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軍,楊 莉,鄺韶景,李明紅,李曉曉,方紅雁,李忠萬,李朝軍,陳紅江
(重慶市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400014)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是以聽力損失、外耳道溢液和耳鳴為主要癥狀的耳科常見病。常導致患者產(chǎn)生焦慮、甚至抑郁等不良情緒,生活質(zhì)量受到嚴重影響。目前針對CSOM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主要采取手術結(jié)合術后持續(xù)抗炎的治療方法。術后可能出現(xiàn)耳痛、頭痛、頭暈等不適,部分患者甚至因此抗拒手術而延誤治療。2015年7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185例CSOM手術患者,探討CSOM術后疼痛情況及與術前焦慮的關系。
選擇2015年7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185例CSOM患者,其中男87例,女98例;年齡 14~77 歲,平均(44.2±11.5)歲。術前檢查無手術禁忌證;排除既往有吸毒史或?qū)︽?zhèn)痛、麻醉類藥物有依賴或過敏的患者;排除嚴重視覺及聽覺功能障礙患者。經(jīng)患者本人及家屬同意并表示愿意配合調(diào)查者納入研究。
入院當天晚上由護士發(fā)放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焦慮評分,術前1 d晚上收回。所有患者手術均由同一主刀完成,患者根據(jù)病情分別行乳突根治、鼓室成形、聽骨鏈成形、外耳道成形等手術,術腔內(nèi)明腔海綿填塞,外耳道內(nèi)碘紡紗條填塞。術后7 d取出外耳道填塞物。患者手術返回病房后給予抗炎、止血及對癥治療。術后第1、2、3、5、7天晚上由夜班護士向患者發(fā)放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FPS-R)對疼痛進行評估。對于難忍性疼痛予以洛芬待因緩釋片口服止痛,并記錄其給藥量。 以世界衛(wèi)生組織疼痛程度分級標準進行分級:總分0分為無痛,總分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
患者術前SAS最低評分25分,最高評分69分,平均為(58.64±6.78)分。其中男性平均(58.84±6.64)分,女性(59.77±7.33)分。
術后1 d FPS-R評分為(6.88±1.12),術后2 d為(6.28±1.54)分,術后3 d為(4.74±1.09)分,術后5 d為(2.38±1.45)分,術后7 d時為(2.28±1.64)分,疼痛隨時間延長逐漸減輕,見圖1。術后第1天無痛者0例,輕度疼痛28例,中度疼痛107例,重度疼痛47例,劇痛3例。此后疼痛程度減輕,至術后第7天無痛者102例(55.14%),輕度疼痛68例(36.76%),中度疼痛15例(8.11%)。但36例(19.46%)患者術后1 d時口服洛芬待因緩釋片2片后方才入睡;其中8例患者術后第2天再次口服2片,3例患者術后1、2、3 d每天均口服2片。服藥患者的術后各時間點的疼痛評分均小于未服藥患者評分,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故仍將兩組數(shù)據(jù)合并。
圖1 患者術后疼痛趨勢
術前SAS評分為(58.64±6.78)分,其與術后各時間點FPS-R評分無明顯相關性,見表1。
表1 術前焦慮與術后疼痛的相關性分析分)
疼痛作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手術后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同時也是困擾臨床醫(yī)生的問題之一。
耳部手術因創(chuàng)面距離中樞較近,術腔填塞及局部加壓包扎等直接壓迫血管神經(jīng)導致耳部、頭部疼痛不適。本組患者術后FPS-R評分于術后1 d時最高,后逐漸下降,在第5天解除加壓包扎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明顯緩解,至第7天無痛者102例(55.14%),輕度疼痛68例(36.76%),中度疼痛15例(8.11%)?;颊叩奶弁蹿厔菖c陳小婉等[2]報道鼻內(nèi)鏡術后的疼痛趨勢一致,但疼痛程度高于鼻內(nèi)鏡術后疼痛。疼痛評分也高于LEE等[3]報道的脊柱外科手術后第1天6.07分,術后第2天5.28分的評分。這可能與手術部位離中樞近、術后加壓包扎后患者不適感增加有關。因疼痛需服藥的患者術后各時間點的疼痛評分與未服藥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故將兩組數(shù)據(jù)合并。
焦慮是因危急情況和難以預測、難以應付的事件出現(xiàn)過度擔心而產(chǎn)生的一種煩躁情緒,部份重癥患者可伴有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功能紊亂。本組患者術前SAS評分平均為(58.64±6.78)分,評分高于LEE等[3]及楊莉等[4]報道的健康人群的SAS測試結(jié)果。且女性患者較男性SAS評分高,這表明患者面臨手術治療時會出現(xiàn)焦慮,且女性患者更明顯。這一現(xiàn)象與LEMARITRE等[5]報道一致,這可能是因為女性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等原因使其更易出現(xiàn)焦慮。
焦慮作為可能影響疼痛的重要因素,現(xiàn)有研究已從各個病種出發(fā),對圍術期的焦慮與疼痛的關系、相應的干預措施對術前焦慮及術后疼痛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探討[6-7],研究結(jié)果并不完全相同。部分結(jié)果顯示焦慮可通過增加疼痛相關因子、降低患者痛閾等方式增加術后疼痛程度及阿片類止痛藥的使用量[7-9]。緩解焦慮可有效減輕相關操作引起的疼痛[10]。但MATTHYSSENS等[11]報道在兒童行普外、耳鼻喉等手術及NOVY等[12]報道在下頜骨手術中術前焦慮與術后疼痛無明顯相關性。劉宇琦等[13]報道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術前焦慮與術后6 h疼痛呈正相關,但與術后12、24 h疼痛無明顯相關性。本研究發(fā)現(xiàn)術前焦慮與術后1、2、3、5、7 d疼痛均無明顯相關性。產(chǎn)生此結(jié)果的原因筆者分析可能是因為在進行焦慮評分時患者已經(jīng)接受了手術前的健康教育,可能影響焦慮及術后疼痛評分。孫穎等[14]報道對鼻內(nèi)鏡手術患者術前宣教后,患者的SAS評分降低。LEE等[3]報道對脊柱手術患者術前干預可減輕術后疼痛及焦慮,也證實了這一點。
綜上,將術前焦慮狀態(tài)及術后疼痛趨勢,以及二者的相關性作為中耳炎患者的術前宣教具有重要意義。但對于患者術前焦慮、術后疼痛及宣教內(nèi)容的知曉程度間的關系還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