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蕊
(周口市中心醫(yī)院 超聲醫(yī)學科,河南 周口 466000)
女性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可引發(fā)盆底器官脫垂、尿失禁等嚴重并發(fā)癥,有損女性產后生活質量,甚至可能誘發(fā)產后憂郁癥,產婦預后不容樂觀。產后盆底功能障礙一旦發(fā)生,產婦的盆底張力與收縮能力間的平衡將被打破,最明顯的生理性變化即盆膈裂孔增大。從目前的循證證據(jù)中可知,盆膈裂孔擴大問題在女性產后尤為常見[1]。還有文獻報道進一步指出,不同分娩方式會對產婦產后盆膈裂孔擴大問題造成一定影響[2]?;谏鲜鲅芯楷F(xiàn)狀,引發(fā)筆者思考,如何在現(xiàn)有的技術條件下,進一步論證分娩方式與產婦產后盆膈裂孔擴大問題的關系,以為不同分娩方式的優(yōu)缺點匯總循證證據(jù)。同時,探究出一種有效的檢查技術,幫助臨床更好地掌握產婦產后盆膈裂孔擴大情況,以方便后續(xù)產后康復訓練干預內容的落實,為產婦盆膈裂孔恢復療效提供支持。在循證醫(yī)學的指導下,有學者提出以盆底三維超聲技術檢查產婦產后盆膈裂孔情況,取得顯著成果[3]。故本次研究設計如下實驗,以90 例初產婦作為研究樣本,方便更好地控制盆膈裂孔產前變量,以不同分娩方式分組,探究其對產婦產后盆膈裂孔擴大情況的影響,匯報如下。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間90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基于分娩方式進行分組,其中45 例陰道分娩者作為對照組,另45 例剖宮產分娩者作為實驗組。對照組年齡21 ~33 歲,平均(27.62±4.83)歲;身高152 ~171 cm,平均(164.62±6.21) cm;體質量63 ~71 kg,平均(67.05±3.63) kg;產后恢復時間6 ~8 周,平均(6.45±0.37) 周。實驗組年 齡21 ~35 歲,平均(27.67±4.90)歲;身高151 ~173 cm,平均(164.83±6.45) cm;體質量63 ~72 kg,平均(67.13±3.70) kg;產后恢復時間6 ~8周,平均(6.60±0.42) 周。兩組上述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初產婦;產后恢復滿意下( 均≥6 周)接受盆底三維超聲檢查;單胎妊娠;可耐受相應干預者。
排除標準:盆底損傷;妊娠前存在盆腔器官脫垂史;合并嚴重臟器疾??;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類疾??;嚴重全身性感染;妊娠期合并癥。
兩組受檢者均接受盆底三維超聲檢查;選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生產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型號voluson E8;配備三維容積探頭,設置頻率范圍6 ~10 MHz,探頭擺動角度、發(fā)射角度、步進角度分別為135°、146°、5°。
在受檢者接受系統(tǒng)檢查前,醫(yī)務人員需選擇盆底生物反饋治療儀予其規(guī)范化的Valsalva 動作指導。正式檢查時,要求受檢者排空膀胱。協(xié)助產婦取截石位,并進行基礎的健康宣教,爭取受檢產婦的配合。探頭以避孕套包裹,將探頭置于會陰部尿道外口與陰道漏之間,在二維成像模式下,指導患者保持靜息狀態(tài),測量膀胱頸距恥骨聯(lián)合后下緣水平線距離。隨后調整為三維成像模式,當盆膈裂孔在盆底縱軸、冠狀軸、橫切面圖像顯示后,采取相應微調處理,盡可能清晰地顯示受檢者的盆膈裂孔標準切面。在靜息狀態(tài)下,對受檢者的盆隔裂孔前后左右徑、周長、面積參數(shù)進行測量與記錄。指導患者做Valsalva 動作,觀察到膀胱頸、膀胱后壁、尿道皆移位置至背尾側,為方便測量膀胱頸移動度,并以相同方式獲得三維容積圖;在該狀態(tài)下,同樣檢測上述徑長、周長、面積指標。檢查工作均由本院同組高年資醫(yī)師完成。
觀察兩組靜息與Valsalva 狀態(tài)下的盆膈裂孔前后、左右徑與周長、面積差異。
經(jīng)SPSS 21.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所得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s表示,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靜息狀態(tài)下受檢,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盆膈裂孔前后徑、左右徑、周長、面積表達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靜息狀態(tài)下盆膈裂孔各參數(shù)比較(N=45,± s)
表1 兩組靜息狀態(tài)下盆膈裂孔各參數(shù)比較(N=45,± s)
2組別 前后徑/cm 左右徑/cm 周長/cm 面積/cm實驗組 4.41±0.52 3.60±0.37 13.53±1.64 12.64±1.61對照組 4.42±0.56 3.64±0.41 13.58±1.70 12.82±1.87 t 0.088 0.486 0.142 0.489 P 0.930 0.628 0.887 0.626
Valsalva 狀態(tài)下受檢,實驗組的盆膈裂孔前后徑、左右徑、周長、面積表達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Valsalva狀態(tài)下盆膈裂孔各參數(shù)比較(N=45,± s)
表2 兩組Valsalva狀態(tài)下盆膈裂孔各參數(shù)比較(N=45,± s)
組別 前后徑/cm 左右徑/cm 周長/cm 面積/cm2實驗組 6.02±0.63 4.03±0.32 17.02±2.05 20.64±2.65對照組 6.63±0.71 4.56±0.37 18.76±2.46 22.38±2.78 t 4.311 7.268 3.645 3.039 P 0.001 0.001 0.001 0.003
女性在妊娠、分娩階段,機體盆底支持組織會出現(xiàn)相應變化,對其結構與相應功能產生影響[4]。隨著孕周的不斷延長,產婦機體損傷情況超過自身調節(jié)范圍,盆底自我恢復出現(xiàn)失代償問題,盆底功能受到影響,常見如盆膈裂孔擴大現(xiàn)象,導致如盆底器官脫垂、尿失禁等產后并發(fā)癥,不利產婦積極預后[5]。因此,需要在產后為產婦提供相應的盆底功能康復訓練。
從循證證據(jù)中得知[6],不同分娩方式對女性產后盆膈裂孔擴大情況的影響各異。證明分娩方式與盆膈裂孔擴大的關系,有助于醫(yī)方更好地區(qū)分治療對象,從而更好地分配臨床護理與康復治療資源,追求醫(yī)療資源的最大化使用,以及合理控費。而一切醫(yī)療干預內容落實的前提,離不開有效的檢查技術支持。盆膈裂孔作為理想的盆底支持結構觀察平面,臨床常以盆底三維超聲檢查組織解剖學情況,評估患者盆底肌功能。三維超聲的應用優(yōu)勢在于,該項技術能夠對檢測圖像予以采集和儲存,進行三維重建,方便檢查醫(yī)師更好地讀取成像結果,方便臨床更好地掌握產婦產后恢復情況[7]。通過該項檢查技術,可幫助醫(yī)方明確不同分娩方式對女性盆膈裂孔的影響,并為產婦產后盆底功能康復訓練療效提供量化依據(jù)。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靜息狀態(tài)下受檢,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盆膈裂孔前后徑、左右徑、周長、面積表達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Valsalva 狀態(tài)下受檢,實驗組的盆膈裂孔上述指標表達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本次研究所采集的樣本均為正常初產婦,此類群體無分娩史,對照組經(jīng)陰道分娩,存在用力過度的問題,導致娩后易出現(xiàn)軟產道、盆底肌肉、筋膜牽拉或擴張的問題,并損傷盆膈裂孔的正常解剖結構;尤其是針對那些產程長的產婦,在其分娩過程中,因胎兒頭部擠壓時間較長,最終導致產婦盆底肌肉神經(jīng)功能進一步受損嚴重,加重產婦盆膈裂孔損傷問題。上述情況的發(fā)生,均有可能使盆腔器官支持組織薄弱化,盆底肌肉與筋膜順應性降低,盆膈裂孔擴大[8]。實驗組產婦經(jīng)剖宮產分娩,孕期子宮增大,在重力影響下,也伴隨有一定程度的盆底支持系統(tǒng)薄弱化問題;但在受損程度方面,顯然較之陰道分娩產婦更輕,因此認為剖宮產對初產婦盆膈裂孔的影響較低,陰道分娩或為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影響因素[9]。
綜上所述,妊娠、分娩會導致女性盆膈裂孔擴大,盆底三維超聲技術可有效檢出盆膈裂孔擴大問題;Valsalva 狀態(tài)下,剖宮產產婦的盆膈裂孔擴大程度明顯小于陰道分娩,認為陰道分娩或為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