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柏
(江蘇省中醫(yī)院,江蘇南京210029)
組 成:白頭翁15 g,黃連3 g,黃柏10 g,秦皮15 g,血見愁15 g,煨木香10 g,炒當歸10 g,炒白芍15 g,炒薏苡仁30 g,地榆炭15 g,仙鶴草30 g,荊芥炭15 g。
功 效:清腸化濕,涼血活血。
主 治:潰瘍性結腸炎(大腸濕熱證)。
用 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方 解:方中白頭翁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黃連、黃柏、秦皮清熱燥濕、厚腸止瀉;血見愁清熱解毒、燥濕止血;煨木香、炒白芍、炒當歸調氣和血;仙鶴草、地榆炭、荊芥炭清熱祛風、收斂止血;炒薏苡仁健脾滲濕、清熱止瀉。全方共奏清腸化濕、涼血活血之功。
加 減:兼惡寒發(fā)熱,表邪未解,而里熱又熾者,加葛根、金銀花、鴨跖草、蜀羊泉解表清熱;腹痛、里急后重明顯者,加檳榔、陳皮行氣導滯;大便白多紅少,脘痞納呆,舌苔白膩,濕重于熱者,加藿香、厚樸、蒼術、六月雪燥濕健脾;大便紅多白少,或純?yōu)檠阏撸幼喜?、丹皮、水牛角、雞冠花涼血止血;便血消失者,加山藥、白術健脾化濕。
高某,女,53歲。初診日期:2019年5月12日。
主訴:膿血便反復發(fā)作2年余,加重2周?;颊?年前開始出現(xiàn)大便次數(shù)增多,嚴重時日行6~7次,夾帶膿血。2017年5月腸鏡檢查示潰瘍性結腸炎(左半結腸型,活動期)。曾服用美沙拉秦緩釋顆粒、枯草桿菌等治療,癥狀時輕時重。2周前因勞累,便血加重??滔拢捍蟊闳招?~5次,伴有膿血,血色鮮紅,肛門有墜脹感,伴有腹痛,時有發(fā)熱,乏力明顯。舌質黯、苔薄黃膩,脈細數(shù)。西醫(yī)診斷:潰瘍性結腸炎;中醫(yī)診斷:久痢、休息痢,證屬脾虛濕熱。治法:清腸化濕、涼血活血。擬白血湯加味。處方:
白頭翁10 g,血見愁15 g,黃連3 g,黃柏10 g,秦皮15 g,葛根10 g,牡丹皮10 g,紫草15 g,炒當歸10 g,炒白芍15 g,地榆炭15 g,炒薏苡仁30 g,煨木香10 g,仙鶴草30 g,荊芥炭15 g。14劑,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5月27 日二診:便血明顯減少,大便日行2~3次,不成形,偶有腹痛,肛門有墜脹感,仍有乏力,胃脘不適,無畏寒發(fā)熱,舌黯紅、苔薄黃膩,脈細。原方去紫草、牡丹皮、葛根,加炙黃芪15 g、藿香10 g、陳皮6 g,14劑。
6月11 日三診:大便每日1~2次,已無便血,肛門墜脹感不顯,胃脘不適、腹痛、乏力均較前好轉。原方去白頭翁、地榆炭、荊芥炭,加炒白術10 g、防風10 g、茯苓15 g、炒山藥20 g健脾助運、化濕和中,28劑。
三診藥后大便日行1~2次,基本成形,無膿血便,乏力較前改善,守方繼進2個月,隨訪至今病情穩(wěn)定。
按:本病屬中醫(yī)學“久痢”范疇,本案以膿血便、腹痛、肛門墜脹為主要臨床癥狀,又因病起2年,時發(fā)時止,日久難愈,亦可歸屬“休息痢”?!毒霸廊珪るs證謨·痢疾》曰:“凡里急后重者,病在廣腸最下之處,而其病本不在廣腸,而在脾腎。”潰瘍性結腸炎脾腎兩虛是發(fā)病之本,濕熱血瘀為發(fā)病之標,感受外邪、飲食不節(jié)(潔)、情志失調、勞累過度等為主要誘因。就診時為發(fā)作期,良由勞倦傷脾,運化失健,濕熱內生,蘊結腸腑,與氣血相搏結,氣滯血瘀,脂膜血絡受損,血敗肉腐成瘍。病情不僅在氣分,已入營動血,故大便次多,便血鮮紅,伴有發(fā)熱。采用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治法,先治其標,擬白血湯為主方,以大劑清熱涼血之品直折其勢,并加入紫草、牡丹皮涼血散瘀;當歸、白芍、木香“調氣則后重自除,行血則便膿血自愈”;血見愁、仙鶴草、地榆炭、荊芥炭收斂止血;葛根外解肌表之邪,內清陽明之熱,升脾胃之清陽而止利。二診時便血明顯減少,逐步撤去寒涼清熱之品,以防苦寒敗胃;減少收斂止血之藥,防留瘀戀邪;加入黃芪、藿香、陳皮健脾助運,理氣燥濕。三診時便血消失,病情明顯緩解,唯大便次數(shù)偏多,乃脾虛未復,加白術、茯苓、山藥補氣健脾,防風祛風勝濕、升清止瀉,以善其后,病情趨于穩(wěn)定。
便血是潰瘍性結腸炎主要癥狀,與疾病的輕重程度以及是否在活動期密切相關,緩解便血是治療本病首要任務。本病便血與熱、毒、瘀密切相關,多由熱邪化火釀毒,入營動血,迫血妄行所致;且熱與血結,瘀熱阻絡,也是便血反復難愈原因。所以治療便血,要采用涼血活血、清熱解毒方法,不能單純止血,白頭翁、血見愁、紫草、丹皮、地榆、仙鶴草為本病的常用有效藥物,臨床運用屢屢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