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財政
(大嶺山中學高中部 廣東 東莞 523820)
在速度的合成與分解問題中,常遇到以下這個經典例題.
【例題】如圖1所示,某人站在岸上通過繞定滑輪的繩子向岸邊拉船.他拉繩子速率不變,當拉船的繩子與水平面成α角時,船前進速度u多大?
圖1 例題題圖
學生們通常以圖2的方式分解[1],認為u=v1=v0cosα這種分解方式顯然錯誤,因為船在運動過程中明顯沒有豎直向上的分運動.
圖2 學生解題常用分解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教師認為這是一個速度分解的問題,常用圖3的方式進行分解計算,船速是合速度,分解為沿繩的分速度v1和垂直于繩的另一個分速v2.因此,繩子的速度是v0根據三角形幾何關系得到船速
圖3 教師解題常用分解方式
這樣講解這道例題,存在什么問題?學生經常會產生疑問,為什么船速是合速度,而繩速卻是分速度?而且為什么兩個分速度v1和v2必須垂直?
針對學生的問題,教師的解釋如下:合運動與分運動的定義是物體實際的運動是那兩種運動的合運動,那兩種運動就是這個實際運動的分運動.
在上述例題中,船沿水平方向的實際運動明顯就是合運動,所以沿繩和垂直于繩方向的兩個運動就是分運動.
v1和v2如果不垂直,如圖4所示,v2在繩子方向上投影不為零,所以還應該把v2分解.v0=v1-v2sinα,結果還是分解為圖3的情況.只有v1和v2垂直,v2在繩子的方向上投影才為零,也就是v2不能再分.
圖4 v1和v2不垂直的分解方式
那么這樣解釋是否正確?
采用速度分解的方法來解決上述例題,有許多教師認為這是錯誤,陳鋼等論述了這個觀點.他們認為[2],上述例題中船速與繩速的關系根本就不屬于運動分解的問題,既非繩速的分量為船速,亦非船速的分量為繩速.船頭沿水平面運動,行船的速度與拉繩的速度并不構成速度分解與合成的關系,因為顯然繩速與船速是因果關系,拉繩為“因”而行船為“果”,這不符合運動分解的邏輯關系.
而筆者認為運動的分解定義中,分運動具有相對獨立性,分運動間互不相干,任何一個分運動可以獨立存在.而上述例題中,v1,v2兩個分運動并不能獨立存在,如果沒有繩速,v2就不存在,更沒有船速.
因此,使用速度分解的方法解決關聯(lián)速度問題存在爭議,筆者建議使用別的更合理的方法,避免爭議也方便學生理解.
在解決上述例題前,先弄明白上述的船速和繩速應當屬于哪一種關系?圖5中船是因為繩拉而動的,拉繩是“因”,而船行是“果”,速度有關聯(lián),它們符合關聯(lián)速度的特征,是典型的“關聯(lián)速度”問題.
圖5 船速與繩速關聯(lián)示意圖
在機械運動中普遍地存在著速度的關聯(lián)關系,關聯(lián)速度的基本特征是,一個獨立的運動導致另一個相關聯(lián)的運動,這兩個運動被幾何關系約束,因此往往可以寫出確定它們之間幾何關系的“約束方程”,根據圖5對拉船問題可以寫出約束方程
x2+H2=L2
(1)
兩邊對t求導后,得
(0≤α<90°)
對于其他的典型關聯(lián)速度問題,例如馬拉車,滑輪拉重物等[2],都可以使用約束方程來解決.
上述的關聯(lián)速度問題的解決方法看似完美,但是高中的學生并沒有學過導數(shù),如果對中學生講解上述方法,那么教師和學生必然是事倍功半.
在中學雖沒有學過導數(shù),但是學過微元法,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微元法來講解關聯(lián)速度問題.如圖5所示,設經過極短的Δt時間,繩子收縮長度ΔL,船的位移是Δx.經過Δt后約束方程依然成立
(x-Δx)2+H2=(L-ΔL)2
(2)
將式(1)代入式(2)化簡得
(3)
將式(3)兩邊除以Δt得
因為Δt極短,相對2L,ΔL可忽略;相對2x,Δx也可以忽略
所以可得
(4)
由此可見,用微元法得出的結果與導數(shù)方法相同,而且又能使中學生理解.
為便于學生理解,還可以從能量的角度講解關聯(lián)速度問題.
為什么許多學生常以圖2的方式分解繩速?因為受力的分解的定勢思維的影響,認為速度也能這樣分解.
根據力的分解思維,學生很容易將繩拉船的力分解為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兩個分力.速度與力的乘積又是功率,因此我們可以得到啟發(fā),找到適合中學生的解題方法.
如圖1所示,人拉繩做功大小與繩拉船做功大小是否相等?在忽略滑輪阻力的情況下,答案是肯定的.再因為人對繩做功的時間與繩對船做功時間相同,所以功率相同[3].
根據以上分析,假設人拉繩的力是F,則人拉繩的功率P1=Fv0.
對于類似的馬拉車、滑輪拉重物的問題,也可以使用功率相等的方法解決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常遇見的關聯(lián)速度問題,有許多教師都是以運動分解的方法來教學生.筆者認為運動分解的概念還是不能與關聯(lián)速度混淆.針對關聯(lián)速度的問題,常規(guī)的解法就是運用“約束方程”,但是這個方法運用了導數(shù)的知識,所以教師可以理解,而中學生卻不能.總之,為便于中學生理解,建議教師在講解關聯(lián)速度的問題時,可以用微元法或從能量的角度來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