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小林 蘇州博林玉雕藝術品有限公司
7月的蘇州,剛過了雨季,天氣還沒有太炎熱,頭頂著尚未變得酷烈的太陽,吹著習習的涼風。這座城市遍布著各式各樣的江南園林,也到處都分布著古色古香的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建筑,特別是在護城河之內的內城區(qū),每一棟房、每一塊石、每一叢草,每一棵樹、每一條街、每一條小巷,都溫婉的講述著姑蘇的歷史變遷和江南人文情懷。在遍布各種園林和素有“文化之城”稱號的蘇州城生活和工作,也不由得時時感慨這座江南城市,風采是那么的美妙!
就在7月下旬,我接到一個通知,讓我們去參加一個由中國輕工業(yè)聯(lián)合會組織的一個會議,也同時要去領一個由輕工聯(lián)合會頒發(fā)的一個獎項。
獎項的內容,是去年參加的2019全國技能大賽比賽所獲得的獎。在這次大會上的一項重要會議進程,是給我們獲獎人員及組織頒發(fā)獎章,獎牌以及證書。
比賽的全稱是“2019中國技能大賽—全國工藝品雕刻工職業(yè)技能競賽”。是政府重視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yǎng)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而舉行的國家級比賽。
這次技能大賽是由“全國輕工業(yè)聯(lián)合會”以及“中國就業(yè)技術指導培訓中心”主辦的國家二類比賽。輕工業(yè)目錄下的各大類目都進行了相應的比賽活動。我們是玉石雕刻,屬于輕工珠寶類,也因此進行了全國比賽。技能大賽由“蘇州市玉石文化行業(yè)協(xié)會”以及“深圳市龍崗區(qū)三聯(lián)水晶玉石文化協(xié)會”承辦。
比賽在全國范圍進行,設立了三個賽區(qū),有在深圳舉行的南方賽區(qū),有在蘇州舉行的東部賽區(qū),還有在重慶舉行的西南賽區(qū)。每個賽區(qū)輻射相對應的不同區(qū)域及省份。
比賽分為預選賽、半決賽、決賽三個步驟進行。
首先是預選賽,9月在三個賽區(qū)各自進行選拔。
其次是半決賽,9月23日到26日在蘇州賽區(qū)進行。
而最終決賽,是11月6日到9日在南京舉行。
這次技能大賽是國家級二類比賽,所有得到獎的朋友,都會進行國家榮譽稱號的申報。三等獎申報的是“全國輕工技術能手”的榮譽稱號。一等獎及二等獎申報的是“全國技術能手”的榮譽稱號。
我得的是三等獎,將會得到“全國輕工技術能手”的榮譽稱號。
整個比賽過程時間跨度約兩個月時間。參加比賽的選手都是全國各地的玉雕頂尖高手。能與眾多高手同場競技,并且得到銅獎以及獲得“全國輕工技術能手”的榮譽稱號,與我而言,也是頗有重大意義、極有榮耀感的一件事情。
在此我以一個參賽選手的視覺,把參加比賽的過程簡單回溯一下。
選拔賽、半決賽和決賽的所用的工具及材料,都是賽委會提供,特殊工具及設備由參賽選手自己準備。
整個比賽過程是公正公平的,選手所領取的材料,是根據每個人預先提報的作品分類以及報名編號,隨機抽選的。如器皿、牌子、立體圓雕等分類。玉石是天然材料,每塊料子切出來的形狀、大小、質地都會不一樣。所有參賽選手都必須在大賽的主辦單位及裁判的監(jiān)督下,現(xiàn)場進行設計并制作完成。
選拔賽的時候,我分配到的材料是一塊黃色的玉料,邊上有一點糖色。出于于保險起見,也為了適應賽場氛圍,就沒有做太多的自由發(fā)揮,而是做了一個傳統(tǒng)的馬的題材。雕刻時,用了俏色巧雕的工藝方式。糖色的部分有兩塊,一個是頭部,做的是馬的鬃毛部分,另一部分在尾部,做的是馬尾。
馬是做的比較肥碩的游春馬,沒有對肌肉做夸張強化表現(xiàn),做了一種肥碩豐滿,雍容優(yōu)雅,但是又比較自由自在的狀態(tài)。有朋友在之后曾經給我提過建議,告訴我可以添加上馬的鞍韉轡頭或者加上騎士,這樣就更有生活和人文的氣息在里面。但因為我要表達的是另一種含蓄的自由、略悠閑且略放肆張揚的狀態(tài),馬兒在廣袤的大地上在風中自由自在的奔行的狀態(tài),而不是人文為主,所以就沒做附加人文氣息的鞍韉轡頭了。
憑著這一件作品,我進入到了半決賽。
半決賽中,我拿到的這塊料子偏向于長形,就設計做了一個手握鏈條這么一個動作的題材。在之前的工作中,我還從來沒做過鏈條活環(huán)呢,在短短的三天時間里面,要設計并且制作出來,于我而言,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在半決賽,由于已經適應了比賽的場地和氛圍,設計題材的方向就比較自由了。這個題材,我想表現(xiàn)的是一個“當下”或是“現(xiàn)在”的一個概念。用鏈條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形式,來表現(xiàn)具有延續(xù),且連續(xù)的特性的一種概念,仿佛是我們生活的經歷、我們的時光荏苒流淌的過程。至于手握鏈條,我想表達的意思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面,我們只能抓住其中的一個點。
用力活著,且活在當下。這就是我想表達的意思。
憑著這一件作品,我就進入到了決賽。
決賽的時候,根據領到的玉料特點,正好把我那一段時間正在思索的一個題材給用上了。
玉料有一個貫穿的裂紋,并且有相當明顯的幾條水紋線。我把整個玉料的形狀根據材料的特點進行了規(guī)整,把外觀做成了一個翻轉包裹起來的一個形式,然后整體做了一個鏤空。整個的造型是:外面一個事物,翻轉包裹著里面的一個仿佛在思考在禪定的一個人。
外面的輪廓,我進行了虛化處理,處理成了仿佛是一片蓮花瓣也恍然似火焰,翻卷著包裹著的形式。正面的卷折的邊,把線條拉的流暢一點,硬一點。而其它地方跟著材料上的水線紋,做了切割和穿透,在不同的地方,處理成了不同的效果。有的地方做成了火焰,有的地方直接做了一個不同形式的界面切分線。在人像的背面靠頭部的地方,就直接順著水紋線的方向,切了一個半圓形的孔。
最終的形成的作品就是:一個由翻卷的火焰組成的一片蓮花瓣;亦或是火焰灼燒著的一個山洞;亦或是火光顯現(xiàn)中的一個佛龕或者是殿堂建筑類,組建成了外部形象,包裹著里面人。鏤空的內部空間,坐著一個非具象端坐靜思的一個人。整個外部做鏤空,做得很薄,能透光的那種厚度。
整件作品的工藝制作方式,用了模糊虛化而抽象的形式語言來進行表現(xiàn)。
我給作品取的名字叫做“非非境?善思”。
名字的前一段“非非境”,來自于 《楞嚴經》:“如存不存,若盡不盡,如是一類,名非想非非想處?!?,表現(xiàn)的是一種很玄妙的境界。后一段“善思”則是說的是思考的一種狀態(tài)。
說到這里,忽然就在腦子里面浮現(xiàn)了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了。
作品的題材內容,參考了兩個故事:第一個是佛經里面的故事,釋迦牟尼在《法華經?第三譬喻品》中,為了教導眾生和信佛弟子脫離三界之苦,從聲聞乘、緣覺乘走上大乘佛教的修行道路,所講的《火宅喻》這個故事;
第二個故事是:“洞中人”,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著作《理想國》中有一個廣為人知的比喻。
最終,憑這件作品,我獲得了“全國技能大賽”的銅獎,以及“全國輕工技術能手”的榮譽稱號。
這次得獎,于我而言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
我是四川人,90年代學校畢業(yè)之后,曾經教過一段時間書,或許是不甘于平淡的生活,辭職到到廣東去參加了工作。之后因為工作的變動,全國好多地方都工作過。在這么長時間的工作中,我所接觸的雕塑材料是多種多樣的,不管是泥、石頭、木頭,金屬陶瓷等等,也包括各種綜合材料雕塑運用。在此期間,我與玉石結下了不解之緣。那種溫潤細膩的氣質里浸潤著綿延數(shù)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令我沉醉其中。因此,我又來到以蘇工名揚天下的蘇州,潛心鉆研玉雕技藝。這些年來,一直是一名默默無聞的匠人。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都是與各種玉石與我相伴,直到參加中國技能大賽,我才獲得了嶄露頭角的機會。
這次全國技能大賽,是我參加工作之后,以個人名義參加的第一次公開比賽活動。所以,能得獎,我感覺非常幸運。
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每時每刻都見證著各種奇跡的發(fā)生!見證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
恩格斯說過,每個時代的認識都有每個時代特點,每個時代的認識也有每個時代的局限性。我們要做的,我認為是要把當下時代的特點給做出來,不管是傳統(tǒng)的還是創(chuàng)新的。
社會是豐富多彩的,我們的個人和群體也是豐富多彩的。有多少類型的人,表現(xiàn)就可以有多豐富,人們能接受的題材及表現(xiàn)類型也就有多豐富。所以我是不太贊同我們的產品或者作品在風格上千篇一律的格局,應該要豐富起來,不管是水平的廣度還是縱向的深度層次,都應該豐富來。這是我所理解的百家爭鳴、百花爭艷的局面。
也跟朋友們討論過玉本體、玉文化、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之間的問題。
我們經常說的“玉有其工,工有其意,意必吉祥”。我的理解是:“工”可以是繁瑣細致,但不是全部,而是要合適。對自己所需要的表現(xiàn)而言,適合的工,才是具有審美意義的工。而且除了手上的工,還有思想上的工。
對于“工有其意,意必吉祥”,我在工作和學習當中,有了另外一種理解。為什么玉石設計雕刻都是做吉祥的、做好的寓意的題材呢?是人們在生活中,于心理上精神上的一種深層次的“聚合定律效應”的體現(xiàn),我們在向往和經常接觸一些美好的事物或者精神的時候,我們的吸引和聚合力會往好的方面轉化。俗話說的“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也是這種效應的表面特征。
立足于傳統(tǒng),扎根于生活,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做符合時代特性的作品,為復興中華文化盡綿薄之力。
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在此,衷心感謝全國輕工業(yè)聯(lián)合會為我們搭建了這個平臺!感謝各位領導對我們的關心!感謝蘇州玉石文化行業(yè)協(xié)會、裁判人員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員,對保證這個比賽順利進行的辛勤工作!也感謝各位朋友、各位老師毫無保留的交流與指導!
愿與諸君共學,共勉,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