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莉
摘 要: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不僅要精練,而且還要從多方面著手,注重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積累量,同時還要做好開放性課堂的討論分析,這樣才能為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當然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盡量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的需求,讓學生主動通過閱讀和學習實現(xiàn)自身能力的全方面提升,最終才能實現(xiàn)學生綜合閱讀能力的提升。當然在具體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還要學會靈活處理其中出現(xiàn)的問題,注重對于學生技巧方式的指導,通過仔細分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探究其學習的意義以及有效措施來避免學生的盲目學習。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培養(yǎng);問題;意義
一、 引言
在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僅僅注重教學的結(jié)果和學生對于閱讀技巧的掌握,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需求以及閱讀思維培養(yǎng),造成了閱讀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初中語文教學將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方法和學科思維作為教育的主要目標,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明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教師忽略了實踐教學對于閱讀的重要性,沒有掌握培養(yǎng)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最佳方式,從而沒有讓學生真正地學會閱讀。
二、 分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實際教學與新課標要求不符
第一,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過于形式化,新課程標準提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方法和技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形成一種正確的思想觀念,而不是將閱讀教學變?yōu)榛镜恼J字、詞的教學。但是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過于強調(diào)閱讀中字詞的作用,讓學生過于重視文章的遣詞造句,將閱讀體驗與學生的主觀感受視為必要的部分,這樣學生很容易在教師的安排下機械地進行閱讀,從而無法獲得閱讀能力的提升。第二,師生課堂地位失衡,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會過于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進行討論探究,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教師的引導作用,致使語文教學缺乏明確性,學生在剛開始接觸知識時也不能準確地找到學習的重難點內(nèi)容,學生在遇到問題時不能很好地得到糾正和指導,從而嚴重影響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
(二)閱讀教學中過于功利性
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并不能深入地融入閱讀內(nèi)容中,而是在閱讀過程中過于注重考試重點知識及文章中心句的尋找,長期以來,應(yīng)試教育對于學生的影響讓其無法從閱讀中找到自我,而是一味地追求考試成績,總是在死記硬背閱讀知識。學生一旦形成這樣的思想,不僅會讓他們對于文章的思考和理解并不深入,而且一旦碰到閱讀題型的更新就會讓他們不知所措,從而無法讓學生擁有真正的閱讀技巧,學生也在慢慢喪失自身的閱讀興趣。課內(nèi)閱讀都無法得到落實,又何談?wù)n外閱讀?現(xiàn)在屬于信息時代,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讓學生能夠擁有一個正確的思想行為以及健康的身心發(fā)展。
三、 分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眾所周知,閱讀能力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基礎(chǔ),同時也是其進行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chǔ),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讓學生實現(xiàn)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對于學生進行閱讀教育就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受到自主學習、閱讀的快樂,從而愛上自主閱讀、學習,最終實現(xiàn)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yǎng)。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學生總是被動式地學習和接受一些知識,這樣不僅無法體現(xiàn)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觀念,同時也不能讓學生擁有更好的學習方式,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可以讓學生在現(xiàn)代的學習方式中實現(xiàn)自身能力的提升。
(二)有利于促進學生個人成長
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基礎(chǔ),而且學生也沒有通過閱讀獲取不同的知識,在閱讀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思維,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運用閱讀能力更好地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影響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教師要認識到閱讀與閱讀教學之間的區(qū)別,閱讀教學主要是讓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有效信息,其根本目的在于學生閱讀技巧、閱讀方法的掌握,并且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預見能力和應(yīng)變能力,其次才是對于學生知識寬度和深度的擴展。因此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時要重視學生成長以及個體的發(fā)展。
四、 探究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同時也作為教師開展實際教學的理論依據(jù),因為只有學生對閱讀有興趣才能自發(fā)地進行閱讀的學習,所以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力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與課文中相同的閱讀情景,利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輔助工具,讓學生通過實物、圖片、動畫、視頻等感受到閱讀的關(guān)鍵所在。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濟南的冬天》的教學時,本篇文章所寫老舍的代表作品,其中不僅表達了作者對于濟南冬天的喜愛同時也是眾多寫作技巧的疊加,所以對于本篇文章的閱讀氛圍的營造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只有學生真實地走入課堂才能與作者共情,從根本上學會作者的寫作技巧。教師可以讓學生進入自己冬天堆雪人的情景中,讓學生通過回憶自己在冬天的美好回憶激發(fā)自身對于冬天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播放視頻或者是自己對于老舍筆下濟南冬天的描述,讓學生知道濟南冬天的總體特征以及老舍筆下描述濟南冬天的景物,最終要知情達意,讓學生在景中感受到老舍對于濟南冬天的特殊情感。教師可以讓學生打開窗戶觀察教室外的山,讓學生能夠看到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以及城外的遠山,這樣就能夠讓學生通過山感受到冬天的魅力。
(二)營造合作探究氛圍,促進學生思維碰撞
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不僅需要教師單方面的影響,而且還需要教師提供多方面的因素來提升自身的思維靈活度。學生自主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是一方面,還需要教師給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機會,讓生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產(chǎn)生思維的碰撞,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初中語文閱讀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獨自閱讀的習慣,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群讀的能力,群讀不僅是人員的增加,同時也是閱讀材料的豐富。合作探究的氛圍不僅需要增加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同時也要通過實踐探究給師生之間交流的機會,讓學生通過閱讀更好地實現(xiàn)思維的碰撞,教師應(yīng)該給學生提供廣泛的閱讀材料,讓學生掌握不同文章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初步認識到群文閱讀的概念,同時也能夠找到群文閱讀教學中文章閱讀之間的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