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俊,張 覃
(1貴州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2喀斯特地區(qū)優(yōu)勢礦產(chǎn)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地方聯(lián)合工程實驗室,貴州 貴陽 550025;3貴州科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4貴州省非金屬礦產(chǎn)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貴州 貴陽 550025)
磷礦是一種重要的化工礦物原料,廣泛用于工業(yè)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磷礦石選礦方法主要包括重介質(zhì)分離[1]、酸浸[2]和浮選[3]等,其中浮選應用最廣泛。在磷礦石浮選中,捕收劑對浮選效果影響至關(guān)重要。一方面,隨著磷礦資源的大規(guī)模開發(fā)利用,現(xiàn)存磷礦多呈現(xiàn)“貧、細、雜”的稟賦特征,傳統(tǒng)選礦方法較難滿足磷礦資源高效利用目的,需要從浮選工藝,尤其是浮選藥劑方面開展研究;另一方面,浮選精礦在濕法磷酸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大量磷石膏等副產(chǎn)物,影響環(huán)境且造成資源的浪費,對磷石膏“以渣定產(chǎn)”綜合利用,可達到提質(zhì)增效的目的[4]。本研究開展基于浮選工藝的浮選基本理論研究,有助于實現(xiàn)中低品位磷礦石的高效利用和磷石膏排放的源頭減量。
磷礦石浮選工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單一反浮選工藝[5]和正-反浮選工藝[6]等方面,不同浮選工藝適合不同類型磷礦石。磷礦床按成礦作用分為沉積型磷礦床、巖漿型磷礦床和變質(zhì)型磷礦床等3種主要類型[7]。在沉積型磷礦床中,主要以條帶狀白云質(zhì)磷塊巖、層狀硅質(zhì)磷塊巖為主[8]。多數(shù)浮選工藝都能與磷礦石類型較好吻合,浮選藥劑作為浮選工藝的重點研究內(nèi)容,從浮選藥劑角度出發(fā),特別是開展磷礦浮選捕收劑研究尤為重要。
氟磷灰石是組成磷礦石的主要礦物之一,是一種常見的含鈣礦物,在磷礦石浮選過程中,通常選擇脂肪酸作為氟磷灰石捕收劑[9]。研究表明[10],脂肪酸捕收劑一般在氟磷灰石Ca位點產(chǎn)生特性吸附,吸附過程中,脂肪酸羧基中O往往與氟磷灰石表面Ca形成化學鍵,成鍵強度往往與Ca位點活性相關(guān)。開展氟磷灰石Ca位點成鍵特性研究,可從原子層次判斷Ca1和Ca2位點化學活性相對大小,為研究脂肪酸捕收劑在氟磷灰石Ca位點吸附,從而為選擇合適浮選捕收劑提供一定理論參考。
本研究基于DFT的第一性原理,采用Materials Studio軟件中CASTEP模塊,計算了氟磷灰石Ca1和Ca2位點成鍵態(tài)密度、Mulliken電荷和鍵布居、電荷密度和差分電荷密度,從原子層次分析了氟磷灰石Ca1和Ca2位點成鍵特性,確定了Ca1和Ca2位點化學活性。
氟磷灰石體相幾何優(yōu)化是后續(xù)相關(guān)性質(zhì)計算的基礎。本研究中所有計算均基于DFT的第一性原理,采用Material Studio軟件的CASTEP模塊[11]進行。幾何優(yōu)化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交換-關(guān)聯(lián)函數(shù)(Exchange-correlation Functional)[12]、截斷能(Energy cut-off)[13]和布里淵區(qū)k點(K point in Brillouin zone)[14]。采用Broyden-Fletcher-Goldfarb-Shanno(BFGS)算法優(yōu)化體相[15]。采用超軟贗勢描述價電子與離子核之間的相互作用[16]。幾何優(yōu)化按以下收斂精度設置:最大力、最大位移和最大應力的收斂精度設置為0.05 eV/?、0.002 ?和0.05 GPa,總能和自洽迭代的收斂精度設置為2.0×10-5eV/atom和1.0×10-6eV/原子。計算中涉及的所有的原子軌道分別為H 1s1,O 2s22p4,F(xiàn) 2s22p5,P 3s23p3和Ca 3s23p64s2。
交換-關(guān)聯(lián)函數(shù)選取LDA下的 CA-PZ及廣義梯度近似(GGA)下的5種關(guān)聯(lián)函數(shù),這5種關(guān)聯(lián)函數(shù)分別是GGA-PBE、GGA-RPBE、GGA-PW91、GGA-WC和GGA-PBESOL。
在測試交換關(guān)聯(lián)函數(shù)的過程中,固定截斷能為360 eV,布里淵區(qū)k點為1×1×1,不同交換關(guān)聯(lián)函數(shù)下氟磷灰石體相總能和晶胞參數(shù)的計算結(jié)果列于表1中。
表1 不同交換關(guān)聯(lián)函數(shù)下氟磷灰石體相總能和晶胞參數(shù)
體相對應總能絕對值越小,晶體結(jié)構(gòu)越穩(wěn)定。由表1可知,采用交換關(guān)聯(lián)函數(shù)為GGA-PBESOL時,體相能量絕對值最低,對應晶胞參數(shù)(a=b=9.427?,c=6.879?,α=β=90°,γ=120°,空間群C26h-P63/m)與實驗值(a=b=9.375?,c=6.887?,α=β=90°,γ=120°,空間群C26h-P63/m)[17]更接近,因此選取GGA-PBESOL為氟磷灰石體相優(yōu)化的交換關(guān)聯(lián)函數(shù)。
選取截斷能范圍370~430 eV,每10 eV為一個梯度,共7個梯度;在截斷能測試過程中,固定關(guān)聯(lián)函數(shù)為GGA-PBESOL,布里淵區(qū)k點為1×1×1,不同截斷能下氟磷灰石體相總能和晶胞參數(shù)的測試結(jié)果列于表2中,體相總能與截斷能關(guān)系如圖1所示。
表2 不同截斷能下氟磷灰石體相總能和晶胞參數(shù)
圖1 氟磷灰石幾何優(yōu)化中截斷能與總能的關(guān)系
由表2可知,隨截斷能增加,體相總能絕對值逐漸增加,增加幅度變小,晶胞參數(shù)a和b呈減小趨勢,晶胞參數(shù)c變化無明顯的規(guī)律。圖1清晰顯示出截斷能與體相總能的關(guān)系,截斷能達400 eV時,總能曲線趨于平緩,隨著截斷能繼續(xù)增加,總能基本不變。綜合考慮計算成本和精度,選取截斷能400 eV為后續(xù)幾何優(yōu)化的基礎。對應晶胞參數(shù)(a=b=9.387?,c=6.877?,α=β=90°,γ=120°,空間群C26h-P63/m)與實驗值(a=b=9.375?,c=6.887?,α=β=90°,γ=120°,空間群C26h-P63/m)更接近。
布里淵區(qū)k點為1×1×2、1×2×2、2×2×2、3×3×3、4×4×4、5×5×5、6×6×6,共7個k點網(wǎng)格級別。在k點測試過程中,固定關(guān)聯(lián)函數(shù)為GGA-PBESOL,截斷能為400 eV,不同布里淵區(qū)k點取值氟磷灰石體相總能和晶胞參數(shù)的測試結(jié)果列于表3中。
表3 不同k點取值氟磷灰石體相總能和晶胞參數(shù)
由表3可知,隨著k點增加,體相總能絕對值逐漸增加,增加幅度變小,當k點為2×2×2時,體相總能趨于穩(wěn)定,晶胞參數(shù)亦呈減小的趨勢。綜合考慮計算成本和精度,選取k點為2×2×2時作為后續(xù)幾何優(yōu)化的基礎,此時晶胞參數(shù)(a=b=9.377?,c=6.884?,α=β=90°,γ=120°,空間群C26h-P63/m)與實驗值(a=b=9.375?,c=6.887?,α=β=90°,γ=120°,空間群C26h-P63/m)吻合。
綜合考慮交換關(guān)聯(lián)泛函、截斷能和布里淵區(qū)k點優(yōu)化結(jié)果,選取關(guān)聯(lián)函數(shù)GGA-PBESOL、截斷能400 eV和布里淵區(qū)k點2×2×2為幾何優(yōu)化基本參數(shù)。優(yōu)化后氟磷灰石晶體結(jié)構(gòu)如圖2所示,此時晶胞參數(shù)與實驗值之間差值較小,a、b、c的優(yōu)化誤差均小于0.05%。
圖2 氟磷灰石晶體結(jié)構(gòu)模型
氟磷灰石Ca位點是吸附的活性位點,Ca1位點Ca-O鍵的態(tài)密度如圖3(a)~3(c)所示,Ca2位點Ca-O、Ca-F鍵的態(tài)密度如圖3(d)~3(h)所示。由圖3可知,Ca1和Ca2位點處O-Ca和F-Ca鍵呈現(xiàn)相同規(guī)律,在低能級和高能級處均產(chǎn)生明顯“共振”,低能級處形成成鍵軌道,高能級處形成反鍵軌道;在費米能級下形成成鍵分子軌道,包括σ鍵和π鍵,偶見極弱σ反鍵;在費米能級以上形成反鍵分子軌道,包括σ反鍵和π反鍵。
圖3 氟磷灰石單胞中Ca1位點O-Ca成鍵態(tài)密度(a)~(c)和Ca2位點O-Ca、F-Ca成鍵態(tài)密度(d)~(h)
由圖3(a)~3(c)可知,Ca1位點O2s與Ca3p在-20~-15 eV成σ鍵和σ反鍵,以σ鍵為主,O2p與Ca3p在-8~0 eV成π鍵,σ鍵和π鍵構(gòu)成了Ca1位點成鍵軌道;O2p與Ca3d在5~10 eV形成π反鍵,O2p軌道與Ca3s軌道在10~15 eV形成σ反鍵,σ反鍵和π反鍵構(gòu)成Ca1位點反鍵軌道。O1-Ca1、O2-Ca1和O3-Ca1態(tài)密度特征表明,Ca1與O1、O2、O3之間成鍵類型基本一致,主要是O2s與Ca3p形成σ鍵和σ反鍵,O2p和Ca3d成π鍵和π反鍵,但O1、O2和O3與Ca1之間距離不等,成鍵強度也不一樣,僅通過態(tài)密度較難判斷。
圖3(d)~3(h)表明,Ca2位點O、Ca和F、Ca之間成鍵類型與Ca1位點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F(xiàn)、Ca2之間成鍵和反鍵軌道劈裂程度較O、Ca1之間更大,σ鍵(Ca3p與F2s)和σ反鍵(Ca3s與F2p)成鍵軌道和反鍵軌道劈裂程度越大,對應鍵的強度越大,定性判斷Ca2位點F-Ca鍵強度較Ca1位點O-Ca鍵強度大,需進一步結(jié)合Mulliken布居才能給出成鍵強度定量大小。
Mulliken布居可定量描述氟磷灰石Ca位點電子轉(zhuǎn)移特性、成鍵特性及相應軌道的貢獻,氟磷灰石單胞中原子的Mulliken電荷布居列于表4中,氟磷灰石單胞中原子的Mulliken鍵布居列于表5中。
表4 氟磷灰石單胞中原子的Mulliken電荷布居
由表4可知,O、F為主要得電子載體,體現(xiàn)在O2p和F2p分別得到1.19和0.72個電子;O2s呈微弱失電子特性,失去0.14個電子,F(xiàn)2s軌道失去0.04個電子。O、F的2s、2p電子轉(zhuǎn)移特性表明,O、F的2s、2p均參與成鍵,主要是2p軌道,2s軌道參與較少。P、Ca為主要失電子載體,P3s和P3p分別失去1.13和1.1個電子;Ca原子4s軌道電子激發(fā)躍遷到3d軌道,成鍵過程中一部分的電子轉(zhuǎn)移到其他原子上,一部分留在3d軌道,Ca1 3d軌道失去1.44個電子,Ca2 3d軌道失去1.46個電子。此外,Ca 3s軌道呈現(xiàn)微弱的得電子特性,得到0.13個電子。
Mulliken鍵布居值反映原子之間成鍵強弱,該值在0~1之間,越接近1表示共價性越強,越接近0表示離子性越強[18]。由表5可知,Ca1位點O1-Ca1、O2-Ca1、O3-Ca1鍵的Mulliken布居值分別為0.11、0.09和0.04,對應鍵強滿足O1-Ca1>O2-Ca1>O3-Ca1;3種鍵類型一致,但強度存在較大差別,O3-Ca1鍵更容易斷裂。Ca2位點包括5種鍵,分別為O1-Ca2、O2-Ca2、O3*-Ca2(與Ca2距離較近的O3原子所成的鍵)、O3#-Ca2(與Ca2距離較遠的O3原子所成的鍵)和F-Ca2鍵,5種鍵對應的Mulliken布居值分別為0.06、0.11、0.14、0.08和0.11,鍵強滿足O3*-Ca2>O2-Ca2=F-Ca2>O3#-Ca2>O1-Ca2,O1-Ca2鍵更容易斷裂。
表5 氟磷灰石單胞中原子的Mulliken鍵布居
Ca1和Ca2位點Mulliken鍵布居值對比可知,Ca2位點活性小于Ca1位點,發(fā)生反應時Ca1位點處鍵相對容易斷裂。由于Ca1位點處化學鍵更容易斷裂,因此Ca1位點處更容易產(chǎn)生不飽和的斷裂鍵,脂肪酸類捕收劑更容易吸附在氟磷灰石Ca1位點。
電荷密度圖可顯示氟磷灰石中各原子的電荷分布范圍、電荷中心距離及電荷重疊程度,是各原子之間電荷轉(zhuǎn)移和成鍵強度的重要表征。氟磷灰石(001)和(100)面相應端面的電荷密度如圖4所示。
圖4(a)和4(b)分別為氟磷灰石(001)面Ca端面和-[PO4]-端面電荷密度圖。Ca和O電荷密度均呈同心圓環(huán)狀分布,中心深色部分電荷密度較高,從中心到邊緣顏色逐漸變淺,對應電荷密度逐漸降低。(001)面清晰展示Ca1與周圍O電荷分布關(guān)系。Ca電負性較弱,對價電子束縛能力弱,當其處于O包圍的環(huán)境中時,電子從Ca向周圍相O轉(zhuǎn)移,導致其周圍存在大量電子分布。同時O由于得到電子,其周圍也分布大量電子,導致電荷密度高。由圖4a可知,Ca1的電荷分布區(qū)域與O3分布區(qū)域邊緣少量重疊,二者之間存在電子轉(zhuǎn)移,O、Ca之間形成較弱離子鍵。由圖4b可知,P、O電荷分布范圍存在較大重疊區(qū)域,且電荷密度較高點分布于O處,對比O、P電負性可知,二者存在大量的電子共用,且電子對偏向O,即O、P之間形成較強的共價鍵。
圖4 氟磷灰石(001)面和(100)面電荷密度
圖4(c)、4(d)和4(e)分別為氟磷灰石(100)面O端面、F-Ca2端面和P-Ca1端面的電荷密度圖。由圖4(c)可知,(100)面O端面電荷分布與(001)面Ca端面電荷分布類似。(100)面清晰展示Ca2與周圍F、O電荷分布關(guān)系及-[PO4]-中電荷分布。由圖4(d)可知,O3電荷中心與Ca2存在2個距離,距離較近為O3*-Ca2鍵,距離較遠為O3#-Ca2鍵,F(xiàn)、O2與Ca2電荷中心距離相當且電荷重疊范圍相當,O1與Ca2電荷中心距離較遠且電荷重疊較少,綜上可知,鍵強滿足O3*-Ca2>O2-Ca2=F-Ca2>O3#-Ca2>O1-Ca2,與Ca2位點鍵布居分析結(jié)果一致。
差分電荷密度圖可清晰顯示出原子之間得電子和失電子中心、相應軌道得失電子特性、Ca位點各原子之間成鍵類型和成鍵強度,比電荷密度圖能更直觀展示原子之間成鍵特性。氟磷灰石(001)和(100)面相應端面的差分電荷密度如圖5所示。
圖5(a)和5(b)為氟磷灰石(001)面Ca端面和-[PO4]-端面差分電荷密度圖。由圖5(a)可知,Ca1中心呈藍色,為Ca3d軌道,是失電子中心;朝著O3方向呈白色為Ca3p軌道,無得失電子。O3中心呈粉紅色為O2p得電子中心;周圍淡藍色O2p軌道輕微失電子。3個O3 2s與Ca1 3p形成3個弱σ鍵,3個O3 2p與Ca1 3d成弱π鍵,成鍵中離子鍵成分更大。由圖5(b)可知,P3s和3p均失去電子,中心3s軌道呈淡藍色,周圍的3px、3py和3pz呈深藍色,3p失電子程度大于3s軌道;周圍O1、O2原子主要是O2p軌道得電子呈紅色,O2s輕微失電子呈藍色。P3s、P3p與O2s均形成σ鍵,O2s、O2p與P3s成σ*鍵。O3-Ca1和O-P成鍵類型與態(tài)密度分析一致。
圖5(c)、5(d)和5(e)為氟磷灰石(100)面O端面、F-Ca2端面和P-Ca1端面的差分電荷密度圖。由圖5(c)可知,P原子的3px、3py和3pz分別與O3的2p成強σ鍵。由圖5(e)可知,F(xiàn)原子中心呈粉紅色,為F2p得電子中心;周圍呈白色區(qū)域為F2s軌道,無電子得失。Ca2原子中心呈藍色,為Ca2 3d失電子中心;呈白色的為Ca2 3p軌道,無得失電子。Ca2、F原子差分密度圖表明,1個Ca2 3p與F2s形成σ鍵,同時1個3d與F2p成弱π鍵,總體F-Ca2鍵呈離子性。
圖5 氟磷灰石(001)面和(100)面差分電荷密度
氟磷灰石3D電荷密度、電荷密度等勢面(等勢面值=0.55)、3D差分電荷密度和差分電荷密度等勢面(等勢面值=0.10)如圖6所示,氟磷灰石電荷密度和差分電荷密度3D分布能更直觀展示晶胞中原子電荷在空間上分布和成鍵情形,有利于進一步從空間上分析原子成鍵。
氟磷灰石單胞中電荷密度3D分布,如圖6(a)所示。(001)面清晰顯示了Ca1原子和O3原子的電荷分布,二者周圍電荷密度均較高,呈現(xiàn)深藍色,且電荷不存在重疊區(qū)域;(100)面電荷與(010)面電荷以c軸呈對稱分布,F(xiàn)原子與Ca2原子周圍電荷密度較高,且F、Ca2原子電荷分布較Ca1、O3更接近。P原子與O2、O3原子之間電荷分布存在較大部分重疊,即存在電荷的共用。P原子處點密度相對較低,周圍O原子電荷密度較高,表明周圍電荷向電負性更高的O原子偏移。在電荷密度空間分布范圍選取電荷值為0.55的等勢面,如圖6(b)所示,同時清晰顯示出了表面和晶胞內(nèi)部原子之間電荷分布特征,總體規(guī)律與表面一致。
圖6 氟磷灰石3D電荷密度(a)、電荷密度等勢面(等勢面值=0.55)(b)、3D差分電荷密度(c)、差分電荷密度等勢面(等勢面值=0.10)(d)
氟磷灰石差分電荷密度3D分布如圖6(c)所示。(001)面清晰顯示了Ca1原子和O3原子的差分電荷密度分布,其中Ca1 3d軌道為失電子中心呈藍色,Ca1 3p基本無得失電子呈白色;O3 2p軌道為得電子中心呈粉紅色,O3 2s軌道分布于外圍呈淡藍色,微弱失電子。Ca1原子與O3原子之間存在明顯的電荷轉(zhuǎn)移和成鍵特征,O3 2s軌道與Ca1 3p軌道成σ鍵,O3 2p軌道與Ca1 3d軌道成弱π鍵。(100)面差分電荷與(010)面差分電荷仍以c軸呈對稱分布,F(xiàn)2p軌道為得電子中心呈粉紅色;周圍呈白色區(qū)域為F2s軌道,無電子得失。Ca2 3d軌道是失電子中心呈藍色;呈白色的為Ca2 3p軌道,無得失電子。1個Ca2 3p軌道與F2s軌道形成σ鍵,同時1個3d軌道與F2p軌道成弱π鍵。P3px、P3py和P3pz軌道中分別與1個O3 2p軌道成強σ鍵。選取差分電荷密度值為0.10的等勢面,如圖6d所示,可見明顯O-P原子之間4個σ鍵。態(tài)密度和差分電荷密度分析顯示O-Ca原子和F-Ca之間存在σ鍵和π鍵,但考慮原子之間距離,總體呈離子鍵,因此圖中并未見O-Ca或F-Ca原子之間明顯的共價鍵。
基于密度泛函理論(DFT)中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表明,氟磷灰石Ca2位點穩(wěn)定性大于Ca1位點,Ca1位點較Ca2位點具有相對較高的化學反應活性。因Ca1位點處化學鍵更易斷裂,產(chǎn)生不飽和斷裂鍵,脂肪酸類捕收劑更容易吸附在氟磷灰石Ca1位點。
從成鍵類型看,氟磷灰石Ca1和Ca2位點處O-Ca和F-Ca成鍵規(guī)律類似,在低能級和高能級處均產(chǎn)生明顯“共振”,低能級處形成成鍵軌道,高能級處形成反鍵軌道;在費米能級下形成成鍵分子軌道,包括σ鍵和π鍵,偶見極弱σ反鍵;在費米能級以上形成反鍵分子軌道,包括σ反鍵和π反鍵。Ca2位點F-Ca鍵強度較Ca1位點O-Ca鍵強度大。
從成鍵強度看,Ca1位點O1-Ca1、O2-Ca1、O3-Ca1的Mulliken布居值分別為0.11、0.09和0.04,對應鍵強O1-Ca1>O2-Ca1>O3-Ca1,成鍵類型一致,但強度存在較大差別,O3-Ca1鍵更容易斷裂。Ca2位點O1-Ca2、O2-Ca2、O3-Ca2*、O3-Ca2#和F-Ca2的Mulliken布居值分別為0.06、0.11、0.14、0.08和0.11,鍵強滿足O3-Ca2*>O2-Ca2=F-Ca2>O3-Ca2#>O1-Ca2,O1-Ca2鍵更容易斷裂。
開展氟磷灰石Ca位點成鍵類型和成鍵強度研究可確定Ca1和Ca2位點相對活性大小,為研究磷礦捕收劑在Ca位點特性吸附及選擇合適浮選藥劑提供一定理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