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民 金廣海 劉義新 王 雷 解 涵 胡宗云
(遼寧省淡水水產科學研究院, 遼寧省水生動物病害防治重點實驗室,遼寧 遼陽 111000)
本研究以瓦氏雅羅魚和高體雅羅魚為試驗材料,進行了自交、正反交苗種繁育試驗,成功獲得了自交和雜交苗種,并對比了不同苗種的早期生長速度,旨在為雅羅魚苗種繁育和雜交育種提供參考。
瓦氏雅羅魚和高體雅羅魚分別引自鴨綠江和額爾齊斯河水系,瓦氏雅羅魚親魚全長(28.00±1.41)厘米,個體重(275.74±44.72)克;高體雅羅魚親魚全長(29.33±0.47)厘米,個體重(308.35.74±21.24)克。
催產試驗在遼寧省淡水水產科學研究院試驗基地進行,挑選“追星”明顯、輕擠腹部有精液流出的雄魚和腹部膨大松軟的雌魚分別置于多個 2 米×1 米×1.5 米網箱內暫養(yǎng),水溫為8~14℃,放養(yǎng)密度為10尾/米3。催產采用促黃體素釋放激素(LRH-A2)、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馬來酸地歐酮(DOM)激素組合,雌魚每千克魚體重注射15 微克LRH-A2、2 000 單位HCG 和10 毫克DOM,將1 毫升由0.9%生理鹽水配制的激素混合液一次性由胸鰭基部注入體內,雄魚劑量減半,親魚注射激素后返回原網箱內暫養(yǎng)。每隔12 小時檢查1 次親魚,輕壓雌魚腹部有卵流出時,按自交組(WW、GG)、正交組(WG∶瓦氏雅羅魚♀×高體雅羅魚♂)和反交組(GW:高體雅羅魚♀×瓦氏雅羅魚♂)分別進行人工授精,雌雄親魚比例為1∶1,之后收集受精卵。本試驗分兩批次進行,第一批次的受精卵先附著于棕櫚皮上,然后置于 40 目網箱(2 米×1 米×1.5 米)內靜水孵化(圖1-A);第二批次受精卵經黃泥漿脫黏后置于孵化桶內孵化(圖1-B)。兩種孵化方式均在同一池塘內進行,孵化期間水質條件如下,pH 7.8~8.2、溶氧5.2~6.4毫克/升。
圖1 雅羅魚受精卵網箱孵化(A)和孵化桶孵化(B)
有10%的仔魚破膜后,將初孵仔魚和未破膜的卵一同轉入 40 目網箱(2 米×1 米×1.5 米)內靜水孵化培育。為研究不同組合苗種早期生長速度,以第一批次繁育的苗種為試驗材料,取組合500尾仔魚置于 40 目網箱(2 米×1 米×1.5 米)中培育30 天,每隔10 天測量仔魚全長,每次測量樣本不低于20 尾。培育期間,苗種在7 日齡時開始投喂品牌微顆粒飼料(S1型),直至試驗結束。
所有數據的均值、標準差由EXCEL2016處理完成;利用SPSS19.0 軟件中的ANOVA 對受精率和孵化率進行方差分析,采用Turkey’s法進行多重比較,取P<0.05為差異顯著;此外,按以下公式計算苗種全長特定生長率:
全長特定生長率=(lnLt2- lnLt1)/(t2-t1)×100%。
式 中: t1、 t2為 日 齡 ; Lt1、 Lt2分 別 為 t1、 t2時的全長。
試驗中所用的親魚均為初產魚,在8~16℃暫養(yǎng)環(huán)境下,瓦氏雅羅魚雌魚效應期為44.5~52 小時,高體雅羅魚雌魚效應期為52~75 小時,孵化期在10~14 天(表1)。瓦氏雅羅魚產卵量為(4 642±348)粒/尾,高體雅羅魚產卵量為(4 059±397)粒/尾。瓦氏雅羅魚受精卵卵徑為(2.48±0.10)毫米,略大于高體雅羅魚受精卵的卵徑。試驗中,各組間催產率變幅為62.5%~81.82%,其中以第二批GG 組催產率最高(81.82%),第一批次的WG 組和第二批次的WW 組次之(80%),第一批次GG組催產率最低(62.5%);各組間受精率在78.25%~81.75%,沒有顯著差異(P>0.05),而孵化率在11.50%~67.75%,采用黏附棕櫚皮后靜水孵化效果顯著低于脫黏后孵化桶孵化(P<0.05)。
各組合仔魚早期生長狀況見表2,生長數據表明,WW 和WG 組的初孵仔魚在7 毫米左右,略大于GG 和GW 組的出孵仔魚(6.34~6.57)毫米。在同樣培育條件下,WW 仔魚特定生長率最高,達到1.71%,WG仔魚次之(1.63%),GW仔魚生長最慢。
表2 雅羅魚不同組合所產仔魚生長對比
瓦氏雅羅魚與高體雅羅魚自交、正反交組合受精率在80%左右,且不同組合之間沒有顯著差異,這表明兩種雅羅魚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雅羅魚人工繁殖時最低溫度在8℃左右,為達到較好的催產效果,通常加大激素注射劑量,本試驗中摸索出了一個較適宜的激素組合:15 微克LRHA2+ 2 000 單 位 HCG + 10 毫 克 DOM, 催 產 效 率 在60%~85%,適用于雅羅魚規(guī)?;庇J芫逊趸谂c孵化溫度成反比,本試驗中水溫在8~16℃,雅羅魚孵化期最長可達兩周,這給水霉病的防治帶來了困難。通過對比試驗發(fā)現(xiàn),脫黏孵化效果遠好于附著基孵化,這可能因為附著基孵化時死卵感染水霉病后更易感染與之相鄰的好卵,最后造成更多的卵感染水霉,從而降低了孵化率。仔魚早期生長數據表明,雜交組合(WG、GW)仔魚大小和生長速度與各自母本相近,且在早期階段并未表現(xiàn)出雜交優(yōu)勢,是否在魚種或成魚階段表現(xiàn)出一定的雜交優(yōu)勢有待進一步研究。池塘生物餌料培育受水溫影響較大,水溫低時更不易在短時間內培育出足夠多的生物餌料,本試驗在仔魚培育階段采用了全人工飼料替代生物餌料,仔魚生長速度和成活率與生物餌料之間沒有顯著差異(數據待發(fā)表),這表明雅羅魚繁殖時可用商品化的超微顆粒飼料替代生物餌料。
表1 雅羅魚不同組合催產、產卵、孵化情況比較
總之,本試驗報道了利用瓦氏雅羅魚和高體雅羅魚生產雜交雅羅魚苗種的方法,并比較了不同組合的仔魚早期生長速度,驗證了全人工飼料替代生物餌料培育雅羅魚苗種的可行性,這些數據為雜交雅羅魚苗種繁育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