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民俗學(xué)中的“饃”之功用

2021-02-01 02:30王?,B
關(guān)鍵詞:介子饅頭

王 瑞 王?,B

(陜西大荔縣文化館 陜西 大荔 714000 西安翻譯學(xué)院 陜西 西安 710105)

饃,一般稱為饅頭。只在黃河兩岸的一些地方,仍然沿襲著傳統(tǒng)的稱為,現(xiàn)在還叫饃,以河南陜西最盛。饃的最基本的用途,當(dāng)然是用來吃的,即以裹腹為其本質(zhì)之用。然而。在漫長的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所有的食品都不僅僅是只用來給人吃的,饗神祭祖從來都是社會的大事。這樣一來,作為食物的饃就有了很多文化上的功用。而且越是后來,在其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人們就越要給自己的食物加上各種文化的解釋,總要附會上一些理由及其意義,以使其更有文化內(nèi)涵。這樣的生活才會更有價值,這樣的附加也就使得饃有了以下這些瑣碎的傳說。本文想通過一個簡單梳理,大概總結(jié)一直作為面食的饃,其最基本的社會功用。

一、補天之用

女媧補天的故事,國人盡知。女媧是生育之神,又是天穹修補之神。這是古代母系氏族社會留下來的神話原型。上古奇書《淮南子?覽冥訓(xùn)》與《列子?湯問》上,對此均有記載,兩書皆曰女媧煉五彩石以補蒼天。但民間卻認(rèn)為,這天隨時還會有塌陷的可能,所以人人都須補之。這一點,我們從古代的典籍中可以找到相應(yīng)答案。

東晉王嘉的《拾遺記》載:“江東俗號正月二、十日為天穿日,以紅縷絲系餅餌置屋上,曰補天穿。相傳女媧以是日補天也?!蹦铣牧鹤阢痢肚G楚歲時記》亦載:“江南俗正月二、十日為補天日,以紅絲縷系煎餅置屋上,謂之‘補天穿’?!彼未铣?今江西南昌)人李覯有《正月二、十日俗號天穿日以煎餅置屋上謂之補天感而為詩》說:“媧皇沒后幾多年,夏伏冬愆任自然。只有人間閑婦女,一枚煎餅補天穿?!笨梢?,此節(jié)最遲從東晉起,就在江東一帶流行。其主要的風(fēng)俗就是婦女做好煎餅,用紅絲線系掛于屋上,其用意要么以紀(jì)念女媧補天的功績,要么是自行補天之責(zé)。餅和饃,過去是一個概念。宋以前,面食蒸烙的食物,都叫餅。如《水滸》中武大郎賣的炊餅,就是今天的饅頭。它過去叫蒸餅,因宋代皇帝名叫趙禛,故而犯了諱,更叫炊餅。

中國古人很早就有天圓地方的觀念,故以圓形餅補天。一則古老的成語云:杞人憂天,可以讓我們了解古人。他們真的是害怕天要掉下來,所以每年的正月二、十日,都要補一次。這種風(fēng)俗一直延續(xù)到唐代。

二、混沌之紀(jì)

“盤古開天”的神話最早見于三國時徐整著的《三五歷紀(jì)》,以后的唐人無名氏和宋代李昉的《太平御覽》,對此都有記載。其原文為: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shù)極高,地數(shù)極深,盤古極長。故天去地九萬里,后乃有三皇。因為上古有這樣的傳說,于是就體現(xiàn)在人們的飲食文化中。今天我們所吃的餛飩,基本都是與它有著文化的聯(lián)系的。無論是福建的餛飩、江浙的云吞,還是四川的抄手,都與此有關(guān)。

至今,陜西的關(guān)中各地,還有一種名叫餛飩的饃。在富平、合陽、澄縣一帶,餛飩饃是包了餡的。外面是面,里邊是油酥。而大荔一帶,就把饃叫餛飩,并不包餡。據(jù)筆者考察,餛飩二、字應(yīng)由混沌二、字訛變而來,是為了紀(jì)念盤古開天地而做。外面的一層表皮,為陽清,內(nèi)里的餡,為陽濁。只是在后來的社會發(fā)展中,人們將它的文化寓意逐漸淡忘掉了。我們研究民俗文化,就是要剝開層層遮蔽,找到它的原始意義。

三、哺乳之用

傳說女媧造出人后,他們因為沒有奶吃而哇哇大哭。女媧想哺喂他們,可是自己只有兩只奶,忙不過來。于是,她想了個辦法,蒸了許多饅頭,給上面點上個紅點,一個個發(fā)給他們。新造出的人嘴里含著饅頭,就再也不哭了。這種說法顯然比上面兩點要稍晚出,但在民間卻大為流行。

因為這,山西人有一種稱作“桃”的饅頭,形狀就像乳房。而且,給這個館藏點紅點時,俗稱“點頭腦”。頭腦,是只有人才有的。點頭腦,就是給人增加智慧。從此可以看出其深意的。

而陜西、河南人把饅頭之所以叫作饃,也有一定的寓意在其中。“饃”“嫫”諧音,《360》中解釋“嫫”的詞條為“太陽落山地方的女子。封建社會對皇家保姆或老年女仆的稱呼叫嫫嫫或嬤嬤?!币簿褪钦f,嫫的意思為老女人。老女人的奶水干了,沒有辦法哺喂孩子,只能用饃來哄他。這大約就是為什么黃帝的次妃叫嫫母的原因了。這個“嫫”,應(yīng)該比“饃”字出現(xiàn)得更早。“饃”的讀音正是根據(jù)“嫫”字而來,為老媽媽蒸的食品。二、者之間必然有關(guān)系。

那白白的顏色像人的皮膚,圓圓的隆起像乳房,尖尖饃頭像奶嘴,從形象上看,它不就渾脫脫一個乳房的形狀么?老奶奶老了,乳房干癟了,她只能在蒸的饃里,才能回憶起自己年輕時的樣子。孩子長大了,斷奶的,卻能從饃里,想起媽媽的奶水。

《紅樓夢》第十五回,專門寫了“饅頭庵”?!扳帧痹瓰閳A頂草屋,后多指尼姑的住所。“饅頭庵”這個名字本身就是一種沖突:庵是修身節(jié)欲之處,饅頭卻為人的性能量源源不斷地提供著營養(yǎng)。問題的關(guān)鍵是,這里“饅頭”的原型正是乳房,是刺激有的欲望之器??墒牵酥醵际强课比橹L大的,是人所不能離開的哺育之器。在這里,饅頭庵的饅頭指的并不只是現(xiàn)實生活中供人吃食的饅頭,而是暗含了女性的乳房的色情意味。此庵又名“水月庵”,就是對這層意味的特別提醒。

女人,是上蒼最妙不可言的創(chuàng)造。如果把她們的纖細同男人的粗糙加以比對后,她們身上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包括她們的母性和她們的優(yōu)美雅致,再聯(lián)系她們富于犧牲的精神和忍受痛苦的力量,都會使我們?nèi)魏我粋€男子感覺到自己承擔(dān)的微不足道。大地供給人類以食物,母親以奶水哺喂孩子。這二、者是相一致的,因此上看,饃、嫫之功用都是給人以哺喂的。至于這樣的讀音在以后發(fā)生了何種變化,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難再驗證。但從中卻給我們留下了諸多想象的究竟。所以,人類歷史上存在的生殖崇拜,總是和女性崇拜、母性崇拜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人們經(jīng)常說到的“大地之母”,希臘神話中就有關(guān)于地神蓋亞的傳說,都是這一崇拜思想的具體呈現(xiàn)。在古埃及,有個神叫瑪雅或莫特。她是大地,是“善良的母親”。印度人的圣書《梨俱吠陀》中說,梵天和瑪雅相結(jié)合而生萬物,瑪雅是“眾神和萬物的善良母親”,至今仍受到人們崇拜。古希臘和古羅馬人也崇拜母性,但她的名字叫邁亞,即阿特蘭提斯的女兒。對母性的崇拜遍及整個歐洲,如法國和西班牙的瑪耶、英格蘭的梅女王等。而在史前墨西哥,她被當(dāng)作瑪由爾即“神和人之母”來崇拜。從公元六世紀(jì)以來,對她的崇拜已被大部分基督教徒以圣母瑪利亞之名正式承認(rèn),她成了上帝的母親、天后。而中國人在“大母神”,當(dāng)然是補天生人的女媧。這樣一個自然神,在后來的藝術(shù)中廣泛出現(xiàn),并成為與伏羲纏繞在一起的蛇身人面復(fù)合像。靳之林先生說:“女媧是黃土高原母系氏族社會的女神,黃帝是黃土高原父系氏族社會的男神大神,兩者都出自黃土高原?!盵1]

四、紀(jì)念之用

最為流行的說法是紀(jì)念介子推。史載晉文公流浪的時候,介子推曾割股救其餓。后來文公重耳返朝,介子推接母未歸。重耳忘記了介子推未歸,命城內(nèi)一律不得進人。介子推接回母親進城時,被拒入內(nèi)。他傷心欲絕,背起母親往回走。這時,重耳突然想起了介子推,就派人去追。介子推這時對重耳已經(jīng)是極度失望,于是躲進山林。有人給重耳出主意說,用火燒山,一燒他就會出來??山樽油茖幙杀粺酪膊辉敢獬鰜?。他的行動感動了山林里的蛇蟲鳥獸,它們紛紛跑來,以自己的軀體護佑子推。等到山火滅了,人們?nèi)ふ医樽油茣r,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被燒死,而在他身上,堆積著大量的鳥獸蟲蛇。從此之后,人們?yōu)榱思o(jì)念他,每到寒食清明之季,家家都要捏面花以紀(jì)念他。

陜北每年清明節(jié)時,都要蒸子錘饃,送給男孩以示祝福。子錘,子推,被有些學(xué)者強行聯(lián)系在一起,認(rèn)為就是為了紀(jì)念介子推的。筆者曾在不同文章中,對子錘進行過考證。這個“子錘”,應(yīng)該有四個方面的含義。其一,就是“子垂”的諧音。垂者,懸也。生殖崇拜的最終目的就要達到子孫眾多,人丁興旺。其二、,應(yīng)該有“錙錘”的意思?!板N”是古代的計量單位,也是量詞。有“八銖”之錘:如《說文》“錘,八銖也”;如《淮南子?詮言》“有千金之璧,而無錙錘之礛諸”等。有十二、兩之錘:如《淮南子?詮言》“雖割國之錙錘以事人”。還有六銖之錘:如《風(fēng)俗通義》“銖六則錘”。也就是說,錙錘是古代錢幣的別稱,一個男兒要行走江湖,沒錢是萬萬不行的。在古代,孩子還小,還不會花錢的時候,家里人用面捏個錢讓他玩。這中間寄托著家人對男孩的美好祝愿。其三,錘還是一種器物,更確切地說是一種兵器。男人只有以此防身,才能確保安全。最后一層意思,錘就是男性生殖器的別稱。陜西人、四川人至今把男性生殖器叫做“錘子”,就是這個意思。[2]

與介子推聯(lián)系,這樣的說法當(dāng)然很牽強。人類對百獸蛇蟲的敬畏懼怕,是原始時代的事。因此上就有了圖騰崇拜。將此附會到介子推身上,怎么看都有模仿紀(jì)念屈原吃粽子的效尤之嫌了。同時,晉文公重耳是春秋時代的人,而中國人的吃饃史,遠比這要早得多。如果僅以重耳附會,它的意義就發(fā)生了降格。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言河南人、陜西人都是從山西洪洞縣棗林莊移民過去的。當(dāng)?shù)厝藶榱思o(jì)念自己的出生地,思念家鄉(xiāng),就蒸一只跟棗林莊相似的山形饃,放上紅棗,以之紀(jì)念。這個饃現(xiàn)在在韓城還有,叫且饃。且饃之意,現(xiàn)在已經(jīng)完全變了樣,這個問題筆者會另外擇文以專述,故不贅言。

五、禳災(zāi)去病之用

筆者在翻檢《解放日報》時,偶然從1945年6月18日穆青先生的一篇通訊,題目是《巫神的騙術(shù)》,中間有一段以《送虎咬》為小標(biāo)題,講的是有關(guān)捏面人的事。

有些巫神為了想賺事主一些面吃,便想法說病人是白虎纏身,犯了“虎咬”,必須用面做一個老虎送出去才能解救,但老虎必須由巫神親自來捏,面也要他自己來和,在和面中他們總是不稀就干,要事主不斷的添面,結(jié)果弄來弄去才捏成一個五六斤重的大面虎,但送虎咬也必須巫神一個人去才行,因為別人不知道送到什么地方去,而且即令送去也不應(yīng)驗了。其實這全是巫神騙人的,因為最后那只面虎卻被送進巫神一家人的肚子里去了。

穆青先生的這段文字,說明當(dāng)時的陜北地區(qū),請巫師去病捏造花饃的情況。另者,宋人高承的《事物紀(jì)原》也說明了,三國時期人們就相信有鬼魅為害人類的信仰。除了敬神之外,老百姓更懼鬼魅。一則怕自己平時遇上什么禍端,二、則怕得上什么邪病。所以,就要想盡辦法討好鬼,給他們吃好的,讓他們不要騷擾自己平時的生活。遇上有病有災(zāi)了,也要做些好吃的送上,讓他們放過自己。這一習(xí)俗與古代祭祀、巫術(shù)有關(guān)?!吨芏Y?天官?女祝》曰:“掌以時招梗會禳之事以除疾殃?!庇帧洞汗?雞人》疏:“禳,謂禳去惡祥也。”它后來成為中國道教禳解災(zāi)害的重要法術(shù)內(nèi)容,以后發(fā)展成門類繁多的體系,大凡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天災(zāi)人禍等均在禳解范圍之內(nèi)。歷史上的中國始終是一個農(nóng)業(yè)社會,有時會遇上旱災(zāi)、水災(zāi)、蟲災(zāi),自己平時也有不測,為了能夠保佑平安,無災(zāi)無病,人們總要以賄賂鬼神的方式祈求平安。明代沈榜《宛署雜記》中,言河南南陽農(nóng)村要將面花掛在田間以犒天地之神的說法,可以為之佐證。而在今天的陜西神木、府谷等黃河上游一帶,仍然延續(xù)著這一做法。陜北民眾把這一習(xí)俗稱之為“掛田幡”。清澗民間有諺云:“七月十五掛田幡,八月十五吃新飯?!?七月十五日清早,農(nóng)夫們便踩著露水,攜帶香燭紙馬,來到莊稼地里。先以面點水果祭拜,拜祭完畢后,把用青、綠、紅、白、黃五色彩紙剪成的纓絡(luò),掛在長得最茂盛的莊稼身上,以祈五谷豐登。米脂人稱之為“掛田蔓”,吳起人稱“給莊稼過生日”。這其實正是祭祀谷神的歷史遺存。在當(dāng)下的陜北各地,有人得了病,久治不愈,就會請巫神來送鬼,以米面奉上,念咒語,讓鬼離開。在陜北的神木府谷,還有這樣一種傳說。很久以前瘟疫流行,瘟神想消滅人間一半人才肯罷休。道教的真武祖師化身一個老婦,教人捏面人。當(dāng)瘟神看到人間到處都是人吃人的景象,就放棄了自己的想法,不再騷擾人間了。

明代劉若愚在《酌中志》說:“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攤為煎餅,名曰熏蟲?!蓖瑫r代沈榜的《宛署雜記》也說:“用面攤煎餅,熏床炕令百蟲不生。”這種的熏蟲之法,熏的是螞蟻、蝎蟲之類,雖不屬于敬鬼之俗,卻也是一種民俗之沿續(xù),是傳統(tǒng)薩滿教萬物有靈的變種。

面花習(xí)俗,與以上傳說應(yīng)該有一定的關(guān)系。其實說到底,不過是為了取悅神鬼,一方面保佑自己平安,一方面想得到神鬼的眷顧。原始人面對自然,感覺到格外的無助和恐懼,以自認(rèn)為好吃的東西取悅神靈,是想當(dāng)然的事。因此,它應(yīng)該是原始宗教的一部分內(nèi)容。

六、整蠱之說

陜西長安古代是中國社會政治文化的中心,所以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由此,民族融合也是必然的。有些外來民族,與當(dāng)?shù)赝林l(fā)生沖突也在所難免。有一種傳說,說長安城南住的是土著人,城北住的是胡人。這大約是唐以后回民到來以后才有的事。城南人嫌城北人長的高大,就將驢當(dāng)成是城北人的符號,殺驢煮肉以泄恨;城北人嫌城南人長得矮小,就捏面人吃,把面人當(dāng)成是城南人的符號。這個故事雖然聽起來有些荒誕,但從側(cè)面映證了文化沖突的嚴(yán)酷。吃面人,成了殺死對方的一種迷信手段。而歷史上,漢武帝時期的宮廷里,就曾發(fā)生過這樣的事。

整蠱是巫術(shù)的一種,后來演化為封建迷信活動,將木制、布制、面捏的人當(dāng)成是對方的假想物,扎上針,貼上符,再施以咒語,想以此置對方于死地。面花的發(fā)源,應(yīng)該與此無關(guān),它只是民間的一種附會。但平日里人們將此作為一種詛咒對方的手段,或許也會用到。

七、替代之說

聽民間捏面花的師傅說,黃帝當(dāng)年戰(zhàn)炎帝時,于阪泉之野所率的熊、羆、貔、貅、貙、虎,都是面做的。黃帝將它們擺成戰(zhàn)陣,只要念一句咒語,它們就可以沖鋒陷陣了。在民間老百姓看來,動物可以代替人打仗,面捏的動物可以代替真動物打仗。這樣的想法當(dāng)然看起來十分可笑,但老百姓卻極其認(rèn)真地對待此事。

宋人高承的《事物紀(jì)原?饅頭》中,有“諸葛亮渡瀘水,以面畫人頭而祭”的話,說明他是把面人當(dāng)成真人以祭祀的歷史實情。在陜西韓城潭馬村有一家劉氏家族,稱自己的祖先是劉永祚。說清兵南下時,他在家鄉(xiāng)組織義兵抵抗,終因寡不敵眾兵敗被擒,不屈被殺。被殺之后,他的頭就被掛在城門上示眾。當(dāng)?shù)厝顺弥股幻?,用一只面粉做的人頭換下他的頭,掩埋了真人,讓他首身一體。筆者對此半信半疑,于網(wǎng)上查知,劉永祚非韓城人,而是江蘇常州人。1643任福建興化府知府。1646年清軍入閩,攻入興化府城,永祚仰藥自殺。也就是說,劉永祚是服毒自殺的,被人割首級也并非真事。但潭馬村劉氏是不是劉永祚的后人,也非不可能的事。民間傳說只是傳說,我們只能將信將疑就是。從此看,民俗是在不斷變化演義著的,有些后人附會的東西,是需要認(rèn)真厘清的。

此外,陜西延安的著名革命圣地楊家?guī)X,原來叫楊家陵,筆者小時候曾見過許多石人石馬。民間傳說這里曾埋過一位楊家將軍,因頭顱被敵人割去,便用銀子打造了一顆頭顱埋了。因故,這里曾不斷有盜墓者出沒。后來得知,這里埋的是明代知名人士楊兆。他并非什么將軍,也并不是被敵人割去了首級。還有人說,楊兆死了之后,后人擔(dān)心墓園被盜,只用糜子面捏塑了一個真頭將其埋葬。于是,面人成了真人的替代品。這樣的事是有可能發(fā)生的,只是有沒有出現(xiàn)在楊兆身上,現(xiàn)在卻并不知曉。

說替代品,其實就是我們現(xiàn)在藝術(shù)理論中所說的象征。面花所呈現(xiàn)的意象,都是替代品,所有的蟲魚花鳥以及人物造型,都不是原物,都是替代品。只是以上諸種說法,除了祭祀之外,基本都是附會罷了。這種以物征事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寓意深刻,能豐富人們的聯(lián)想,給人意境無窮的情感寄寓。

除了以上說法之外,我們更愿意相信,面花的起源與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有關(guān),與宗教、崇拜、禮儀有關(guān),與人的審美發(fā)生有關(guān)。這些問題,筆者都曾在拙著中有所論述,有興趣者可以參看《面案上的雕塑——陜西面花文化研究》一書。

猜你喜歡
介子饅頭
清明節(jié)與介子推
LHC報告迄今最大正反物質(zhì)不對稱現(xiàn)象
童年的饅頭
第七個饅頭
“饅頭辦”沒了吧?
介子推守志
買饅頭
清明節(jié)的故事
清明節(jié)的傳說
半個饅頭
灌阳县| 堆龙德庆县| 昌吉市| 梁山县| 甘南县| 河北区| 攀枝花市| 闽清县| 镇安县| 瑞安市| 桃园县| 赣榆县| 乌苏市| 淳安县| 东源县| 迭部县| 乡宁县| 太湖县| 沾化县| 青岛市| 桂东县| 鄄城县| 鄱阳县| 洛阳市| 绥滨县| 大宁县| 叶城县| 马尔康县| 临湘市| 行唐县| 沾化县| 米泉市| 长葛市| 天峻县| 松溪县| 申扎县| 肇源县| 方城县| 崇义县| 青阳县| 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