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云龍
座位寬度。坐上輪椅后,大腿與扶手間應(yīng)有一定間隙,2.5~4厘米為宜。如果太寬,雙臂推動輪椅時伸展過大,容易疲勞,且身體不易保持平衡;如果縫隙過窄,則容易磨損老人臀部及大腿外側(cè)的皮膚,上、下輪椅時也不方便。
座位長度。坐下后,坐墊最前端與膝部的最佳距離應(yīng)為6.5厘米,約4指寬。座位過長會頂住膝蓋窩,壓迫血管與神經(jīng)組織,而且會磨損皮膚;但若座位過短,會使臀部承受的壓力增大,引起疼痛、軟組織受損及壓瘡。
靠背高度。通常情況下,靠背上緣應(yīng)在腋下10厘米左右。靠背越低,身體上部及雙臂的活動范圍就越大,活動越方便;但若太低,則支持面太小,將影響軀體平穩(wěn)。因此,平衡好、活動障礙較輕的老人可選擇低靠背的輪椅;反之則可選擇靠背高的輪椅。
扶手高度。雙臂自然下落,前臂放置在扶手上,肘關(guān)節(jié)彎曲約90°為正常。扶手過高時,雙肩容易疲勞,推動時易造成上臂皮膚擦傷;若扶手過低,推動輪椅時會使上臂前傾,不僅容易傾倒,長此以往,還可能導(dǎo)致脊柱變形、胸部受壓,造成呼吸困難。
座位與腳踏板高度。老人下肢放于腳踏板上時,膝蓋位置應(yīng)高于座位前緣4厘米左右。座位過高或腳踏板過低,會使下肢懸空,身體不能維持平衡;反之則會使臀部承受全部重力,造成軟組織受損,操作輪椅時也會十分吃力。
輪椅類型隨用途而定。除常用的普通手動輪椅外,還有休閑手動輪椅,適合肢體障礙程度較輕的老人使用;便攜式輪椅,可在移動不便的老人乘坐飛機(jī)、火車時用于擺渡,也可用于短時間郊外旅行或游覽公共場所;自由傾躺式輪椅,靠背可調(diào)至平躺姿勢,作為臨時活動床,適用于患有重癥并長期依靠輪椅生活的老人;功能型護(hù)理輪椅,扶手可抬起,腳踏板連同支架可向兩側(cè)打開,方便護(hù)理人員照護(hù)老人;靠背可調(diào)節(jié)輪椅,適用于高位截癱或需要較長時間坐輪椅的老人;帶頭枕護(hù)理輪椅,適用于頭頸部無力的老人。
(摘自《燕趙老年報》2021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