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李倫去襄陽看鄒忍之》是曉蘇的又一新作,發(fā)表在《天涯》第六期。雜志不容易看到,但曉蘇傳來電子版,我忍住不打開,在手機上閱讀太傷眼睛了。另一點原因是我剛欣賞了他的《泰斗》,但我知道只能抵制一會兒,他的小說充滿誘惑。
果然,我還不止一次地閱讀它,過了幾天,我又打印了下來。因為這一次,一定要鼓起勇氣寫點讀后感,紙質(zhì)稿更方便翻閱。曉蘇的小說,常常有諸多評論文章,其中不乏名家。我雖然是鐵粉,但常常不敢動筆,當然還有懶惰的成分。對于我,曉蘇恐怕有不能說出的失望吧,雖然,他并不在乎我的小文字。
《陪李倫去襄陽看鄒忍之》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鄒忍之在未讀李倫教授的研究生之前,在襄陽某師范學院工作。妻子余小滿開著面館。他們是青梅竹馬,在小學和中學一直同班,高二就訂了婚。高考后落榜的小滿開了“小滿面館”,資助了鄒忍之。鄒忍之在周末總到面館幫忙。在他大學畢業(yè)后,兩人就舉行了婚禮。
“我”與鄒忍之同為李倫教授的學生,還產(chǎn)生過朦朧戀情。但李倫教授手起刀落,將之掐滅。鄒忍之拿了碩士文憑后,本可以留在武漢,但在李倫教授的堅決反對下,返回原單位工作。
十年了,鄒忍之沒有與導師聯(lián)系。十年后,“我”陪老師去看鄒忍之。到襄陽某師范學院,我們沒有見到鄒忍之,被告知他調(diào)往烹飪學院。我們到烹飪學院,依然沒有見到鄒忍之,我們又往小滿面館。李倫教授為鄒忍之拋棄小滿而道歉,而得到的實情是離婚由小滿提出,他和隔壁的劉芒種早好上了。
這當然是一個有意思的故事,作為小說家的曉蘇老師,想要表達怎樣的意義呢?
我不能一下子概括出來。
那先來分析著墨較多的李倫教授。他是思想品德專家,不僅苦行僧般的要求自己,也嚴格要求著他的家人、學生及近旁的人。
在圖書館工作的妻子受他的影響,“經(jīng)常見縫插針地給學生們傳道解惑,既為他們疏通思想上的淤堵,又幫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多次被評為服務育人的楷模。師母能獲得這樣的榮譽,毫無疑問與李倫對他的影響有關(guān)?!痹谀炒渭s一個失戀的女生談話,師母在電梯里突發(fā)腦溢血身亡。
女兒與李倫教授有矛盾,他不問青紅皂白的慷慨,他對女兒婚事的橫加干涉,都是他們關(guān)系的裂痕。女兒想調(diào)動一下工作,以免去常年的奔波之苦。她通過了初試,李倫教授卻不愿出面給曾經(jīng)的學生現(xiàn)在的人事處長打聲招呼。結(jié)果女兒被淘汰了。父女徹底鬧翻,她一氣之下去了珠海。
對待學生,“我”是這樣描述的,“其實對李倫有意見的遠不止我一個人,我的師兄師姐,包括同屆的鄒忍之,都對他意見很大,并且牢騷滿腹,怨聲載道。怎么說呢?主要是李倫在思想上對我們要求太高,生活中卻對我們關(guān)心太少。比如我讀研時已經(jīng)三十好幾歲了,但李倫從來沒問過我是否有男朋友,每次見面都要對我進行一番三觀教育?!?/p>
文章還插敘了李倫教授與鄒忍之相識的過程。李教授作為湖北省有名的思品專家,受邀到鄒忍之所在的師范學院作報告。報告結(jié)束后,李倫教授一看是豪華接待規(guī)格,便轉(zhuǎn)身離開宴會廳,聲稱自己到外面隨便吃點就可以,于是鄒忍之請他去吃襄陽牛肉面。
通過這些事件或細節(jié),一個嚴于律己律人、迂腐的教授就活生生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李倫教授與鄒忍之相識那天晚上,又吃了一頓牛肉面,是在小滿面館。他知道了鄒忍之與小滿的感情歷程,肯定被鄒忍之的愛與堅持所感動。因此,在鄒忍之考研分數(shù)不是太高的情況下,作為導師的他破格招收了這位學生。
李倫教授不允許鄒忍之有新的感情生活,哪怕他與小滿,隔著更遠的空間距離和身份,哪怕鄒忍之與“我”兩情相悅。李倫教授更不允許留在小滿到達不了的大城市。
十年間,鄒忍之從師范學院被調(diào)往烹飪學院,境況越來越不好,這與人們對他的感情生活的處理有關(guān),傳聞是鄒忍之一到武漢有了外遇,拋棄了開牛肉面館并供他費用的農(nóng)村老婆。我們在師范學院沒有見到鄒忍之,在小巷深處的烹飪學院,也只看到宣傳牌上的相片。“照片上的人又瘦又黑,目光呆滯,顯得十分蒼老,頭發(fā)差不多也掉光了,只剩下數(shù)得清的幾根”,與“讀研那會兒,他剛剛?cè)?,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皮膚白白的,喜歡留一頭稍微卷曲的長發(fā),一看就是個讀書人”形成對比。
李倫教授心頭肯定不止一種感受。對鄒忍之負心的憤慨,對他生活處境的同情,對小滿的憐憫歉意,對教學成果的失望……
他很固執(zhí),“我”便陪他到小滿面館,自然,我們見到了余小滿,還見到了與她一家子的劉芒種。劉芒種是隔壁賣牛肉的,小滿面館的牛肉面特別好吃,就是用了最地道的牛肉湯。當李教授為學生的薄情寡義向小滿道歉,又被告知離婚是小滿主動提出的。
至此,我們完成了對鄒忍之的看望,雖然他一直沒有露面,這也是生活荒誕的體現(xiàn),不是嗎?
荒誕色彩濃重的當然是李倫教授,他高高在上的認為,離婚是鄒忍之的無情義,現(xiàn)實幾乎是他揣摩的另一面。那么小滿就是無情義嗎?她告訴我們,“鄒忍之去武漢讀書后,幾個月才回來一次。我一個人在家里太難了,劉芒種人也好,經(jīng)常過來幫我干活,有時還陪我說說話,時間一長,我們就……”在這人間,能有幾個人的生活能團花錦簇?生存,是擺在蕓蕓眾生面前重大的課題,它可能需要全部力氣才能解決。鄒忍之雖然是余小滿的愛人,可他常在遠處,她只能看著、想著。而劉芒種具體可感,理解并幫助了她,自然參與了她的生活。作者曉蘇認為,“余小滿實事求是,光明磊落,敢作敢當,也有道德感?!?/p>
李倫二字反過來就代表倫理,作者還安排了著名教授的身份,而且是研究思想品德的。一位思品專家,一味研究空洞理論,不俯下身關(guān)照人性,不關(guān)注煙火生活,那么這樣的專家,充其量只是披著靚麗名號的偽君子。
他的妻子,在生前做了本職工作之外的許多事情,因此得到許多榮譽,這與李教授的影響有關(guān)。那么她的離世,與他有關(guān)嗎?或者說間接有關(guān)?
女兒的漸行漸遠,也許在李教授看來,是年輕人的不足與不是,他固執(zhí)地清高著。
因此,他不會知道鄒忍之在未畢業(yè)時就已離婚的事實,只是一味阻撓鄒忍之與“我”的戀情,堅決讓他回了不能與武漢相提并論的家鄉(xiāng)。即使當他知曉鄒忍之的艱難處境,李教授也認為是活該。在小滿未說出真相前,我試圖為離婚辯解,“他們沒有共同語言呀?!崩顐惖姆磻抢湫εc強有力的反駁。
這樣的思想品德研究,是多么蒼白,這樣的專家,是多么虛弱。生活中存在道德說教,但道德說教不能等同于生活。李倫教授的家人和學生,本可以有另外不同生存版本。如今有的不在,有的境況糟糕,都遠離著他,他當然要承擔大責任。
李教授實在是生活中一類人的代表。
我問另一讀者,李教授喜歡余小滿嗎?她回答沒看出來。我說至少有一些吧,他記得小滿的名字,他在鄒忍之身上花費的力氣,他從武漢不辭辛勞地看望。借著春游的名義,他去看鄒忍之。還也許,借著看學生的名義,他要去看的卻是余小滿,否則在清楚的得知鄒忍之不想見我們,在我潑冷水后,還冒著饑餓與奔波之苦,繼續(xù)追尋著。最后到達了小滿面館,也抵達了真相。不過,同為讀者的朋友補充說,李倫教授連山水都不感興趣,可見他的情感會是多么枯寂。
我在微信上問曉蘇同樣的問題,他回復兩個字,哈哈。這是小說家的狡黠。作品完成后,允許讀者從不同角度解讀,它走進不同人的眼睛和心靈,有著自己的命運。
作者說,“在我看來,鄒忍之是最有道德感的人。”同時他也認為余小滿有道德感。你看,完全沒有提到著墨最多的思品專家,這有著深長的意味。作者不露痕跡的將人物做了對比。在健康真實的小滿面前,在克制隱忍的學生面前,李教授顯得多么可悲,多么可笑。
鄒忍之無疑是一個悲劇人物。悲劇的根源主要是他的“忍”!他實在太能忍了。在導師、“我”及同事面前,常常不陳述、不辯解,更沒有主動鍥而不舍地爭取屬于自己的幸福。他天生如此嗎?我看未必。他應該對一些不公正的語言和行為,做過反抗,但一次次無濟于事,于是變得更為消極,無形中顯示出很懦弱的樣子。鄒忍之忍住不向?qū)熗谐鲭x婚的事實,忍住與“我”共同奔赴幸福生活的可能,忍住了沒留在大城市的前程,甚至忍受他拋棄妻子的流言緋語,無聲維護著曾經(jīng)的愛人。他的“忍”是不是“韌”呢?作者要傳達的道德觀,讀者通過文章領(lǐng)悟到了。
雖然,鄒忍之最具道德感,但我還是不能欣賞他。“對那些不公平的懲罰我的人,我就應該反抗?!薄逗啞邸分羞@樣說,生活中的我們也應該這樣做。一味的逆來順受,一味的妥協(xié)退讓,愛與尊嚴將輕易散失。既然生而為人,就要尋找并詮釋出生命的意義,哪怕結(jié)局最終是虛無。
我喜歡文中的小滿。不僅有“乍聽起來有點土,仔細一想怪洋氣的”的名字,更在于她的真實果敢,要知道,她最終選擇的是賣牛肉的劉芒種,而不是有著碩士學位、有社會地位的鄒忍之,她的幸福就像將滿未滿的節(jié)氣那樣蓬勃,又像襄陽牛肉面那樣芳香,撫慰人心。
當?shù)赖掠錾仙?,是凌駕,是融合,是滯后,還是被消解?組合的答案遠遠不止一種。
對別人的生活,如果不能給予幫助,請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責與干涉,這是每個人可以和應該做到的。
《陪李倫去襄陽看鄒忍之》是我心目中理想作家的作品,作為讀者,我寫下這些感受,哪怕不能稱為“理想讀者”。
翟錦,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詩人,作品散見于《中國作家》《中國詩歌》《芳草·潮》《長江日報》《芳草小說月刊》《參花》《臺客詩刊》等報刊。已出版長篇小說《花開的聲音》,詩集《春天以北》于2015年入選武漢詩人叢書,有詩作入選《2013中國最佳詩歌》《湖北新詩百年詩選》等選本。