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靚,朱涵彬,李長濱,潘春梅,岳曉禹,王夢蝶
(河南牧業(yè)經(jīng)濟學院 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2019年12月以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黨和政府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抗擊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各國都是一次大考[1]。這次大考,考出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強大威力,考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是人間正道[2]。2020年春節(jié)期間,我國政府實行強有力措施,包括“封城、封路、封村”等,有效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目前,我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tài)化階段,但國外疫情依然嚴峻[3-6]。
根據(jù)全球疫情數(shù)據(jù),易感人群的發(fā)生、發(fā)展與預后(死亡或康復),較大程度上取決于個體的免疫功能及其營養(yǎng)、健康狀況[7-8]。部分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在潛伏期早期,機體啟動一種特異性的免疫應答,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的這種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可防止病程事態(tài)發(fā)展嚴重化[9-10]。強大的免疫系統(tǒng)能增強自身的抵抗力,有效預防多種疾病。通過科學膳食提高身體素質(zhì)及免疫力,對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發(fā)生意義重大。
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脂肪、水、維生素、礦物質(zhì)和膳食纖維是人體所需的七大營養(yǎng)素,起到供能、構成和修復機體組織、調(diào)節(jié)代謝以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作用[11]。
碳水化合物食物若攝入不足,會使人體供能不足、免疫力下降,減肥人士在疫情期間尤其要注意合理安排每日攝入量。人體的免疫器官、免疫分子等都是由蛋白質(zhì)構成的。在疫情期間,我們更需要魚、蛋、奶、瘦肉以及豆類等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12]。脂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主要作用是儲存熱量。目前,大量的反式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危害我們的健康[13]。多食用與免疫細胞功能緊密聯(lián)系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夠有效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如胃癌[14]、乳腺癌[15]等。魚、堅果、橄欖油等都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在疫情期間,人們可以多元化補充,特別是兒童,可以用堅果代替零食食用,有利于大腦、神經(jīng)、身體的健康發(fā)展。郜海燕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堅果類食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抗氧化作用強大,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延緩衰老等作用良好。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屬于微量元素,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維生素A、C、B6、E與免疫力有較強的關聯(lián)。維生素A能增強呼吸道感染的身體抵抗力;維生素C能刺激身體制造干擾素來破壞病毒結合;維生素B6、維生素E能增加抗體,調(diào)節(jié)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等[17]。鐵、鋅、硒等元素與免疫功能緊密聯(lián)系,具有促進機體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強抵抗力等作用[18]。膳食纖維能有效調(diào)節(jié)人體免疫系統(tǒng),改善腸道屏障功能[19]。食物中的膳食纖維來自植物性食物,如堅果、谷類、水果、蔬菜、豆類等。
任何食物都無法涵蓋所有營養(yǎng)素。因此,科學膳食講究的是均衡搭配,這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前提。在疫情期間,針對科學膳食建議如下。
水果蔬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zhì)和膳食纖維,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因此,每人每天應至少保證攝入500 g蔬菜和200 g水果。張玲等[20]研究發(fā)現(xiàn),補充膳食纖維能有效改善早期慢傳輸型便秘。對接受調(diào)查的82例便秘患者,通過運動、改變飲食結構及口服膳食纖維進行干預治療,半年后對便秘改善情況進行評價,結果顯示,飲食結構以混合為主,治療有效率高達86.67%。疫情期間,為減少外出,人們可以選擇耐儲存的蔬菜,如土豆、冬瓜、胡蘿卜、西蘭花、大白菜、番茄等。郭楠[21]研究發(fā)現(xiàn),西蘭花富含強抗癌因子蘿卜硫素,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細胞(MCF-7)的生長。當蘿卜硫素濃度為100 μg/mL(48 h)時,癌細胞抑制率可達97.10%。綠葉類蔬菜不易存放,可以少買些。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選擇新鮮的蔬菜少量多次購買,以保證蔬菜營養(yǎng)成分不流失。
魚類、瘦肉類、禽蛋類、奶類和豆類可為機體提供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建議平均每天攝入總量為120~200 g,奶類富含鈣,每天可攝入300 g左右。堅決抵制食用野生動物,不要食用生雞蛋或不新鮮的肉類,降低傳染病風險。魚類富含的ω-3(Omega-3)系不飽和脂肪酸,多食可降低患阿茲海默癥、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22]。豆類俗稱富含蛋白質(zhì)的“植物肉”,堅持連續(xù)食用,能抑制膽固醇吸收,減少體脂含量,增強免疫功能[23],建議在日常飲食中每日攝入25 g的豆類及其制品。
我國的膳食結構以谷物為主,提倡多樣化飲食,不僅能增強身體免疫功能,還能減少疾病的發(fā)生。沈嘉等[24]研究膳食多樣化評分(Dietary diversity score,DDS)與2型糖尿病發(fā)病風險的關聯(lián)性。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Glucose tolerance test,GTT),根據(jù)DDS評分進行組間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表明:飲食的多樣化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建議每天攝入谷物類食物300~400 g,選取不同的食物搭配,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每周達到25種以上,使食物多樣化,均衡飲食[25]。疫情期間,由于居家時間較多,建議每頓食用七八分飽為宜。孕婦尤其要注意少食多餐,保證食物多樣化攝取[26]。
水是一切生命活動的起源。在成人體內(nèi),60%的質(zhì)量是水。兒童體內(nèi)水分約占體重的80%。水能幫助營養(yǎng)成分運輸,還具有抑制疾病的作用,人體的排毒也必須要有水的參與。羅教華等[27]研究發(fā)現(xiàn),飲水中礦物質(zhì)鎂(Mg)能加速血脂的代謝,可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疫情期間,要注意飲水充足,保證每天攝入水分2 000 mL左右。
油炸食品、燒烤食品經(jīng)高溫處理后易產(chǎn)生丙烯酰胺、亞硝酸鹽類、雜環(huán)胺類等物質(zhì)。這類高熱量、低營養(yǎng)、高脂肪的食品容易誘發(fā)多種疾病,如肥胖、高脂血癥、冠心病等[28]。Honerlaw等[29]研究油炸食品導致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結果表明,油炸食品消費頻率與冠心病患病風險呈線性正相關關系。因此,建議每天食鹽的攝入量不超過6 g,食用油不超過25 g??刂铺砑犹堑臄z入量,每天攝入不超過50 g,最好控制在25 g以內(nèi)。
突如其來的疫情是一場全民身體素質(zhì)的“大考”,也是一堂全民健康意識的“公開課”。目前,對于新型冠狀病毒沒有特效藥,基本上是對癥治療,因此增強人體的免疫力非常重要。后疫情時代,應堅持科學膳食,改善免疫功能,保護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