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雨蓮
幼兒發(fā)展評價的主體為教師、家長、幼兒三方。家長是與幼兒接觸最多、最親密的人,在幼兒成長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長需要共同參與幼兒的成長過程,并給予適宜的支持。然而,家長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誤區(qū),例如,將評價等同于評判,將自己的孩子與其同伴進行橫向比較,完成任務式地對自己的孩子進行觀察和分析,等等。如何指導家長參與評價并形成評價共同體,對教師來說是挑戰(zhàn),也是值得探究和思考的問題。
一、尊重與聆聽,收集來自家庭的幼兒成長證據(jù)
家長是幼兒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陪伴者,能提供在幼兒園里“看不到”的幼兒成長片段,家庭中發(fā)生的“事件”也更具個性化和多面性。教師想要了解幼兒成長的全貌,離不開來自家庭的證據(jù)。作為教師,我們需要尊重家長的評價主體地位,更多地聆聽家長的想法,這才是形成評價共同體的良好開端。
種植故事之一:小雨和爸爸的檸檬發(fā)芽記
小班下學期,小雨放在種植角的那盆植物一直沒有發(fā)芽,最后還發(fā)霉了,小雨有點不開心。臨近假期,幼兒都把自己種的植物帶回了家。
轉(zhuǎn)眼中班開學了,小雨竟然帶來了一盆發(fā)了芽的植物,其他幼兒都圍著小雨問她種了什么。小雨驕傲地回答道:“這是我和爸爸一起種的檸檬。這個檸檬的種子是我吃出來的,它是一粒一粒的,我把它洗一洗,擦干凈,然后把它的皮剝掉再種下去。我們又買了一些營養(yǎng)土。我天天去照顧小檸檬?!?/p>
我們把小雨種檸檬的照片(見圖1)發(fā)到了班級微信群,家長們都在群里夸贊小雨爸爸用心。在活動室里,這盆小檸檬再一次激發(fā)了幼兒的種植熱情。幼兒了解到原來水果的核就是水果的種子,紛紛表示也想種水果,包括檸檬、蘋果、火龍果、橘子等。我馬上在班級微信群里公布了幼兒的這些想法,當天,家長在群里紛紛留言:“我覺得這個活動很好。霏霏在家里也很喜歡照顧植物?!薄拔也虏怀鑫覂鹤訒N什么?!薄拔覂鹤涌偸钦f的比做的好。他很懶的,之前在家里養(yǎng)小倉鼠,一開始都是他要養(yǎng),可沒兩天全是我在照顧。而且我覺得兒子應該是不太喜歡種植的。”
不少家長隨即表示了對種植活動的擔心。有的家長認為自己都不會種植,就更別說讓幼兒種了。就在大家將要退縮時,小雨爸爸的一番話緩解了大家的憂慮。
“我其實也不會種東西的。上個學期末,小雨因為種的花生都發(fā)霉了,很不開心,于是我就決定和她一起種。種植的結(jié)果并沒有那么重要。在過程中,我看到小雨天天都會蹲在檸檬旁照看它,我才發(fā)現(xiàn)小雨那么有愛心。”
在這之后,感興趣的家長自發(fā)形成了種植小組。種植“小白”向群里的種植“大神”討教經(jīng)驗。慢慢地,越來越多的家長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來。
在這個案例中,水果種植活動的發(fā)起者是小雨和她的爸爸。小雨爸爸為了滿足小雨種植的愿望,在假期里和小雨一起感受種植過程。其實小雨爸爸已經(jīng)有了評價意識的萌芽,他發(fā)現(xiàn)小雨的種植興趣,觀察小雨的種植過程,支持小雨的種植需要。家長只有了解幼兒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真正參與到幼兒的成長中去,才能給予幼兒高質(zhì)量的陪伴。
其實教師可以更多地了解家長在陪伴幼兒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哪些故事,也許這些故事就蘊含了很多教育契機。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與家長探討如何共同開展家園一致的評價活動。所以,尊重家長的想法,聆聽來自家庭的故事,是形成評價共同體的第一步。
二、溝通與互動,共同描繪幼兒成長經(jīng)歷
在開展評價的過程中,家長往往需要經(jīng)歷一段時間的觀察,記錄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了解幼兒的心情,分析幼兒行為背后的真實想法,等等。觀察記錄的過程可能是漫長的,但家長如果帶著欣賞的眼光去了解幼兒,就能看到幼兒除了認知發(fā)展,還收獲了其他方面的發(fā)展,比如幼兒對新事物的探究與好奇、對生活的贊嘆與熱情、對周圍人或物的關心與愛護等。在下面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在指導家長參與評價的過程中,與家長不斷溝通與互動,逐漸展現(xiàn)了幼兒的成長變化。
種植故事之二:辰辰和媽媽的番茄成長記
隨著種植活動的推進,幼兒種植的熱情愈發(fā)高漲。在班級微信群中,家長們的討論也很熱烈。
辰辰媽媽:辰辰很喜歡吃番茄,我們就種了。不過我覺得辰辰在家里很懶的,他可能堅持不下去。其實我自己都沒種過番茄,也有點怕。
教師:其實孩子偶爾放棄也是正常的,畢竟孩子還小。大人就是要保護孩子的探究欲望。我們和孩子一起種植,不僅是為了開花結(jié)果,更看重的是孩子在種植過程中獲得的體驗。
小雨爸爸:其實我也不會種的,也是第一次種檸檬,是網(wǎng)上查的視頻資料。但我覺得番茄應該比檸檬好種一點,你可以去試試。我覺得老師說得對,重要的是在種植過程中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教師:可以像小雨爸爸一樣,給孩子準備一本日記本,讓孩子自己用畫筆記錄植物的生長變化(見圖2)。這樣,家長就能看到幼兒的觀察有多么細致。
沒過兩天,我們看到家長們上傳了孩子照顧植物和植物成長日記的照片,有的直接記錄了孩子的原話“露珠太可愛了,掛在葉子上,蕩來蕩去像蕩秋千”;有的在孩子的畫作旁邊用文字記錄幼兒的想法;有的反思了種植失敗的原因;有的說自己的孩子每天蹲在蘋果籽旁邊,天天祈禱植物發(fā)芽……家長越來越了解自己的孩子了。
學期末的種植分享會如期舉行。我們邀請辰辰和媽媽一起來園分享一些種植小技巧,比如一開始可以用保鮮膜把花盆包起來,再用牙簽戳兩個洞透透氣。等快要結(jié)番茄時,補充一些營養(yǎng)……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當天,辰辰媽媽特別高興,特地留下來和我們交流。
辰辰媽媽:通過這次評價活動,我發(fā)現(xiàn)辰辰在種植過程中特別勤快,有責任心,也很能說。本來辰辰是因為喜歡吃番茄才種的,種出來后卻舍不得吃了。而且我發(fā)現(xiàn)他現(xiàn)在還蠻崇拜我的。
教師:其實辰辰看到了你的付出,你的支持也讓辰辰對種植更感興趣。這可能是辰辰能堅持到底的原因。
在這個案例中,辰辰媽媽為了保護幼兒的探究意愿,以“試一試”的心態(tài)陪伴幼兒整個種植過程,記錄幼兒的話語和表現(xiàn),慢慢看到幼兒身上新的進步。在溝通中,教師發(fā)現(xiàn)家長的評價觀念在轉(zhuǎn)變,逐漸從關注事情的結(jié)果轉(zhuǎn)為關注幼兒過程中的成長。家長與教師共同參與評價,教師從家長的觀察記錄、溝通交流的內(nèi)容以及對待幼兒的態(tài)度與行為中,真實地感受到評價帶給家長的收獲與成長。
三、影響與聯(lián)結(jié),讓更多家長成為評價主體
隨著對幼兒發(fā)展評價的深入了解,家長除了更善于收集幼兒在家的真實“事件”以外,還表現(xiàn)出了更加關心幼兒的在園生活和給幼兒提供支持的愿望。我們發(fā)現(xiàn),通過個別家長的真實感受來引發(fā)更多家長參與評價的興趣,似乎更能營造良好的評價共同體氛圍。
種植故事之三:把陽光引進活動室
種植分享會結(jié)束后,幼兒把植物搬進了活動室。沒過兩天,植物都蔫了。就在我對著種植角一籌莫展時,突然想起前兩天翻看揚揚的成長檔案時,有一張揚揚爸爸的設計圖紙(見圖3)。揚揚爸爸想要支持揚揚的奇思妙想——把陽光引進活動室,而我決定支持揚揚爸爸的想法。我把這張照片放在了班級微信群中,馬上得到了很多家長的認可。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我們收到了越來越多的家長的設計圖。我們感動于家長的熱情支持和他們身上發(fā)生的變化。在整理家長的設計圖之后,我們最終形成了幾個項目組,包括“行走的鏡子組”(見圖4)“大鏡子組”(見圖5)“溫暖的燈組”(見圖6)。
在后續(xù)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家長們陸續(xù)來園,有的帶來了植物生長燈給植物補光,有的帶著孩子在操場找太陽,有的拿著反光板和孩子在活動室做光反射實驗,還有的和孩子一起動手制作反光鏡。家長來園參與活動讓全班的幼兒收獲了更多的快樂和經(jīng)驗(見圖7)。
這次活動結(jié)束后,家長也有了很多新的收獲。有的家長看到幼兒身上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有的家長發(fā)現(xiàn)幼兒有很強的動手制作能力,有的家長觀察到幼兒很多時候都在主動思考,有的家長表示在家里也想和幼兒一起把陽光引進室內(nèi),等等。
最終能把多少陽光引進活動室、這些植物能不能長大,都已經(jīng)變得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家長看到了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的獨特表現(xiàn)以及收獲的驚喜。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通過家長與家長之間的聯(lián)結(jié),讓更多的家長成為評價的主體。教師高興地看到幼兒在此過程中的觀察和探索,更欣喜于看到家長和幼兒共同經(jīng)歷了整個探索過程: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方法、動手實踐。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和家長需要加強溝通,更多地進行雙向的信息傳遞,一起創(chuàng)設滿足幼兒成長需要的環(huán)境。當家長成為評價主體時,教師可以獲取幼兒更多更全面的成長信息。教師可以多了解家長的想法或困惑,給家長提出合理適切的建議。家長也會根據(jù)幼兒成長的需求,自主調(diào)整教育觀念和教養(yǎng)方法。評價成為家園協(xié)同支持幼兒成長的助推器。
家庭和幼兒園都是評價實踐的主陣地,在評價中,教師與家長逐漸形成共同體。教師從以往的“指導家長”轉(zhuǎn)變?yōu)椤芭c家長互相影響、共同評價”。通過評價活動,家長開始了解家園共育的重要性,發(fā)掘和調(diào)動自身在教養(yǎng)幼兒中獨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關注幼兒習慣、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的培養(yǎng);逐漸學會調(diào)整自己的評價心態(tài),學習從多角度賞識幼兒,給予幼兒更多的空間;審視自己,認識到自身在陪伴幼兒成長和引導方式上的問題,并努力讓自己從任務驅(qū)動走向主觀能動。
328250190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