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珊玲
廣東省惠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放射科,廣東惠州 516000
冠心病屬于臨床比較常見的危險性疾病類型,若冠心病患者未得到及時的診斷與有效的治療,隨著病情逐步發(fā)展,則容易發(fā)生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疾病,更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2]。因此,臨床需借助科學的檢查手段,從而盡早診斷,予以有效防治。目前臨床常用于冠心病的檢查手段包括冠脈CT 成像技術與冠脈造影檢查方法[3]。冠脈造影檢查方法是冠心病的臨床診斷“金標準”,但是該技術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存在一定危險性,而且檢查費用高昂,還可能誘發(fā)死亡及其他一系列并發(fā)癥等[4]。由于冠脈造影檢查方法在臨床工作中存在一定限度,故未能作為臨床常規(guī)冠心病篩查手段[5]。CT冠脈成像具有眾多優(yōu)勢,如操作簡單、掃描速度較快,檢查價格便宜,屬于無創(chuàng)檢查等,已經(jīng)成為臨床常規(guī)的冠心病人群大范圍篩查與復查方法[6]。本研究旨在探討CT冠脈成像在冠心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5~10月惠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3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10例,女140例;年齡40~75歲,平均(50.50±6.35)歲;高血壓/糖尿病史2~13年,平均(5.45±1.05)年。所有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①具備齊全的臨床資料;②配合度良好,能完成本研究;③合并典型心絞痛(或非典型心絞痛)者;④心電圖檢查結果提示“竇性心律”者;⑤具備相關冠心病危險因素者。排除標準:①依從性差,不配合研究者;②心率異常者;③合并肺功能、腎功能不全者;④碘過敏者;⑤慢性心力衰竭者。
所有研究對象均實施CT冠脈成像以及冠脈造影檢查。
CT冠脈成像具體實施如下。檢查儀器選擇64排128層Optima 螺旋CT 機(美國GE 公司);所有患者均需禁食8 h 或8 h 以上;若患者檢查前心率指標>70次/min,則應遵醫(yī)囑予以藥物治療,或者等待一段時間,直到患者心率<70次/min;儀器參考指數(shù)調(diào)整包括選擇120 kV,選擇600 mA,窗寬800 HU,窗位300 HU,層厚0.625 mm,螺距0.2,旋轉時間0.35 s,準直0.625 mm,采集矩陣調(diào)整為512×512,查范圍由主動脈弓直至心臟隔面下約5 cm,電壓為自動調(diào)節(jié),電流為自動調(diào)節(jié)。患者檢查前首先進行宣教,指導呼吸訓練,情緒控制,告知需平靜吸氣后再屏氣,并且反復訓練,至符合要求。檢查前給予常規(guī)碘過敏試驗,首先進行正側兩位定位掃描胸部,接著給予心臟平掃,持續(xù)時間為10 s,接著將碘普羅胺100 mL 注入檢查者肘部,注射速率為5 mL/s,然后以同樣速率注射生理鹽水30 mL,應用智能跟蹤技術觸發(fā)掃描,密切觀察主動脈根部CT值,自動觸發(fā)實施冠狀動脈掃描。接著實施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以及予以處理掃描數(shù)據(jù),最后評定由兩名特定醫(yī)生負責。
冠脈造影具體實施如下:檢查儀器選擇FD20 數(shù)字血管剪影造影機(荷蘭飛利浦公司)。首先經(jīng)股動脈把6F 冠狀動脈造影導管刺入人體,并運用多體位實施左右冠狀動脈造影。一般左冠狀動脈造影實施4~6體位投照,而對應右冠狀動脈造影實施2~3 體位投照,接著運用自動血管分析軟件進行左冠狀動脈與右冠狀動脈的內(nèi)鏡定量分析,最后由兩名特定醫(yī)生負責評定。
以冠脈造影作為檢查診斷金標準,CT冠脈成像與之進行比較,觀察指標包括:①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靈敏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假陰性)例數(shù)×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shù)/(假陽性+真陰性)例數(shù)×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檢查結果。左冠主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狀動脈及支架或搭橋術指征的檢出率。③動脈分級。冠狀動脈狹窄程度運用目測直徑法進行評價,可以劃分為閉塞、重度狹窄、中度狹窄、輕度或正常狹窄。其中,閉塞為管徑全部閉塞,或者管徑降低≥90%;重度狹窄為管徑降低75%~89%;中度狹窄為管徑降低50%~74%;輕度或正常狹窄為管徑降低<50%[7-8]。
以SPSS 24.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CT冠脈成像檢查的靈敏度為99.04%(311/314),特異度為94.44%(34/36),準確度為98.57%(345/350)(表1)。
表1 CT冠脈成像檢查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n)
CT冠脈成像與冠脈造影的各項檢查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種檢查方法檢查結果的比較[n(%)]
CT冠脈成像與冠脈造影的動脈分級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種檢查方法動脈分級結果的比較[n(%)]
冠心病為常見的臨床危險性疾病之一,如果患者發(fā)病時未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干預,隨著其病情進一步發(fā)展,會發(fā)生心力衰竭疾病、心肌梗死等疾病,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因此,臨床需結合科學的檢查手段,盡早確定具體病癥,給予積極有效的預防。由于臨床冠心病患者的發(fā)病特點以及疾病后果特性,臨床早期診斷與準確預測成為重點研究、探討的課題[6]。冠心病的臨床檢查“金標準”為冠脈造影[9]。雖然冠脈造影檢查方法的診斷率較高,而且準確性較強,但是該檢查方法有費用較高,檢查時間較長,創(chuàng)傷性較大,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等缺點,因此臨床應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0-11]。
由于冠脈造影的上述局限性,對于多數(shù)冠心病患者而言,冠脈造影檢查的必要性不強。因此,臨床需積極尋找有效、科學的檢查方法,在取得較高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的同時彌補冠脈造影的缺陷。CT冠脈成像檢查方法屬于醫(yī)學發(fā)展所研究的高技術檢測手段,該檢查方法與冠脈造影方法比較,其時間分辨率、空間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均明顯提高[12]。而且,實施一次冠狀動脈數(shù)據(jù)采集時間僅需12~14 s,予以后處理后,可以取得完整性、清晰性、直觀性以及多視角的冠狀動脈各分支圖像[13]。
本研究結果顯示,CT冠脈成像檢查的靈敏度為99.04%(311/314),特異度為94.44%(34/36),準確度為98.57%(345/350);CT冠脈成像檢查結果的左冠主支檢出率、左前降支檢出率、左回旋支檢出率、右冠狀動脈檢出率、支架或搭橋術指征檢出率與冠脈造影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T冠脈成像的動脈分級結果的閉塞檢出率、重度狹窄檢出率、中度狹窄檢出率、輕度或正常狹窄檢出率與冠脈造影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種檢查方法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均較高[14]。杜辰等[15]的研究探討了CT冠狀動脈成像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其結果顯示116例患者中冠狀動脈主要分支顯示良好,達到診斷分析要求。116例患者中均有冠狀動脈不同程度狹窄;64例冠狀動脈有鈣化斑塊;24例冠狀動脈有軟斑塊;28例冠狀動脈有混合斑塊。其中10例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4例冠狀動脈搭橋術后。與本研究結果相符合。
綜上所述,臨床結合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特點,在臨床檢查診斷過程中,實施CT冠脈成像檢查方法,可以取得較理想的檢查效果,可以給予臨床診斷疾病以及制訂治療方案提供有效參考輔助依據(jù),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