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北大附屬宿遷實驗學校 蘇宇
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彼刭|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實和推廣不僅推動了國家教育體系的改革創(chuàng)新,也促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鼓勵學生積極與教材文本展開對話,在閱讀思考過程中引領學生領悟豐富內涵,讓學生在思考和質疑探究的過程中關注自身思維能力的提升,這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充分提升。筆者為了激活學生的語文思維品質,通過分析高一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基于高一文本教學內容,從研讀文本,專注思維培育過渡及銜接;優(yōu)化教學活動,重視思維培育有效發(fā)展性;借助問題引導,關注思維培育的相關品質等方面入手,對學生語文學習思維培育方法進行探討。
相比初中階段文本教學以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興趣培育為主要目標而言,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有效拓展,不僅需要學生具有廣闊的知識視野,還需要培育學生抽象性的語文思維能力和拓展知識的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專注初高中語文知識目標的有效銜接,在教學高一年級語文時,要在備課環(huán)節(jié)積極分析研讀語文教材,讓學生能跟上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節(jié)奏,積極拓展語文思維,在語文知識的把握過程中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以高一年級關于現(xiàn)代詩歌的單元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分析學生既有的學情能力。因為他們在初中階段就已經接觸了相應的現(xiàn)代詩歌,初步把握了詩歌的寫作技巧和朗讀技巧,能抓住相應的關鍵詞句進行深刻分析。由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識到學生的既有思維水平,在教學現(xiàn)當代詩歌時,能基于此進行進一步的知識拓展。比如,在教學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一課時,在詩歌大意和其中內涵思想意蘊的了解認識基礎上,教師還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科學分組給學生布置相應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動,搜集與毛澤東同時代的其他詩詞。讓學生自主分析對比自己搜集到的詩詞在選材和寫作技巧等方面的異同點,通過分析讓學生對毛澤東的其他作品進行歸納總結,由此能讓學生更深刻地對毛澤東的人生追求有充分認知。在這樣的教學引導過程中,鼓勵學生的思維從低階向高階發(fā)展,讓學生在思維層次的過渡銜接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素養(yǎng)的有效銜接及過渡。
培育學生的思維品質自然離不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啟發(f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思維品質是建立在思維能力基礎之上的,教師擔負著思維品質的滲透職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過去聚焦應試思想、忽略語文基礎地位的做法,改變教師主宰灌輸、忽略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形式,關注思維品質的形象及抽象性,優(yōu)化教學方法,給學生傳遞思維品質核心思想。為了營造樂學語文課堂氛圍,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立足學生思維形象性,讓學生結合相關文本信息進行想象、比較和分析,而后做出相應的審美判斷。
比如,教師在教學《孔雀東南飛》這篇文言文時,由于此文篇幅較長,所以學生讀的時候比較費時間。教師在鼓勵學生自主預習掌握文本內容后,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鼓勵學生按照既有的學習小組進行課本劇的表演彩排,通過表演競賽的形式讓學生能基于文本進行改編表演,學生圍繞劇本對人物角色的表現(xiàn)進行探討,分析主人公悲劇的主要原因,同時在表演的過程中揣摩人物形象,表演出劇本人物應有的動作、語言等,在此過程中不斷激活語文課堂,促使學生的語文形象思維得以發(fā)展。
著名教育學家布朗認為學生學習的環(huán)境應當放在真實問題背景下,才會對學生有意義。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文本知識為切入點,在引領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點充分挖掘教材內外的有意義的信息資源,通過層層深入遞進的教學問題啟發(fā),促使學生的語文思維品質得以培育,讓學生在思維能力得以充分提升。在語文教學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提及的思維品質包括了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嚴謹性、批判性及靈活性等多個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的思維品質訓練,要充分分析思維品質不同特性的特點,圍繞其不同維度進行探討,才能有效地提升和培育學生的思維品質。針對思維靈活性培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基于語文文本知識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個性見解,通過獨到見解的呈現(xiàn),拓展自我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問題作為啟發(fā)器,激活學生思維。
在教學《氓》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專注人物形象分析,鼓勵學生從既定的教學思想中跳脫出來,去分析婚姻失敗的深刻原因,通過分析結合現(xiàn)有的社會現(xiàn)實審視作品中的人物,最終對婚姻悲劇的產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在教學《故都的秋》一文時,教師可以在學生預習文章后,通過提問的方式鼓勵學生探析文本思想主旨,讓學生在質疑和辯論的過程中對作品的思想主旨有深刻認識。如北平并非作者家鄉(xiāng),為何他稱此地為“故都”?作者若是愛秋,應該將秋天寫得很美,可文本中卻包含著悲秋之情,這樣寫是否合理?通過這樣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掙開思維束縛探尋文本思想內涵。
綜上,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思維品質的有效培育,從不同教學方面,創(chuàng)新多樣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主動探索語文知識,在語文知識的探究過程中引領學生進行思維的碰撞,促使學生在研讀學習的過程中得到自身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