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安順
器識,指人的器度與識鑒。
豐子愷推崇恩師李叔同,繼承其思想精髓并總結(jié)出一個觀點:“先器識而后文藝?!边@種文藝觀,是“首重人格修養(yǎng),次重文藝學(xué)習”。換句話說,就是要做一個好文藝家,必先做一個好人。事實上,李叔同平日致力于演劇、繪畫、音樂、文學(xué)等文藝修養(yǎng),同時更致力于器識修養(yǎng)。他認為一個文藝家倘沒有器識,無論技術(shù)何等精通熟練,亦不足道。所以他常勸誡人:“應(yīng)使文藝以人傳,不可人以文藝傳?!?/p>
唐代劉晏總結(jié)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時明確提出:“士先器識,而后文藝?!背Q哉f:“為文先為人”“人品決定文品”“文如其人”。說的也正是人品至上,文品與文章次之的道理。學(xué)者王國維總結(jié)說,三代以下詩人,無過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人,如果沒有文學(xué)天才,就憑著他們的人格力量,也足以流芳千古。可以,世界上如果沒有高尚偉大的人格,就不會有高尚偉大的文學(xué)者。
司馬遷著書《史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被魯迅稱頌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墒牵麨榱藢懗纱藭?,以極大的勇氣選擇了被視為奇恥大辱的宮刑,隱忍茍活。在太始元年漢武帝改元大赦天下時,時年50歲的司馬遷出獄后任中書令。中書令是掌管宮里詔誥答表等機密文書,設(shè)在宮內(nèi),由太監(jiān)擔任。實際上,司馬遷接受了這個職務(wù),等于向世人宣布,他就是個太監(jiān)。漢武帝是在繼續(xù)污辱他。后來,司馬遷在家中寫《史記》時,有人在他家門上貼了大字報侮辱他:“魚躍龍門變成龍,還看鯉魚雌與雄。假若非雄也非雌,躍上龍門也非龍?!痹獯宋耆瑁抉R遷對他的朋友說,不進宮怎知宮廷秘史?不和帝王將相打交道,怎知他們靈魂善惡?不應(yīng)招,史書又怎生去寫成?
對文人而言,器識就是看他們的性情、胸懷,如何寬廣博大,與眾不同。據(jù)說張居正13歲時考舉人時,本來是通過的,可是主考官不讓其中舉人。原因是,主考是為了保護他,不能讓他養(yǎng)成少年得志的輕狂自大,將來難成大器。因此,我想起了唐伯虎與蒲松齡,他們兩人都是少年得志,春風得意,卻在后來的仕途誤入了歧途。雖然一個成了書畫天才,另一個成了中國文壇的文學(xué)泰斗,那是發(fā)揮了才情的文藝之幸,幾乎與器識無關(guān)。
偉人毛澤東談古代文人參政言政時,也倡導(dǎo)器識為先。他讀《明史》時,頗為欣賞教書先生朱升,將他在朱元璋召問時務(wù)時建議的“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于1972年改提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現(xiàn)實戰(zhàn)略。毛澤東讀宋代一些散文大家的史論和政論文章,評價普遍不高。即使對政治改革家歐陽修也一樣,在讀《朋黨論》時的批注是“似是而非”。歐陽修在《為君難論》中提出歷史上的一些失敗現(xiàn)象,原因在于“樂用新進,忽棄老成”。毛澤東卻說,看什么新進,況且老成之人開始的時候皆新進。毛澤東在讀曾鞏的《唐論》時批注“此文什么也沒有說”,讀蘇洵的《諫論》認為是“空話連篇”、“皆書人欺人之談”,讀蘇洵的《六國論》中提出六國如果聯(lián)合起來“并力向西”就不會為秦國所滅的議論,便批注“此論未必然”,因為“凡勢強力敵之聯(lián)軍,罕有成功者”。
毛澤東愛讀古代文人史論、政論文章,卻不喜歡他們抽象說教、言不及義的書生意氣??梢哉f,書生意氣和政治器識之間,畢竟隔著一道深不可逾的心靈鴻溝。? ? ?編輯:修遠 xdyszzs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