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紅艷
(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合興小學 224300)
鹽城市推進“讓學引思”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感悟到作為數學教師應該努力打造自己的每一節(jié)數學課,不需要精美的課件,不需要美輪美奐的教學流程,只需要精心研讀教材,讀懂教材,讀透教材,仔細揣摩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予以剖析,用心設計教學方案.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把學生置于數學課堂教學的主陣地,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在進行五年級下冊《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教學時,因概念性教學比較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調動.這就需要教師用心經營這一節(jié)數學課.
師:在數學活動課上,王老師讓小明同學用邊長6厘米和邊長4厘米的正方形去鋪長18厘米和寬12厘米的長方形,能不能正好鋪滿?
生1:我先用邊長6厘米的正方形沿著長方形的長去鋪,18÷6=3(個),再沿著長方形的寬去鋪,12÷6=2(個).所以邊長6厘米的正方形紙片能正好鋪滿.
生2:我用4厘米的正方形沿著長方形的長去鋪,18÷4=4(個)……2(厘米),再沿著長方形的寬去鋪,12÷4=3(個).所以邊長4厘米的正方形紙片不能正好鋪滿.
師:你們分析得完全正確.還有哪些邊長是整厘米數的正方形紙片也能正好鋪滿這個長方形?
生3:既然邊長6厘米的正方形紙片能正好鋪滿,那么邊長1厘米、2厘米或3厘米的正方形紙片也能正好鋪滿.
生4:我發(fā)現1、2、3都是6的因數.
生5:只要邊長的厘米數既是18的因數,又是12的因數,就能正好鋪滿.
師:1、2、3和6既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它們是12和18的公因數.4是12和18的公因數嗎?為什么?
生6:4不是18的因數,所以4不是12和18的公因數.
師:下面我們來探討怎樣找兩個數的公因數,8和12的公因數有哪些?其中最大的是幾?同學們該如何考慮?下面請同學們分組探究,再匯報你們的探究結果.每個小組組長要讓小組成員全員參與討論,不能變成優(yōu)等生個人表演專場,其余學生成為陪襯.
生7:我們這個小組覺得可以分別列舉出8和12的因數,再找出公因數.8的因數有:1,2,4,8,12的因數有:1,2,3,4,6,12.8和12的公因數有1,2,4,最大公因數是4.
師:這是常規(guī)的解法.還有其他的想解嗎?
生8:我們先找出8的因數有:1,2,4,8,再想哪些又是12的因數,1,2,4是12的因數,所以8和12的公因數有1,2,4,最大公因數是4.
師:這種解法比較簡便些.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還有什么解法?
生9:我們先找出12的因數有:1,2,3,4,6,12,再想哪些又是8的因數,1,2,4是8的因數,所以8和12的公因數有1,2,4,最大公因數是4.
師:這兩種解法大家覺得哪一種比較方便一些?
生10:我覺得先找8的因數比較方便一些.
師:是的,那么是不是先找較小的數的因數再找它們的公因數會比較簡便嗎?
生11:老師,我認為不一定,例如:72和93,我們知道72的因數比較多,有12個,而93的因數有4個,1,3,31,93,很容易找到又是72的因數有1,3,所以72和93的公因數有1,3,最大公因數是3.
師:說得真好,學無定法,我們要學會甑別,當然這三種解題思路都是正確的,如果你想讓你的解法更為便捷,那就看誰的數學智慧更高一些.
教學要有序,教師要能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讓課堂失控,看似熱鬧非常的課堂,但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不是圍繞學習目標展開的,教師要把握一個“度”的問題.要避免表面的熱鬧,形式化是數學學習的大忌,數學不是表演秀,要的是有效的數學課堂.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在探索活動中能否獲得成功的體驗,讓所有學生都有足夠的表達機會.讓學生樂于思考,勇于質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數學思維的碰撞就是數學課堂的亮點所在,這些意外的生成,是教學良好的契機.教學中哪一種方法更簡潔沒有一個定論,也無法下一個定論,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數學教學沒有必要強求統一的解法,學生認為哪一種方法適中就用哪一種方法.
四年級下冊《解決問題的策略》練習題,出示習題10:張寧和王曉星一共有畫片86張.王曉星給張寧8張后,兩人畫片的張數同樣多.兩人原來各有畫片多少張?
師:我們前面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這道題目該如何解答?
生1:(86+8)÷2=47(張)求的是王曉星有畫片的張數,86-47=39(張),求的是張寧有畫片的張數.
生2:他做錯了,我檢驗一下,王曉星有畫片的張數減去8張應該等于張寧有畫片的張數加上8張,47-8=39(張),39+8=47(張),結果不相等.
師:檢驗可以幫助我們檢查所列的算式是否正確.下面我們來探討下錯誤的原因.
生3:他開始列式時,應該認為王曉星有畫片的張數比張寧多8張,而題目中好像沒有告訴我們.
師:現在我們來探討王曉星比張寧多多少張畫片?同學們通過題目能看出來嗎?
生4:我看不出來,我覺得可以畫圖來分析.
師:同學們自己先畫圖后再小組討論.
生4:借助線段圖我發(fā)現王曉星比張寧多了16張畫片,8×2=16(張).
師:這道題目直接思考有難度,借助線段圖非常清晰地看到他們有畫片張數的差,同學們在今后的數學學習中可以用畫圖的方法幫助我們來分析題目.請同學們觀察線段圖,思考一下,如果以兩人現有的畫片張數為基準,那么王曉星原有畫片的張數比兩人現有畫片的張數怎樣?
生齊說:多了8張.
師:那么張寧有畫片的張數呢?
生齊說:少8張.
師:現在我們回顧一下,兩人有畫片的張數相差多少張?
生齊說:相差2個8張,就是16張.
師:以后如果遇到“甲給乙a個蘋果,兩人蘋果的個數就一樣多了,那么甲比乙多多少個蘋果?”
生齊說:“2a個”.
師:同學們在數學學習時要善于總結規(guī)律,便于以后更好地應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下面請同學們自己列式解答?
生5:8×2=16(張)(86+16)÷2=51(張),求的是王曉星有畫片的張數,86-51=35(張)求的是張寧有畫片的張數.
師:他做的是否正確?
生6:51+35=86(張),51-8=43(張),35+8=43(張),他做的是正確的.
師:同學們在解決問題時,要養(yǎng)成檢驗的好習慣,便于及時發(fā)現問題.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7:8×2=16(張)(86-16)÷2=35(張)求的是張寧有畫片的張數,86-35=51(張)求的是王曉星有畫片的張數.
師:還有其他的解法嗎?
生8:老師,應該沒有解法了,你前面和我們講解時不就是這兩種解法嗎?
生9:老師,我發(fā)現這道題目和我們前面做的題目不太一樣,“兩人畫片的張數同樣多”,我用86÷2=43(張)求得兩人現在有畫片的張數,43+8=51(張)求的是王曉星有畫片的張數,43-8=35(張)求的是張寧有畫片的張數.
師:你們認為他分析得正確嗎?
生齊說:正確.
師:數學學習要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不能想當然,更不能亂套方法.要分析到位.你們還有什么疑惑嗎?
生10:老師,如果把“王曉星給張寧8張后”改成“王曉星送給弟弟8張后”這道題目又該如何解答呢?
師:同學們想一想,他改編題目后你有什么發(fā)現?
生11:我認為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王曉星比張寧多了8張畫片.
師:同學們同意嗎?
生齊說:同意.
師:下面你們會解答嗎?課后自己完成.所以審題一定要到位,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學生的學習易受數學定勢思維的影響,數學定勢思維是一把雙刃劍,有時可以較好地幫助學生學習,但有時會把學生的思維引入錯誤的深淵.細究學生會發(fā)生錯誤的根源,是審題不清所致.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想到畫圖輔助分析,學生的解題能力得以培養(yǎng).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不斷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學會思考,善于思考.數學課堂不需要花里胡哨,需要的是有效的數學課堂,需要的是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教師引領學生在數學的殿堂里盡情地享受數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