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艷光
拼布之于愛好者,有的像一束光亮照進庸常反復的生活,有的像畫筆一樣勾勒大千世界,還有的像駿馬一樣馳騁在藝術疆域。對于美術教育者葉曄而言,拼布還像一座橋梁,連接著她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繁忙生活,也連接著現代孩子的美育教育和傳統文化藝術寶藏;更像一顆種子,既豐富了自己的藝術花園,也拓展著孩子們的美育體驗。
“美術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和人們的一般認識不同,美術學科門類廣泛,我們需要通過創(chuàng)建豐富的藝術社團和開展相關的學科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藝術感知和表現能力。——沒想到,正是這樣的一個初衷使我和拼布藝術結下了緣分?!?/p>
從教二十多年的葉曄,在對美術教育事業(yè)的不斷探索和實踐過程中結緣拼布,就像在生活與教研的調色盤里調出了一抹鮮亮的顏色,在美中發(fā)現美——“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在美術課程中,有像《廬陽花布》《繡在服裝上的故事》《美化生活的裝飾布》等與布藝有關的內容,是工藝美術和非遺的重要資源,為了拓展多元的學生社團文化,我?guī)е鴪F隊的年輕教師們做起了研究,了解到國內有幾個拼布展,我便組織老師出去觀摩。2015年第一屆北京國際拼布邀請展上,看到金媛善老師的作品,一瞬間就被感動了——老師的作品將民族傳統拼布技藝與現代藝術理念巧妙結合,產生了獨特的美感。我仿佛看到,藝術的世界在我面前鋪開了一道新的旅程,邀請我游歷其中。于是萌生了拜師的想法,不過當時的我,還是拼布的門外漢?!?/p>
系統學習拼布證書課程之前做的小物
“2016年開始,我先后參加日本拼布證書班課程和傳習館拼布中級班課程的學習,不斷積累自己的拼布‘經驗值’。2018年,我有幸成為金老師第四期研修班的學生。2020年,我修完了日本證書班講師課程。”
一路不斷積累拼布“經驗值”的葉曄,就這樣和拼布的感情越來越深厚。
看書、查資料、逛展覽,葉曄說在決定學習拼布之前,她做了一些功課,因為自己是個下定決心就一定要做到的人,所以對于拼布,一向做事認真、追求完美的她,研究之后,認定了拼布是可以余生都去投入的事業(yè)。
說干就干,葉曄先去學習了日本拼布證書班的本科課程。
“學習日本手藝普及協會證書課程的拼布愛好者不少,大家目的不盡相同,完成作業(yè)的心情也不一樣。對我來說,時間特別珍貴,我只能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時間來做拼布。既然不能快速地學完課程領到證書,何不放慢節(jié)奏,把每一個作業(yè)都當成一次創(chuàng)作去完成呢——即便是單調的圖譜練習,也會因為配色的挑戰(zhàn)而帶來愉悅感?!?/p>
拼布的葉曄,沉浸在彩色的布塊世界中展開遐想,將眼里的風景和心頭的美好凝結成一件件斑斕流轉的實物。它們像是一個個窗口,里面藏著浪漫的秘密,唯有用心探望,方能見得其中用意與天地。
高等圖譜作業(yè)之《迷失的孩子》(lost children)和《萬手招呼》(hands all around)
“配色是件有意思的事,物盡其用,若能把手頭的布料用好也挺有挑戰(zhàn)的。
“制作《迷失的孩子》時,街道旁盛開著薔薇花,于是春天明艷的粉色就成為這塊圖譜的重點色,搭配月夜藍和Tilda 粉藍小玫瑰。
至于《萬手招呼》,第一眼看到中間這塊紅色暈染布就決定用它做主角了,自帶烈火般的革命熱情,好似有一呼百應的效果?!?/p>
《園林》——教堂之窗(cathedral window)
“芭蕉綠影罩幽窗,滿架薔薇一院香?!?/p>
“高等課程作業(yè),有各種不同的做法和變化形,一般用白色底布,通過配色布來表現光影變幻的效果,如同教堂的彩繪玻璃。
“中國的‘銅錢紋’與之相似,而歷史更為悠久,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另外,韓國的‘如意珠紋’和日本的‘七寶’紋樣,看上去也都十分相似。
“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塊黑色樹葉暗紋暈染布時,就想起了傳統庭院中的花窗格。炎炎夏日,窗外芭蕉、院里薔薇,‘萬綠叢中一點紅’中國風配色自然浮現在眼前,所以這個習作的主題便是《園林》。”
錢形紋作品
“這件作品是金老師教的錢形紋,同學們都做過,可以和教堂之窗做個對比。”
“因為塞入棉花而鼓鼓的泡芙十分可愛,這個花環(huán)用了三十三個泡芙小球組合而成,通常會做成紅、綠、白配色的圣誕風格?!?/p>
《豐收》——泡芙花環(huán)(PUFF)
“而我為了用掉不知什么時候買的Moda 鮮色系小方布組,在加入一些Tilda 灰粉綠的印花布后,做成了這樣明快熱鬧的配色。感覺很適合表達‘豐收’這個主題?!?/p>
學完日本拼布證書課程的本科課程之后,葉曄終于說服了自己去北京跟隨金媛善老師學習拼布。一方面是知道自己真的熱愛拼布,要投入到拼布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去;一方面也是因為自己在合肥,周末從合肥往返北京上課,過程還是辛苦的。但能跟隨仰慕已久的老師學習,又都是值得的。葉曄說她自己都沒想到,原來自己能有這么大的動力去學習某樣東西。
葉曄和金媛善老師及同學
“2018年的母親節(jié),美國的姚昕老師遠道而來和金媛善老師一起給我們做了現場指導。那天下午的交流活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兩位老師相似的生活經歷、對拼布的熱愛、讓中國拼布走向世界的宏愿,以及母親一般的慈愛溫暖,令我尊敬而感動?!?/p>
良師益友相伴,拼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一針一線,把布塊拼縫成實用又美麗的藝術品,讓人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偶爾駐足,享受一段寧靜溫暖的時光,與心對話、品味雅致,這就是拼布的魅力。”
“朝鮮族傳統拼布樣式‘Bojagi’,用零碎布片拼縫成自由的幾何紋樣。不知道多少次看了金老師的作品,最喜歡這樣自由拼縫的式樣,那種信手拈來又恰到好處的配色總令我羨慕不已。
《晴日》(真絲)
“冬季晴朗的日子,庭院中盛開著寒牡丹花。深紅與淺紅的花朵沐浴在和暖的陽光里,積雪、新葉、土地和光影,我用抽象的色彩記錄下這美麗的景致。
“做這件作品時,最先選中的是那塊華麗的玫紅色暗花紗,以它為主角,逐漸完成周圍的配色?!?/p>
藍染(夏布)
“即使是初次接觸植物染的人,也能很容易地感受到其無法抵擋的魅力。染好的布上殘留著藍靛的植物味道,自然之美經由手染的過程傳遞到人心里,就連瑕疵和失誤也成為這美的一部分,不是很妙嗎?”
“以苧麻為原料手工織成的夏布,紋理粗糙又沒有彈性,剛開始接觸時很難駕馭。我每天晚上花一個多小時來縫制這件不過40 厘米見方的小物,前后竟然也用了一個月,拼布真是一種修行?!?/p>
“朝鮮族傳統拼布多以小塊布片隨意拼接組合,呈現出的幾何風格透著爽利自由的現代感,宛如古樹新花。而逆光時,布塊拼接處鮮明的線條則構成了作品的骨骼,又形成另一種視覺效果,讓人想起幾何抽象畫派先驅蒙德里安的構成系列。”
“這件作品是講師課程當中的一個作業(yè),叫塞米諾拼布,源自于印第安的一種切割拼布的形式。其實作業(yè)要求是非常簡單的,基本上這個圖案做三組就可以了,既可以做一個圍裙也可以做一個包包上面的貼花。對我來說,即使是一個簡單的作業(yè),我也想做出一個有特點的作品出來,所以最后就設計成一款這樣的桌旗?!?/p>
“當你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時候,你的想法、你投入的狀態(tài)、你花的時間和精力,最后都是會在作品當中呈現出來的,所以,即便是作業(yè),我也會用全部的心思去把它做到極致?!?/p>
“因為對我來說,學習日本證書課也好,跟金老師學習也好,都是在打基礎,最后是希望能夠將我學到的這些技法以及拼布相關的知識,用在我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當中的。畢竟是學美術出身嘛,最后還是希望能夠創(chuàng)作大作品,這也是每一個學習拼布的人、每一個學習美術的人最終的一個想法吧?!?/p>
“這個作品是高等課程中瘋狂拼布的作業(yè),我很喜歡這種類型,因為它最能夠體現拼布節(jié)儉之美的理念?!?/p>
“人到中年,對‘欲速則不達’這個詞有深切的理解。我向南京藝術學院的喬爽老師學習日本手藝普及協會的拼布證書課程,前前后后花了將近四年的時間系統學完從本科、高等到講師的全部課程。”
“這件瘋狂拼布靠墊我總共花了三四個月的時間才完成,從一開始的設計配色到后面用到的所有刺繡,都是一邊做一邊思考完成的,總想把它做得更完美一些——我希望就算是作業(yè),完成之后,大家也能夠在里面看到我的用心。作品完成之后,喬老師的評價非常高,說這是她見到的瘋狂拼布作業(yè)當中最特別的一件?!?/p>
游歷在拼布中,感受著拼布帶來的美與修煉,用一針一線拼縫著藝術與生活的同時,身為教育者的葉曄,還是“美”的傳遞者,將拼布這種美術表現形式,將其中蘊含著的文化與藝術,通過美術教育和教研傳播出去,帶動更多人感受美術世界的豐富多元,并且在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耕耘,播撒希望的種子。
“在學習拼布的過程中,我對拼布的歷史和發(fā)展、文化內涵以及藝術特點等有了新的認識,我覺得這是對學生開展美育、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文化、傳統藝術熱愛之情的有益途徑。2017年我申請了一個關于布藝教學實踐研究的課題,這幾年時間,帶著社團的孩子們做了一些實驗性的探索。2019年,學生集體創(chuàng)作《遠古的呼喚》受邀參加湖北黃石博物館《百衲錦年》拼布展;同年,學生藝術實踐坊《一針一線,徽韻雅集》項目獲得了安徽省藝術展演一等獎?!?/p>
學生集體作品《遠古的呼喚》
學生用拼布做的彩陶
葉曄在教學和研究中發(fā)現,無論是鄉(xiāng)村還是城市,孩子們動手接觸針線的機會都非常少,但孩子們對布藝的興趣卻非常濃厚。而隨著我國對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視和推廣,如非遺進校園等活動,孩子們逐漸能夠接觸和學習到一些傳統文化藝術中的內容。葉曄說,傳承有很多種形式,我們可以請非遺傳人來進行教學指導,但在學習傳統的基礎上,還需要進行創(chuàng)新,這是她現在很想做的一件事情。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窗口。所以我常常在想,如何將現代的兒童藝術教育理念與傳統文化整合并使之呈現出新的氣象,從而讓學生在傳承中懂得創(chuàng)新的價值?!?/p>
學生用拼布形式創(chuàng)作的自畫像
教學中的葉曄更注重把美術創(chuàng)意和針線布藝結合起來,激發(fā)孩子們的想象力。一開始,對針線布藝感興趣的女生很多,但隨著教學的進行,男生們的興趣增加了,由一開始的懷疑、不情愿,到積極參與,而且做出來的作品很有趣。
“其實我教孩子們做布藝也并不是希望他們將來就會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在這件事情上,而是希望孩子們能夠意識到美術創(chuàng)作和表現是有很多種形式的,布藝是其中的一種。希望通過這樣一種形式的創(chuàng)新和體驗,讓他們可以去思考,在生活當中還有沒有其他更有趣、更多樣、更多元的藝術表達方式。因為對于小孩子來說,美術也是一種語言,是他們表達自己情緒的一種非常重要的語言。而且有時候,孩子們的理解力會遠超出成年人的想象。”
能在孩童時接受美育的啟發(fā),體驗豐富多元的美術表現形式,感受生活和藝術的魅力,是多么美好而重要的事情?。《诤⒆拥膬刃牟シN溫暖與愛,孩子長大后回應世界以溫暖與愛,這怕是世上能收獲的最美好的播種之一了吧!
畢加索曾經說過,“我花了四年時間畫得像拉斐爾一樣,但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比~曄說她常常能夠被兒童的才華感動和驚艷,這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年齡越小的孩子在藝術表達上越勇敢真摯,他們天真爛漫的藝術語言總會帶給我啟發(fā),讓我用另一種視角觀照這個世界,并且保留著一顆熱愛藝術的赤子之心?!?/p>
疫情期間,葉曄的布藝社團暫停了,但孩子們會經常跑來問葉曄社團什么時候再開,孩子們的興趣與熱愛讓葉曄很感動,也激勵著她在美術教育的路上繼續(xù)前行。
部分學生作品
“我覺得我學習拼布這幾年下來,一直都在嘗試著做一個‘傳遞者’這樣的角色——我會把我對拼布的興趣和熱愛、對拼布的理解,去分享給每一位我認識的可能會對拼布藝術感興趣的人,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小朋友?!?/p>
“拼布雖然只是小小的技藝,但也同樣是不可或缺的文化符號。歷史上,我國傳統拼布曾經那么光輝燦爛,從宮苑到民宅、從市井到鄉(xiāng)村,到處都有她的倩影。而今天,我們卻總在談論歐美和日韓的拼布,羨慕拼布在國外有良好的傳統和發(fā)展、有龐大的群眾基礎、有科學的系統研究、以及眾多藝術家的參與。由衷地希望中國的拼布能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之間走出一條嶄新的道路,也相信每一位熱愛拼布的手作人都會為之默默奉獻?!?/p>
拼布是一種手藝,是一種藝術,同時也是一種表達。熱愛拼布,投入其中,像是劃著小船在畫中游,自己亦是畫中一部分。無論是大幅華美的藝術作品,還是衣物日用上的一小塊點綴;無論是孩子們七扭八歪的針腳,還是百忙之中那一會的時光安駐,都是極具包容性的拼布中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有大愛大美大抱負,亦有小情小意小確幸,或許這也正是拼布的迷人之處。
葉曄和社團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