌出入三峽,一定要在下牢溪泊舟上岸,進入三游洞緬懷先賢,題詩賦文以表心跡,南津關的山崖上,碑刻銘文,爭奇斗艷,讓南津關愈發(fā)顯得厚重古樸,下牢溪也愈發(fā)搖曳多姿,平仄有韻。
南津關的山崗上,如今遍布摩崖石刻,成為萬里長江摩崖石刻最大的薈萃地。而且無論是摩崖石刻本身的完好,還是石刻文字具有的文化含量,都堪稱絕妙。
山巒長青,溪水長碧。下牢溪,南津關,相生相伴春不老;南津關,下牢溪,顧盼生姿最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