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梅玉 傅彩鳳
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在臨床上又可以將其稱之為多動癥,臨床表現(xiàn)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及沖動為主,屬于兒童群體中最為常見的神經發(fā)育性疾病。在學齡兒童中發(fā)生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概率可以達到4%~20%,其中男性群體的發(fā)生概率較高于女性,如果患兒未盡早采取治療措施可能會引起兒童品行障礙,出現(xiàn)反社會人格、藥物濫用、抑郁癥等嚴重后果[1]。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對于個體認知功能及行為產生長期及持久的影響,學生成績下降、部分癥狀還會延續(xù)患兒一生,人們逐步意識到了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嚴重問題[2]。在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治療期間采取多參數(shù)生物反饋儀進行訓練治療,針對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沖動性、多動、注意力及穩(wěn)定性都具有改善作用,取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3]。為此本文展開對照研究,選取120例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作為研究主體,分析評估多參數(shù)生物反饋儀取得的效果,具體研究內容闡述如下。
選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120例本院接受治療的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納入標準:經分析評估,患兒體征及癥狀符合《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中關于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診斷標準[4];采取韋氏兒童智力測試,所得數(shù)值為>80;未經藥物治療;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伴有嚴重器質性疾病;存在精神科疾病;伴隨發(fā)生嚴重臟器功能不全等重大軀體疾??;在治療期間對于藥物具有依賴性。選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60例)和觀察組(60例),對照組男41例,女19例;年齡6~15歲,平均(10.33±1.59)歲。觀察組男42例,女18例;年齡6~14歲,平均(10.43±1.5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患兒家屬對于研究內容知情,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審核批準。
對照組在治療期間采取單純藥物治療,所用藥物為鹽酸哌甲酯緩釋片(Janssen-Cilag Limited,國藥準字J20120028),口服,5 mg/次,1次/d,連續(xù)用藥3個月。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多參數(shù)生物反饋儀治療,在治療期間采集患兒腦電波,對于檢查記錄進行反饋,其中抑制4~8 Hzθ波,強化12~15 Hz的感覺運動節(jié)律波。在治療期間將專項訓練劃分為5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為基礎訓練,將訓練時間持續(xù)為2 min;剩余四階段均為反饋治療階段,將治療時間控制在5 min,在每次訓練期間將時間控制在25 min,每周訓練3~5次,連續(xù)訓練20次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5]。
整合視聽連續(xù)執(zhí)行測試(IVA-CPT)評分:在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展開IVA-CPT,詳細記錄綜合注意力商數(shù)及綜合反應控制商數(shù),評分范圍均為0~100分,分值85分以上即患兒不具備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相關癥狀[6]。
行為因子、多動因子及多動指數(shù):在兩組患兒治療前后應用康奈氏父母癥狀問卷評定患兒實際情況,評估內容包含多動因子、行為因子及多動指數(shù)3個方面,每個方面根據(jù)患兒癥狀嚴重情況分為0~4分,所得分值越高即患兒多動癥狀越嚴重。
CSCS評分:應用兒童自我意識量表對兩組患兒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評估,評估內容包含智力、學校情況(0~15分),行為(0~12分),軀體外貌、屬性(0~8分),焦慮(0~10分),合群(0~10分),幸福、滿足(0~10分),總分值<46分可判定為自我意識水平較低[7]。
研究資料均應用SPSS 24.0軟件實施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對照組、觀察組IVA-CPT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綜合注意力商數(shù)及綜合反應控制商數(shù)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IVA-CPT評分對比[分,(±s)]
表1 兩組IVA-CPT評分對比[分,(±s)]
組別 綜合注意力商數(shù) 綜合反應控制商數(shù)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60) 68.26±4.31 87.89±5.34 78.05±6.37 91.44±6.41對照組(n=60) 68.52±4.47 81.39±4.62 78.72±6.44 87.09±6.52 t值 0.324 3 7.130 4 0.572 9 3.685 3 P 值 0.746 3 0.000 0 0.567 8 0.000 3
治療前,對照組、觀察組多動因子、行為因子及多動指數(shù)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和對照組進行比較,觀察組多動因子、行為因子及多動指數(shù)所得數(shù)值較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多動因子、行為因子及多動指數(shù)對比[分,(±s)]
表2 兩組多動因子、行為因子及多動指數(shù)對比[分,(±s)]
?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行為,智力、學校情況,軀體外貌、屬性,焦慮,合群,幸福、滿足,總分評分較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CSCS評分對比[分,(±s)]
表3 兩組CSCS評分對比[分,(±s)]
?
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在兒童群體中屬于比較常見的精神障礙,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具有多動及性格沖動等現(xiàn)象,此疾病的誘發(fā)因素較為復雜,包含孕婦妊娠時用藥、剖宮產、難產等,此外外傷、飲食、環(huán)境污染及家庭宣教和此類疾病具有密切聯(lián)系[8]。此類疾病在發(fā)生以后對于兒童行為、學習及日常生活都具有深遠影響,需要盡早采取治療措施。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綜合注意力商數(shù)及綜合反應控制商數(shù)高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多動因子、行為因子及多動指數(shù)所得數(shù)值較低(P<0.05);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各項CSCS評分較高(P<0.05),分析原因如下:多參數(shù)生物反饋儀在臨床應用期間可以通過選擇性強化腦電波達到治療效果,通過抑制感覺運動節(jié)律,可以提高多動癥患兒大腦低喚醒水平,對于改善患兒臨床癥狀具有積極意義[9-10]。多參數(shù)生物反饋儀在應用期間運用操作條件反射原理,通過學習和訓練自主神經系統(tǒng),建立操作條件反射,對于改變功能狀況具有積極意義,因此治療方案具有無創(chuàng)傷及不良反應低的優(yōu)勢,在應用期間以多種游戲形式進行治療,可以增加患兒治療依從性,監(jiān)督患兒進行自我管理,對于提高注意力具有積極意義[11-12]。
綜上,于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治療期間應用多參數(shù)生物反饋儀具有顯著效果,可以規(guī)避藥物治療期間存在的不足,對于改善患兒注意力及控制力具有積極意義,值得借鑒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