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羽君
非洲的深層泥土:歷史悠久,傳承文化
在非洲不少地區(qū),吃土是當?shù)厝嗣竦娜粘!1热?,在坦桑尼亞的市場里,時常能買到紅色的“泥條”。肯尼亞也有大量食用“泥塊”售賣,甚至還有黑胡椒味、豆蔻味等多種口味供選擇。
這些食用土的做法通常是:先挖地三尺,選擇新鮮土壤作為原料;接著細心剔除雜質,加水和泥;最后用刀切成小塊或長條,經(jīng)火烤殺死病菌。
非洲深層泥土可以說是食用土界歷史最悠久的“老字號”了??脊刨Y料顯示,180萬年前,生活在贊比亞和坦桑尼亞邊境附近的“能人”可能就已經(jīng)開始吃白色黏土。一些文獻考據(jù)和民俗調查也表明,吃土行為在熱帶地區(qū)最為繁盛。
康奈爾大學人類學家塞拉·楊(Sera Young)編纂了世界各國有關人類吃土的文獻記載,熱帶地區(qū)最多。關于原因,有學者認為,熱帶溫暖濕潤,病菌、蚊蟲肆虐,在條件落后的情況下,人們食用一定量的黏土,可以防止病菌侵入腸黏膜,土中的礦物鹽也能夠中和采食植物的毒素,激發(fā)某些植物的抗瘧疾功效,土因此被當成一種保健品。
此外,在非洲,吃土還具有特殊的文化意義。當?shù)厝苏J為孕育作物的土是生殖力的象征,吃土可以幫助孕婦繁衍后代。不少地方至今仍流行孕期吃土,也算是一種文化的延續(xù)。
美國“佐治亞白土”:食用方便,寄托鄉(xiāng)愁
即便在美國這樣的發(fā)達國家,也有不少人熱衷于吃土。不過,美國的吃土人群主要集中在南方的黑人社區(qū)。在佐治亞州社區(qū)的便利店里,??煽吹揭环N主要成分為高嶺土的袋裝白土,折合人民幣約每千克20元。其食用方法也很直接,放在烤箱中加熱后直接嚼食,口感松脆。佐治亞州因盛產質地細膩、平順柔滑的高嶺土,還被稱為“吃土之都”。
美國存在的吃土現(xiàn)象,被認為是黑奴文化的遺存。15世紀,大量黑奴被販賣至美洲,因相信吃土能讓自己死后靈魂回到故鄉(xiāng),他們經(jīng)常在勞作時吞食土壤。這些原生態(tài)的土中存在大量病菌,吃多了會使身體衰弱,甚至失去勞動能力乃至死亡。種植園主擔心自己的投資打水漂,甚至給黑奴戴上了特制面具,防止他們偷偷吃土。
今天的南非街邊,也有食用方法相近的袋裝土塊售賣。部分保持食土習慣的美國黑人們,或許就是從這些類似的小土塊中,寄托他們對曾經(jīng)故地的懷戀。
蒙脫石散:用以治病,口味豐富
吃土真的可以治?。繘]錯,現(xiàn)在藥店常見的口服藥物“蒙脫石散”,就是從天然的膨潤土中提取蒙脫石,再加上適量的矯味劑加工制成的,可以用來治療急、慢性腹瀉,并且還有草莓、橙子等味道可以選擇。
食土作藥的歷史由來已久。公元前500年,希臘人就已發(fā)現(xiàn),服用黏土能夠減緩消化系統(tǒng)對藥物的吸收,于是就將黏土制成一種加蓋女祭司印信的小藥片,作為解毒的醫(yī)藥物資進行出售,甚至還得到了西方“醫(y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認可。祭司一邊祈福一邊給土塊蓋章的舉動,為這種黏土小藥片增添了宗教色彩。于是,漸漸地,它們被賦予了包治百病的能力。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印土”更是在歐洲全境風靡,人們還進一步加強了“印土”的外觀審美,期待其發(fā)揮出“護身符”一般的神奇能力。
古代中國也同樣探索吃土治病的法子。明代著名醫(yī)藥學家李時珍在其著作《本草綱目》中設立“土部”專欄,記錄了61種可入藥的土,其中不乏通過吞服土來治療吐、瀉、霍亂的內容。不過,書中所提的用以治病的食用土大多都帶有巫俗色彩,例如“東壁土”(房屋東邊墻上的土)“天子藉田三推犁下土”(皇帝祭祀用犁上的土)“鞋底下土”“柱下土”,等等?!侗静菥V目·土部》中還有許多“重口味”藥用土,什么犬尿泥、糞坑底泥……幸好這些只是外用,不需服用……
過去食土治病存在迷信色彩,但是,經(jīng)過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后,作為治病藥物的“土”絕對安全可靠,甜甜的水果口味老少咸宜。
海地“泥餅干”:價格低廉,資源豐富
海地有一種“泥餅干”,用黃泥、鹽和黃油混合制成,當?shù)厝朔Q之為“特雷”,是貧困人家用來充饑的一種食物,價格為5美分(折合人民幣3毛錢)一個。這種餅干口感“細膩”,舌頭一接觸就能嘗到一股潮味,吃下幾小時后,嘴里還會殘存有泥土味道,長期食用更會導致營養(yǎng)不良和腹瀉,不利于健康。
中國歷史上曾多次爆發(fā)饑荒,吃土果腹的現(xiàn)象此前也并不罕見。公元616年(隋大業(yè)十二年),江淮饑饉,災民“煮土而食”;622年(唐高祖武德四年),王世充被圍洛陽城,糧盡,“至以水汨泥去礫,取浮土糅米屑為餅”;1641年(明崇禎十四年),徽州歙縣饑荒,“民多挖土以食”……災民餓得走投無路時,只能靠吃土維生。人們發(fā)現(xiàn)高嶺土與水混合后質地軟嫩,就把它揉成團子蒸熟,當作日??诩Z。這種本用于制造瓷器的原料,憑借出色的“賑災”功能,還被冠以“觀音土”的稱號。
直到近代,觀音土仍是人們在饑荒時的食物選擇之一。“觀音土”雖能讓人有飽腹感,但其本身并沒有什么營養(yǎng),也無法被消化,會給人體帶來巨大的傷害,食用過多更會致命。
河南濟源“土饃”:地方特產,健康美味
如果想要吃健康又美味的“土”,那么這款土特產絕對不容錯過。
在河南濟源王屋山,有一種叫“土饃”的特產小吃,作為當?shù)胤俏镔|文化遺產流傳至今。其做法是將面發(fā)酵,加入雞蛋、調料等揉成面團,搓成指頭粗的面條后切成小塊,放入鍋內的“白面土”(即高嶺土)中烘焙,最后再把土粉篩掉。這種土饃價格親民,吃起來外脆里軟、酥香味濃,并且保存時間長,可達一年不變質,在當?shù)厥质軞g迎。
雖然土饃不是真吃土,而只將土作為烹飪的介質,但這一小吃依然保留了土的味道和功效。據(jù)相關部門檢測,濟源當?shù)氐母邘X土里含有鐵、鋅、鈣等多種微量元素,可以改善人體的機能,調節(jié)腸胃。不少當?shù)厝嗽诔鲩T時都會帶些土饃,既是一份離家后的念想,也是為了防治水土不服。
山西垣曲也有做法類似的特產“炒祺”,傳說是愚公移山時為防止水土不服所食用的干糧。這種吃“土”行為不再只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而是融為文化的一部分,變成了一種獨特的享受。
然而,吃土有風險,嘗試需謹慎。馬上要過年了,小編還是要提醒大家,理性消費,告別“吃土”。
鏈接:吃土(網(wǎng)絡熱詞)
吃土,網(wǎng)絡流行詞。喝風吃土,形容窮到極致,除了土什么都吃不起。通常用于瘋狂購物之后。隨著時間推移,“吃土”一詞延伸成感慨為某件事情或某個物品花費許多金錢的一種自我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