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開軍
(衡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湖南 衡陽 421008)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成為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性、指導性文件,有助于把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落實、落細到思想層面、制度層面。當前愛國主義教育面臨內外環(huán)境、意識形態(tài)、形勢任務巨大變化,學校迫切需要對青年學生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進行戰(zhàn)略謀劃。愛國主義不僅僅是情感范疇,也是青年個人與國家之間關系的政治原則、法律規(guī)范和道德要求。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聚焦青年,要把青年思想問題提升到戰(zhàn)略高度。因此,在分析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邏輯意義的基礎上,本文指出當前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現實境遇,期待通過創(chuàng)新青年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路徑,逐步增強新時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與廣度。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魂,更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偉大動力。大學生是社會上最年輕和最具活力的群體,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種社會思潮在不同程度上影響當代大學生,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是整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等院校思政教育課程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已經進入了新的時代,這標志著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啟,開展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勢在必行。愛國主義的內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變化,但其關鍵性作用從未發(fā)生改變。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帶入具體的社會制度中,社會主義制度是承載和托舉愛國主義的必然選擇。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杰出的代表也是人民利益的集中體現。新時代愛國主義主題教育活動,繼承發(fā)揚了馬克思主義中的愛國思想,也是我國愛國主義發(fā)展的必然階段,是中國共產黨愛國主義思想的最新呈現。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實踐中逐步形成新時代愛國主義新內涵,使之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不斷促進中國高質量的發(fā)展。
國家安全穩(wěn)定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離不開國家獨立自主能力,這就要求青年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具備憂患意識、艱苦奮斗的民族情懷,維護祖國的主權與獨立,推動祖國繁榮與進步,開創(chuàng)中華民族美好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毙聲r代愛國主義要立足國際、加強對外交流。隨著全球聯(lián)系的不斷增強,各國命運相連、休戚相關。中國堅持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守望相助,與各國攜手應對全球風險挑戰(zhàn),共建世界美好家園。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中國人是講愛國主義的,同時我們也是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胸懷的。”這一句話在全球疫情蔓延時期得到了較好的驗證。中國在全球新型冠狀病毒戰(zhàn)“疫”中,用中國經驗這一重要“法寶”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
家國情懷是開放和包容的人文主義情懷,具有內外兼容性。青年興則國家興,習近平總書記囑咐新時代青年要“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凹沂亲钚瑖乔f家?!奔覈閼褢钌钪哺诋敶嗄陮W生的思想之中。青年人愛國應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愛國情、強國志和報國行有機結合起來,努力成為新時代愛國主義的踐行者、傳播者,努力把奮斗的果實長在愛國主義的常青樹上。
隨著多種思潮的碰撞交流及網絡媒體時代的高速發(fā)展,新時代視域下的學校愛國主義教育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全局性與時代性仍有待提升。
隨著社會信息化不斷加深,以“90后”“00后”為主體的青年價值取向呈多樣化走向,有些人認為其是“頹廢的一代”。但通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現,他們在國家危難時刻勇奮斗、敢擔當,青年學生價值觀總體上呈現積極向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中,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yī)療隊全體“90后”黨員回信,信中說青年黨員是“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的,青年學生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們是“好樣的、堪當大任的”。但毋庸諱言,青年中依然存在務實功利、享樂主義等不良風氣現象。如部分青年學生“唯綜測論”,沒有綜測加分的活動不愿花時間參加。同時,在中國疫情防控緊急關頭,仍然有部分“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不遵守防控規(guī)章制度,質疑醫(yī)院服務不到位、隔離區(qū)未保障“人權”等。但從總體上看,大部分青年基本政治立場正確,具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基礎。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民族精神”做出高度凝練和清晰闡發(fā),簡而言之,民族精神是從幾千年歷史長河中由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書寫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以來,在馳援湖北的四萬兩千名醫(yī)護人員中,有一萬兩千多名是“90后”“00后”;青年學生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測量體溫、登記來往車輛、為村民講解疫情防護知識等,為防疫貢獻青春力量。新時代民族精神需置于更廣闊的時代背景之中,歷久彌新,青年學生更應該為祖國的建設不斷貢獻應有力量。但從當前國內外形勢看,世界多極化趨勢愈加明顯,青年學生對待世界多元文化不能單單依靠自我的感性認知,應從理性角度思考,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知識的吸收還需不斷加強,努力學習,不斷反思,對各種網絡文化學會理性、獨立思考,提升明辨是非能力,自覺抵御外來腐朽文化的侵蝕。
在抖音、微博等青年主陣地的社交媒體上常??吹健按松鸁o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等評論,側面反映青年對國家的熱愛、贊賞。但愛國不是一時的有感而發(fā),如果青年學生對國家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缺少了解,忽視基礎理論的學習,就難以產生認同感與責任感。尤其是當前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被許多青年學生當作“說教”課,學生不愿意主動參與課堂,大部分是低頭做自己的事情。與此同時,學校更重視學生的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學習,舉辦學術活動、文體活動來豐富校園文化氛圍,但在營造愛國主義教育氛圍方面還存在不足,許多學校一年升國旗儀式的次數屈指可數,青年學生公共場合唱國歌不愿出聲,長此以往,學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得不到學生認可,造成青年學生缺少國家的主人翁意識,不愿參與國家政治活動,對國家的發(fā)展表現出“天下興亡,漠不關心”,知行脫節(jié)。
當代青年有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90后”“00后”以積極進取精神拼搏奮戰(zhàn),從醫(yī)護人員到社區(qū)志愿者,再到每一個自愿隔離在家的普通人,每一個人都在奮斗。從堅持在抗疫一線16歲蘇州志愿者到武漢方艙醫(yī)院認真學習的“考研哥”“學習姐”,都體現了中國青年是積極進取的、有遠大理想抱負的時代擔當者。但大多數青年學生從出生到畢業(yè)一直生活在幸福的環(huán)境中,沒有經歷過任何的風險和挑戰(zhàn),對周邊存在的風險和各種文化入侵不能及時辨識,憂患意識薄弱,在這方面有待加強。在全國學生疫情防控的“思政大課”中,“憂患意識”多次被教授提及。當前“90后”“00后”未親身經歷國家從戰(zhàn)爭中艱難成長的風雨考驗,但經過本次疫情防控,青年要養(yǎng)成風險防范意識,居安思危,堅持底線思維,強化憂患意識。正如恩格斯強調:“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作為補償的?!毙聲r代青年作為疫情的親歷者、見證者、參與者,需要從本次疫情當中汲取經驗,深入反思,不斷增強憂患意識,以新時代建設者身份扛起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因勢而新”,為持續(xù)推進愛國主義教育提質增效。青年學生應在推進愛國主義教育的大背景下,努力成為“與國家、與民族同呼吸共奮進,與時代、與世界同進步共命運”的時代新人。
理論知識明晰,政治立場才能堅定,愛國才能理性。一是青年學生要對國家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在了解的基礎上產生認同感與責任感。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思想是前行的動力。青年只有深刻認識到今天的中國不斷發(fā)展過程中的艱難困苦,才會更加珍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青年要努力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不斷增強青年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青年要不斷加強理論知識學習,要不斷提升對客觀事物的洞察能力與鑒別能力,不能人云亦云,要具備對社會思潮有清晰認識的能力,不斷提升明辨力。二是學校要重視愛國主義教育,教育理論要感染人,幫助學生學深悟透。堅定理想信念,將理想信念教育放在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強青年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知識的學習,深入引導青年學生領會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戰(zhàn)略,增強青年擔負時代使命的情懷和本領。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學校立德樹人的核心切入點是以青年學生為主體,豐富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愛國主義教育要接地氣,做到“三貼近”,不斷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精準性。一是學校要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學校思政理論課要不斷完善教材體系,提高教師素質,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吸引力、說服力、感染力。高校思想政治課要避免空話、套話,要讓課堂“活躍”起來、有生動性,通過討論發(fā)現學生在理論與現實差距中產生的思想的閃光點。比如以“兩會”、霧霾等時事話題,引導青年關注時事政治,從被動接受走向主動建構,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不斷提升學生參與國家大事積極性,教師可把現實中遇到的事件納入教學,如把當前的舉國戰(zhàn)“疫”作為推進新時期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實踐和生動案例,進一步引導青年厚植愛國情懷。二是抓住教育活動,并以此為重要契機。加強校園各類思想文化陣地的規(guī)范管理,以重大節(jié)日紀念日等為契機,結合校內外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工作,開展豐富多彩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培養(yǎng)青年學生把愛國主義當成一種文化自覺,主動踐行愛國主義思想。三是要堅持經常性的主題教育。如學校定期開展主題升旗儀式,不僅有助于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開展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圍繞“愛國主義”探討國家政事、社會熱點事件,培養(yǎng)青年責任擔當。
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的便捷性與開放性豐富愛國主義教育載體與宣傳渠道。沿用好的教育方式,改進老舊方法,探索新的教育途徑,不斷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載體的改革創(chuàng)新。貼近學生思想實際,加強愛國主義線上線下教育載體建設,將愛國主義教育活化為可看、可聽、可讀、可傳承的精神食糧。一是線上線下教育渠道。通過“互聯(lián)網+”平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線上線下交流學習;通過微博、抖音、微信公眾號,用學生喜聞樂道的方式促進青年對愛國主義理論的深刻理解。與此同時,學校思政工作者要主動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涌現出的模范人物、形成的偉大抗疫精神與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多途徑多渠道開展線上思政教育,因勢而“新”,堅持全方位推進理念思路、內容形式、方式手段創(chuàng)新,鼓勵青年學子主動參與、樂于探究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全面全過程全方位提升育人實效。
愛國主義實踐教學主要以定期開展網絡虛擬空間的實踐活動為主。一是引導學生圍繞當前的網絡事件、網絡熱點和網絡道德文化,開展各種類型的主題活動,了解“互聯(lián)網+”時代網絡上的相關文章、圖片和各種數字媒體信息,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開展網絡問卷,對各種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綜合當前網絡活動實踐小組的觀點,通過開展網絡實踐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強化網絡信息安全意識。借助大數據互聯(lián)網平臺的強大資源,做好各種愛國主義信息的傳輸,把互聯(lián)網技術與愛國主義教育深刻地融合在一起,用網絡信息技術豐富當前愛國主義實踐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二是青年自我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對青年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具有規(guī)范作用,青年通過關注時事政治、積極參與國家大事、參加時事探討等方式方法,加強自我教育,提升愛國主義思想的自覺性,主動要求自己一言一行符合社會需要,促進國家穩(wěn)定發(fā)展。三是先鋒榜樣教育??箵粜鹿谝咔槎窢幹杏楷F一批批平凡的英雄,青年應對照先進典型和身邊榜樣找差距,發(fā)現自身不足,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不斷提升家國情懷,與時俱進。
成功的愛國主義教育應如鹽入水浸潤學生心靈。學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除了通過課堂這一主渠道進行正面教育,還需借助社會實踐與文化活動,努力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性、戰(zhàn)略性、全局性,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親和力、感召力、影響力。一是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社會大環(huán)境,加強學生參與國家政治、社會管理能力,尤其是通過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分析,從身邊小事做起,培養(yǎng)青年學生透過現象揭示本質的能力,鼓勵學生建言獻策,培養(yǎng)青年學生責任與擔當意識。二是加強愛國主義課堂教育實踐性,如在思政課堂中加強實踐教學比重,鼓勵學生將愛國主義理論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將愛國主義意識實踐到社會生活方方面面。三是注重愛國主義“第二課堂”建設。通過各級各類校外、暑期實踐活動強化學生愛國主義意識,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受到鍛煉,強化學生愛國主義觀念,把家國情懷融入學生的青春奮斗里。廣泛組織實踐活動是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方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的內容大部分是依托于現實,將現實問題匯編成文本再講述給學生。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fā)展,講述式授課模式效果不盡如人意,將愛國主義教育引入到高等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重要實踐。
將實踐活動引入課堂要把愛國主義融入學生班會、黨建日、團建日等各類主題教育活動之中,強調校園的教育引導功能,開展愛國主義為主題的各種校園活動。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組織學生去具有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博物館、紀念館等相關愛國主義場所進行參觀學習,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讓他們了解過去老一輩革命英雄的事跡,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從內心深處愿意做社區(qū)的志愿服務者、新時代的愛國者??梢远ㄆ诮M織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參加各種軍事訓練,參觀當地的軍事基地,拓展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對于重大的歷史紀念日,要組織學生重溫歷史,了解歷史。以班級主題活動的形式,了解紀念日的意義和內涵。例如我校的很多班級都積極利用國慶節(jié)開展了“我愛我的祖國”等愛國主義活動,同時有條件的班級還組織了歌唱祖國、歌頌祖國繁榮昌盛的歌詠比賽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對革命歷史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和了解,熟知我國的近代史和祖國未來發(fā)展方向,領悟到我們今日的生活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從內心深處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與使命蘊含愛國主義的價值品性,學校承擔著“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要使命,要堅定不移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堅持理論教育和實踐相結合,創(chuàng)新愛國主義教育新模式,助推“十大育人”新格局、新機制,不斷提高青年學生對愛國主義教育的政治認同、理論認同及情感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