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以親社會行為主題心理課程 助力校園欺凌問題解決

2021-03-25 00:58:49于童
遼寧教育·教研版 2021年12期
關鍵詞:個體校園價值

于童

近年來,校園欺凌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高度關注。高中學段的校園欺凌現(xiàn)象往往不以身體欺凌行為表現(xiàn)出來,而是以一種隱蔽的方式在學生群體中蔓延,更多地表現(xiàn)為網(wǎng)絡欺凌以及人際排斥。因此,心理教師可從心理課程設計的角度,通過親社會行為的培養(yǎng)來改善學生的個人認知和群體價值導向,從而避免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發(fā)生。

一、概念界定

(一)校園欺凌

教育部等十一部門印發(fā)的《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中明確界定“中小學生欺凌是發(fā)生在校園(包括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內(nèi)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wǎng)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chǎn)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校園欺凌是反復發(fā)生的,通過孤立、侮辱、威脅、打罵、勒索等,在身體上、言語上、關系上或網(wǎng)絡上進行欺凌,造成他人身心傷害的事件。

(二)親社會行為

“親社會行為”一詞由美國學者威斯伯文提出,它代表了與攻擊行為等各種否定行為相反的行為。我國學者寇彧教授從親社會行為的本質來解釋,認為親社會行為是個體自愿提供的、符合社會期望的、有益于他人和社會的行為,包括一切積極的、有社會責任感的行為。它起源于個體對他人的關注,是發(fā)生在社會性交往中的行為,是人們?yōu)榱司S護彼此的友好和諧關系和共同利益的積極的社會行為。

二、親社會行為與校園欺凌的關系

親社會行為指向對他人有益的行為,而校園欺凌行為指向對他人有害的行為,兩者從概念和行為上均屬于對立且相反的行為。由此推斷,學生個體的親社會行為培養(yǎng)和建立可以相應地減少個體的校園欺凌行為發(fā)生,同時通過培養(yǎng)親社會行為,還可以激發(fā)旁觀者做出施救行為,有效防治校園欺凌的發(fā)生。相應地,在學生親社會行為的培養(yǎng)過程中,通過積極的暗示和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一旦發(fā)生校園欺凌現(xiàn)象,受欺凌者的自尊水平降低過程得以減緩,能夠幫助自己及時調整自我的認知偏差,尋求積極的解決方法,將校園欺凌的危害降到最低。

三、親社會行為主題心理活動課的理論依據(jù)

本研究主要依據(jù)的是社會交換理論和社會行為理論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和價值觀,改善其行為。

首先,社會交換理論認為親社會行為是社會交往中相互交換的過程,其根本目的是在社會交換中獲得較大的收益。親社會行為通過相互幫助從而獲得利益,與此同時也帶來一些其他的回報,如他人對自我的贊許、自我價值感的提升、內(nèi)心的愉悅等。

其次,社會行為理論認為親社會行為的產(chǎn)生是由于情景對頭腦中親社會價值動機的激活。親社會價值取向動機的強弱決定了激活行為的難易程度,也就對不同個體在相同條件下親社會行為的表現(xiàn)差異提供了解釋。親社會價值取向與親社會行為存在正相關,價值取向越強,親社會行為的可能性越大。

通過兩種理論的描述,我們推斷親社會行為的培養(yǎng)可以從認知調整、價值引導和行為建立三個方面來入手。結合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特點,課程培養(yǎng)目標確定為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沖突,區(qū)分沖突和欺凌的不同,生活中用友好的方式來處理沖突。同時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校園欺凌事件,不做欺凌者;作為旁觀者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施以援手,選擇正確的方法保護他人;對欺凌行為有理性的認知和思考,共同努力來減少校園欺凌事件的發(fā)生;遭遇欺凌后,能第一時間尋求身體和心理援助,最大限度地控制個人及他人的受傷害范圍。

四、親社會行為主題活動課程的內(nèi)容設計

(一)認知完善,培養(yǎng)深度共情能力

首先,通過名人畫像引發(fā)學生對個人特質的探索,激發(fā)深入了解自我的興趣。例如,拋出詩人李白的畫像,讓學生猜是誰,通過回顧李白的詩來分析他的性格特點,又從其生平經(jīng)歷來分析個人特質,由此引發(fā)學生想要了解自己的生命色彩的期待。

其次,通過活動“20個我是誰”,讓學生填寫20個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自我反思。通過分享展示自我,在加深同學之間了解的同時,發(fā)現(xiàn)青少年心理的相通之處。經(jīng)過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每個同學對自我的描述都會多多少少存在矛盾,這樣正好引導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第三,播放電影《風雨哈佛路》主人公的求學和生活經(jīng)歷片段,拋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概念,激勵學生做更好的自己,在人生中發(fā)揮更大的社會價值。

最后,通過“從眾”“責任分散”等心理效應解釋,解析學生在遇到校園欺凌、網(wǎng)絡欺凌等情況時的內(nèi)心反應,并通過移情訓練,完善學生對校園欺凌的認知,培養(yǎng)學生深度共情他人的能力。

(二)價值引導,建立公正世界信念

首先,進行“生命之舟”活動。描述一個場景:在一場風暴中,有一艘可以救命的小船,但是人物角色中只能存活幾個人。在這種面臨生死的極端情況下,讓學生作出選擇,從而明確每個人的價值取向是不同的。

其次,進行“價值觀探索”活動。事先準備好十幾個未完成語句,讓學生來填寫。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在其中添加所需問題,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如:“假如生命只剩下24小時,我希望做……”從而逐漸探索出學生的內(nèi)在價值。

第三,教師講解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即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讓學生清楚其中前兩種是物質性價值需要,后三種為精神性價值需要,幫助學生梳理自己的需要層次,用更高層次的需求引導學生價值發(fā)展,探尋自我生命的意義。

最后,播放名人演講“堅信自己能讓世界變更好”,引導學生的親社會行為傾向。這一環(huán)節(jié)銜接上一個活動需要層次理論,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生命融入更宏大的范疇之中,超越小我,奉獻社會,引發(fā)青少年價值觀的升華。

(三)技巧加持,促進積極人際交往

首先,進行活動“心有靈犀一點通”,導出溝通主題?;顒舆^程會比較幽默,用于課堂之初,既起到熱身的作用,又能夠引出有效溝通的主題。

其次,播放電影《荒島余生》主人公在荒島生活中與排球“威爾遜”溝通的片段,真實感人的情節(jié)可渲染人際溝通的重要意義。

第三,進行主體活動“盲人與拐杖”。全班同學分成兩組,一組用眼罩蒙眼,一組做拐杖來幫助前行,結束后互換角色,再次體驗。這個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還要設置很多障礙,加大行走難度,讓學生在艱難的體驗中,感受同伴的溫暖幫助和體貼,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在交往中的共情能力,同時移情訓練如何更好地幫助他人。

最后,練習手語操《相親相愛一家人》。在音樂的氛圍中,配合貼切的歌詞與手勢,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班級的溫暖氛圍,為創(chuàng)造和諧的班級環(huán)境而努力。

(責任編輯:趙昆倫)

猜你喜歡
個體校園價值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勞動保護(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校園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滿校園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個體反思機制的缺失與救贖
學習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開心校園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學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 05:06:12
爆笑校園
小黑羊的價值
达拉特旗| 海阳市| 开阳县| 申扎县| 临洮县| 高州市| 峡江县| 阜新市| 扎囊县| 忻州市| 区。| 尉氏县| 黄龙县| 临安市| 江永县| 大化| 西宁市| 罗城| 大荔县| 华亭县| 隆尧县| 呼和浩特市| 区。| 迁安市| 射洪县| 临沂市| 安阳县| 寻乌县| 盘山县| 留坝县| 遂川县| 石景山区| 视频| 嵊州市| 洱源县| 萍乡市| 昌都县| 仁布县| 师宗县| 绿春县| 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