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評論員
日前,公安部官方網站公布了該部起草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訂建議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此次修訂建議稿修改84條、新增39條、刪除1條,總條數由124條增加到162條,可謂大修,影響巨大,值得關注。
其中許多內容都對道路上的“熱點”問題作出了規(guī)定,比如:對于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之間發(fā)生交通事故,2004年道交法規(guī)定,當雙方發(fā)生事故,除非是由非機動車、行人故意造成的,否則都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即使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行人違反了交規(guī),機動車駕駛員已經采取了必要的處置措施,也只能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而且沒有明確規(guī)定減輕的幅度。這一規(guī)定引發(fā)爭議,被認為助長了非機動車和行人的違法行為。為此,2007年道交法修正時增加了“機動車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的規(guī)定,此次修訂建議稿沿用。
不過,要求交通事故中無過錯的機動車一方承擔交強險責任限額外的賠償責任(哪怕只是10%),加重了機動車一方的法律義務,并不公平。盡管為了避免出現“碰瓷”,法律同時規(guī)定了非機動車、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交通事故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但實踐中要證明“故意”卻并不簡單。
又,現行道交法規(guī)定,機動車提供行駛證和交強險保單的,技術檢驗機構應當予以檢驗,檢驗符合國家安全技術標準的,公安交管部門應當發(fā)給檢驗合格標志。但實踐中,有些地方交管部門將交通違法處理情況與車輛檢驗掛鉤,沒有處理完交通違法行為的,不發(fā)檢驗合格標志。在因此而導致的行政訴訟中,法院多次判決交管部門敗訴。而此次修訂建議稿中,公安部建議設立“機動車交通安全審驗制度”,將交通違法行為和交通事故處理完畢作為審驗合格的條件。這也引起了極大爭議,機動車技術上是否符合安全標準,和交通違法行為、交通事故是否處理完畢沒有關聯。交通違法行為和事故處理,是不是應該通過獨立的程序解決?
另外,近年來,因小矛盾而瘋狂“別車”導致嚴重事故的案例屢見不鮮。修訂建議稿規(guī)定在道路上“追逐競駛”將受到與酒駕同樣程度的處罰,但對“別車”這種危險駕駛行為沒有明確規(guī)定。“別車”其危險性不比追逐競駛、酒駕低,甚至可能更嚴重,也應該明確。
此次修訂建議稿對自動駕駛汽車的道路測試和通行作出了前瞻性的規(guī)定,值得肯定。如果條件成熟的話,是否也可以對機動車行駛證、駕駛證等證件電子化的情況予以考慮,明確相關電子憑證的法律地位,賦予其與紙質證件同等法律效力?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訂涉及億萬駕車人利益,廣泛征求意見之際,希望廣大司機朋友踴躍建言,讓交規(guī)更公平,讓道路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