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婷,陳榮釗,陳細妹
(廣東省開平沙岡張立群醫(yī)院康復科,廣東 開平 529300)
目前,腦梗死的發(fā)病趨向于年輕化[1]。輕度認知障礙(MCI)是腦梗死常見并發(fā)癥,發(fā)病率較高[2]。腦梗死后MCI降低了患者社會適應能力[3]。MCI屬中醫(yī)“呆證”等范疇,病位在腦,與督脈聯(lián)系密切,因此調(diào)節(jié)督脈經(jīng)氣可改善受損元神功能,減輕意識障礙[4]。本研究用傳統(tǒng)針刺法與調(diào)神通絡針刺法治療腦梗死后MCI,比較兩種方法的效果,報道如下。
共92例,均為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住院治療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齡46~76歲,平均(61.52±5.13)歲;病程3~16周,平均(9.62±2.34)周;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18例,大專及以上9例;體質(zhì)量46~92kg,平均(69.52±8.46)kg。參照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齡48~75歲,平均(61.61±5.08)歲;病程4~15周,平均(9.65±2.27)周;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17例,大專及以上9例;體質(zhì)量44~95kg,平均(69.63±8.41)kg。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輕度認知障礙的診斷與治療》[5]中“MCI”診斷標準。②年齡40~80歲。③無器質(zhì)性病變。④家屬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研究。
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②存在視聽障礙;③處于哺乳、妊娠期;④合并嚴重營養(yǎng)不良;⑤既往存在腦部手術(shù)史;⑥合并帕金森、狂躁癥、癡呆;⑦中途退出研究;⑧過敏體質(zhì);⑨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⑩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參照組用傳統(tǒng)針刺法治療。取太沖、陽陵泉、足三里、合谷、曲池、肩髃、顳三針,用0.30mm×25mm華佗牌毫針針刺,患者平臥位,常規(guī)消毒,以飛針法針刺,90次/min的頻率均勻捻轉(zhuǎn)得氣后留針30min。每周5次,連續(xù)治療3周。
觀察組用調(diào)神通絡針刺法治療。取太溪、陽陵泉、后溪、內(nèi)關(guān)、素髃、本神、神庭、百會、風府,以飛針法針刺風府,進針20min,90次/min的頻率均勻攆轉(zhuǎn)平補平瀉得氣后,留針2min。連續(xù)治療3周。
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分:總分為30分,包括記憶、注意、抽象思維、定向力、語言、命名、視空間與執(zhí)行,認知功能異常低于26分[6]。
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測量搏動指數(shù)(PI)、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數(shù)(RI),將3次測量平均值作為最終結(jié)果。
不良反應:血腫、彎針、暈針、心慌、胸悶。
用SPSS26.0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MMSE評分提高大于等于20%為顯效。MMSE評分提高12%~20%為有效。未達到“有效”標準為無效。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MoCA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oCA評分比較 (分,±s )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oCA評分比較 (分,±s )
組別 例 抽象思維 定向力 語言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6 0.62±0.13 1.06±0.25 4.62±0.64 6.82±1.34 1.42±0.13 2.68±0.24參照組 46 0.61±0.15 0.85±0.19 4.59±0.77 5.26±0.84 1.44±0.15 1.92±0.16 t 0.342 4.536 0.203 6.690 0.683 17.870 P 0.733 0.000 0.839 0.000 0.496 0.000
續(xù)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
組別 例 Vm(cm/s) PI RI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6 48.26±3.62 55.62±8.46 1.05±0.19 0.92±0.08 0.62±0.12 0.51±0.08參照組 46 48.33±3.59 52.16±6.34 1.06±0.17 1.03±0.13 0.64±0.11 0.60±0.10 t 0.093 2.220 0.266 4.888 0.833 4.766 P 0.926 0.029 0.791 0.000 0.407 0.000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發(fā)生率達41.5%[8]。腦梗死后普遍存在抽象思維、語言、記憶、感知障礙,MCI如果都得不到有效、及時的治療,極易發(fā)展成為癡呆,降低患者社會適應能力[9-10]。研究表明:MCI是導致腦梗死患者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之一[11]。腦梗死后MCI與終末期癡呆比較,具有較強的可逆性,通過及早、有效的針對性治療,可逆轉(zhuǎn)或延緩認知功能障礙,促進患者語言、記憶、感知等功能恢復[12-13]。
中醫(yī)認為,年邁體虛、久病耗損、七情內(nèi)傷等因素導致神機失用、腦髓空虛,從而發(fā)為MCI[14]。腦為“髓海”,頭為精明之府,督脈通髓達腦,是機體轉(zhuǎn)運精氣的重要之路,調(diào)節(jié)督脈經(jīng)氣,可促使腎生髓,促進受損元神恢復[15]。近年來,臨床發(fā)現(xiàn)針刺治療腦梗死后MCI重用腎經(jīng)、心包、督脈等穴位可取得顯著療效。調(diào)神通絡針刺是近年興起的一種針對神志疾病、腦血管疾病的針刺療法,是將任督二脈的功能特點、循行分布作為理論指導,通過適當?shù)难a瀉手法達到調(diào)節(jié)陰陽、益腦生髓、健腦調(diào)神的作用。針刺素髃、百會、風府可充分調(diào)動五臟六腑的精氣,起到通督醒腦的作用。針刺本神、神庭可起到醒腦功效,針刺后溪可起到通督脈的作用,針刺內(nèi)關(guān)可起到定神、通絡、調(diào)心作用,針刺陽陵泉可起到疏經(jīng)通絡作用,針刺太溪可起到補腎、益腦、生髓作用。諸穴配伍,可有效改善認知功能障礙,促進定向力、語言障礙等恢復。
調(diào)神通絡針刺法通過針刺選定的穴位,可防止星形膠質(zhì)細胞活化、增殖,改善腦部血液循環(huán),抑制炎癥因子分泌,阻礙神經(jīng)炎性斑形成,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解除微血管痙攣,多環(huán)節(jié)、多途徑的阻斷腦缺血引發(f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促進受損神經(jīng)功能恢復,最終達到改善腦部血液循環(huán)、增強患者學習、記憶能力。調(diào)神通絡針刺具有無毒副作用、價格低廉、操作方便等優(yōu)點,即便是治療期間患者出現(xiàn)血腫、彎針、暈針、心慌、胸悶等不良反應,可通過轉(zhuǎn)換體位等方式緩解。
調(diào)神通絡針刺法治療腦梗死后MCI中可促進認知功能恢復,提高腦部血流速度,降低血流阻力,不良反應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