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君
【摘? ? 要】黨性原則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根本原則,也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原則。面對重大災害,黨媒如何堅持黨性、彰顯黨性,是新聞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徽日報作為省委機關報,在深入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用心用情講好安徽防汛抗洪故事的同時,利用傳播優(yōu)勢開展一系列活動,為打贏長江流域水旱災害防御的攻堅戰(zhàn)凝聚了強大精神力量。
【關鍵詞】防汛抗洪;黨性原則;輿論引導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根本原則就是堅持黨性原則,這也是我們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一個根本原則,這就要求黨媒必須要真正當好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在新聞宣傳教育活動中必須要充分體現(xiàn)黨的思想意識、思想方法、政治主張和組織的基本原則。在我國發(fā)生重大災情時,如何有效做好應對的宣傳教育、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是新聞媒體面對的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最緊迫的任務、最直接的考驗,在這個關鍵時刻,如何堅守黨性,也是當前新聞傳播工作的重中之重。
安徽是去年全國汛情較為嚴峻多發(fā)的省份,省委機關報安徽日報強黨性、轉變作風,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抗洪的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堅決貫徹學習落實黨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方針部署,牢牢把握正確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向和正確的新聞輿論導向,及時準確地發(fā)布了防汛減災抗洪各項權威新聞信息,深入細致真實地報道了防汛、抗洪各項工作發(fā)展進程,用心用情講好安徽應對重大水旱災害的故事,堅持了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信念,為全力打贏長江流域重大水旱災害汛期綜治防御的攻堅戰(zhàn)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持。
現(xiàn)以安徽日報的系列防汛抗洪相關報道為例,從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及堅持新聞職業(yè)精神四個方面,談談黨報媒體如何在實踐中堅守黨性原則。
一、堅持黨的領導,深入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抗洪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
2020年全國各地氣象水文年景總體出現(xiàn)偏差,江南、黃淮等地區(qū)的降水量比常年同期明顯偏多,安徽仍然是一個區(qū)域性暴雨洪水最為多發(fā)的地區(qū)。在2020年的夏季梅雨時節(jié),安徽全省平均降雨量超出常年同期2.1倍,自2007年后,已有12年未發(fā)生過像這樣的大洪水,防汛形勢非常復雜嚴峻。在暴雨特大洪澇災害來臨之際,習近平對于防汛救災工作做出重要指示,為防汛抗災工作的開展堅定信心、凝集力量、指明方向。安徽日報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抓好防汛、抗洪各項工作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下稱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作為宣傳報道的重要任務進一步落實到位。
一是突出報道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救災有關工作部署發(fā)表了重要講話,7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進一步切實做好防汛救災有關工作部署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安徽日報均于次日的頭版轉發(fā)了新華社報道。8月18日到21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安徽實地考察,其中重點就是考察安徽防汛救災各項工作的開展情況。21日安徽日報頭版刊發(fā)了《習近平在聽取軍隊參與防汛救災情況匯報時強調發(fā)揚連續(xù)奮戰(zhàn)作風切實完成防汛救災后續(xù)任務》這則報道,22日安徽日報推出8個版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特刊,其中4個版刊發(fā)了以“習近平在安徽考察回訪”為主題,深入采寫的9篇反響和回訪報道,特刊中半數(shù)的報道以防汛救災為主題。這些報道迅速形成規(guī)模和聲勢,為統(tǒng)一思想、推動工作起到強有力的作用。
二是靈活運用評論等形式,不間斷地開展宣傳、闡釋和引導工作。防汛抗洪救災期間,安徽日報策劃推出《科學防汛救災應“快精穩(wěn)細”》《以底線和系統(tǒng)思維謀劃災后重建》《防抗救結合,安徽全力做好防汛救災和災后重建》等評述文章,始終站在全黨、全局的戰(zhàn)略高度引領輿論,同時緊扣安徽防汛抗洪的實際,大力促進廣大干部群眾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及指示精神,進一步把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起來。
三是用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為防汛抗洪報道立心鑄魂。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救災的系列重要講話及指示精神,是做好防汛抗洪相關宣傳報道、輿論導向等工作的基本遵循。安徽日報將其核心要義落實到策、采、寫、編、審、發(fā)等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在重大報道中,直接引用總書記重要講話中的“金句”“關鍵詞”,將其融入到欄題、標題、正文中,起到統(tǒng)領、鑄魂的作用。例如8月17日,安徽日報緊抓習近平總書記將來安徽考察防汛救災工作這一契機,重磅推出了占據(jù)整個頭版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徽防汛救災紀實》大型綜述報道,全方位展示了安徽防汛救災的歷程、成果和經驗。
二、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正確輿論導向,抓住重大節(jié)點,精心設置報道議程
面對復雜的防汛抗洪形勢,安徽日報緊緊圍繞黨中央、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牢牢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與正確的輿論導向,緊跟防汛抗洪救災工作進程,把握好輿論引導的時機與效度,通過認真策劃組織報道,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地為防汛抗洪重大節(jié)點留下細致、豐富的歷史記憶。
一是全媒體發(fā)布權威信息,把握好輿論引導的“時度效”。安徽日報強化陣地意識,堅持全媒體、全業(yè)態(tài)、全天候發(fā)布權威信息。在防汛抗洪救災期間,安徽日報利用新媒體平臺,每日及時向廣大群眾發(fā)布氣象、預警、水利信息,并在第一時間準確客觀地報道防汛相關情況。同時,安徽日報大力推動媒體融合,在抗洪救災報道中,積極組織采用全媒體形式進行報道,在報道的呈現(xiàn)方式上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推出大量融媒體作品。很多報道都產生了廣泛的社會效應,為安徽防汛抗洪救災工作創(chuàng)造出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也極大地提升了安徽日報本身的宣傳力和社會影響力。如安徽日報通過全媒體平臺推出的《為了第16次開閘》,真實全面記錄了王家壩從開閘到關閘長達76小時蓄洪期間的各方情況;《“蛙人”水下排險》《夜戰(zhàn)管涌除險情》《洪水中的“擺渡人”》等,記錄下緊急清管涌關閘門、搶險轉移群眾等危急時刻;《孤島不孤》《安置點上好“管家”》等,從多角度反映安置點群眾生活有序、保障物資充沛的情況。抖音號推出的《你為我護大堤!我為你烘戰(zhàn)衣!》《這一幕,真暖心!》等短視頻,講述老百姓為抗洪士兵自發(fā)捐贈烘干機、送上水果的軍民魚水情深故事;《“洪水不退,我們不退”》《大堤上最美的你們》等展現(xiàn)出了官兵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采取疊加現(xiàn)場報道手法制作的“徽視頻”系列,可視性更高,傳播力和影響力更強,在客戶端、“抖音”等平臺一經推送,就獲得大量關注,點擊量高達幾十萬。網(wǎng)站、客戶端策劃推出的《暴雨中的堅守》《架起“水上生命線”》《逆行救援,確保一個不落》等攝影專題組圖,將抗洪救災中的感人瞬間直觀地傳達給人民群眾。安徽日報還制作并發(fā)布了百余幅新聞海報,如《刮痧?搬沙!》《彼岸之光》《奮戰(zhàn)保大堤》等,捕捉抗洪救災一線的動人瞬間,帶給人們強烈的視覺沖擊感。
二是圍繞群眾關心關切和社會熱點,不間斷推出系列報道,充分發(fā)揮舉旗定向作用。在防汛抗洪期間,長時間的強降雨給水利基礎設施和江河堤壩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各種傳聞和輿論紛紛涌現(xiàn),影響、干擾防汛救災工作大局,身為黨媒,在這種時刻就要充分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如高考首日,歙縣因遭遇暴雨,考生無法到達考場而延遲了開考時間,在網(wǎng)絡上引起廣泛關注,當日上午安徽日報即通過新媒體平臺發(fā)布《快訊!歙縣首日高考或延遲!》,并在后續(xù)實時跟進這一事件的發(fā)展,通過及時發(fā)布官方權威信息,報道各方為保障高考順利進行采取的措施等,使輿論逐漸平息。在此次防汛抗洪期間,由于降雨量較大,巢湖汛情十分嚴峻,引起了周邊地區(qū)人民群眾的強烈關注,巢湖大堤能否抵擋住連日強降雨成為輿論熱點,安徽日報密切關注群眾訴求,及時發(fā)布《以非常之舉保巢湖安瀾》《“巢湖保衛(wèi)戰(zhàn)”怎么打,省委書記一線督戰(zhàn)》等全媒體作品,通過報道黨委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抗洪救災工作舉措,準確全面?zhèn)鬟_汛情災情信息,采訪權威人士以回應社會熱點和輿論,平息流言,堅定人心,為抗洪救災工作提供了有力輿論支持。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關注人、報道人,彰顯人文關懷
防汛抗洪救災,是一場保衛(wèi)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嚴峻斗爭,防汛抗洪工作開展以來,安徽日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關注人、報道人,把習近平總書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實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實處”等指示要求落實到發(fā)布的每一篇稿件中。
一是充分發(fā)揮“橋梁”“紐帶”作用,將各級黨委和政府做出的決策信息傳達到廣大群眾中,并積極引導、協(xié)調和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安徽日報堅持采取現(xiàn)場報告、蹲點調研、跟蹤報道等形式,及時向群眾宣傳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統(tǒng)籌協(xié)調、保障民生的扎實舉措,同時為群眾當好“橋梁”“紐帶”,及時反映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呼聲,促進問題的解決。如在04版開設《全力以赴防汛救災》專欄,連續(xù)推出《科學戰(zhàn)“汛”守護安寧》《防汛救災,科學才能高效》《堅決打贏防汛救災這場硬仗》等多篇報道,向人民群眾傳達正確科學的防汛抗洪信息。針對洪澇災害給農民、農田帶來的惡劣影響,安徽日報于農村版發(fā)布《災后田地咋補種,專家給出“金點子”》《澇災后如何科學管理玉米》等特色報道,為農民提供災后科學指導,接地氣、應民需、解民急。并在客戶端發(fā)布《安徽150萬農戶可領“抗洪免息券”》《樅陽行“復工助力貸”偏愛小微》等政策信息,通過圖文配合的方式,通俗易懂地向廣大人民群眾介紹相關利好政策,推進復工復產。
二是深入防汛抗洪救災一線發(fā)掘典型人物,講好感人故事。面對重大災情,安徽日報通過選取典型人物,發(fā)布大量典型報道,在防汛抗洪一線揚起旗幟。這些報道通過深入挖掘人物故事、呈現(xiàn)真實感人事例,展現(xiàn)出在抗洪救災一線的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子弟兵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如《防汛搶險沖在前》用樸實的言語記錄了石牌鎮(zhèn)黨委委員、副鎮(zhèn)長江文,在潰堤封堵與搶險救援中整整兩天兩夜沒有合眼的事跡;《一曲蕩氣回腸的凡人歌》報道了70歲的擺渡人王啟干、19歲的志愿者丁吉容等奮戰(zhàn)于抗洪一線的平凡英雄;《致敬!激流中的“鋼鐵”長城》《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子弟兵的身影》等報道,展現(xiàn)了官兵始終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生命至上的精神,聞令而動、頑強奮戰(zhàn)的風貌;《“天再熱,雨再大,我們也要堅守到洪水退去”》《洪水無韁 “軍師”有招》等,生動地報道了基層干部、水利專家奔波于防汛抗洪一線。這些典型報道采用全媒體渠道進行傳播,讓讀者的內心被深深觸動,在全社會營造出了一種昂揚奮進、團結一致的良好氛圍。
四、發(fā)揚新聞職業(yè)精神,書寫新時代黨報記者的使命擔當
現(xiàn)場最能抓住人心。在抗洪救災報道中,安徽日報派出多路記者深入到全省防汛救災工作最前線,采寫了許多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的報道。這些報道運用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和手段,致力于描繪細節(jié),生動地反映各級黨委政府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的有力行動、顯著成效;直觀地展現(xiàn)了廣大黨員干部和官兵緊急處理險情、馳援被困群眾的感人故事;真實記錄了妥善轉移安置人員、全力以赴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人們生產生活的具體情況。報道內容真實生動,震撼人心,激發(fā)全社會群策群力抗洪救災的強大精神力量。
記者也是血肉之軀,也有兒女情長、家長里短。但是,使命、責任、良知讓他們選擇了向險而行。7月22日,安徽日報于04版刊登了《“兩線”阻擊 力保安瀾》這篇報道,該報記者記錄下了王家壩閘開閘分洪前夜的準備情況,并借由所見抒發(fā)所感:“這是一場不見硝煙的大戰(zhàn),從長江到淮河,有洪水處皆是戰(zhàn)場;這是一次使命擔當?shù)拇罂?,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驟雨紛紛、洪水滔滔中筑牢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防線?!?/p>
記者們深入防汛抗洪一線,不畏難不怕苦,用手中的筆、話筒和鏡頭,記錄真實現(xiàn)場、傳遞一線訊息、捕捉動人瞬間,將一篇篇報道、一幅幅照片傳遞到人民群眾的視線中。他們以艱苦奮斗和逆行精神磨練了自己的黨性與作風,經受住了嚴峻的政治考驗和業(yè)務檢驗,書寫了新時期黨報記者的使命擔當。
參考文獻:
[1]張程喆. 黨性人民性相統(tǒng)一的價值與實踐——以人民日報的脫貧攻堅報道為例[J].青年記者,2020(33):57-58.
[2]晁會芹. 談疫情之下黨媒新媒體黨性原則的堅守[J]. 中國地市報人,2020(07):62-63.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