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點
孩子每看到新奇玩具,總?cè)滩蛔∫Щ丶?;親朋好友也會經(jīng)常送來玩具。久而久之,家里玩具越來越多。不過,兒童心理學家提醒:玩具太多,可能會讓孩子難以專注!
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頻繁更換玩具,孩子專注于每個玩具的時間自然就會減少,玩每個玩具的方式也會減少,玩得不深入。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兒童(尤其3歲以下)注意力的控制能力還在發(fā)展中,還不能像大孩子那樣能屏蔽環(huán)境中的干擾。玩具一多,他們的專注力就會被干擾,會忍不住去看看別的,導(dǎo)致每個玩具都玩不了多久,也難以沉下心來玩出更多玩法。
建議:少而精的玩具,不僅能讓孩子玩得更投入、更深入,也會讓家長更輕松。
現(xiàn)如今,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絕大多數(shù)孩子的玩具都呈現(xiàn)過剩狀態(tài)。家長認為,玩具是童年快樂的必需品,不能虧了孩子,于是就買買買。其實,就算沒有玩具,孩子也能玩得很好,甚至比有玩具時更有創(chuàng)造力。
上世紀90年代,德國學者在慕尼黑一所幼兒園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無玩具實驗。他們把班級里的玩具都拿走,只剩下了基礎(chǔ)的生活用品,如吃飯用的桌子,睡覺用的毯子,想看看會發(fā)生什么。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當沒有了玩具,孩子們的游戲反而變得更有想象力、更復(fù)雜。他們用毯子搭在桌子上做帳篷、做山洞,還用上了各種簍子,搭出很多充滿想象力的建筑。
玩具的匱乏,讓孩子們花大量時間一起思考、談話、想辦法:“我們都需要什么來建一個帳篷?”“從哪能搞到木頭?”“我們可以去樹林里找些樹枝來”等等。沒有了玩具,孩子們就成了彼此的玩具,變得更加了解彼此、更加團結(jié)。而在實驗開始之前,他們還常常因為玩具出現(xiàn)沖突,彼此間也是競爭遠多于合作。
孩子長期被物質(zhì)的富足包裹著,很容易形成依賴。他們習慣了不斷從物質(zhì)上尋求刺激,所以覺得沒玩具就沒法玩了。但當玩具真沒有了,大量無聊的時間反而激發(fā)了孩子去思考、去創(chuàng)造。在這過程中,他們重新認識了自己、認識了身邊人,變得更加自信、樂觀??梢?,少了玩具,孩子也能很快樂。
如果家里已經(jīng)有很多玩具,家長也不必擔心和焦慮。大量玩具對專注力的影響主要是視覺上的,可以把大部分玩具收納起來,只留幾種孩子目前最感興趣的在外面,定期輪換。
根據(jù)年齡段特點,建議提供的玩具類別、擺出來的玩具數(shù)量如下:
0~1.5歲,主要為視聽聞味觸感官類、運動類玩具,2~4個即可;
1.5~3歲,主要為激發(fā)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開放性游戲材料:比如紙、畫筆、橡皮泥、積木、火車軌道、娃娃家、沙水工具,4~6個;
3~5歲,主要為角色扮演、合作游戲材料:如角色扮演材料、桌游、合作體育運動類,如籃球、足球。擺出多少玩具,以孩子能自主把它們有序收好為標準,建議不超過20個。
除此之外,家里的毛毯、水、盆、刷子、紙巾等等,都可以是孩子的玩具。外出時,他們可以和小朋友玩,玩樹葉、玩石子、玩土、玩水坑等等。任何能夠調(diào)動孩子專注力的、不會上癮的事情,比如爬山、徒步、聊天、畫畫、閱讀,甚至幫媽媽做家務(wù)都是玩的一種,這不僅有利于大腦發(fā)育,還能避免物質(zhì)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失衡,促進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