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珍
大多數(shù)人都有在飯后吃藥的習慣,認為這樣可減少對腸胃的刺激。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什么時候吃藥,餐前吃,空腹吃,隨餐吃,還是餐后吃都是有講究的。若掌握好吃藥的時間,不僅可以減少藥物對胃的傷害,還能使藥物發(fā)揮更大藥效。
飯前吃藥的目的是讓藥物較快進入胃腸道,減少食物對藥物的影響,加快藥物的吸收,或需要用藥物保護胃黏膜。如降糖類的藥物格列吡嗪;促進胃動力的藥物西沙比利、甲氧氯普胺如、多潘立酮如;抑制胃酸的藥物奧美拉。飯前吃藥指的是在用餐前的30~60分鐘內(nèi)服用,不可吃完藥就緊接著吃飯。
在飯后服用藥物不僅可以減少不良反應(yīng),如惡心、嘔吐等胃部不適;還有利于藥物的更好吸收。適合飯后吃的藥物包括以下幾種。①抗生素藥物,大多數(shù)的抗生素會刺激胃黏膜,在飯后服藥可避免不適癥狀,如阿莫西林與頭孢等抗菌類藥物。②常見的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如阿司匹林與萘普生等;萘普生可用于關(guān)節(jié)炎、頭痛以及月經(jīng)引起的疼痛;阿司匹林除了止痛外,還可以預防潛在心臟病與缺血性卒中的發(fā)作。由于該類抗炎藥物對腸胃有一定的刺激性,需要在飯后服用。③降糖類的藥物,如二甲雙胍,次藥容易導致嘔吐、腹脹、惡心等不適,餐后服用可減少這些癥狀。④阿片類止痛藥,該類藥物與非甾體類藥物不同,屬于一種麻醉性的止痛藥,如哌替啶、嗎啡等阿片類藥物有較強的止痛作用,常用于內(nèi)臟絞痛、癌癥疼痛、外傷劇痛等治療,在飯后服用可以起到緩解惡心與嘔吐等不良反應(yīng)的作用。⑤激素類藥物,也稱腎上腺糖皮質(zhì)激素,如強的松、地塞米松、甲潑尼龍等。該類藥物在臨床上多用于過敏性疾病、支氣管哮喘、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等免疫性疾病。飯后服用可減輕藥物對胃部的刺激而誘發(fā)潰瘍。⑥胃黏膜保護劑類藥物,如枸櫞酸鉍、硫糖鋁、鋁碳酸鎂等,該類藥物在胃內(nèi)能夠快速化解,可以覆蓋在胃黏膜的表面以形成保護性薄膜,具有隔離與保護的作用。黏膜保護劑需要在飯后1~2小時內(nèi)或是胃不舒服時服用,防止與食物混合后影響療效。若需與其他藥物同時服用,應(yīng)間隔30分鐘后再服用,防止藥物相互影響。
隨餐服藥指的是吃飯時可以同時服用的藥物。①抗真菌藥物,如灰黃霉素可以和高脂肪類食物同時服用,可增強藥效,減輕藥物對胃腸道的副作用。②抗高血壓類藥物,如卡維地洛要求在餐中服用,可減緩藥物的吸收,防止直立性低血壓的發(fā)生。③抗生素藥物,如克拉霉素緩釋片,需要在餐中服用,可減輕胃腸道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yīng);服藥時需注意,不要咀嚼或壓碎服用,避免影響該藥的吸收。
在服藥時,人們會存在一些誤區(qū),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①躺著吃藥容易導致藥物黏附于食道壁上,引起炎癥或使食道受到損傷,減少藥性。②碾碎藥片或用水溶解,這會影響藥性,甚至加大藥物的不良反應(yīng)。③一日三次不等于三餐前(后)服用,每日3次指的是在一天24小時內(nèi)均量服用,每4~6小時服藥一次。④不宜用飲料代替水來服藥,有些患者會用茶水、果汁、牛奶、飲料等服藥,這些飲品可能會與藥物發(fā)生相互作用,影響藥效,還會產(chǎn)生副作用,不利于健康。
關(guān)于藥物的服用問題,哪個時間段服用較為合適,患者要按照醫(yī)生的囑咐按時按量服藥,或者是通過查閱藥品的相關(guān)說明書,正確服用藥物。
(作者單位:甘孜州石渠縣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