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梁燕嫦
(中山市人民醫(yī)院骨一科,廣東中山528403)
近年來,隨著老齡化現(xiàn)象逐漸加重,股骨頸骨折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嚴重影響老年群體晚年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治療股骨頸骨折主要采用閉合復位內固定術,可改善髖關節(jié)疼痛,促進其功能恢復,其效果已被臨床眾多病例證實。但對于股骨頸骨折患者來說,內固定術只是恢復健康首要條件,為延長髖關節(jié)活動壽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術后還需要進行康復鍛煉[2-3]。臨床研究報道,大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系統(tǒng)地認識疾病,術后康復鍛煉更是似懂非懂,依從性顯著下降,延緩了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導致術后療效降低[4-5]。信息-動機-行為護理模式源自艾滋病高?;颊咝袨樽兓芯?,提出信息、動機及行為貫穿人行為變化過程。多數(shù)學者將這一護理模式應用于慢性高危疾病患者健康行為研究,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銀屑病及糖尿病等,并取得一定臨床效果。鑒于此,為股骨頸骨折康復提供可靠資料,本研究重點分析信息-動機-行為護理模式用于股骨頸骨折內固定術后的康復護理效果。
選取2017 年5 月至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行內固定術的股骨頸骨折患者92 例,根據(jù)護理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7 例,男29 例,女18 例,年齡61~75 歲,平均年齡(66.23±5.14)歲,骨折原因:跌倒26 例、交通事故14 例、墜落7 例,骨折類型:經頸型24 例、頭下型17 例、基底型6 例,骨折位置:左側25 例、右側22 例。對照組45 例,男28例,女17 例,年齡61~75 歲,平均年齡(66.47±5.22)歲,骨折原因:跌倒23 例、交通事故13 例、墜落9 例,骨折類型:經頸型25 例、頭下型16 例、基底型4 例,骨折位置:左側26 例、右側19 例。兩組上述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經影像學確診為單側股骨頸骨折;(2)年齡在60 歲及以上;(3)成功接受閉合復位內固定術治療。排除標準:(1)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存在嚴重器質性病變;(2)合并病理性、多部位骨折;(3)合并惡性腫瘤;(4)近1 年接受髖關節(jié)置換或或翻修手術者;(5)合并感染或風濕性關節(jié)炎。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術后護理干預,術前告知患者及家屬圍術期相關注意事項;手術結束當天患者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給予適當?shù)牡逆?zhèn)痛和感染預防護理干預及患肢保暖;術后第2 天及之后責任護士定期詢問患者情況并密切監(jiān)控手術切口位置情況,保持患者切口周圍組織衛(wèi)生及干燥,避免感染發(fā)生,并進行踝關節(jié)跖屈背伸訓練、三點支撐引體抬臀鍛煉、股四頭肌收縮鍛煉等,臥床期間還需進行擴胸和有效咳嗽;出院時指導患者及家屬飲食及鍛煉相關注意事項,預定好下次復查時間。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信息-動機-行為護理模式干預。①小組成立:建立信息-動機-行為護理小組,包括醫(yī)師1 名、護師及主管護師各2 名。②信息護理:根據(jù)股骨頸骨折原因、治療方案、圍術期相關注意事項、疼痛管理、康復鍛煉及出院指導等制定《股骨頸骨折患者需求調查表》,便于醫(yī)護人員更全面地為患者提供信息支持,術前將上述調查表獲取患者需求情況,并解答患者或家屬疑問,給予一定信息支持,圍術期進行5 次交流評估,時間控制在20 min 內。③動機護理:術后受患者年齡、受教育程度及宿命論影響,焦慮、悲觀等負面心理產生,容易影響術后康復鍛煉,因此進行動機性訪談進行干預。依次從無意圖期-意圖期-準備期-改變期-維持期干預,首先無意圖期,小組多與患者溝通,給予一定的安慰和鼓勵,建立良好呼喚關系,引導患者表達內心并耐心傾聽,給予理解和尊重;意圖期,小組向患者或家屬說明康復鍛煉的優(yōu)勢,與手術預后關系,幫助其建立健康意識和康復信心,從思想和心態(tài)上提高患者對康復鍛煉的認知;準備期,小組根據(jù)患者需求,制定康復鍛煉計劃和目標;改變期,指導患者熟悉康復鍛煉計劃,并根據(jù)患者意愿進行更改,在康復鍛煉計劃制定完畢后開始實施,定期評估,并不斷改進計劃,確保其有效性及可行性;維持期,合理利用家庭及社會資源,調動患者家屬、朋友給予患者關心和支持,并監(jiān)督患者康復鍛煉,為患者營造長期堅持康復鍛煉外在環(huán)境,確保其認真完成鍛煉。④行為護理:圍繞疾病教育展開,包括術前相關注意事項、術后患肢擺放等,小組幫助患者掌握踝關節(jié)跖屈背伸訓練、三點支撐引體抬臀鍛煉、股四頭肌收縮鍛煉等正確方法,及時記錄并評估鍛煉效果。出院時指導同對照組。
干預3 個月,觀察兩組疼痛情況、髖關節(jié)功能、心理狀態(tài)及依從性。
(1)疼痛評估:采用視覺量表[6](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總分10 分,得分越低表示疼痛越輕。干預前后由責任護士指導患者進行評估。
(2)髖關節(jié)功能評估:采用Harris 評分[7],包括疼痛程度、畸形、關節(jié)活動度、日常活動能力、行走距離、步態(tài)等項目,總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恢復越好。干預前后由2 名專業(yè)醫(yī)師評估。
(3)心理狀態(tài)評估: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8](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評估焦慮,正常<7分、焦慮7 分~14 分,顯著焦慮>14 分;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9](Hamilton Depression,HAMD)評估抑郁,正常<7 分、抑郁7 分~14 分,顯著抑郁>14 分,得分越低表示焦慮、抑郁情況減輕。干預前后由2名專業(yè)醫(yī)師評估。
(4)依從性評估:采用我院自制康復鍛煉依從性調查表(經信效度檢驗Cronbachα 系數(shù)0.894)評估,完全依從:可按照信息-動機-行為護理小組制定康復鍛煉計劃保質保量完成;部分依從:需要醫(yī)護人員監(jiān)督下完成;不依從:完全抗拒鍛煉。依從性率=(完全依從/n+部分依從/n)×100%
數(shù)據(jù)資料均采用SPSS24.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計量資料進行正態(tài)分布及方差齊性檢驗,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數(shù)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干預后疼痛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分)
注:表示與組內干預前比較,*P<0.05
兩組干預后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髖關節(jié)功能比較(,分)
表2 兩組髖關節(jié)功能比較(,分)
注:表示與組內干預前比較,*P<0.05
兩組干預后HAMA 和HAMD 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心理狀態(tài)比較(,分)
表3 兩組心理狀態(tài)比較(,分)
注:表示與組內干預前比較,*P<0.05
觀察組依從性率(95.74%)顯著高于對照組依從性率(82.22%)(P<0.05),見表4。
表4 兩組依從性比較[n(%)]
近年來,股骨頸骨折發(fā)生多以60 歲以上老年人為主,隨著老齡化加劇,股骨頸骨折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因此如何提高股骨頸骨折治療效果及生存治療是臨床當前關注焦點[10-12]。臨床研究報道,閉合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股骨頸骨折具有較好治療效果,一定程度上可恢復髖關節(jié)功能[13-14]。但由于閉合復位內固定手術屬于有創(chuàng)手術,術后不良反應無法避免。故對閉合復位內固定術后實施及時有效護理干預,對提高術后療效及促進相關肢體功能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表示,觀察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信息-動機-行為護理模式用于C 內固定術后可減輕疼痛。分析認為,信息-動機-行為護理模式注重患者因疼痛抵觸康復鍛煉,通過制定股骨頸骨折患者信息需求調查表管理疼痛,以抬高患肢、轉移注意力等方式減輕疼痛較輕者疼痛,以藥物鎮(zhèn)痛減輕疼痛嚴重者,消除了患者顧慮,從而提高了患者鍛煉依從性嗎,與Sogi[15]等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髖關節(jié)功能高于對照組。說明信息-動機-行為護理模式用于股骨頸骨折內固定術后能夠促進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分析認為,常規(guī)術后護理干預具有程序化、標準化特點,具有可執(zhí)行性,但往往忽略了患者個體需求,降低了術后效果,而信息-動機-行為護理模式根據(jù)患者情況進行計劃性、目的性及階段性康復性指導,并在執(zhí)行過程中及時反饋,不斷改進康復鍛煉計劃,使得康復鍛煉更加個性化,患者需求得到滿足,提高了鍛煉積極性,從而促進了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與Merloz[16]等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結果還得出,觀察組HAMA 和HAMD 評分低于對照組,依從性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依從性率。說明信息-動機-行為護理模式用于股骨頸骨折內固定術后可改善負面心理,提高依從性。分析認為,信息-動機-行為護理模式通過信息、動機、行為三方面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干預及評估,以患者為中心,給予個性化信息支持,找到患者最需要信息點,不僅滿足了患者需求,也潛移默化地改變患者思想、認知及行為,改善不良心理,調動康復鍛煉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進而提高了鍛煉依從性。與王海芬[17]等對老年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應用信息-動機-行為護理模式能夠減輕患者焦慮、抑郁心理,降低膝關節(jié)腫脹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信息-動機-行為護理模式用于股骨頸骨折內固定術后患者可顯著減輕疼痛,促進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減少負面心理,還能提高依從性率。本研究不足之處為單中心研究,樣本量相對較少,后續(xù)會擴大樣本量進行多中心研究,以期為股骨頸骨折患者提供更科學、有效的康復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