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麗
仿寫是小學生初學寫作時常常采用的方法,要求學生在理解、把握范文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的基礎上,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對事物的認識寫出來,創(chuàng)作出和范文相似又具有個性的文章。由此可見,仿寫并非只是單純地“依樣畫葫蘆”,學者朱熹認為在寫作時要從仿寫入手,逐步“師其神,不師其貌”,慢慢地走向自主創(chuàng)造的道路。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模仿入手,逐步從“形似”走向“神似”,全面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一、分類建構,突破窠臼
學者朱光潛認為:“創(chuàng)造的定義就在于平常的舊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綜合?!彼越處熢谝龑W生仿寫的時候要為他們打下基礎,嘗試搜索各種語言資料,并結合其中蘊藏的知識點進行分類,然后將各種知識整合起來。只有全面了解各種寫作方法,學生才能更好地打破窠臼,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意。在學習《燕子》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本中的詞句總結出寫作手法,并納入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中,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創(chuàng)作詠物類的文章。學生首先自主總結寫作手法,如“一身烏黑的羽毛,一雙剪刀似的尾巴,一對輕快有力的翅膀,湊成了那樣活潑可愛的小燕子”一句運用的是白描的寫作手法,展現(xiàn)了小燕子的形貌特點。不僅如此,學生還發(fā)現(xiàn)在這段文字中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化地體現(xiàn)了小燕子的體貌特點。又如“二三月的春日里,輕風微微地吹拂著……為春光平添了許多生趣”這一段文字,將描寫燕子的生活和描寫自然風光融合在一起,景物描寫起到了側面烘托的作用。在整合后,學生全面了解了如何創(chuàng)作此類文章。此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拓展開來,思考一下寫景類的文章、記人類的文章、寫事類的文章,它們分別有哪些不同的寫作手法,并思考如何和自己原有的知識融合在一起。在層層遞進的學習中,學生逐漸掌握了分類建構的方法。分類建構是仿寫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先展開自主閱讀,從閱讀中收集整理各種寫作方法,并將其納入到自己的知識框架中,進行新舊知識的融合。若學生自主建構的能力有所提升,那么他們自然能在寫作的時候思考如何合理選擇,在模仿的基礎上寫出創(chuàng)意。
二、從扶到放,遷移應用
仿寫教學要實現(xiàn)從“形似”到“神似”的教學目的,就要采用從扶到放的教學策略,先讓學生閱讀課文,并掌握某種寫作方法,然后引導學生在自主創(chuàng)作的時候自由運用這種手法,起到遷移應用的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模仿某個語段開始,再從簡單的模仿過渡到修改自己原有的作品,最后思考如何在自主創(chuàng)作的時候靈活運用。
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時候,教師先從引導學生模仿某個語段開始創(chuàng)作,掌握具體的寫作方法。如“海底的巖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一句運用的是比喻的寫作手法,教師引導學生展開仿寫,嘗試用比喻形容一下花壇里的花草等事物。在學生仿寫后教師又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看看自己欠缺了什么。如有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中不僅點明了喻體,而且還有所形容,用“綻開、分枝”加以形容,這樣就能讓比喻變得更生動,但是學生自己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沒有注意這一點,只是單純地用“雞冠”比喻雞冠花,不夠形象,后改成了“好像花叢中站著器宇軒昂的大公雞”,加入了“器宇軒昂”,文章便更為生動了。這其中展現(xiàn)了教師幫扶的過程,此后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自主運用:“在創(chuàng)作時,哪些地方需要使用比喻句呢?如果通篇都是比喻句,會不會反而讓讀者感到不舒服呢?”這些問題體現(xiàn)了從扶到放的過程,學生開始思考如何自主運用這些寫作方法。
在從扶到放的教學中,學生不僅掌握了寫作方法,而且還逐步懂得了如何靈活運用。教師可以限定格式,不限定話題,引導學生仿造句型或者修辭手法,自選主題展開造句,這樣他們在以后的寫作中能更為靈活運用各種寫法。
三、舉一反三,顯化個性
在仿寫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是引導學生全程模仿,還要促使他們逐步在模仿中融入自己的個性,學會舉一反三。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采用拼合拆分法,即在自主寫作的時候將若干寫作手法融合在一起,又或者將各種手法插入到文章的各個組成部分中,這樣能讓變化更豐富。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改造法,將自己獨有的創(chuàng)想融入到原寫作方法中,這樣也能讓他們的作品體現(xiàn)出創(chuàng)意。
在學習《少年閏土》時,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一下文章中運用了哪些展現(xiàn)人物形象的詞句,然后思考如何舉一反三地展開創(chuàng)作。首先學生認為在展現(xiàn)人物的時候要運用細節(jié)描寫,從外貌、語言、心理、行為等方面展現(xiàn)出人物形象,如《少年閏土》中“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就運用了行為描寫,而“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等則運用了語言描寫。此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能舉一反三地進行創(chuàng)作,看看能否將各種不同的細節(jié)描寫組合在一起,采用拼合拆分法,更好地展現(xiàn)人物形象。如有學生在仿寫的時候展現(xiàn)了好客的同學,用動作加語言的方式體現(xiàn)了該同學邀請他人做客時的熱情狀態(tài)。此后教師又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能合理改造,寫出自己的創(chuàng)意。如有學生提出:“能否在細節(jié)描寫的時候將對比融入進去,用一個人的缺點來烘托出另一個人的缺點。”教師肯定了該學生的創(chuàng)想,并引導其在自主創(chuàng)作的時候嘗試運用,看看寫作效果如何。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某種寫作方法是否有獨創(chuàng)性來展開互動討論這樣他們能博采眾長,在他人的輔助下激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造思路,寫出更精彩的作品。
四、達到自能,流露情感
學者葉圣陶認為:“小學生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于令學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也無隔閡?!庇纱丝梢娫诜聦懡虒W中教師最終要促使學生學會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而不是單純模仿。所以要引導學生從模仿走向原創(chuàng),教師還要激發(fā)他們的情感,這樣才能提升寫作效果。
在學習《匆匆》時,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運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將抽象的時間具體化地展現(xiàn)在了人們的面前,體現(xiàn)了作者對時間流逝的不舍之情。在仿寫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也寫一下自己對時間的感受,但是卻不限定寫作方向,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如有學生認為“我在上數(shù)學課的時候感到昏昏欲睡,此時并不覺得時間來去匆匆?!边@是學生的個性化想法,教師不必強求其和成人保持一樣的想法,而是引導其大膽地將自己的看法寫入作品中。該學生嘗試創(chuàng)作:“坐在課堂中,時鐘每一秒的滴答聲都被無限放大,我好像坐在火爐旁,汗水涔涔,卻不能動彈,只盼望著時間快點流逝,但是時間卻像一個黏人的小妖精,揮之不去,纏繞在你的身邊……”學生的觀點雖然和作者不一樣,但是卻寫出了少年獨有的情感,展現(xiàn)了自己的個性。
教師要避免學生在仿寫中強行模擬成人化的語言,而要尊重他們的個性,將自己真實想說的話記錄下來,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里暢所欲言。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采用讀寫結合的方法展開創(chuàng)作,讓他們從自主建構入手,漸漸地學會遷移應用,然后再思考如何舉一反三,體現(xiàn)出自己的個性化想法,最后寫出創(chuàng)意,融入自己的情感。在這樣的創(chuàng)作中,學生能循序漸進地提升創(chuàng)作水平,逐步領悟寫作的竅門,創(chuàng)作出個性化的作品。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qū)向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