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潔
1961年11月6日早上6點多,秘書田家英收到毛澤東寫來的一個便條:“請找宋人林逋(和靖)的詩文集給我為盼,如能在本日下午找到,則更好。”
毛澤東酷愛讀書,像這樣突然要秘書幫他找某種書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田家英也沒覺得有什么特別。林逋是北宋著名詞人,恬淡好古,不慕榮華富貴,晚年隱居杭州西湖,終身不仕不娶,喜歡賞梅養(yǎng)鶴,人們稱他“妻梅子鶴”。他的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為讀書人所熟知。田家英很快將林逋的詩文集找到并及時呈送給毛澤東。
完成任務(wù)的田家英剛松了口氣,8點多,又收到毛澤東的一張便條:“有一首七言律詩,其中兩句是: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是詠梅的,請找出全詩八句給我,能于今日下午交來則最好。何時何人寫的,記不起來,似是林逋的,但查林集沒有,請你再查一下?!碧锛矣⒓泵θゲ檎?,還在翻閱有關(guān)詩詞集,毛澤東的第三個便條來了,上面寫著:“又記起來,是否是清人高士奇的。前四句是:瓊枝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到處栽。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下四句忘了。請問一下文史館老先生便知。”
一個上午,毛澤東連寫三張便條要找一首詠梅的詩,這種情況倒是非常少見。經(jīng)過一番努力,田家英終于查清楚了,原來這是明代詩人高啟的《梅花九首》之一。全詩是:
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fēng)愁寂幾回開。
前人稱這首詩“飄逸絕群,句鍛字煉”。詩題為詠梅,實是詩人心靈的自白,表現(xiàn)了高潔的品格和精神,藝術(shù)性非常高。毛澤東當天就用草書寫下全詩,在右起寫了幾個大大的字:“高啟,字季迪,明朝最偉大的詩人?!痹凇皞ゴ蟆毕旅妫€重重畫了一道橫線以示強調(diào)。
那段時間,毛澤東似乎是對詠梅詩詞著了迷,找來一首又一首,反復(fù)吟誦,似心有所感。
不久,田家英終于明白毛澤東為什么對古人的詠梅詩詞那么感興趣,因為毛澤東自己創(chuàng)作了一首《卜算子·詠梅》:
風(fēng)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1961年12月27日,毛澤東把這首詞作為文件批給在北京參加中央工作會議的人們看,并將南宋詩人陸游《卜算子·詠梅》附后,且加注說明:“陸游北伐主張失敗,投降派打擊他,他消極頹廢,無可奈何,因而作此詞?!标懹蔚摹恫匪阕印ぴ伱贰窔v來深受人們的喜愛: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fēng)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然而和毛澤東的詠梅詞兩相對照,人們就發(fā)現(xiàn)二者格調(diào)迥然不同:一個是凄涼抑郁、清高驕傲、孤芳自賞;一個是泰然自若、慷慨豪邁,自信自強。陸游的詠梅詞寫得消極悲觀,流露出封建士大夫報國無門的無可奈何情緒。毛澤東“反其意而用之”,用“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來比喻身陷困境而絕不屈服的高貴品質(zhì),用“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來喻示道路曲折而前途光明,表達最后勝利的春天一定會到來的信念。
毛澤東為什么要在1961年寫這首《卜算子·詠梅》,還將其作為會議文件下發(fā)?詩言志,當時中國遭受嚴重經(jīng)濟困難,糧食等農(nóng)產(chǎn)品嚴重短缺,蘇聯(lián)又單方面撕毀同我國簽訂的合同和協(xié)議,撤回全部在華專家,中蘇關(guān)系嚴重惡化,使我國經(jīng)濟狀況雪上加霜。面對內(nèi)憂外患的嚴峻形勢,如何鼓勵全黨和全國人民團結(jié)一致,發(fā)憤圖強,勇往直前,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是毛澤東思考和關(guān)切的一個重大問題。
郭沫若后來在《待到山花爛漫時》一文中這樣解讀:“在這樣的時候,我們的處境好像很困難,很孤立,不從本質(zhì)上來看問題的人便容易動搖。主席寫出了這首詞來鼓勵大家,首先是在黨內(nèi)傳閱的,意思就是希望黨員同志們要擎得著,首先成為毫不動搖、毫不害怕寒冷的梅花,為中國人民做出好榜樣。”
毛澤東把《卜算子·詠梅》批給參加中央工作會議的人們之后十余天,即1962年1月11日至2月2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舉行了擴大的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區(qū)黨委及地委、縣委、重要廠礦企業(yè)和部隊的負責(zé)干部七千多人。這次大會又稱為“七千人大會”,是一次團結(jié)的大會、鼓勁的大會,對統(tǒng)一全黨認識和克服困難,促進國民經(jīng)濟的恢復(fù)和發(fā)展起了積極作用。正如毛澤東1947年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wù)》中所指出的:“當著天空出現(xiàn)烏云的時候,我們就指出:這不過是暫時的現(xiàn)象,黑暗即將過去,曙光即在前頭。”毛澤東詠梅詞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激勵著全黨、全國人民克服困難,渡過難關(guān)。
一年之后,1962年12月26日,毛澤東又創(chuàng)作了一篇《七律·冬云》,再次對傳統(tǒng)文化中高潔人格化身的梅花進行贊頌:“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p>
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雖是針對特定的歷史現(xiàn)象寫的,但作品創(chuàng)造的獨特意境、動人的藝術(shù)魅力一直給人們以美好的精神享受。特別是詞中贊頌的那種理想信念的堅定、逆境中的不屈不撓,具有超越時代的永恒精神價值。
(摘自《新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