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魚
- 拉氏仔稚魚發(fā)育、饑餓不可逆點及適時下塘研究
方法1.1 拉氏仔魚1.2 胚后仔稚魚發(fā)育觀察1.3 拉氏饑餓不可逆點試驗取6日齡的仔魚(鰾形成,鰾一室開始充氣,仔魚部分可以短暫平游)2000尾,置于4個培養(yǎng)箱中(500尾/箱,規(guī)格0.45 m×0.25 m×0.20 m),分為對照組、饑餓組1及饑餓組2。對照組正常投喂,饑餓組1、饑餓組2試驗期間不投喂;對照組用于后續(xù)胚胎觀察,饑餓組1用于測定仔魚開口率,饑餓組2試驗期間用于計算仔魚死亡率。3組水溫保持16~17 ℃,pH 7.6±0.2,采用連續(xù)微量
水產科學 2023年4期2023-07-22
- 橫帶髭鯛(Hapalogenys mucronatus)仔魚饑餓不可逆點及攝食生長特性研究*
增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仔魚在初次攝食期是仔魚大量死亡的最危險階段(Hjort, 1914), 死亡原因眾多,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遭受饑餓脅迫。初孵仔魚要經歷從內源性營養(yǎng)到外源性營養(yǎng)轉變的關鍵時期, 若不能持續(xù)獲得食物,經過一段時間將徹底喪失攝食能力(楊育凱等, 2020)。不同仔魚耐受饑餓的能力不同, 但都將面臨耐受饑餓的臨界點。到達該點時仔魚不會立刻死亡, 但已失去攝食能力, 無法為自身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 終究陸續(xù)死亡。仔魚耐受饑餓的臨界點也被稱為不可逆點(p
海洋與湖沼 2022年6期2022-11-25
- 淺析影響仔魚開口攝食的因素
614000)仔魚剛孵出后,隨著其生長發(fā)育,卵黃囊和油球中營養(yǎng)物質逐漸被消耗殆盡,此時仔魚必須要從內源性營養(yǎng)過渡到外源性營養(yǎng),仔魚主動攝食開口餌料可以實現(xiàn)這一過渡。不同種類的仔魚開口攝食的起始時間存在差異,主要包括三種類型:第一,某些種類的仔魚一邊吸收未消耗完全的卵黃物質,同時攝取外界環(huán)境中的餌料來滿足機體的需求,如:達氏鱘、鰱魚、鰣魚等。第二,某些魚類的仔魚在卵黃還未完全吸收就開始攝食,如美洲鰣。第三,某些魚類的仔魚要在卵黃被完全吸收后才開始攝食,如黃
農村科學實驗 2022年16期2022-11-19
- 饑餓對似魚句早期仔魚發(fā)育、攝食及生長的影響
起初次開口攝食期仔魚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種屬魚類仔魚對饑餓具有不同的耐受能力和適應性[1-3]。目前,對早期仔魚耐受饑餓能力及饑餓不可逆點(PNR)的研究已較為深入,已經對多種淡水魚類早期仔魚的初次開口攝食和饑餓耐受能力等方面進行詳細的研究[4],避免了早期仔魚進入饑餓狀態(tài),對提高仔魚早期階段的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意義。似魚句(Pseudogobiovaillanti)屬鯉科(Cyprinidae)、似魚句屬(Pseudogobio),為小型底棲性魚類,俗
漁業(yè)研究 2022年5期2022-10-28
- 氨氮脅迫下不同食性魚類仔魚抗氧化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差異響應
關于剛孵化出膜的仔魚對氨氮脅迫響應機制的研究還非常缺乏, 特別是不同種類的仔魚暴露在氨氮環(huán)境中響應差異的研究。鰱(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草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a)、團頭魴(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都是我國重要的經濟養(yǎng)殖魚類, 它們因其肉質鮮美、生長速度快、經濟價值高而受到人民的青睞, 其人工繁殖對滿足水產養(yǎng)殖需
水生生物學報 2022年8期2022-08-30
- 鹽度對大鱗副泥鰍胚胎及卵黃囊期仔魚生長的影響
大鱗副泥鰍胚胎及仔魚階段影響的報道較少;此外,我國擁有大量的鹽堿水域資源,該水域的鹽堿度高于淡水,不利于魚類等水生生物的生存[20],極大地限制了鹽堿水域資源的利用,造成大量水域資源荒廢。本研究探討了鹽度對大鱗副泥鰍胚胎及仔魚發(fā)育的影響,深入了解其對鹽度的適應性,以期為選育鹽堿水域養(yǎng)殖品種提供參考。1 材料與方法1.1 實驗材料從本地泥鰍產業(yè)園挑選健康、活力強的成鰍作為親鰍 [體長 (20±2.2) cm,體質量 (142.5±26.4) g],通過注射催
南方水產科學 2022年4期2022-08-23
- 養(yǎng)殖密度對烏江中華倒刺鲃仔魚攝食、生長和存活率的影響
密度對中華倒刺鲃仔魚攝食、生長和存活率的影響,探討提高仔魚生長和存活率的方法,為規(guī)模化魚苗種生產提供基礎資料。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魚的獲取和暫養(yǎng)試驗魚由烏江彭水魚類人工增殖放流站提供,親魚為放流站通過人工馴化的野生個體,取同一對雌雄親本,人工注射催產劑(HCG 和AHRH-A混合劑),干法受精,微流水孵化。產生的初孵仔魚帶回實驗室,暫養(yǎng)于100 L 水族箱中。1.2 試驗分組仔魚約6 日齡時開始平游,隨機挑選體表正常且游泳能力強的個體放入水族箱中(3
水產養(yǎng)殖 2022年2期2022-04-13
- 三種開口餌料對江鱈仔魚生長及成活率的影響
究較多,但對江鱈仔魚的開口餌料研究相對較少。蓋力強等[9]采用海水皺褶輪蟲、淡水臂尾輪蟲、超微粒子餌料、水絲蚓肉糜、搖蚊幼蟲肉糜五組不同餌料對江鱈仔魚進行了飼養(yǎng)試驗。蔣燕等[10]采用枝角類、水絲蚓、鯉魚苗和配合飼料對江鱈仔魚進行了飼養(yǎng)試驗。但對于用雙小核草履蟲和萼花臂尾輪蟲作為江鱈仔魚開口餌料的研究鮮有報道。本試驗利用雙小核草履蟲、萼花臂尾輪蟲、微顆粒飼料對江鱈仔魚的生長速率和成活率進行比較,篩選出適宜的人工培育仔魚的開口餌料,為今后江鱈集約化養(yǎng)殖提供技
塔里木大學學報 2021年4期2022-01-14
- 大銀魚仔魚的人工培育技術探究
受精率、孵化率、仔魚成魚率,其總成活率不足10%,是大銀魚資源量達到峰值后急劇衰減的主要原因。為打破這一困境,開展系統(tǒng)的人工培育成為解決大銀魚培育、保護我國水產資源的首要解決辦法。1 大銀魚魚卵的授精與孵化1.1 親魚的捕撈親魚的捕撈時間是大銀魚人工繁殖的第一步,也是影響人工繁殖質量的至關重要的一步。大銀魚屬于低溫產卵魚類,其特性決定了大銀魚的產卵高峰期只有7~10 d,為保證大銀魚魚卵的受精率,親魚的捕撈要在雌魚產卵的高峰期進行。在市面常見的捕撈漁網中,
南方農業(yè) 2021年29期2021-12-28
- 大銀魚仔魚的人工培育技術探究
選擇、人工授精、仔魚培育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分析和研究大銀魚的人工培育技術,推動大銀魚的大規(guī)模養(yǎng)殖。關鍵詞 大銀魚;仔魚;人工培育;技術中圖分類號:S914.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9.080大銀魚是我國的主要水產品之一,對我國的水資源利用影響極大。大銀魚自身的習性決定其繁育資源量達到峰值后,便會出現(xiàn)急劇的資源量衰減情況,嚴重影響到各湖泊、水庫的水資源管理。大銀魚在自然繁殖情況下,其自身的繁育成活率
南方農業(yè)·中旬 2021年10期2021-12-23
- 不同開口餌料對加州鱸仔魚生長及成活率的影響
oides)上浮仔魚生長及成活率的影響,選取5種不同的餌料進行開口餌料試驗。結果表明:投喂活鹵幼的加州鱸仔魚存活率和體長凈增長最高,分別為45%和0.18 cm;其次為微粒子配合飼料,存活率和體長凈增長分別為3%和0.09 cm;而分別投喂冰凍海水輪蟲、海水魚育苗專用配合飼料和營養(yǎng)蝦奶粉的加州鱸仔魚全部死亡。關鍵詞:加州鱸(Micropterus salmoides);仔魚;開口餌料;成活率;生長本研究采用5種不同的開口餌料投喂加州鱸(Micropteru
河北漁業(yè) 2021年11期2021-11-27
- 四川華鳊仔魚開口餌料及早期生長的初步研究
并培育出2萬多尾仔魚。魚類早期生活史分為3個時期:卵(胚胎)、仔魚和稚魚時期,仔魚由內源性營養(yǎng)向外源性營養(yǎng)轉換的過度階段,即開口攝食,是魚類早期生活史中的“敏感時期”[3]。開口餌料的選擇是影響仔魚生長和存活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都是苗種培育的重點研究領域。近年來關于四川華鳊早期生活史的研究主要是胚胎發(fā)育、溫度對仔稚魚生長與發(fā)育等研究[4-6],但未見有苗種培養(yǎng)相關研究報道。由于生活環(huán)境、營養(yǎng)需求和攝食習性的不同,不同的魚類對開口餌料的選擇不相同[7-11]
四川農業(yè)科技 2021年10期2021-11-23
- 黃河裸裂尻卵黃囊期仔魚形態(tài)發(fā)育研究
,對于黃河裸裂尻仔魚早期形態(tài)發(fā)育方面未見文獻報道。本研究對黃河裸裂尻卵黃囊期仔魚的發(fā)育特點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以期豐富黃河裸裂尻仔魚發(fā)育期的基礎研究,為黃河裸裂尻苗種培育提供基礎資料。1 材料與方法1.1 實驗用仔魚來源與飼養(yǎng)管理實驗用仔魚來自崇州雞冠山基地養(yǎng)殖的黃河裸裂尻親魚人工催產所得的受精卵,運送到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產研究所成都基地孵化獲得。養(yǎng)殖用水為曝氣后的地下井水,溶解氧為8.3~11.8mg/L(平均10.1mg),pH值為6.52~7.89
四川農業(yè)科技 2021年8期2021-11-20
- 準噶爾雅羅魚仔魚饑餓試驗及不可逆點的確定
830000)仔魚期是魚類生活史中最脆弱、對環(huán)境條件最敏感的時期,饑餓是導致仔魚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Blaxex J H S等[1]于1963年首先提出“不可逆點(PNR)”的概念,即饑餓仔魚抵達該點時,盡管還能生存較長一段時間,但其機體已虛弱到無法再恢復攝食能力,最終導致死亡,因此也被稱為“不可逆轉饑餓”。目前,國內外學者對多種仔魚的PNR和饑餓耐受力進行詳細的研究,包括哲羅鮭(Huchotaimen)、馬拉瓜麗體魚(Cichlasomamanague
漁業(yè)研究 2021年5期2021-11-04
- 黃顙魚仔魚在不同溫度、餌料下生長速度和成活率的試驗
度和餌料對黃顙魚仔魚的生長速度和成活率的影響。結果表明:黃顙魚在不同溫度下的生長速度和成活率存在著較大差異,在水溫為25℃時仔魚生長速度最快、成活率最高,18℃時仔魚生長速度最慢、成活率最低;投喂不同的餌料對黃顙魚仔魚的生長速度和成活率也有較大差異,投喂浮游動物的仔魚生長速度最快、成活率最高,投喂蛋黃和開口料的仔魚生長速度最慢、成活率最低。水溫為25℃、23℃、20℃、18℃時,仔魚的瞬時生長率分別為4.28%、2.56%、1.28%、1.10%;仔魚的日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1年6期2021-02-14
- 4種開口餌料對似仔魚早期生長和存活的影響
不同開口餌料對似仔魚生長和存活的影響,采用枝角類、鹵蟲無節(jié)幼體、人工微粒飼料和蛋黃等餌料對似仔魚進行21 d喂養(yǎng)。結果顯示,枝角類組的存活率最高,達(77.83±1.76)%,其次為鹵蟲無節(jié)幼體組,為(63.67±1.76)%,人工微粒飼料組僅為(6.50±1.00)%,蛋黃組在開口攝食10 d累計死亡率已達100%。全長特定生長率以枝角類組最高,其次為鹵蟲無節(jié)幼體組,分別為(7.18±0.55)%/d、(6.94±0.38)%/d,2組間差異不顯著(P>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20年17期2020-10-26
- 彭澤鯽仔魚生長的形態(tài)變化觀察
培育獲得受精卵及仔魚。1.2 實驗方法親魚注射馬來酸地歐酮DOM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進行人工催產,在親魚池內自然受精獲得受精卵。受精卵的孵化密度為2.5萬粒/m2,孵化溫度為(28±0.5)℃,仔魚的培育溫度為26℃左右。在仔魚培育的過程中,每天進行隨機取樣,每次抽取10尾,用2%福爾馬林固定,置于OLYMPUS雙目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為10×4倍)下觀察形態(tài)特征,并用顯微測微尺進行測量。卵黃囊容量=4/3×3.14×(r/2)2×R/2,其
湖北農機化 2020年11期2020-08-26
- 浙南沿海地區(qū)康氏小公魚仔魚的鑒定研究
mm的小公魚屬仔魚的形態(tài)特征進行描述,并將這些特征發(fā)展的過程作為定種的依據。結果表明,體長50.0 mm標本體長為體高的4.5倍,而體長8.5 mm標本體長為體高的9.4倍,隨著魚體的增長,體長與體高的比值逐漸減小;魚背鰭15~16條,以15條為主;臀鰭20~21條,以20條為主;體吻部至背鰭間的距離與全長的比值隨著魚體的增長而逐漸減小,背鰭和臀鰭隨著體長的增長逐漸向前推移;標本總肌節(jié)數(shù)為43節(jié),而康氏小公魚成魚也有43節(jié)脊椎。這些特征對鑒定出這批標本為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 2020年13期2020-08-04
- 齊口裂腹魚仔魚饑餓試驗及不可逆生長點的確定
因子之一[3]。仔魚期階段是魚類生活史中對環(huán)境條件最敏感、最脆弱的時期,而饑餓是引起仔魚死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4]。仔魚孵化出膜后要經歷內源性營養(yǎng)到外源性營養(yǎng)轉變的關鍵時期,若不能持續(xù)獲得食物建立主動攝食機能,仔魚將不能完成這一轉變,經過耐受時間仔魚將徹底喪失攝食能力,達到饑餓不可逆點而導致死亡[5-6]。不可逆生長點,是Blaxter等[5]在1963年提出的從生態(tài)學角度測定仔魚饑餓耐受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即初次攝食期仔魚耐受饑餓的時間臨界點。利用饑餓試
水產科學 2020年4期2020-07-28
- 不同開口餌料對多鱗白甲魚仔魚成活率及生長的影響
以篩選多鱗白甲魚仔魚適宜的開口餌料,旨在為多鱗白甲魚的大規(guī)模苗種培育和人工配合餌料的開發(fā)奠定基礎。[方法]采用豐年蟲、微粒子配合飼料、蛋黃3種開口餌料投喂多鱗白甲魚仔魚30?d,研究多鱗白甲魚在這3種不同開口餌料投喂下的成活率和生長變化情況。[結果]多鱗白甲魚仔魚在開口階段,投喂豐年蟲和微粒飼料能夠保證較高的成活率,也能滿足仔魚生長的需要,而投喂蛋黃表現(xiàn)為成活率低、生長速度緩慢。[結論]3種開口餌料中,豐年蟲是多鱗白甲魚仔魚適宜的開口餌料。關鍵詞?多鱗白甲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20年7期2020-04-29
- 黑棘鯛仔魚饑餓實驗及不可逆點的確定*
林 李 濤黑棘鯛仔魚饑餓實驗及不可逆點的確定*楊育凱1林黑著1王志勇2①謝仰杰2郭奕惠1黃小林1李 濤1(1.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農業(yè)農村部南海漁業(yè)資源開發(fā)利用重點實驗室 廣州 510300;2. 集美大學水產學院 農業(yè)農村部東海海水健康養(yǎng)殖重點實驗室 廈門 361021)在水溫18℃~19℃條件下,采用實驗生態(tài)學方法研究了饑餓對黑棘鯛()仔魚存活、生長發(fā)育及行為學特征的影響。通過測定仔魚的初次攝食率和饑餓不可逆點(PNR),確定了初次投喂
漁業(yè)科學進展 2020年2期2020-03-25
- 持續(xù)饑餓對烏江中華倒刺鲃仔魚個體生長及腸道發(fā)育的影響
54300)開口仔魚在養(yǎng)殖或天然條件下,受餌料缺乏、環(huán)境變化、種間競爭等內外因素的影響,都可能形成饑餓脅迫,造成代謝降低、行動遲緩等行為,個體的生長發(fā)育也會減緩。因此魚類的早期培育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時期,尤其是仔魚在向外源性營養(yǎng)轉化的過程中,能夠從外界捕獲充足的餌料,才能完成正常的開口攝食,并保證后期的生長和發(fā)育[1-2]。而在野生或人工養(yǎng)殖條件下,早期的開口仔魚也經常因人為或環(huán)境因素得不到足夠餌料,從而表現(xiàn)出饑餓狀態(tài),影響到個體生長甚至導致死亡,最終降低仔
水產養(yǎng)殖 2020年2期2020-03-23
- 鱸鯉仔魚饑餓試驗及不可逆生長點的確定
的】全面掌握鱸鯉仔魚早期培育過程的攝食特點和饑餓耐受力,為其苗種規(guī)模化培育提供技術支撐。【方法】在18.5~21.9 ℃水溫條件下,利用人工繁殖孵化獲得的鱸鯉初孵仔魚進行饑餓試驗,研究饑餓脅迫對鱸鯉仔魚生長、發(fā)育、存活、卵黃囊吸收、攝食率及攝食強度的影響,并確定鱸鯉仔魚的不可逆生長點(PNR)?!窘Y果】饑餓對鱸鯉仔魚全長、體長、體高及肛前長等生長指標有極顯著影響(P關鍵詞: 鱸鯉;仔魚;饑餓;攝食率;攝食強度;不可逆生長點(PNR)中圖文分類號: S965
南方農業(yè)學報 2020年10期2020-01-21
- 饑餓和不同開口餌料對大刺鰍仔魚生長的影響
開口餌料對大刺鰍仔魚攝食、生長和成活率的影響,為大刺鰍早期苗種培育技術的改進提供參考依據。[方法]采用實驗生態(tài)學方法,測定饑餓對初孵仔魚卵黃囊、油球的吸收和死亡不可逆點(PNR);選用枝角類、豐年蟲無節(jié)幼體、蛋黃、蝦奶粉和A#魚苗開口料作為大刺鰍仔魚開口餌料,投喂H4d,分析不同開口餌料對大刺鰍仔魚生長的影響。[結果]在水溫(27.0±1.5)℃的條件下,仔魚6日齡開口攝食,初次攝食率達100%,PNR發(fā)生在14~15日齡,其攝食能力和饑餓耐受性相對較強,
福建農業(yè)學報 2019年12期2019-09-10
- 長薄鰍仔、稚魚攝食節(jié)律和日攝食率研究
第9天)的長薄鰍仔魚24 h均有不同程度的攝食,攝食活動主要在白天進行。4日齡仔魚的攝食高峰出現(xiàn)在15:00,9日齡仔魚攝食節(jié)律出現(xiàn)2個高峰,分別出現(xiàn)在15:00和03:00;隨著仔、稚魚的發(fā)育及攝食強度的增強,表現(xiàn)出越來越明顯的攝食節(jié)律。15日齡后的仔、稚魚,由浮游生活方式變?yōu)榈讞罘绞?,攝食節(jié)律出現(xiàn)較明顯趨勢,平均飽滿指數(shù)最高峰出現(xiàn)在03:00,相應的攝食發(fā)生率為100%,之后開始降低,表現(xiàn)出明顯的夜間攝食習性。4、9、15、19、31、47日齡長薄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9年22期2019-01-19
- 不同餌料密度對臺灣泥鰍仔魚攝食存活生長的影響
50024)泥鰍仔魚出膜后不久極容易出現(xiàn)大量死亡,開口餌料不足以及不適口是導致苗種培育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1]。目前關于泥鰍開口餌料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對泥鰍適宜開口餌料的選擇上[2-8],結果均表明輪蟲最適宜作為泥鰍的開口餌料,但對泥鰍餌料的適宜需求量未見報道。適宜的餌料密度能有效提高仔魚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縮短苗種培育期,增加收入,對此,本試驗以輪蟲為泥鰍開口餌料,探究不同餌料密度與泥鰍仔魚攝食、存活、生長的關系及其適宜的餌料密度,以期為其苗種培育提供
淡水漁業(yè) 2018年6期2018-11-12
- 尖吻鱸仔魚骨骼發(fā)育觀察
目的]掌握尖吻鱸仔魚期的骨骼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為開展尖吻鱸骨骼發(fā)育相關基因研究及魚類化石探究提供基礎資料。[方法]采用軟骨一硬骨雙染染色技術,連續(xù)觀測0~23日齡尖吻鱸仔魚發(fā)育過程中脊柱及附肢骨骼中的胸鰭、背鰭、腹鰭、尾鰭、臀鰭形成及生長發(fā)育特征。[結果]1日齡的尖吻鱸全長1.70±0.10 mm,其身體細長筆直,骨骼尚未開始骨化,附肢骨骼未出現(xiàn);3日齡時,尖吻鱸仔魚脊索發(fā)生自然彎曲并開始發(fā)育,胸鰭、尾鰭原基逐漸形成;5日齡時,尖吻鱸仔魚脊索末端開始向上彎曲,
南方農業(yè)學報 2018年3期2018-09-10
- 維生素C對亞硝酸鹽脅迫下匙吻鱘仔魚非特異性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影響
題,導致培育期間仔魚死亡率增大。匙吻鱘仔魚孵化出膜后,1~5 d內營養(yǎng)全部依靠卵黃,這個時期是內源營養(yǎng)期。仔魚在第6天左右才開始攝食,開口攝食初期,體內卵黃囊仍未完全消失,營養(yǎng)來自卵黃和外源食物,這個時期是混合營養(yǎng)期。混合營養(yǎng)期是仔魚從內源的卵黃營養(yǎng)向外源的餌料營養(yǎng)轉變的過渡時期,是魚類早期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在此期未能成功轉食的仔魚即會大量死亡。維生素C(Vc)是一種水溶性抗氧化劑,可清除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保
河南農業(yè)科學 2018年7期2018-08-20
- 鱖和金色鱖仔魚早期發(fā)育與不可逆生長點確定
究擬對鱖和金色鱖仔魚早期發(fā)育進行詳細觀察和描述,比較其在饑餓耐受性方面差異,以期為該魚的基礎生物學研究積累一些參考資料。1 材料與方法1.1 親魚來源試驗于2016年5月6日—16日在滁州市長江水產良種場進行,鱖和金色鱖的父母本均為該場塘口培育的3齡親魚,其中鱖父本平均規(guī)格為2.2 kg/尾,母本平均規(guī)格為2 kg/尾;金色鱖父本規(guī)格為2.1 kg/尾,母本平均規(guī)格為2 kg/尾。1.2 人工催產與授精在水溫為18~22℃的條件下,分別對鱖和金色鱖親魚進行
水產養(yǎng)殖 2018年4期2018-04-16
- 饑餓對圓口銅魚Coreius guichenoti仔魚早期發(fā)育的影響
ichenoti仔魚早期發(fā)育的影響曲煥韜,劉勇,胡美洪,倪勇,呂小林,魯雪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華鱘研究所,三峽工程魚類資源保護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 宜昌 443100)在水溫(22.0±1.0)℃條件下,研究饑餓狀態(tài)下圓口銅魚Coreius guichenoti仔魚生長、初次攝食率、不可逆點(PNR)以及攝食節(jié)律。結果表明:圓口銅魚初孵仔魚全長(7.50±0.01)mm,卵黃囊體積(3.36±0.11)mm3,攝食組仔魚全長生長呈線性增加,饑餓組仔
水產學雜志 2017年6期2018-01-02
- 淡水魚仔魚開口攝食及其餌料的研究進展
4081)淡水魚仔魚開口攝食及其餌料的研究進展楊西偉 徐鋼春 徐跑(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上海 201306;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yè)研究中心,江蘇 無錫 214081)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yè)研究中心,江蘇 無錫 214081)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yè)研究中心,江蘇 無錫 214081)魚類仔魚由內源性營養(yǎng)向外源性營養(yǎng)過渡階段在其生活史中極其重要,為避免仔魚進入饑餓期,必須要明確仔魚開口攝食的確切時間。淡水魚類仔魚的開口餌料基本以輪蟲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7年22期2017-12-26
- 長江中游黃石江段三種不同類型河道中仔魚空間分布研究
種不同類型河道中仔魚空間分布研究胡興坤1,2,高 雷2,楊 浩1,2,劉紹平2,段辛斌2,陳大慶2(1.華中農業(yè)大學水產學院,武漢 430070;2.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武漢 430223)仔魚;空間分布;河道類型;發(fā)育期仔魚是魚卵經孵化出膜后,直至開始出現(xiàn)鱗片,由內源性營養(yǎng)轉變?yōu)橥庠葱誀I養(yǎng)的發(fā)育階段個體[1]。魚類早期發(fā)育階段的個體自產卵場向下游育幼場的漂流,能夠保證魚類種群在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分布擴散[2],對魚類的生長、存活以及種群的補充
淡水漁業(yè) 2017年6期2017-11-21
- 雅礱江長絲裂腹魚胚胎形態(tài)發(fā)育及仔魚生長研究
魚胚胎形態(tài)發(fā)育及仔魚生長。[方法]通過人工干法授精獲得長絲裂腹魚受精卵,在水溫(15.9±0.6)℃下進行孵化,對其胚胎和仔魚的發(fā)育過程進行了研究。[結果]長絲裂腹魚成熟卵卵徑為(2.89±0.30)mm,吸水充分膨脹后卵徑為(4.17±0.09)mm。在水溫(10.8±0.8)和(15.9±0.6) ℃下胚胎均能孵化,(19.5±0.6) ℃條件下胚胎發(fā)育至原腸中期即全部死亡。胚胎發(fā)育有效積溫為1 275.46 ℃·h,生物學零度為6.27 ℃。在水溫(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7年31期2017-05-30
- 脂孟加拉鯪胚胎與仔魚發(fā)育觀察試驗
的胚胎發(fā)育過程及仔魚發(fā)育過程。結果表明:脂孟加拉鯪卵沉性,弱黏性,吸水膨脹后直徑為3.0~3.5 mm。于21.5 ℃水溫條件下,受精卵從囊胚中期至孵出約需24 h。孵出后第4天可見平游,第5天可見明顯攝食。關鍵詞 脂孟加拉鯪;胚胎;仔魚;發(fā)育;觀察中圖分類號 S91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5-0217-02脂孟加拉鯪[Banganalippa (Fowler)]隸屬于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 2017年5期2017-04-19
- 花鱸初孵仔魚饑餓不可逆點的確定及攝食節(jié)律研究?
003)花鱸初孵仔魚饑餓不可逆點的確定及攝食節(jié)律研究?王曉龍, 溫海深??, 張美昭, 李吉方, 張凱強,王 偉, 劉 陽, 田 源, 常志成(海水養(yǎng)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 青島 266003)為確定花鱸仔魚初次攝食的不可逆點(PNR),通過人工催產、孵化獲得花鱸仔魚,在水溫(21±1)℃、鹽度26條件下,開展了初孵仔魚的饑餓實驗,研究了在饑餓狀態(tài)下花鱸仔魚的不可逆點(PNR)及投喂狀態(tài)下仔魚期的攝食節(jié)律。研究表明,花鱸仔魚孵化后,4日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年5期2017-04-10
- 不同開口餌料對黑莓鱸仔魚生長和成活率的影響
開口餌料對黑莓鱸仔魚生長和成活率的影響鐘全福(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2)試驗選用小型浮游動物、魚漿、蛋黃和鰻魚配合飼料等4種餌料作為黑莓鱸仔魚的開口餌料,經20 d培育,結果顯示,在不同餌料條件下,黑莓鱸仔魚的開口攝食率、生長速度和成活率存在顯著差異(P黑莓鱸(Pomoxisnigromaculatus),是從美國引進的一種溫水性淡水魚類,俗稱美國斑點鱸[1]、銀斑魚[2]、銀盾魚[3],屬鱸形目(Perciformes),日鱸科(C
漁業(yè)研究 2017年1期2017-03-04
- 鹽度對葉爾羌高原鰍受精卵孵化和仔魚存活率的影響
鰍受精卵孵化率、仔魚成活率等的影響。結果顯示,在不同鹽度梯度下,葉爾羌高原鰍受精卵的孵化時間、孵化率、畸形率均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P0.05)。畸形率在0.4%、0.6%鹽度下較低,在0.4%鹽度下最低,低至2.67%。葉爾羌高原鰍仔魚不投喂存活系數(shù)(SAI)的測定分析表明,仔魚在48 h內死亡數(shù)量較大,但鹽度對其影響極大,適宜鹽度為02%~0.8%,最適鹽度則為0.4%,SAI值較高,且差異不顯著(P>0.05)。鹽度與SAI相關性較高,關系式為Y=-1.1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6年8期2017-02-15
- 史氏鱘的早期發(fā)育異速生長模式及生態(tài)學意義
和解剖鏡對史氏鱘仔魚期、稚魚期發(fā)育過程進行連續(xù)觀察,使用目微尺測量仔魚多項數(shù)量性狀,利用觀察到的形態(tài)和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結果進行生態(tài)學研究。實驗結果表明,史氏鱘的早期發(fā)育分兩個階段,即胚后期孵出仔魚(體長10.4~11.2 mm)到開食階段(體長21.1~22.3 mm)和稚魚階段(指外源營養(yǎng)階段到體態(tài)形成階段)。仔魚期較稚魚期和幼魚期在形態(tài)發(fā)生和分化上更強烈。優(yōu)先發(fā)展重要的器官,然后發(fā)展次要器官是一種真骨魚類共有的發(fā)育模式,我們把這種發(fā)育模式稱之為異速生長模式
河北漁業(yè) 2016年11期2016-12-16
- 湘云鯽2號胚胎和仔魚溫度適應能力的研究
湘云鯽2號胚胎和仔魚溫度適應能力的研究王國清1呂傳生2毛覺生3羅凱坤4(1 蘇州市陽澄湖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 2 常熟市昆承湖水產有限責任公司 3 蘇州市蘇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4 湖南師范大學)1 材料和方法1.1 試驗材料試驗材料用湘云鯽2號授精卵和仔魚分別采用人工授精和人工孵化獲得,湘云鯽2號仔魚體長為0.9~1.2mm。試驗于2012年4月20日在實驗室內進行。試驗用水是井水??販卦O備包括可調節(jié)恒溫培養(yǎng)箱(調節(jié)范圍-10℃~50℃,誤差±0.2℃)、
當代水產 2016年1期2016-09-03
- 條石鯛早期仔魚的形態(tài)發(fā)育觀察
技術對條石鯛早期仔魚發(fā)育過程進行連續(xù)觀察,并對其營養(yǎng)特性進行研究?!窘Y果】條石鯛在水溫(27.8±1.05)℃、pH 8.15、鹽度32‰的人工培育條件下,仔魚卵黃囊在孵化2 d后消失,油球消失于孵化后第6 d,卵黃囊依照先卵黃、后油球的順序被吸收,吸收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變化趨勢。初孵仔魚在孵化后1 d內生長迅速,之后生長速度減慢。仔魚在孵出后48 h、卵黃囊消失時出現(xiàn)口裂,口徑/全長比隨時間變化一直保持上升趨勢。條石鯛仔魚的營養(yǎng)源可歸納為內源性營養(yǎng)—混合性
南方農業(yè)學報 2016年5期2016-05-30
- 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受精卵以及仔魚期氨基酸與脂肪酸變化研究*
00)魚類胚胎和仔魚的質量與卵子的生化組成密切相關, 在魚類胚胎發(fā)育和仔魚發(fā)育早期階段, 營養(yǎng)來源于魚類卵黃所儲存的內源性物質(常青, 2006)。早期仔魚從內源性營養(yǎng)轉變?yōu)橥庠葱誀I養(yǎng)后, 造成早期仔魚大量死亡主要因為所攝取餌料營養(yǎng)不能滿足仔魚發(fā)育需求; 另有研究表明, 海水魚類仔魚發(fā)育中的代謝強度與仔魚開口時營養(yǎng)需要量密切相關(馮隆峰, 2012)。因此, 對魚類胚胎期及仔魚開口攝食前后營養(yǎng)物質的供給模型研究, 有助于了解開口仔魚的營養(yǎng)需要量(王金燕,
海洋與湖沼 2016年1期2016-01-15
- 細鱗鮭仔魚開口餌料的研究
d上浮開口細鱗鮭仔魚進行開口餌料試驗研究。在相同環(huán)境條件下,經10 d投喂試驗,結果表明:細鱗鮭仔魚體長增長及成活率依次為輪蟲+枝角類幼體組>輪蟲組>顆粒餌料組>螺旋藻組>酵母及蛋黃組;經飼養(yǎng)10 d后最高體長增加0.45 cm,仔魚成活率最高達98%。關鍵詞: 細鱗鮭;仔魚;開口餌料細鱗鮭(Brachymystax lenok)屬于鮭科(Salmonidae),鮭亞科(Salmoninae),細鱗鮭屬(Braehym ystax lenok Pallas
河北漁業(yè) 2015年11期2015-11-18
- 硬頭鱒卵黃囊仔魚發(fā)育的觀察研究
是對于胚后從初孵仔魚到上浮仔魚并未見報道,該階段被稱為仔魚早期,其形態(tài)建成與分化較快。早期仔魚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還很弱,對環(huán)境的變化非常敏感,該養(yǎng)殖階段對硬頭鱒的成活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對仔魚早期發(fā)育進行了觀察,以了解其早期發(fā)育過程中形態(tài)發(fā)育特點,明確各器官形成的關鍵期,分析其器官形成與早期環(huán)境相適應的特點,用于指導生產。1材料與方法1.1材料硬頭鱒受精卵為豐寧天河龍養(yǎng)殖有限公司2013年12月25日人工受精卵,放在塑料桶內,水溫5~6 ℃,經過
河北漁業(yè) 2015年7期2015-07-21
- 泥鰍仔魚的日攝食節(jié)律試驗
從初次成功攝食后仔魚至50日齡泥鰍稚魚的晝夜攝食節(jié)律和個體成長的情況。結果表明:泥鰍苗種攝食情況以變形期為界,分為2個攝食階段,早期營浮游生活,攝食活動主要在白天進行;后期營底棲生活階段,攝食活動主要發(fā)生在夜間。關鍵詞 泥鰍;仔魚;攝食節(jié)律中圖分類號 S96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01-0278-02Abstract Day and night feeding rhythm and individual growth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 2015年1期2015-04-02
- 溫度和鹽度對褐菖鲉仔魚心率和成活率的影響
鹽度對褐菖鲉初產仔魚生長發(fā)育的影響,探索了海水比重1.010、1.020、1.030、1040,以及水溫15 ℃、18 ℃、21 ℃、24 ℃下仔魚心率和成活率的變化。結果表明,在18 ℃時,比重1.010和1.030兩組的仔魚心率最高,比重1.040組36 h全部死亡,比重1.030組96 h死亡過半;在比重1.020下,15 ℃組和18 ℃組心率正常,15 ℃、18 ℃、21 ℃、24 ℃組96 h的存活率分別為(31.11±4.16)%、(38.89
河北漁業(yè) 2014年10期2014-10-27
- 大瀧六線魚仔魚饑餓試驗及不可逆點的研究
02)大瀧六線魚仔魚饑餓試驗及不可逆點的研究菅玉霞, 房 慧, 張少春, 王 雪, 胡發(fā)文, 高鳳祥, 潘 雷, 郭 文(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山東 青島 266002)為了確定大瀧六線魚(Hexagrammos otakii)仔魚的初次攝食饑餓不可逆點(PNR), 作者利用人工孵化得到的大瀧六線魚初孵仔魚, 在水溫(16±0.5)℃、鹽度31條件下, 研究了饑餓對大瀧六線魚前期仔魚生長的影響, 并確定了仔魚的初次攝食饑餓不可逆點。結果表明, 仔魚3日齡
海洋科學 2014年3期2014-03-07
- 饑餓對條紋鋸 仔魚的存活、攝食及生長的影響
)饑餓對條紋鋸 仔魚的存活、攝食及生長的影響賈瑞錦1,2, 陳 超1,2, 孔祥迪1,2, 李炎璐1,2, 宋振鑫1,2, 吳雷明1,2,王 魯1, 曲江波3, 趙從明4, 吳 堅5(1.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黃海水產研究所, 山東 青島 266071; 2. 上海海洋大學 水產與生命學院, 上海 201306; 3. 煙臺開發(fā)區(qū)天源水產有限公司, 山東 煙臺 264000; 4. 天津立達海水資源開發(fā)有限公司, 天津 300050; 5. 浙江海生源生物
海洋科學 2014年4期2014-03-07
- PFOS對斑馬魚胚胎及仔魚的生態(tài)毒理效應
等。PFOS 對仔魚生態(tài)毒理效應的研究相對較少。斑馬魚是一種小型熱帶淡水魚,在生態(tài)毒理學研究與風險評價中,如今已被作為模式生物廣泛用于各類生物學研究和各種化學品的毒性測試,是水體污染檢測與評估的理想指示生物[21]。本文研究了PFOS暴露對斑馬魚胚胎及仔魚的生態(tài)毒理效應,為評估PFOS的發(fā)育與行為毒性提供理論依據。1 材料與方法1.1 實驗動物性成熟斑馬魚購于北京中蔬大森林花鳥魚市場,于實驗室條件下馴養(yǎng)適應1個月,飼養(yǎng)方法參照Westerfield[22]
生態(tài)學報 2013年23期2013-12-20
- 鹵蟲投喂下長吻?仔稚魚消化酶發(fā)育和口寬變化的研究
鹵蟲條件下長吻?仔魚4種主要消化酶: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變化以及長吻?仔魚口寬、全長變化。實驗共進行13d, 實驗結果表明: (1)長吻?仔魚全長、口寬的發(fā)育與其日齡表現(xiàn)出明顯的線性正相關(R2TL= 0.974, R2MW= 0.964)??趯捙c全長比值(MW/TL)在仔魚開口后急劇下降, 并自7日齡開始維持在0.07—0.08, 口寬和全長處于同步發(fā)育期并表現(xiàn)出明顯的相關性(R2 = 0.948), 說明7日齡(/h, days
水生生物學報 2013年1期2013-04-19
- 臺午仔魚“井噴式”登陸 泉州成最大中轉口岸
疫進口臺灣冰鮮午仔魚95批、重量579.2噸、貨值57.9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2.8倍、82.3倍、82.3倍,呈井噴式增長態(tài)勢。泉州也成為臺灣午仔魚進入大陸市場的最大中轉口岸。石井港區(qū)與金門航程僅1~1.5h,為保證午仔魚的新鮮度,臺灣漁民將魚捕撈后直接加碎冰保鮮,裝入保溫箱經金門轉運至石井對臺小額貿易碼頭。為確保合格冰鮮水產品盡快進入市場,泉州檢驗檢疫局實行到貨現(xiàn)場快速檢驗檢疫,確保臺灣冰鮮午仔魚能第一時間迅速通關并進入市場。目前,臺灣冰鮮午仔魚每周
臺灣農業(yè)探索 2012年1期2012-02-16
- 水溫和余氯對黑棘鯛仔魚存活的影響
魚類在胚胎發(fā)育及仔魚期容易受到水溫[16-17]及污染物[18-20]的影響,而中國目前關于水溫和余氯雙因素對海水魚類胚胎發(fā)育和仔魚期影響的研究還較少[21],本研究以黑棘鯛(Acanthopagrus schlegelii)(舊稱黑鯛(Sparus macrocephalus))的前期仔魚為對象,分析溫度、余氯及兩種因子交互作用對仔魚存活率的影響,黑棘鯛具有適溫適鹽性廣、食譜雜、抗病能力較強、生長迅速等生理和生態(tài)特點,在中國東南沿海屬經濟魚種,因此是一種
海洋科學 2011年12期2011-03-15
- 水溫對泥鰍仔魚饑餓耐受力的影響
25)水溫對泥鰍仔魚饑餓耐受力的影響蘇應兵,楊代勤 (長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以人工繁殖的泥鰍(Missgurnusarguillicaudatus)初孵仔魚為研究對象,研究了不同水溫(23、25、27、29、31 ℃)對泥鰍仔魚的開口時間、初次攝食率及不可逆點的影響。結果表明,在水溫23~29 ℃時,泥鰍仔魚的開口時間隨水溫的升高而提前(出膜后2~3 d),最高初次攝食率均出現(xiàn)在開口后的第3天,均為100%;而水溫31 ℃時,泥鰍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0年11期2010-11-27
- 咸淡水培育暗紋東方鲀仔魚試驗研究
水培育暗紋東方鲀仔魚,通過靜水充氣法培育,發(fā)現(xiàn)剛出膜3d的仔魚能忍受從淡水至鹽度6的突然變化,平均全長12mm的稚魚能忍受從鹽度6至淡水的突然變化,培育的稚魚無毒或弱毒,處理后的咸淡水對河鲀仔魚和稚魚無毒、安全,且提高其成活率,使稚魚間的相互殘食習性推遲和減輕。關鍵詞咸淡水;暗紋東方鲀;仔魚;培育中圖分類號 S965.22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15-0311-02暗紋東方鲀(Takifugu fasciatus McCle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 2009年15期2009-11-11
- 饑餓對斜帶石斑魚卵黃囊期仔魚攝食、存活及生長的影響*
產卵研究[2];仔魚的骨骼發(fā)育變化[3];仔魚的攝食研究[4];胚胎發(fā)育及仔稚魚生長發(fā)育[5];環(huán)境因子對受精卵孵化和仔魚活力的影響等[6]。而未見有關饑餓對斜帶石斑魚早期仔魚發(fā)育的影響報道。Blaxter和Hempel[7]首先提出“不可逆點”(the point-of-no-return,PNR)的概念,從生態(tài)學角度測定仔魚的饑餓耐力。“不可逆點”是指饑餓仔魚抵達該點時,盡管還能生存較長一段時間,但已虛弱得不可能再恢復攝食能力,故亦稱“不可逆轉饑餓”(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中英文) 2009年1期200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