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華 王樹國 王璞
(1.鐵科(北京)軌道裝備技術有限公司,北京 102200;2.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鐵道建筑研究所,北京 100081)
道岔區(qū)輪軌關系直接影響高速行車平穩(wěn)性,道岔尖/心軌機加工廓形決定了輪載過渡范圍的輪軌匹配關系,是道岔設計、制造和鋪設過程中的關鍵控制參數(shù)[1]。因此,TB/T 3307.1—2014《高速鐵路道岔制造技術條件第1 部分:制造與組裝》[2]對道岔尖/心軌廓形偏差進行了較為嚴格的規(guī)定,要求在道岔生產過程中對尖/心軌廓形進行詳細檢查與控制。由于未規(guī)定廓形檢測基準和檢測范圍,廓形檢測在實踐過程中仍存在較大爭議,廓形極限偏差也有待進一步商榷。
針對此問題,本文開展了系統(tǒng)的廓形測試,基于大量廓形檢測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對比和趨勢分析,對高速鐵路道岔尖/心軌廓形檢測方法及極限偏差進行了研究,為標準條款的制定和修訂提供參考,為不同速度等級的尖/心軌廓形加工提供更合理的指導。
在高速鐵路道岔生產過程中,軌件廓形檢測屬于過程檢驗。采用抽檢方式,軌件抽樣比例約占各類型軌件總量的5%。目前廓形檢測主要針對處于輪載轉換區(qū)域的尖/心軌特征斷面進行。以客運專線系列道岔為例,尖/心軌廓形檢測特征斷面見表1。
表1 不同型號的客運專線道岔尖/心軌廓形檢測特征斷面
采集廓形數(shù)據(jù)時,根據(jù)圖紙所示尺寸,利用卷尺確定軌件上特征斷面的位置,用鋼軌廓形測量儀進行數(shù)據(jù)采集?;诩?心軌在工廠內的存儲條件,不能保證所有采集斷面的y軸與水平面處于垂直狀態(tài)。因此,后期數(shù)據(jù)處理時,部分廓形要進行旋轉才能具備檢測條件。此外,各制造企業(yè)和質量監(jiān)督單位對廓形檢測基準、檢測范圍的理解也存在差異[3]。
針對廓形檢測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中點基準和工作邊基準2 種廓形偏差檢測基準,并分別確定了采用這2種基準進行廓形檢測的方法,見圖1、圖2。
1)中點基準
首先確定實測廓形最高點并過最高點做水平線,將水平線向下偏移16 mm;將水平線用實測廓形剪切并保留實測廓形工作邊和非工作邊的部分,得到實測廓形參考線。采用相同的方法得到設計廓形參考線。
圖1 廓形檢測基準(單位:mm)
圖2 廓形檢測方法(單位:mm)
將實測廓形參考線與設計廓形參考線的中點對齊,檢測實測廓形和設計廓形的最大偏差值。實測廓形凸出設計廓形時偏差為正,反之為負。
2)工作邊基準
采用上述方法得到實測廓形參考線和設計廓形參考線后,將參考線與工作邊的交點對齊,檢測實測廓形和設計廓形的最大偏差值。
文獻[4-5]規(guī)定,高速鐵路鋼軌廓形打磨面的最大寬度為軌頂圓弧范圍。文獻[6]規(guī)定,鋼軌打磨廓形和目標廓形的分析比對方法為:在y-z坐標系內以軌頂切線為基準(實測廓形不旋轉),實際廓形與目標廓形在軌頂最高點處上下對齊、在Z-16處左右對齊(Z-16為最高點向下16 mm 處),廓形驗收范圍為鋼軌軌頭橫向-25~32 mm。
綜上,建議將道岔尖/心軌廓形檢測范圍定義為廓形最高點至軌肩R13 圓弧終點??紤]到各特征斷面R13圓弧終點與廓形最高點距離不同,為便于檢測,將廓形檢測范圍終點與最高點距離確定為16 mm,即實測廓形與設計廓形參考線位置處,見圖3。
圖3 廓形檢測范圍(單位:mm)
尖/心軌前端呈尖型,分別與相應的基本軌/翼軌配合,引導車輪從基本軌/翼軌過渡至尖/心軌,需要進行軌頭加工的區(qū)域為尖/心軌尖端到尖/心軌整軌頭斷面。以尖軌為例,加工區(qū)域如圖4 所示。軌頭加工采用分步驟加工的方式,一般按照非工作邊→工作邊→軌頂?shù)捻樞?,其中工作邊加工和軌頂加工的工序會在尖軌工作面接刀?/p>
圖4 尖軌加工區(qū)域
為確定既有尖/心軌廓形偏差分布,以客運專線道岔為例,采用國內4 家主要的道岔制造企業(yè)(分別用A 廠—D 廠表示)近期生產的尖/心軌實測廓形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采集尖軌廓形共329 個,分別以中點基準和工作邊基準進行檢測,得到廓形偏差分布見表2。
表2 4家制造企業(yè)尖軌廓形偏差分布
心軌左右側均為工作邊,均須進行檢測。檢測完成后,取同一廓形兩側偏差中的較大值作為該廓形的偏差。采集心軌廓形335 個,分別以中點基準和工作邊基準進行檢測,得到廓形偏差分布見表3。
表3 4家制造企業(yè)心軌廓形偏差分布
根據(jù)TB/T 3307.1—2014進行評估,得出4家制造企業(yè)的尖/心軌廓形合格率,見表4??梢钥闯?,各制造企業(yè)生產的尖/心軌廓形合格率普遍較低。分步加工的工藝是尖/心軌廓形合格率低的原因之一[7],但目前行業(yè)內尚無更好的加工工藝。
表4 4家制造企業(yè)尖/心軌廓形合格率
TB/T 3307.1—2014 規(guī)定,尖/心軌機加工區(qū)域廓形和設計廓形的偏差不應大于0.2 mm。尖/心軌非機加工區(qū)域與廓形相關的形狀公差為軌冠飽滿度。TB/T 3109—2013《鐵路道岔用非對稱斷面鋼軌》[8]按線路速度等級對軌頭飽滿度公差值進行了規(guī)定:運行速度小于200 km/h 時為±0.6 mm;運行速度大于等于200 km/h時為+0.6,-0.3 mm。其中正公差為凸出,負公差為凹入。
現(xiàn)場調研表明,引起晃車的廓形偏差在15 mm 斷面為+1.6 mm,在35 mm 斷面為+1.9 mm,在40 mm 斷面為+2.7 mm,均遠大于0.2 mm。
根據(jù)現(xiàn)場調研情況和生產現(xiàn)狀,建議參考尖/心軌非機加工區(qū)域軌冠飽滿度公差,按線路速度等級對尖/心軌機加工區(qū)域廓形公差進行規(guī)定:運行速度小于200 km/h 時取0.6 mm;運行速度大于等于200 km/h 時取0.3 mm。
對廓形公差值取0.20,0.25,0.30,0.35,0.40 mm時的尖/心軌廓形合格率進行統(tǒng)計,見圖5。
圖5 不同廓形檢測基準下尖/心軌廓形合格率
由圖5可知:在廓形公差取值較小的情況下,不同的檢測基準對尖軌廓形合格率有較大影響,以中點基準進行檢測時,軌頭寬度公差會對廓形公差產生影響;隨著公差取值的增加,2 種基準對應的尖軌合格率不斷接近;公差取值為0.3 mm 時,2 種基準下尖軌合格率僅相差6%,工作邊基準合格率高于中點基準;不同的檢測基準對心軌合格率無明顯影響。
綜上,為避免軌頭寬度尺寸對廓形檢測產生影響,建議尖軌廓形檢測時采用工作邊基準。為避免心軌加工偏中,建議心軌廓形檢測時采用中點基準。
本文提出了2 種道岔尖/心軌廓形檢驗基準,給出了2 種基準下的廓形檢測范圍,并對國內4 家道岔制造企業(yè)近期生產的客專線系列道岔進行了廓形偏差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
結合現(xiàn)場調研情況和尖/心軌生產現(xiàn)狀,建議參考尖/心軌非機加工區(qū)域軌冠飽滿度公差,按線路速度等級規(guī)定尖/心軌機加工區(qū)域廓形公差:運行速度小于200 km/h 時取0.6 mm,運行速度大于等于200 km/h 時取0.3 mm。為避免軌頭寬度對廓形偏差產生影響,建議尖軌廓形檢測采用工作邊基準;為避免心軌加工偏中,建議心軌廓形檢測采用中點基準。
下一步工作擬針對不同速度等級的道岔尖/心軌廓形進行動力學仿真,根據(jù)仿真結果選取現(xiàn)場試驗道岔進行跟蹤觀測,根據(jù)觀測結果進一步優(yōu)化廓形公差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