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靜,張 麗,肖 娟,彭永梅,冉亞梅,梁仁政,湛 斌
(重慶市第十三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分泌科 400052)
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是抗生素相關性腹瀉主要的病因,也是醫(yī)院獲得性感染主要的病因之一[1]。CDI在全球范圍的發(fā)病,尤其是重癥CDI的發(fā)病及CDI相關的死亡均呈上升趨勢[2]。但目前,臨床醫(yī)務工作者,尤其是基層醫(yī)院的臨床醫(yī)務工作者對CDI的認識及早期辨別難治性CDI尚且不足。本文報道本院消化內(nèi)分泌科收治并成功救治的老年人腸道CDI患者1例,并結合相關文獻對診治經(jīng)驗及思路進行討論,旨在提高臨床醫(yī)務工作者對CDI的認識。
患者,男,88歲,因“發(fā)作性抽搐5 d”于2020年4月9日入院?;颊呷朐呵? d,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發(fā)作性意識喪失、雙眼凝視、肢體抽搐,共發(fā)作4次,每次發(fā)作時間3~5 min,同時伴有小便失禁,醒后感肢體乏力。無畏寒、發(fā)熱、咳嗽、咯痰、胸悶、胸痛、雙下肢水腫等。遂到當?shù)蒯t(yī)院就診,血壓65/40 mm Hg,頭顱CT提示未見出血灶及梗死灶,胸部CT提示雙下肺炎,血氣分析提示pH 7.25,乳酸9.8 mmol/L,氧分壓157 mm Hg,二氧化碳分壓30 mm Hg,堿剩余-14.1 mmol/L,血糖28.27 mmol/L,完善血酮體檢查提示陰性。當?shù)蒯t(yī)院考慮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低血容量休克、乳酸酸中毒、肺部感染,并給予胰島素降糖、補液、抗感染、抗癲癇對癥治療后送入本科治療。患者既往診斷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糖尿病腎病,給予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利格列汀5 mg 1次/日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6~8 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9~13 mmol/L;長期口服甲鈷胺0.5 mg 3次/日;既往診斷高血壓2級、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慢性心力衰竭、腔隙性腦梗死、高脂血癥,長期口服坎地沙坦4 mg 1次/日降壓治療,間斷口服拜阿司匹林、硝酸異山梨酯、匹伐他汀、西洛他唑治療?;颊甙肽昵耙蚴改c球部潰瘍伴穿孔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穿孔修補術,術后傷口感染伴液化,經(jīng)換藥及負壓引流后逐漸愈合。家族史無特殊。入院查體:體溫36.5 ℃,脈搏76次/分鐘,呼吸20次/分鐘,血壓110/64 mm Hg,體型偏瘦,神志清楚,精神萎靡。雙肺呼吸音粗,雙肺未聞及干濕啰音。心率75次/分鐘,律齊,未聞及明顯病理性雜音。腹部平坦,中下腹可見一長約10 cm陳舊性手術瘢痕,未見胃腸型及蠕動波,無腹壁靜脈曲張,腹軟,無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肝、脾肋下未捫及,腹部叩診呈鼓音,肝、脾、雙腎區(qū)無叩痛,移動性濁音陰性,腸鳴音3次/分鐘。四肢皮膚痛覺、溫度覺減退,雙下肢無水腫。右足拇趾及食趾皮下瘀斑,左側拇趾及食趾趾端皮膚呈黑色,伴有淺潰瘍形成,周圍皮膚色澤稍蒼白,有少量滲液,無膿性分泌物,雙側足背動脈波動未捫及,足背皮溫稍低。入院時隨機血糖:18.30 mmol/L。胸片提示雙下肺肺炎。血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計數(shù)10.89×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80.20%,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8.73×109/L,紅細胞計數(shù)4.06×1012/L,血紅蛋白122 g/L,血小板計數(shù)167×109/L。C反應蛋白240.00 mg/L。腎功:尿素10.34 mmol/L,肌酐125.0 μmol/L;肝功:清蛋白31.8 g/L,總蛋白58.7 g/L,膽紅素、肝酶譜正常。入院診斷: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肺部感染、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糖尿病腎病、高血壓3級、很高危。
入院后完善血培養(yǎng)、尿培養(yǎng)檢查,給予降糖、控制血壓、穩(wěn)定斑塊、抗血小板聚集等對癥治療,同時頭孢唑肟1.0 g每12小時1次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0.2 g每12小時1次抗感染治療。入院后第2天,患者解4次稀水樣大便,每次約50 g,無黏液膿血便,無黑便及便血,伴有里急后重,無腹痛、惡心、嘔吐、畏寒、發(fā)熱。查大便常規(guī)提示:性狀稀糊狀,未見紅細胞、膿細胞,隱血陰性??紤]腸道功能紊亂,加用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lián)活菌腸溶膠囊500 mg口服3次/日調(diào)節(jié)腸道菌群,并給予鹽酸洛哌丁胺膠囊2 mg口服1次/日止瀉,同時繼續(xù)給予抗感染治療,治療后患者大便次數(shù)較前有所下降,1~2次/日,但仍為稀便。入院后第7天,復查C反應蛋白136.7 mg/L,復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shù)7.37×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61.70%,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4.56×109/L,紅細胞計數(shù)3.22×1012/L,血紅蛋白96 g/L,血小板計數(shù)140×109/L。足部分泌物培養(yǎng)為黏質(zhì)沙雷菌,提示對頭孢哌酮/舒巴坦、亞胺培南、厄他培南等藥物敏感,故換用頭孢哌酮/舒巴坦1.5 g每8小時1次治療。入院后第14天,患者出現(xiàn)腹瀉,每日大便10余次,為水樣,糞質(zhì)中可見白色黏液樣物質(zhì),無膿液及膿血,無里急后重,無腹痛、發(fā)熱等癥狀。大便常規(guī)提示黏液++,鏡檢紅細胞1~3個/HP,鏡檢膿細胞5~7個/HP。復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shù)5.49×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62.90%,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3.45×109/L,紅細胞計數(shù)3.21×1012/L,血紅蛋白96 g/L,血小板計數(shù)121×109/L。大便培養(yǎng)未見細菌生長。給予蒙脫石散、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lián)活菌腸溶膠等對癥治療后癥狀無改善。因患者高齡,有多種基礎疾病,有前期使用抗生素的病史,目前主要表現(xiàn)為腹瀉,故考慮抗生素相關性腹瀉,予以停用抗生素治療,完善谷氨酸脫氫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試驗提示為陽性,艱難梭菌毒素A/B檢測為陽性,故診斷腸道CDI。給予甲硝唑500 mg口服每8小時1次治療。10 d后,患者腹瀉癥狀無緩解,仍每日腹瀉10余次,糞便中仍可見白色黏液,換用利福昔明0.2 g口服每8小時1次治療。7 d后,患者腹瀉癥狀仍無緩解,每日腹瀉仍達10余次,無畏寒、發(fā)熱、寒戰(zhàn)等癥狀??紤]口服抗生素治療效果差,故停用抗生素,予以口服糞菌膠囊(由陸軍特色醫(yī)學中心消化內(nèi)科提供)進行糞菌移植。治療后第2天,患者解成形大便4次,治療2周后,患者每日解成形大便1~2次,無腹瀉、黏液膿血便、里急后重、黑便、便血、惡心、嘔吐、畏寒、發(fā)熱等癥狀。出院診斷:腸道CDI、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肺部感染、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糖尿病腎病、高血壓3級、很高危。出院后2個月隨訪,患者大便正常,每日1~2次,無腹瀉、便秘。
CDI是常見的院內(nèi)及社區(qū)感染性腹瀉,是偽膜性腸炎、抗生素相關性腹瀉重要的病因[1]。艱難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是一種革蘭陽性厭氧芽孢桿菌,CD在腸道內(nèi)的過度繁殖并釋放腸毒素A和細胞毒素B,導致腸道上皮細胞通透性增加、炎性反應、細胞壞死、腸壁壞死、腸壁液體積蓄,臨床上可表現(xiàn)為發(fā)熱、腹痛、水樣腹瀉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xiàn)中毒性巨結腸、腸穿孔、感染性休克、死亡[3-4]。
CDI發(fā)病通常與長期的抗生素使用史、長期使用質(zhì)子泵抑制劑、高齡、合并嚴重的基礎疾病、合并炎癥性腸病、使用免疫抑制劑或免疫力低下、糖尿病、腎功能衰竭、胃腸手術、營養(yǎng)不良等因素有關[5-6]。本病例報道的患者為88歲的老年人,合并有糖尿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肺部感染等多種基礎疾病,且使用抗生素的時間較長,由此可見,該患者是CDI的高風險人群。
從病史資料可以看出,該患者有以下6個特點:(1)高齡;(2)基礎疾病眾多;(3)在抗生素使用后第14天出現(xiàn)了水樣腹瀉;(4)無全身癥狀及重癥感染癥狀;(5)糞便常規(guī)檢查提示有膿細胞,但糞便培養(yǎng)為陰性;(6)常規(guī)的止瀉、補充益生菌治療無效。其臨床特點具有典型的CDI臨床表現(xiàn)。按照《中國成人艱難梭菌感染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簡稱《專家共識》),目前CDI的診斷標準為:中至重度腹瀉或腸梗阻,并滿足以下任一條件(糞便檢測CD毒素或產(chǎn)毒素CD結果陽性,內(nèi)鏡下或組織病理檢查顯示為偽膜性腸炎[6]。由于該患者高齡,合并眾多基礎疾病,有癲癇病史,不能很好配合完成腸鏡檢查,故未行腸鏡檢查,無法獲得內(nèi)鏡下檢查結果及病理學檢查結果。按照《專家共識》推薦的診斷流程,筆者完善了GDH檢測提示陽性,進而完善了CD毒素檢測試驗,提示毒素A和毒素B均為陽性,故診斷CDI明確。
目前,我國的《專家共識》推薦非重癥CDI首選甲硝唑500 mg,3次/日,10~14 d的治療方案;對于重癥CDI感染,可選用萬古霉素125 mg,4次/日,10~14 d的治療方案;對于復發(fā)性CDI,給予萬古霉素125 mg,4次/日,10~14 d的治療方案[6]。而對于不同藥物治療CDI的療效評價來說,有隨機對照研究的數(shù)據(jù)顯示萬古霉素治療的臨床癥狀緩解率高于甲硝唑[7-8],萬古霉素與非達米星具有相似的臨床癥狀緩解率,但非達米星對于降低復發(fā)的效果優(yōu)于萬古霉素[9-10]。利福昔明是一種腸道不可吸收抗生素,廣泛被應用于治療旅行者腹瀉、肝性腦病、腸易激綜合征等疾病。從理論上講,利福昔明可抑制CD的增殖,并能重建腸道內(nèi)環(huán)境的平衡[11]。一項隨機對照試驗數(shù)據(jù)顯示,對于萬古霉素或甲硝唑治療成功者給予利福昔明治療,可降低CDI復發(fā)的可能性[12]。對利福昔明用于CDI初治及其療效評價仍需更多的臨床研究予以證實。
近年來,腸道菌群與人類疾病的關系備受關注,腸道微生態(tài)藥物已經(jīng)成為研究與發(fā)展的重要內(nèi)容。腸道微生態(tài)藥物,包括腸道菌群/活體生物藥物和小分子微生態(tài)調(diào)節(jié)劑,在維持、重建及恢復腸道微環(huán)境平衡,治療相關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3]。糞菌移植是將人類健康糞便中的功能菌落移植到患者腸道內(nèi),以重建腸道菌群,恢復腸道微生態(tài),達到治療腸內(nèi)及腸外疾病的目的[14]。一項關于糞菌移植治療復雜性CDI有效性評價的隨機臨床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15],有22例患者接受經(jīng)結腸鏡異體糞菌移植,其中20例(90.9%)獲得臨床治愈,有24例接受自體糞菌移植僅有15例(62.5%)獲得臨床治愈(P=0.042),接受自體糞菌移植的患者中有9例出現(xiàn)了復發(fā)性CDI,上述9例患者在接受了異體糞菌移植后均無CDI的復發(fā)。由此可見,糞菌移植在治療CDI中具有較高的有效性。本病例中,患者在經(jīng)過甲硝唑及利福昔明治療失敗后,接受了糞菌移植治療,且治療后第2天即出現(xiàn)臨床癥狀的緩解,也證實了糞菌移植在治療難治性CDI中具有較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本例患者是CDI發(fā)病的高危人群,在較長時間應用抗生素后出現(xiàn)水樣腹瀉應考慮CDI,應盡早完善相關實驗室檢查明確診斷。糞菌移植已被國內(nèi)外多部指南推薦用于復發(fā)性難治性CDI的治療,且療效較好,值得廣泛應用。但關于糞菌移植在CDI一線治療中的應用,以及移植途徑、移植方式對療效的影響,仍值得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