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王晴 賈辛婕 吳瓊
(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 國家腫瘤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 天津市“腫瘤防治”重點實驗室天津市惡性腫瘤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 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天津300060)
乳腺癌是嚴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惡性疾病,研究顯示乳腺癌患者的發(fā)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1-2]。近年女性的初婚年齡不斷推遲[3],很多年輕患者在確診乳腺癌時尚處于未婚狀態(tài)。有研究表明[4],乳腺癌患者中未婚者占15.89%。家庭是患者生活的基本單元,與已婚患者相比,未婚患者的社會支持不完善[5],未婚是乳腺癌患者生存的不良預后因素[4]。除普遍接受手術、放化療及內分泌等治療,未婚女性乳腺癌患者還需面臨愛情、家庭、生育等社會問題,她們多表現(xiàn)為強烈的受歧視感、低自我價值感和自卑感[6]。健康堅韌性[7]是個體在疾病、意外損傷等高強度應激情況下抵抗壓力的心理資源,是內心緩解應激效應的個性特征。研究顯示[8],乳腺癌術后患者健康堅韌性處于中等水平。另外,不同的患者在面對癌癥帶來的負性情緒困擾時會采取不同的處理和應對方式。積極應對是未婚女性乳腺癌術后患者健康堅韌性的主要影響因素[8]。但關于兩者之間的作用機制研究甚少。有研究顯示[9],乳腺癌患者的應對方式與社會支持顯著相關。良好的社會支持可幫助患者在面對應激事件時改善消極負性情緒、減輕各種癥狀負擔、增強應對能力,提升自信心[10]。另有研究顯示[11],乳腺癌患者的領悟社會支持與健康堅韌性呈正相關,患者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多,其健康堅韌性水平就越高。綜上分析,社會支持可能在應對方式和健康堅韌性關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因此,本研究將探討未婚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社會支持在應對方式和健康堅韌性之間的中介作用,為提升未婚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奠定理論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天津市某三級甲等專科腫瘤醫(yī)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門診復查的115例乳腺癌術后患者。納入標準:①門診復查的乳腺癌術后患者;②年齡≥18歲;③未婚女性;④意識清楚,能自行閱讀或在他人指導下理解問卷內容。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基礎疾病者;②有精神疾病史;③合并其他部位原發(fā)腫瘤患者;④乳腺癌終末期患者。所有參加調查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本次調查。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回顧文獻資料,由研究者自行設計,請專家審修。內容包括:①人口社會學資料,包括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職業(yè)、家庭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醫(yī)療費用的主要來源等。②疾病相關資料,包括既往健康情況、病程、各類輔助治療情況等。
1.2.2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 量表由解亞寧[12]編制,包括20個條目、2個維度。其中,條目1~12為積極應對維度,條目13~20為消極應對維度。每個條目有“不采取”、“偶爾采取”、“有時采取”和“經(jīng)常采取”4個選項,分別計0~3分。以2個維度的各自總分作為統(tǒng)計指標。該量表總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0,各維度Cronbach’s α系數(shù)分別為0.89和0.78[12]。
1.2.3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 量表由我國學者肖水源[13]編制,包括10個條目、3個維度,即是對支持的利用度、客觀支持和主觀支持。第1~4,8~10條目有1、2、3、4選項,只選擇1項,分別計1,2,3,4分;第5條分A、B、C、D 4項計總分,每項從無到全力支持分別計1~4分;第6~7條回答“無任何來源”計0分,回答“下列來源”者,有幾個來源就計幾分。總分是10個條目計分之和,客觀支持為2、6、7條目計分之和;主觀支持為1、3、4、5條目計分之和;對支持的利用度為8、9、10條目計分之和。分值越高,社會支持越高。本研究中以總分作為統(tǒng)計指標。該量表中Cronbach’s α系數(shù)是0.896,各 維 度 的Cronbach’s α系 數(shù) 范 圍 在0.825~0.849之間[14]。
1.2.4 健康堅韌性量表(Revised Health Hardiness Inventor,RHHI-24)量表由Gebhardt等[15]對既有問卷修訂完成。王國蓉等[16]對該問卷進行翻譯、回譯和校正,并檢測信效度。量表分為24個條目,4個維度:健康價值觀(6個條目)、內源性健康控制觀(5個條目)、外源性健康控制觀(7個條目)、自我感知健康促進能力(6個條目)。問卷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記為l~5分,其中19、20、21、22條目為反向計分法,得分為5~1分。分值越高表示健康堅韌性就越強。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7。
1.3 資料收集方法 量表由調查員統(tǒng)一發(fā)放及收集。選擇安靜相對獨立的場所,解釋量表填寫方法后由患者自行填寫,當場收回、檢查無遺漏項。共發(fā)放量表120份,有效量表115份,有效率為95.8%。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以雙錄入方法驗證無誤輸機,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和Pearson相關性檢驗;采用AMOS 24.0軟件平臺進行結構方程模型分析(設定檢驗水準α=0.05)。
2.1 研究對象一般資料 見表1。
表1 未婚女性乳腺癌患者一般資料情況(n=115)
2.2 患者的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健康堅韌性的現(xiàn)狀115例未婚女性乳腺癌患者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及健康堅韌性得分情況見表2。
表2 未婚女性乳腺癌患者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及健康堅韌性得分情況(n=115)
2.3 患者社會支持、健康堅韌性和應對方式的相關性分析 結果顯示:未婚女性乳腺癌術后患者的社會支持和積極應對方式與健康堅韌性總分及各維度均呈正相關關系(P<0.01);消極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及健康堅韌性總分及各維度均呈負相關關系。見表3。
表3 未婚女性乳腺癌術后患者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及健康堅韌性相關性分析(r)
2.4 患者的應對方式對焦慮抑郁、社會支持中介作用的分析 基于AMOS 24.0軟件平臺進行路徑分析,以此驗證中介作用。結構方程模型以應對方式為自變量,健康堅韌性為因變量,社會支持為中介變量來搭建。利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es,MLE)擬合模型,構建假設模型,得到模型(M0)擬合指數(shù)。在擬合過程中,不斷修正假設模型,刪除初模型中未達顯著的路徑,得到修正后模型的路徑系數(shù)。修正后模型(M1)的擬合指數(shù)顯示假設模型的擬合度較好,表明修正后的假設模型成立。模型擬合 指數(shù)為:χ2=6.893,df=6,χ2/df=1.149,RMSEA=0.036<0.05,NFI=0.986、IFI=0.998、TLI=0.995、CFI=0.998、均>0.90,說明模型擬合合理。
健康堅韌性的外源性健康控制觀作用不明顯(β=0.083,P=0.408)。因此,最終模型僅包含健康堅韌性的3個維度(健康價值觀、內源性健康控制觀及自我感知健康促進能力)。重新擬合,消極應對對社會支持的作用路徑不顯著(β=-0.088,P=0.298),故刪除此條路徑。最后得到未婚女性乳腺癌術后患者的應對方式、健康堅韌性及社會支持之間的關系模型(圖1)。
圖1 未婚女性乳腺癌術后患者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和健康堅韌性關系模型
分析模型結果得知,積極應對正向預測社會支持(β=0.50,P<0.001);社會支持正向預測健康堅韌性(β=0.65,P<0.001),積極應對對健康堅韌性的預測作用不顯著(β=0.11,P=0.086);消極應對負向預測健康堅韌性(β=-0.28,P<0.001)?;? 000次的“Bootstrap”檢驗表明:積極應對對健康堅韌性的間接效應是0.325,95%CI為0.230~0.574,直接效應是0.106,95%CI為-0.031~0.295,含括0,即社會支持在健康堅韌性和積極應對間有完全的中介作用。總之,積極應對通過影響社會支持間接影響健康堅韌性,消極應對直接影響健康堅韌性。
3.1 未婚女性乳腺癌患者的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和健康堅韌性現(xiàn)狀分析 本組患者積極應對方式得分(24.36±6.68)分,條目選項多為“有時采取”,消極應對方式得分(11.39±4.15)分,條目選項多為“偶爾采取”,未婚女性乳腺癌患者采取積極應對多于消極應對,但未達到“經(jīng)常采取”。這與章玲玲[17]對于未區(qū)分婚姻狀態(tài)的乳腺癌患者研究結果相一致,說明無論婚姻狀態(tài)如何,乳腺癌患者在面對疾病時均并未把積極應對作為首選項。社會支持總分為(36.65±7.38)分,比國內常模[18](34.56±3.73)分高。說明患病后得到的社會支持較一般人群高。本組患者健康堅韌性總分為(76.83±21.46)分,條目選項多為“不能肯定”,與王晴[8]的研究結論一致,低于國內其他學者[19-20]的研究。分析原因是前者調查對象也是未婚女性乳腺癌患者,而其他學者調查的人群中未婚人群占比不到5%。未婚女性乳腺癌患者以青年人居多,內心敏感,社會經(jīng)驗不豐富,個人家庭未建立,可利用的社會支持資源較已婚女性少。她們內心充滿著對癌癥危及生命的恐懼,不知如何面對,恐懼和焦慮等負性情緒會動搖患者面對困難時的意志信念[21],從而導致未婚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健康堅韌性水平也會降低。因此醫(yī)護人員在工作時要注重評估患者對疾病的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狀況,及時給予認知干預和關愛、幫助,可組織團體心理輔導[22]幫助提升患者意志品質,增加心理的耐受性。
3.2 未婚女性乳腺癌患者健康堅韌性與積極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呈正相關關系 本組患者的健康堅韌性與積極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呈正相關,與消極應對方式呈負相關。這與國內學者[11,23]研究的其他癌癥患者人格堅韌性水平的研究結論一致。表明癌癥患者采取積極應對的態(tài)度,同時得到的社會支持越多,越能夠以堅韌的品質調整心態(tài),克服由疾病帶來的應激困難。對未婚女性患者而言,乳腺癌讓她們措手不及,與原有的未來人生規(guī)劃形成極大反差,積極與消極應對均有。而消極應對會增強心理應激反應,降低治療信心,不利于康復[24]。未婚女性患者由于個人家庭未成立,往往獨立生活,社會支持中大部分支持來自于病友間的同伴支持[25-26],在同樣的患病群體中她們感覺到自己罹患乳腺癌并不是特例,在普通社會人群中無法傾訴的壓力,隨著同伴之間的病情交流、互相鼓勵得到釋放,醫(yī)學信息也在交流中彼此普及,更能樹立面對疾病堅韌的意志。因此,一方面醫(yī)務人員應引導她們正確認知疾病,并鼓勵患者參與到疾病治療過程,從而讓她們更清晰地認識疾病的發(fā)展和預后,提高治療依從性,增加內心堅韌品質。另一方面醫(yī)務人員提供多種外部途徑讓患者可以獲得醫(yī)護和病友的幫助。讓未婚女性乳腺癌患者面對重大疾病應激時,可以緩沖自身面臨的社會負擔以及經(jīng)濟方面帶來的壓力事件,更能集中精力調整心態(tài)去應對疾病和治療。
3.3 社會支持在未婚未育女性乳腺癌患者應對方式和健康堅韌性之間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社會支持是未婚女性乳腺癌患者積極應對與健康堅韌性間的中介變量??赡苁欠e極應對者在得到更多的社會支持后,內心感受到不是獨自與疾病斗爭,能夠合理調整心態(tài),更有信心調動機體采取積極方式應對疾病,從而提升內心對抗外界壓力的緩沖作用,內心堅韌的品質得到提升,促進了自身的治療與康復[25]。因此提示醫(yī)務人員需要引導和鼓勵患者勇敢面對康復過程中的困難,為未婚女性乳腺癌患者提供醫(yī)學信息和心理支持[27],緩解患者對疾病未知轉歸的心理壓力,進一步提高患者健康堅韌性。通過降低對于疾病嚴重度的想象,采取更積極的健康行為,逐漸構建更強大的內心對抗資源,提升免于疾病困擾的正性能量,更好地應對疾病和融入社會。最后,對于未婚乳腺癌群體社會還應該給予網(wǎng)絡平臺的支持,增加線上問診咨詢的途徑。特別是向她們推送個性化健康知識信息和居家護理指導[28],拓展她們認知能力,通過提升健康堅韌性,緩解與長期患病有關的負性情緒,提高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表明未婚女性乳腺癌患者采取積極應對多于消極應對;得到的社會支持較普通人群高,健康堅韌性水平中等偏低;社會支持是未婚女性乳腺癌患者積極應對方式與健康堅韌性之間的中介變量。但臨床中未婚女性得到的家庭支持資源少,社會和醫(yī)護人員對于未婚女性乳腺癌患者給予的支持也不夠完善,乳腺癌患者由于趨利避害的原則,對疾病問題傾向于回避,因此提高未婚女性乳腺癌患者健康心理品質,進一步促進健康的任務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