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霞
幼兒勞動教育有利于促進幼兒的手腦共同發(fā)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勞力上勞心,手到心到才是有意義的做?!遍_展勞動教育活動,是順應了幼兒“好動”“好奇”的天性,能夠有效增強幼兒對世界的認識與感知,還能提升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勞動教育的開展需要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這與建構主義理論極為契合。該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基于一定的情境,借助學生自身經驗的積累以及知識獲取完成學習的過程,認為“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
兒童勞動教育的目的一是讓兒童增強自立能力,二是通過勞動讓兒童獲得真知。本文結合建構主義理論以及幼兒園開展的“大班勞動日”活動,總結了基于生活元素的勞動教育實踐方法,希望能夠為其他教師開展相關實踐活動提供一定的參考。
所謂“情境”,指的是與學習目標密切聯系,同時又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場景。大班幼兒基本具有一定的自我服務能力,因此,筆者研判現階段更多的是要培養(yǎng)大班幼兒為他人服務、為集體服務的意識,培養(yǎng)其好奇好問的性格,鼓勵其表達內心的需要和興趣;教師還要注重培養(yǎng)大班幼兒動手動腦、發(fā)現創(chuàng)造的能力,促使幼兒在自主探究和創(chuàng)新實踐中認識自己、提升自己。
筆者讓幼兒自主討論選擇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形式。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積極地建言獻策,提出值日服務、小小教導員、小小清潔員等勞動教育活動形式。這些活動形式有的可以長期實施;有的可以作為某一日的專題活動予以開展;有的可以由個人來完成;有的則可以讓全體大班幼兒參與其中。最終,筆者決定首先開展適合全體參與的勞動日活動——邀請大班幼兒一起做衛(wèi)生。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作用。教師作為促進者,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時候,要基于學生自身的經驗引導其關注生活,引導其根據自身原有的經驗延伸與發(fā)展新的價值點。
協作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通過協助,幼兒可以完成對學習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實施任務分解和分工,與同伴共同完成階段性的任務。
例如,在勞動日活動的規(guī)則制定與分工環(huán)節(jié),大部分幼兒都出色地完成了協作討論。以往的活動中,通常是由教師仔細地說明分工方案,幼兒照其執(zhí)行,而這種教學模式容易導致幼兒在執(zhí)行過程中產生厭倦情緒。因此,在勞動日活動中,筆者從分工環(huán)節(jié)就嘗試將決策權交由幼兒,讓他們自主地發(fā)現問題,然后提出相關對策。筆者拿出幼兒園的卡通地圖,然后詢問幼兒認為有哪些區(qū)域需要打掃。有的幼兒說:“玩沙池里有一些雜物,有時候會硌到腳,需要清理?!逼渌變杭娂娰澩?,并踴躍提出“旁邊的小車也需要擦一擦,有時候用手可以摸到灰”“戲水池也需要清掃,每天風吹日曬,有一些垃圾被風吹到水池里去了”“還有滑滑梯、長廊、秋千、草坪上的雜草……”等意見。隨著討論越來越熱烈,幼兒計劃勞動的范圍也越來越全面。
關于打掃區(qū)域的討論告一段落后,一名幼兒提出了分工合作的意見,并將自己從家長處學到的分工方法分享給大家:“睿睿長得高,他可以擦比較高的地方;女孩子細心一些,可以去清理沙水池?!?/p>
幼兒的討論結合了自身生活經驗,在地圖上逐一指出在自己認知范圍內所有需要打掃的區(qū)域,隨后在區(qū)域大致劃定后商討了工作量的問題,進而提出了分工協作的辦法,在分工時又參考了身高、性別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制訂出了較為完善的計劃。由此可見,勞動教育活動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
會話與協作是相輔相成的,也是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輔助措施。幼兒能夠通過會話將自己的經驗與知識向周邊幼兒傳遞。
開展會話是推進勞動教育活動的有效措施。在幼兒會話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如拋出問題“這樣做能不能行呢”“還有更好的方法嗎”等,以逐層深入的問題啟發(fā)幼兒自己尋求答案,激發(fā)和培養(yǎng)幼兒的探究精神,并在此過程中,將幼兒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有效結合,使幼兒的知識水平和動手能力得以協同發(fā)展,促進幼兒勞動能力與實踐水平的同步提升。
意義建構的實質是教師和幼兒共同歸納總結勞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掌握勞動的方法、規(guī)律以及認知勞動的重要意義。勞動是一種奉獻,更是一種分享。幼兒在活動中可以交流自己的經驗,分享自己的情感。“我在清理雜草時,覺得雜草太多,可是后來小伙伴幫我一起拔,大家很快就完成了?!薄八睾秒y刷,只一會兒我的手就酸了,后來朋友們來幫忙,我就不覺得累了?!边@些反映出幼兒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我在擦大型玩具的時候差點滑倒了,樂樂告訴我要用手好好抓住,于是我就一只手扶好,用另一只手去擦。”這反映出幼兒在勞動過程中明白了要注意方式方法。結合勞動的過程,幼兒還提出了一些關于后續(xù)勞動活動開展的建議,如“我們還可以幫忙清除馬路旁的縫隙里的小雜草”“下次勞動日時間可以更長一點,我們要做更多的事情”等。
意義建構的過程,其實是對整個活動進行反思的過程,也是提煉和升華活動意義的過程。在意義建構的過程中,幼兒認識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同時也明白了勞動要注意方式方法,還能在現有的基礎上提出關于如何開展勞動的建議,這達到了本次勞動教育活動的預期成效。幼兒通過動手操作、親身實踐,逐步理解了勞動的內涵,樹立起了正確的勞動觀念和積極的勞動態(tài)度。教師在開展勞動日活動時不僅要致力于培育幼兒正確的勞動觀念,更要引導幼兒從勞動中體驗生活的樂趣,生成一種“新勞動”方式。
在實施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家庭要發(fā)揮好基礎作用,學校要發(fā)揮好主導作用,社會要發(fā)揮好支持作用。家庭、學校、社會要通力協作,促使兒童在生活中勞動、在勞動中學習,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兒能在學習和游戲中開展勞動,并體驗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幼兒園教師在開展“勞動日”體驗活動時,應從實際生活出發(fā),促使幼兒在勞動過程中集思廣益、親身體驗,在實踐中認識到勞動的價值。
(作者單位:張家港市北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