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紅
牛奶每天喝多少好呢?中老年人到底要不要每天吃乳制品呢?有人認為該吃,因為它有利于補鈣,還能增加蛋白質供應。但也有人認為沒必要吃,因為有研究結果說,補鈣對預防骨質疏松沒用處。也有人看到有文獻表示,多吃乳制品反而容易發(fā)生骨折。甚至還聽到科學新聞說,鈣補多了會招來心臟病。這些話聽起來非?;靵y,其實真相并沒那么復雜。
首先,因為飲食習慣不同,在美國和歐洲所做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在中國不一定適用;其次,國外研究中所說的多吃,和我們以為的多吃,數量也很可能差得很遠。
比如說,“多補鈣讓心血管病風險翻倍”的研究新聞,說的是:和每天鈣攝入量在 600~1000 毫克之間的人相比,鈣攝入量在 1400 毫克時,全因死亡率上升 40%,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上升49%,缺血性心臟病風險上升 114%。
如果每天膳食攝入鈣本來超過1 400毫克,再補充 500 毫克以上的鈣片,則全因死亡風險上升157%。聽起來是挺可怕的。但仔細琢磨一下,其實這個危險和絕大多數國人沒什么關系。
中國人每天平均的膳食鈣攝入量只有400毫克左右。即便額外喝進去 1斤牛奶(約 500 毫克鈣),或者服用含鈣500毫克的鈣片,也只有900多毫克。還在該研究所說的合理范圍(600~1 000毫克)之內,遠遠達不到1 400毫克這個對心臟有害處的數量。
匯總分析發(fā)現(xiàn),鈣攝入量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關系,是個 U 型曲線。太多不好,太少也不好。每天從食物中攝取 800 毫克的鈣時,心血管病死亡風險最低。和 800 毫克攝入量相比,低于500 毫克時死亡風險顯著上升,但高于900毫克也沒有額外好處,如果繼續(xù)增加到1 400 毫克,還會輕度增加死亡風險。
說乳制品對骨質疏松預防沒用處的那些研究,多數都是在鈣攝入量高的歐美國家做的。討論中有時會加一句話:如果膳食鈣攝入確實很低,就不一定是這個結果了。所謂缺什么補什么,在歐美國家當中,鈣攝入量并不是膳食營養(yǎng)的短板,再多吃可能也沒什么用。相比而言,補上蔬菜、水果、豆類,增加鉀、鎂和維生素 K 的攝入量,可能對骨骼健康更有幫助。然而對于中國人來說,鈣一直都是大部分人的營養(yǎng)短板。
對老年人來說,吃夠蛋白質對維持肌肉也很重要。肌肉衰減了,人就更容易跌倒發(fā)生骨折。此前已經有無數研究提示,奶里的乳清蛋白對維護肌肉有好處,酪蛋白也有幫助。
1 .每天增加一杯牛奶(或相應鈣含量的酸奶、奶粉等),使每天的鈣攝入量達到800毫克,不僅增加蛋白質、鈣、維生素B1、B2、B6、維生素A和維生素K的供應,對心血管健康也是有益無害的。
2 .老年人尤其應當注意保證鈣和蛋白質的攝入量。無論是牛奶、酸奶還是奶酪,每天吃點乳制品,對維持肌肉健康有好處,對預防跌倒和骨折也有幫助。
3. 如果您有牛奶急性、慢性過敏之類的問題,喝牛奶容易長痘痘,或有其他不良反應,那么需要避免乳制品,但要增加其他食品如豆制品(豆腐干、水豆腐、豆腐千張等)、低草酸綠葉蔬菜(比如小白菜、小油菜、芥藍菜等)、小魚小蝦等來把鈣補夠。
4 .如果喝牛奶后容易脹氣、腹瀉,可以選擇酸奶。酸奶既容易消化吸收,鈣的利用率也非常高(乳酸有利于礦物質吸收利用)。在酸奶當中,建議選擇含糖量不太高的品種(100 克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于12 克,或更低)。瘦弱消化不良者還可以選擇奶酪來替代牛奶。
5 .如果真的不喜歡牛奶的味道,冬天又覺得酸奶太涼,可以考慮把牛奶/奶粉/奶酪和其他食物混合食用。
推薦吃法 1:把牛奶加到各種面食品里,用牛奶替代水來揉面團,美味又營養(yǎng)。
推薦吃法2:把牛奶或奶粉加到熱大米粥、熱燕麥粥、熱醪糟湯、熱玉米糊糊里,加強早餐營養(yǎng)。
推薦吃法 3:把牛奶加到熱紅茶或熱咖啡里,當成美味飲品喝下去。
推薦吃法 4:把奶酪加到面包、饅頭片、餅等主食里。如果你的早餐本來不油膩,沒有油條油餅之類,也沒有肥肉流油的包子餡餅,那么早餐加20克奶酪,并不會導致肥胖。
推薦吃法 5:用脫脂牛奶替代水來蒸蛋羹,味道沒有明顯改變,但鈣和蛋白質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